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课件.ppt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1,临床执业医师(含助理)资格考试,检验科:李雅柠,2016年6月,血常规检验,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健康人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新生儿:红细胞明显增高、两周后下降,6-7岁最低男性:25岁-35岁达高峰女性:13岁-15岁达高值,21岁-35岁低水平,以后渐渐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临床意义,相对性增多:1、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绝对性增多: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民、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肝细胞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临床意义,
2、生理性减少:15岁前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110-120)g/L 90g/L 60g/L 30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贫血的分类,网织红细胞,【参考值】百分数0.005-0.015,绝对值(24-84)*109/L【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急性失血、溶贫及缺铁贫、巨幼贫治疗后。减少见于再障、急性白血病。,二、白细胞,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1、WBC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
3、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再障、巨幼贫、PNH、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脾亢、自免病。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核右移见于巨幼贫和应用抗代谢药物。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见于感染、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棒状小体见于急非淋白血病。,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猩红热和血液病(如慢粒、MM、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转移癌和血液病(如慢粒、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5、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
4、感染、肿瘤、移植物抗宿主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治疗和放射线损伤,异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传单、药物过敏、输血、血透。6、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疟疾、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和一些血液病。,三、血小板,【参考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PLT减少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障、急性白血病、巨幼贫等;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太多如ITP、TTP、DIC、上呼吸道感染和输血后血小板减少、脾大等。血小板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慢粒、急性感染、急性溶血和癌症患者。,血沉,血沉(ESR):血细胞沉降率,血沉速度快慢与血浆粘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
5、慢,临床常用血沉反应红细胞间聚集力的指标。可以反应身体内部某些疾病,无特异性,不能单独用于诊断任何疾病。参考值 男性0-15/1h末,女性0-20/1h末,血沉,病理性血沉加快:各种炎症、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炎症、活动性肺结核、肾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等。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关、SLE、硬皮病、动脉炎等。组织损伤和坏死:如手术、心梗、骨折、严重创伤、烧伤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严重贫血血沉减慢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沉检测的适应征,1.急性与慢性感染、炎症的鉴别诊断2.结核病、风湿病的病情观察3.组织损伤与坏死的鉴别4.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值】温氏法 百
6、分比男性0.40-0.50,女性0.37-0.48【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增高见于脱水、真红细胞增多症,减少见于贫血。,尿液检验,一、尿量,【正常值】1000-2000 ml/24h(成人)【临床意义】尿量增多:24h尿量大于2500ml,称为多尿,多见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尿量减少: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L,称为少尿;低于100ml/24h称为无尿。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及其他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的疾病。肾性少尿:各种肾实质改变导致。肾后性少尿: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及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导
7、致。,二、尿液外观,1、血尿:若每升尿液含血量大于1ML,即可呈现淡红色则称为肉眼血尿。若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每高倍镜视野平均红细胞3个则称为镜下血尿。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结石、炎症、肿瘤、外伤等,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镜检:多形性RBC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狼疮肾等多形性RBC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结石、膀胱炎等。,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1、当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出现在尿中,可使尿液呈现酱油色、浓茶色、红葡萄酒色。2、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血管内溶血,如溶贫、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PNH等。肌红蛋白尿主要见于外伤如挤
8、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等3、胆红素尿:尿内含大量结合胆红素,尿液颜色变深,震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消失,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4、脓尿和菌尿:见于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5、乳糜尿和脂肪尿:乳糜尿和乳糜血尿见于丝虫病和肾周围淋巴管梗阻,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肾病综合征。,尿液气味和酸碱度,有机磷中毒尿有大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有烂苹果味;苯丙酮尿症患者尿有鼠臭味。尿液PH值,平均6.5,波动在4.5-8.0 PH值降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口服氯化铵及维生素等酸性药物等。PH值增高:碱中毒、尿潴留、膀胱潴留、应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尿液比重,【参考值】1.015
9、-1.025,晨尿最高,一般大于1.020,婴幼儿较低。【临床意义】尿比重增高: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尿比重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等。,尿液化学检查-尿蛋白,尿蛋白:尿液定性实验阳性或者尿蛋白定量150mg/24h,称为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性蛋白尿:原发的见于肾小球损害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继发性见于DM、SLE、高血压、妊高症等。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及药物损害和肾移植术后。混合性蛋白尿:DM、SLE可见。溢出性蛋白尿:MM、浆细胞病、轻
10、链病等。,尿液化学检查-尿糖,尿糖,正常定性实验为阴性。尿糖增高临床意义:1、糖尿病 2、其他使血糖增高的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3、其他:如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和家族型糖尿。4、暂时性糖尿: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梗。,尿液化学检查-酮体,酮体:丙酮、乙酰乙酸、-羟丁酸的总称,正常定性为阴性。【临床意义】糖尿病性酮尿:常伴痛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性昏迷前期指标。非糖尿病性酮尿: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过分节食、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糖代谢障碍而出现酮尿。,尿液化学检查-尿胆红素与尿胆原,正常定性实验尿胆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检查 结果 判读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48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