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技术汇总课件.ppt
《小麦生产技术汇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生产技术汇总课件.ppt(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小 麦,思念 三全,1.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2.子粒营养丰富。3.工业原料及良好的饲料。4.易于贮藏和运输。5.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强,分布广。,一.种植小麦的意义,1.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小麦是用途最广泛的谷物。,2.子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高的可达18%20%;氨基酸种类多,适合人体生理需要;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有益人体健康。,小麦籽粒组成成分(%),小麦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g中含量),小麦主要营养成分相对集中在胚芽(麦麸),含有30%以上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小麦胚芽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
2、及维生素E,也含有多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3 重要的工业原料,面粉含面筋,适于烤面包、蒸馒头、面条、制饼干、糕点等。酒、医药、调味品(酱油、味精)的主要原料。麦麩是优质饲料,麦秆可作粗饲料。,一粒小麦 一片产业,被誉为郑州市新名片的“思念”、“三全”牌速冻食品,已经占踞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4 小麦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强,分布广。可与多种作物间种、套种,复种指数高。便于实行机械化操作。,冬小麦/玉米(套种),春小麦+玉米(间作),(一)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二、小麦生产概况,小麦在世界上分布极广,但主要集中在2060N和20405之间。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栽培面积占世界小麦总栽培面积的9
3、0%。,全世界约有1/3的人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的种植面积最大(约有2.3108 hm2,平均单产约2370kg/hm2,总产5.45.6108t),世界小麦年平均产量 20世纪(年代)50 60 70 80 90 产量(亿吨)1.90 2.55,3.54 5.16 04/05年:6.27亿吨,创历史新高。05/06年:6.08亿吨 全球产量仍然处于总体增长的阶段。,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世界小麦面积、单产和总产,世界小麦单产水平,平均:2000 182.5 kg/亩;2001 180.9 kg/亩 kg/hm2 kg/亩 荷兰 8553.9 570新西兰 8000.0 533丹麦 7389.
4、9 493,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1)我国栽培小麦历史悠久。(2)生产面积、单产和总产都有很大的提高。(3)初步形成了良种、间套复种、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科学管理、机械化操作等一系列规范化、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二)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我国小麦的分布与主产省,我国各地都有小麦种植。全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4%和90%。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6%,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主产省有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三)小麦的分类,小麦为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植物。1、按形态与染色体组分类比较形态学分类系统按染色体组分类系
5、统中国小麦学采取将两种分类相结合,把小麦属分为5系22个种。,2、按播种与收获时间分类,冬小麦头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秋季收获的小麦。,春小麦的播种面积较小,约占1/4,主要分布在前苏联、美国、加拿大,3、按籽粒皮色的不同分类,白麦:白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红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4、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多少分类,硬质小麦含角质粒70%以上。适宜烘烤面包。软质小麦含粉质粒70%以上。适宜烘烤蛋糕和饼干。目前中国所生产的小麦绝大部分都应属于半硬质小麦,而面包小麦与软质小麦分别约占只有7.5%左右。,三、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及阶段发育,(一)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发芽出
6、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成熟,1、小麦的发芽和出苗 通过休眠期(红皮小麦较白皮小麦的休眠期长)的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下就开始发芽。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温度为15-20,最高温度为35。10以下种子发芽缓慢24以上引起细菌、真菌的危害,降低发芽的整齐度和发芽率。小麦种子吸水达本身干重的30%能开始发芽,吸水达种子干重的45-50%时,发芽最快,且发芽整齐。,在田间条件下,胚芽鞘伸出土表,随后第一叶从胚芽鞘中长出达2-3时为出苗。在适宜条件下,小麦种子一般3天发芽,6-7天出苗。,2、分蘖,小麦的茎是由节和节间组成。冬小麦一般是9-14节,其中地下的节间不伸长,称分蘖
7、节。地上节间伸长称伸长节,主茎伸长节间数为4-6节。,小麦的分蘖由腋芽演变而来。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一般出苗后15-20天,当幼苗有3片叶后开始分蘖,逐渐形成冬前分蘖高峰。越冬期间(3以下)缓慢分蘖(南方)或停止分蘖(北方)。春季随气温上升再次形成分蘖高峰。小麦拔节期随生长中心向茎、穗转移而停止分蘖,已发生的分蘖出现两极分化,最后能成穗的分蘖叫有效分蘖。,分蘖发生规律与水稻一样,叶蘖同伸规律为n3。,3、拔节孕穗,该时期是小麦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在此期间长出茎秆和最上三片叶,并完成幼穗分化。,正常生长的小麦,当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称为拔节。
8、,小麦穗尚未从叶鞘中抽出以前称为幼穗。由于品种类型和地区条件的差异,幼穗开始分化的时间、持续的天数差别很大。春性类型小麦(长江中下游地区)4叶期半冬性类型小麦5叶期冬性类型小麦7、8叶期强冬性品种(北京地区栽培)2月下旬各类品种幼穗分化发育经历的时间分别约为145、140、90和80天。,小麦的幼穗分化早在分蘖期即已开始,到拔节后第三节间伸长时,幼穗分化基本完成。,4、抽穗开花,最上一节伸长把麦穗送出旗叶鞘,当麦穗上部露出叶鞘时称为抽穗。从拔节到抽穗约为3040天。,一般抽穗24天开花,全株花期约一周。开花受精以20左右,大气相对湿度70%80%为宜。高温干燥(60%)、连阴雨和低温都会使花粉
9、和柱头降低生活力或不能受精,结实率不高。受精最适宜温度为1822,最低10,最高32。,5、结实和成熟,从开花到成熟约需3545天,籽粒形成期 授粉后1015天,麦粒外形基本形成,子粒呈淡绿色,含水量70%以上。胚初具发芽能力,胚乳中开始积累淀粉,子粒中挤出的汁液为稀薄的绿色液体。,乳熟期 一般1015天。此时下部叶和叶鞘枯死,中部叶变黄,上部叶绿色,子粒呈绿色,内含乳白色浆液,子粒含水量由70%下降到45%左右。此期末子粒体积和鲜重达最大值。,蜡熟期 710天。麦粒开始变黄,胚乳由粘滞转变为蜡状,植株逐渐枯黄,茎秆仍有弹性。茎、叶中的营养物质继续向子粒转运。此期末,转运停止,干重达最大值,含
10、水量急剧下降到20%左右,麦粒呈固有色泽。完熟期 子粒变硬,含水量下降到14%16%,麦粒体积缩小,有些品种的子粒易从颖壳中脱落,有些品种易穗上发芽,产量和品质均受影响。,(二)小麦的阶段发育,小麦自播种至成熟,必须按顺序经历几个内在性质上不同的质变阶段,小麦才能顺利地进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抽穗结实。小麦的这种发育特性称为阶段发育。,小麦阶段发育是质变阶段发育的总称,现在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是两个质变阶段的发育,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各个阶段都需要一定的综合外界条件,其中12个因素起主导作用,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通过阶段发育,也就不能形成有关器官。阶段发育具有顺序性,前一阶段没有完成
11、便不能进入下一阶段。某一阶段遇不良环境时,就停止进行,但并不后退。,1、春化阶段(感温阶段),萌动的小麦种子或者幼苗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产生质变的发育阶段叫做春化阶段,是小麦发育的第一阶段。质变部位在胚芽的生长点上或幼苗茎的生长点上。,冬性型:这种类型一般在0-5条件下经过3550天的时间,极少数品种需要50天以上的时间。它们对低温要求十分严格,在自然条件下春播不能抽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的冬小麦品种多属于此类。其幼苗匍匐,叶窄而色深,分蘖力、抗寒力都强。长江流域仅能勉强种植弱冬性品种。,半冬性型:一般在0-8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535天。它们对低温的要求较严格,如不满足其要求,表现为抽穗不整齐
12、,延迟抽穗或不能抽穗(春播)。如鄂麦6号。其幼苗半匍匐,抗寒力中等。在我国南、北冬麦区均有种植。,春性型:秋冬播地区的品种在0-12、春播地区的品种在5-20的条件下,经过5-15天,可以顺利地通过春化阶段。该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要求不严格,温度适应范围较宽。沿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栽培的南大2419、郑引1号,鄂恩1号、华麦8号等品种属于此类。其幼苗直立,叶宽而色淡,分蘖少,抗寒力弱。春性品种、冬性品种冬小麦、春小麦 两个不同的概念,2、光照阶段(感光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之后,需要在特定光照条件下发育才能产生质变,这一发育阶段称光照阶段。光照阶段仍以穗部质变为标志,一般认为当雌雄蕊原基出现
13、时,本阶段发育已经结束,自二棱期至雌雄蕊出现是对光照反应敏感的时期。,以20左右最为合适,低于10则趋缓慢。,反应敏感型:该类品种在每日12小时以上的光照条件下才能进入并通过 本阶段的发育,需经历3040天。高纬度地区的小麦品种一般属于此类。反应中等型:在每日8小时下的光照条件下不能通过,但12小时的光照条件下24天可以通过其发育。江淮地区的小麦品种属于此类。反应迟钝型:在每日8小时或12小时的光照条件下,均能通过光照阶段的发育,光照阶段的发育需大于16天。我国低纬度地区的小麦品种基本属于此类。,(三)小麦产量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实粒数籽粒重这些因素既有自身的形成规律,又受光、温、肥、
14、水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经济系数一般为0.30.4。,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没有结实率,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栽培措施:(1)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2)在有效分蘖期使群体达到预期穗数,每穗粒数:决定于小穗分化数、小花分化数和小花结实率栽培措施:提高每穗结实粒数的关键是减少小花退化数。,粒重:主要决定于生育后期。(抽穗前茎鞘等器官贮藏物质的转化、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输送)栽培措施:在小麦的生育后期注意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提高光合生产量。,(四)小麦品质形成,1、品质指标(1)形态指标整齐度、饱满度、粒色、胚乳质地根据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分为9类白硬冬、白硬春、白软冬、白软
15、春红硬冬、红硬春、红软冬、红软春混合小麦,(2)营养品质小麦籽粒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人(畜)营养需要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糖类维生素脂肪矿物质,(3)加工品质,一次加工品质磨粉品质一次加工:小麦经碾磨、筛理变成面粉的过程。籽粒饱满度容重千粒重皮色出粉率(主要指标),二次加工品质食品品质(焙烤品质、蒸煮品质)主要指面粉制成成品如面包、面条、饼干、糕点的口感、滋味、烘焙特性和蒸煮等特性。,知识卡片专用小麦,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延伸性好,适于生产面包粉以及搭配生产其他面粉的小麦。中筋小麦籽粒硬质或半硬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中等,延伸性好,适于制作面条或馒头的小麦。弱筋小麦
16、籽粒软质(粉质率70%),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延伸性好,适于制作饼干、糕点的小麦。,四、小麦栽培技术,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除碳、氢、氧外,其他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钼、硼主要来自土壤。,(一)施肥,1、小麦需肥特性,每生产100kg小麦及相应茎秆吸收养分范围:纯氮2.753.23kg,P2O50.881.39kg,K2O2.44.0kg。以钾的变幅最大,其次是磷,氮的变幅较小。氮磷钾三者比例近似3:1:3。,小麦在生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钼等微量元素。锰影响茎、叶的生长,缺锰时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褐色斑点;硼影响穗子的生长发育,缺硼时雄蕊发
17、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小麦对缺钼反应敏感,在缺钼土壤上,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凡土壤有效钼含量在每kg土中小于0.05mg时,属于极低钼区,一般出现在砂姜黑土、黄土、盐碱土、风沙土中;每kg土中有效钼的含量在0.060.1mg之间,属于低钼区,大别、桐柏山系的低山黄棕壤带属低钼区。低钼区或极低钼区施钼肥增产效果显著。,华中农业大学在新洲、枣阳等县(市)试验,钼肥增产小麦10.4%35.7%,平均30.7%;河南全省15个点增产幅度6.4%31.6%,平均16.6%。钼肥施用方法简便,成本低廉。采用钼酸铵拌种,每10kg种子用20g钼酸铵,
18、先用适量的水溶解,后进行拌种,肥料粘附种子上,晾干后即可播种。,施肥量的确定 小麦施肥量与品种、土壤肥力、肥料种类和数量及其当季利用率有密切关系。通常先确定产量指标,然后根据生产100kg籽粒吸收的氮、磷、钾数量进行计算。,2、施肥,小麦计划产量所需肥料施用量(kg/667m2)=,经验施肥法:此法以生产调查为依据来确定小麦的施肥量。南方冬麦区在中等肥力地上一般亩产小麦200250kg的总施氮量为12.5kg左右亩产450500kg的总施氮量为2025kg,其中有机肥占60%70%,过磷酸钙25kg左右,钾肥810kg。,北方冬麦区如河南高、稳、低协作组提出:亩产500kg左右的小麦,需肥(有
19、机肥和无机肥一起)纯N31.0kg,P2O516.5kg,K2O23.5kg。需肥量与施肥量的倍数关系是:氮2倍,磷3倍左右,钾1倍左右。其中有机肥占60%以上。,施肥原则 小麦的施肥原则一般是氮、磷、钾肥相结合,以氮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基肥与追肥相结合,以基肥为主(南方冬麦区基肥一般占60%左右)。,(三)种植密度,小麦各生育阶段适宜叶面积系数为:越冬始期0.61.0 起身拔节期2.53.5 挑旗期5.56.0 灌浆期4.0左右,由于小麦品种类型、播种期以及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不同,常采用不同的小麦高产途径,其种植密度亦不相同。,第一类,条件优良。土壤肥沃,播种期早,小
20、麦品种属于穗大粒多,单株产量高的类型,人力、肥料充足,管理水平较高等。一般采用小量基本苗,1215万/667m2,甚至10万/667m2以下,采用“精量粒播”。属于分蘖成穗为主达到高产的途径。主要种植地区在北方,产量高达500600kg/667m2,第二类,条件中等。如土壤肥力中等或中上水平,品种生产力、播期及其他条件一般等。一般采用中量基本苗,1620万/667m2。穗数不足是高产的主要问题,走主茎成穗和分蘖成穗并重达到高产的途径。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采用,产量可达400500kg/667m2,第三类,条件较差。如土壤瘠薄,播期较晚等。常采用大量基本苗,要求达到2530万/667m2。以密补
21、瘦、补迟,是以主茎成穗为主达到高产的途径。三种类型群体分蘖动态是:冬前总茎蘖数均要求达到50万/667m2以上,年后最高茎蘖数达到7090万/667m2,最后达到2530万/667m2,北方冬麦区达到40万/667m2以上。,播种量及播种方式 1.播种量的计算:基本苗数确定之后,根据每公斤种子粒数、常年田间出苗率等计算播种量。,播种量(kg/667m2)=,2.播种方式:同一种密度,可以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一般分为条播、撒播和点播。,条播,一般行距20cm,有利于实行机械化栽培,复土均匀,出苗整齐,便于田间管理,小麦中、后期通风透光良好;撒播,简单易行,有利于抢季节,但种子复土深浅不一,降低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麦 生产技术 汇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4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