《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3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3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1、居住区空间,建筑与城市空间由三维的物质要素限定而成。空间需要人感知其的存在,它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内容(形式、尺度、比例等物理性要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空间本质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1)内部空间:建筑物本身内部所构成的空间 2)外部空间:建筑物和它周围的物体所构成 的空间,1、居住区空间,空间有层次性,它由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归属感和私密性要求决定。居住区规划设计侧重研究外部空间问题。,居住行为需求,居住行为主要指居民在住区中的户外活动,是主客体互动作用下行为主体意愿的表达。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是由居民的生活行为需求所确定的,
2、反之,外部空间的物质环境影响、制约和支持着居民的户外活动行为。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活动行为构成可以分为三大类:必要性活动行为:上学、上班、出行、买菜等自发性活动行为:散步、晨练等社会性活动行为:儿童游戏、聚会、下棋、交往等,1.1 外部空间的使用特征 1)融合环境和历史,根据其所处位置,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与城市环境有机统一,反映地方的需要、居民的愿望和文化价值 2)适于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的多样性 3)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尽可能消除障碍,满足居民,特别是老人、儿童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交往的特定需求 4)使用便捷,具有最大程度可达性,特别是步行交通的良好可达性,同时通达路径具有较高舒适度
3、,方便多目的出行 5)保护居住区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6)空间具有安全感、归属感、领域感,1.2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基本构成要素和辅助构成要素。1)基本构成要素是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如墙体、柱或柱廊、高大的自然地形等)。2)辅助构成要素是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如矮墙、院门、台阶、灌木和起伏的地形等。,外部空间一般由基本空间和附属空间构成,1.3 外部空间的基本要素 空间设计基本要素:1)场地:联系居住区全局中各组成部分的中心 2)交通:组织人流、物流,具有流动性 3)绿化 4)建筑,大家有疑问
4、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1.4 空间的界定,1.4.1 按界定质态分 1)刚性界定:以遮挡视线的实体界定,如围墙、建筑物等 2)柔性界定:用拦而不遮的方式界定,如透空式围墙、铁花栏杆等 3)虚空界定:不遮不挡,用提示性方式界定,如路界,1.4 空间的界定,1.4.2 按界定形态分 外部空间的形成一般具有三种基本的限定方式:围合、占领、占领间的联系 在住宅区的外部空间中,围合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实体围合形成空间,实体占领形成空间,实体占领形成空间(占领物之间张力产生空间感),围合空间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围合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2)围合的空
5、间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3)围合的空间可以减少破坏行为;4)围合的空间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围合空间所具有的特点均更适合居住生活的需求,它符合居住空间需要安全性、安定感、归属感和邻里交往的要求,易于提供亲切宜人的、可靠的生活空间,同时也为居住空间层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5 空间的围合,1.5.1 竖向要素与围合的关系 空间的封闭性与墙的高度有密切关系,1)30cm、60cm、90cm高:几乎没有封闭性,视觉上连续2)120cm高:身体大部分逐渐看不到,产生出一种安心感,但是,视觉上仍有充分的连续性3)150cm高:产生了相当的封闭性4)180cm高:人完全看不到
6、了,产生封闭性,1.5 空间的围合,1.5.1 竖向要素与围合的关系 当竖向要素的高度H、水平距离D,1)D/H1,人们更多关注竖向要素本身2)D/H=1的街道空间比例一般属于街区中生活性街道3)D/H4,不会产生围合感水平距离D/竖向要素的高度H=2或3时,其空间要素所限定的外部空间最舒适,1)水平距离D竖向要素的高度H,人们更多关注竖向要素本身,2)D/H=1的街道空间比例一般属于街区中生活性街道,1.5 空间的围合,1.5.2 围合感与围合程度,空间的封闭和开敞有不同效果和作用,若采用围合式,欲加强空间封闭感,可有以下几种处理:1)当一个中心开敞空间的各个角落张开,且相邻建筑物互为90,
7、空间视线会从角落溢出,可改为拐角式 2)围绕空间的建筑物重叠,阻挡视线穿透 3)利用地形或植物加强空间围合感,1.5 空间的围合,1.5.3 建筑高度与围合尺度,(1)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1的圆锥,1.5 空间的围合,1.5.3 建筑高度与围合尺度,(2)人的视点与建筑、建筑与建筑、人与人之间距离与高度的比值D/H:D/H=1,成45仰角,观赏任何建筑细部的最佳形象位置 D/H=2,成27仰角,既能观察对象的优视整体,又能感觉到它的细部效果,具有反应良好的竖向空间关系观测区,因此27作为最佳垂直视角 D/H=3,成18仰角,能够看清建筑全貌的基本垂直视角
8、 界于18到45之间是理想的观感区域 D/H4失去相互间的影响力,1.5 空间的围合,1.5.4 空间围合层次,围合空间根据其平面上围合的程度可分为:1)弱围合:常用在住宅区街区空间中2)部分围合:常用在住宅区街区空间的局部地段3)强围合:组团中住宅群落空间中,小结:,围合空间的形成:1)平面上:封闭边角2)立体上,控制D/H的比例关系,1.6 空间的变化与设计手法,1.6.1 空间领域层次划分,分为四级:1)公共空间:小区的集中绿地或游园,全区居民经常性共享空间 2)半公共空间:具有一定限度的公共空间,供组团内居民共同使用,设计时需有一定围合感 3)半私密空间:住宅楼幢间的院落空间 4)私密
9、空间:指住宅底层庭院、楼层的阳台或室外露台,各种不同性质的空间可以通过大小对比、围合要素的改变来加以区别,相邻两空间可用渐变或突变方式来连接。,1.6 空间的变化与设计手法,1.6.2 空间过渡,是否经过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空间层次是否真正存在并被使用者感受到。其它处理方式:如过渡、转折或对比。目的在于暗示某种空间的性质和空间的界限,使人有“进与出”的感觉变化,实现各种活动对空间的领域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要求。,Tergel 住宅区,(1)绿化设计(2)路和地面铺装设计(3)水景设计(4)置石(5)小品设计,1.7 室外设施与空间标志,室外设施与空间标志设计应具有使用、识别、观赏等功能。,
10、(1)绿化设计,除花、草地、灌木、乔木等的组合外,还应注重树池铺设。1、树池铺设的作用(1)它能明确划分出一个保护区,防止主根部位的土壤被压实。(2)护树面层所填充的铺面材料可以是疏松的砾石、疏松的方石、多孔的砌块以及美丽的鹅卵石等,它们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和树根的扩散。2、树池的种类(1)平树池(2)可坐人树池,(2)路和地面铺装设计,道路不仅供人们行走,而且是人们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所。居住区中,路若较宽,可分解,中置绿荫小品,增加景观层次;另外也可宽窄有度,最宽处也可衍化成小广场,聚人气,以促进邻里交流,最窄处可以仅符合规范或仅做铺装变化,仅用做通行。从表面材质来说,
11、路面可以是沥青,石板等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多材质的复合,或坚或柔,或光或糙,以暗示倡导和适应各种活动。,阶梯 1、作用(1)阶梯是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主要联系物。(2)阶梯使景观两点间的距离缩短,而免迂回之苦。(3)阶梯可令人有步步高升的感觉,虽费力较多,但其乐趣足以补偿。(4)阶梯可以使环境景观产生立体感,有利于环境景观的布置美观,并使环境有宽广的感觉。2、设计时注意:(1)每一个踏步的踏面都应该有1%的向外倾斜坡度的高差(2)如果设计施工的台阶主要是为老年人或残疾人服务的,或者如果台阶踏面一侧的垂直高度超过600时,应设计扶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在小区的阶梯处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和扶
12、手。,(3)水景设计 居住区内的水景对于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有湖泊、喷泉、瀑布、小桥流水、荷塘、游泳池等诸多形态。水体的基本表现形式:(1)静态的水:规则式水景池、自然式水景池、小区环境景观、游泳池(2)动态的水:流水、落水、喷泉,(4)山石造景 山石造景的主要手法:1)孤景赏石 2)峭壁景石 3)散点景石 4)群置,(5)小品设计,1)建筑部件小品:亭子、过街楼等2)室外工程设施小品:如室外台阶、围墙等3)公用设施小品:如垃圾箱、灯柱等4)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设施、桌椅等,3、住宅群体空间组合,1)行列式 2)周边式 3)点群式 4)院落式 5)混合式 6)自由式
13、,3.1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1)行列式布置,住宅按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布置。单调呆板,常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接及矮墙分隔等方式,2)周边式布置,住宅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转角单元空间较差,对地形适应性差,3)混合式布置,住宅布局采用周边式、行列式两种基本形式的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4)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布置。,3、住宅群体空间组合,3.2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及间距,日照时数:即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内,一套住宅中有一间主要居室获得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规定的时间。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根据我国不同的气候分区规定了相应的日照标准。,3、住宅群体空间组合,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包括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正面间距:一般采用前栋住宅高度与前后排住宅之间的距离之比来表示,常以1:1.0或1:1.2出现,侧面间距:多层与多层间,一般侧面无窗时不低于6米,侧面有窗时不低于8米高层与多层、高层与高层间不低于13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4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