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调治课件.ppt
《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调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调治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儿科肺系疾病的中医药调治,2,整体概述,概述二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概述一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概述三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3,概 述,肺系疾病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类病证其中病毒性感染占优势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特色,4,概 述,小儿常见肺系疾病 感冒 支气管炎 肺炎 哮喘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肺脏病证的病机特点:肺气失调 主要临床特征:气息失调而喘息 证候辨别:虚实辨证为主,5,小儿肺系疾病的总病机,小儿肺系疾病病机特点为肺气失调,宣肃失司肺主气功能表现为清宣和肃降两方面 向上向外为宣,向下向
2、内为肃 肺气宣发,则呼气顺畅,腠理开合有致,浊气外泄 肺气肃降,则吸气平稳,气液通利调达,清气内收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气相合 布于全身,维持小儿正常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6,小儿肺系疾病的证候特点,肺系疾病辨证之要在虚实辨证 发病之初以实证为主 病久及反复发作者以虚证居多 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肺主喘”指出 肺系疾病主要证候是呼吸气息的改变“喘”实证证候:气急喘促,胸闷性情烦乱,伤津 虚证证候:哽气和呼气延长,7,小儿肺系疾病的早期证候,风寒证和风热证的区别 感冒的风寒感冒证和风热感冒证 支气管炎的风寒咳嗽证和风热咳嗽证 肺炎的风寒闭肺证和风热闭肺证 哮喘的寒性哮喘和热性哮喘,
3、8,小儿肺系疾病的诊察要点,“喘”的量化指标可确定为呼吸频率加快 我们在科研中提出 正常呼吸频率:3月1岁4030次/分 13岁 3025次/分 超过相应年龄正常值上限为气喘 轻度10次/分,中度1120次/分,重度21次/分,9,小儿肺系疾病的诊察要点,临床观察到小儿(尤婴幼儿)患肺系疾病(肺炎、哮喘)首先表现为呼吸频率的改变(“喘”)国外资料提出小儿肺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价 呼吸频率增快比肺部湿性啰音、X线胸片的炎性病灶更为重要,10,小儿肺系疾病的诊察要点,在儿科临床上 小儿,特别是婴幼儿 常不能主诉是否恶寒、头痛 不会咯痰,不知痰液是清是黄 风寒证和风热证的证候鉴别 注重采用望诊和闻诊,1
4、1,小儿肺系疾病的诊察要点,望诊 恶寒:见风畏缩、蜷缩母怀、欲近暖处 寒战、皮肤起鸡皮疙瘩等 舌苔:寒证薄白 热证薄黄(初起可薄白)咽部:依据咽部辨证 咽部不红为风寒证,咽部红肿为风热证 闻诊 啼哭不宁:常因疼痛(头痛、身痛、腹痛)寒证哭声较突然、间歇而尖厉、阵阵发作 热证哭声较持续、响亮,久哭者声音沙哑,12,小儿肺系疾病的辨证要点,肺气失宣与肺气失肃的辨证 感冒证属肺气失宣 支气管炎多属肺气失宣 肺炎证属肺气闭郁(失宣、失肃)哮喘多属肺气失肃咳嗽:每咳单声或二三声多属肺气失宣 连咳、呛咳气逆,咳剧引吐属肺气失肃哮喘:哮鸣喘促属肺气失肃而上逆 初起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属肺气失宣以上证候也都可
5、以宣肃失司二者兼有,13,小儿肺系疾病的辨证要点,小儿肺系疾病病程迁延及反复发作者 主要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哮喘缓解期 多从肺、脾、肾不足,痰饮留伏辨证 我们认为还应结合气、阴、阳辨证近年来临床观察:该类患儿反复发病多由 肺气虚弱、卫表不固 卫阳不足、营阴外泄,14,肺系疾病临床治疗要领,15,概 述,小儿肺系疾病的主要病机是肺失宣肃辨证治疗 以宣肺、肃肺而调肺气为纲 结合疾病寒温属性而温肺、清肺 小儿肺系疾病多夹痰而温化、清化临床总结 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急性期辨证用药规律 可以用以下图表归纳,16,小儿肺系疾病用药规律,17,麻黄 既能宣肺,又能肃肺苏叶、苏子,桑叶、桑白皮 一物两用
6、 其叶轻清宣肺,子、皮质重泻肺 若需宣肃兼施,又可二者同用细辛、沉香 用量13枳实、枳壳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壳利胸膈,枳实利肠胃。”,18,小儿感冒中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药的运用,感冒为外感表证,发病机理为肺卫失宣,故治疗当以疏风解表为主属风寒感冒者,治宜辛温解表,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属风热感冒者,治宜辛凉解表,方选银翘散加减,19,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药的运用注意事项,因小儿体属稚阴稚阳,无论风寒风热发汗不宜太过且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之后,容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寒热夹杂之证。单独用辛温解表药,往往汗出
7、而热不解;单独用辛凉解表药,又常汗出不畅此时常取辛温、辛凉并用之法配合,方能达汗出表解,热清正复之目的,20,宣肺、肃肺法在小儿咳嗽治疗中的应用,肃降与宣发的联系 在生理情况下二者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在病理情况下又常相互影响二者一升一降,共同完成肺的各种生理功能肃降与宣发的区别 如疾病初期大多为失宣,后期多为失肃;有表证多为失宣,由表入里后多为失肃;寒邪大多导致失宣,热邪大多导致失肃;实证大多为失宣,虚证大多为失肃。咳嗽痰多者应多考虑肺气失宣,干咳痰多者多考虑失肃,21,宣肺、肃肺法在小儿咳嗽治疗中的应用,肺气宣发与肃降的对立统一关系,通称为“肺失宣降”。一般来说,外邪犯肺,多以肺气不宣为主,
8、肺气不降为辅。内伤则常以肺失肃降为主,肺气不宣为辅。故在治疗上也各有侧重,外感咳嗽,治以宣肺散邪;内伤咳嗽,治以降肺下气 如外邪犯肺,肺气不宣,则治宜祛邪宣肺,诸如解表宣肺、化痰宣肺、清热宣肺、散寒宣肺、润燥宣肺法等。因肺为娇脏,不耐药物气味之偏,宜轻宣。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2,宣肺、肃肺法在小儿咳嗽治疗中的应用,内伤咳嗽以肺的肃降功能失常为主,气机不降而上逆,肺气不降,故见胸闷憋气;肺气上逆,则咳嗽气喘;痰随气逆,则咳痰量多。治疗立足“降”字,采用清热、养阴、化痰止咳等法,方剂如“苏子降气汤”之类,用药宜苦降酸收、质重的沉降之品。由于肺气的宣降作用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宣肺有助于降肺
9、气,降肺气也有助于肺气的宣发。故“调肺气”当也应有“宣肺”与“肃肺”之分,但二者又不能截然分开,23,宣肺、肃肺法在小儿咳嗽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宣肺功能的药物,大多有宣散肺气、祛散表邪、祛痰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止咳、平喘、利水的作用。例如麻黄、细辛、干姜、生姜、前胡、牛蒡子、桔梗、桑叶、南沙参、白芥子等药。其中有温性的,也有偏于凉性的药物具有肃肺功能的药物,大多有降肺气、清肺热、止咳、平喘、化痰、利水、润肺、止盗汗的作用。例如杏仁、川贝母、马兜铃、旋覆花、枇杷叶、款冬花、桑白皮、地骨皮、麦冬、葶苈子、车前子、椒目等。此外,百部、五味子亦属于肃肺范围。还有一些药物,具有较好的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10、但对肺气是宣散,还是肃降区分不太明显的药物,如浙贝母、紫菀、白前、苏子等。,24,宣肺、肃肺法在小儿咳嗽治疗中的应用,就方剂的配伍来说,大多方剂中,宣肺药与肃肺药同用以调整肺气。但何者为主,何者为辅,不同方剂是有明显区别如麻黄汤以宣肺为主,但配有杏仁是肃肺的小青龙汤以宣肺为主,用麻黄、细辛、干姜,辛温宣肺力量很强,但配有五味子是肃肺的。此外,还有芍药略有收敛作用,甘草缓急,以防发散太过泻白散是清肺热、肃肺气的药方。力量不强,未配宣肺药,只用甘草起缓和作用清燥救肺汤也有清肺热、肃肺气与润肺的功能。方中有杏仁、麦冬、枇杷叶三味肃肺药,只配一味桑叶,宣肺力量很弱,25,宣肺、肃肺法在小儿咳嗽治疗中的
11、应用,桑杏汤中用桑叶、南沙参宣肺,用杏仁肃肺,象贝母能宣能肃,是轻微的宣肺配轻微的肃肺,所以本方属于轻清之剂三子养亲汤以白芥子为主药,使痰易于咯出,主要在于宣发肺气,虽然苏子能宣能降,而莱菔子所降的是脾胃之气,间接影响到肺气,此方肃肺作用是轻微的己椒苈黄丸中有椒目、葶苈子肃肺利水,使痰饮从小便而去,当然属于肃肺之方。防己祛风利水,能入肺经,亦属于降。大黄虽不入肺经,但泻火攻下,必然有利于肺气之肃降,26,中医药可以在小儿哮喘的防治中发挥作用吗,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中医药对全身进行调节,扶正固本,提高机体抵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疾病 中医药 调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4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