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五官X线诊断课件.ppt
《头颅五官X线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颅五官X线诊断课件.ppt(1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头颅五官,X线诊断,一 头颅X线检查1正位(后前正位、前后正位)2 侧位(左、右)3 切线位4 汤氏位(额枕30位)5 颅底位6 仰卧水平侧位,二正常X线表现(一)颅骨发育及特点 1颅盖为膜内成骨,颅底为软骨内成骨,2出生时颅面比差大,为8:1鼻窦牙槽突均未发育顶骨板单层状,薄而密度均匀,且无压迹无骨缝(骨与骨之间为纤维连接),囟门:前囟(额囟)18个月左右闭合 后囟(枕囟)6个月左右闭合 侧囟(蝶囟)出生不久闭合 后侧囟(乳突囟),3.6 岁后趋向成人颅骨12岁左右与成人一般,唯一不 同是脑回压迹较明显,(二)颅骨平片 1头颅大小 形状2颅骨骨质 密度 结构 成人:外板 板障 内板,3颅缝
2、囟门 颅缝 30岁以后闭合。闭合顺序:矢状、冠、鳞、人字、枕骨乳突缝 缝间骨 囟门,5颅壁压迹(1)脑回压迹(2)脑膜中动脉压迹(3)蛛网膜粒压迹(4)板障静脉沟 系颅骨板障内的营养静脉,(5)导静脉沟,6 颅底(1)前颅窝 额窦后壁蝶骨小翼后缘中线致密 鸡冠,(2)中颅窝 蝶骨小翼后缘鞍背 岩骨嵴卵园孔 棘孔 破裂孔,(3)后颅窝 鞍背及岩嵴枕内粗隆 内耳道枕骨大孔,4)蝶鞍 成人前后径716mm,平均11.7mm 深径7-14mm,平均9.5mm正位呈正位平台状宽约8-20mm 平均15mm,5)颅底测量(1)Chamberlin线 硬腭后缘与枕大孔后缘连线,正常齿状突尖可高于此线3mm(
3、达5mm 及以上可诊断颅底陷入)(2)McGreogor线(3)二腹肌线(4)鼻根蝶鞍中心点枕骨大孔前缘 三点连线夹角,7 颅内非病理钙化松可体钙化 5mm 居中 鞍背上端后上方约3cm(成人40%显示)大脑镰钙化 带状或三角形致密影 10%床突间韧带钙化 4%络丛球钙化 0.5%其他钙化,三 脑血管造影(一)适应症1 颅内血管性病变2 颅内占位性病变3 蛛网膜下腔出血性病变4 颈部疾病,(二)禁忌症1 对碘剂过敏2 有明显动脉硬化3 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4 有严重出血倾向,(三)术前准备1 做好病人思想 以取得病人合作并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2 术前禁食 适量禁静剂3 出血 凝血时检查 4 麻药
4、造影剂过敏试验,(四)操作方法1 颈动脉造影(1)经皮穿刺股脑动脉造影,(2)直接穿刺法 病人仰卧 肩部垫高头稍后仰常规消毒 铺巾 局麻或全麻 甲状软骨下缘区摸及并固定颈动脉进行穿刺埋针 注药 摄片,2 椎动脉造影经皮穿刺股 椎 动脉造影直接穿刺法,四 正常脑血管造影(一)颈动脉造影表现:分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观察,(附)1颈内动脉自颈总分出,垂直上行,颞骨岩部颈内动脉管向前内行破裂孔入颅鞍底前床突下(此段称海绵窦段,侧位与鞍底平行 不高于鞍底0.5cm),再急剧向后上行出海绵窦并在前床突附近转向上分成两个终末支(此段称前床突上段)。弯曲处俗称颈内动脉虹吸(分岩骨段、海绵窦段、前膝段、床
5、突上段、终末段),正位:投影于眼眶内侧,海绵窦段与虹吸扭曲处血管横断面呈圆点状。距正中约0.5_1.3cm,(1)眼动.脉颈内动虹吸 前膝段 在穿硬脑膜内层前分出视神经孔眼眶,(2)脉络膜前动脉(较眼动脉小 后交通支稍上方)正位:先向上了略向内行约1cm呈一凸面向内然后 凸向外的较大弧度向外行达颞叶顶断,并沿钩回进入颞叶,3)后交通支 在脚间 池内钩回内侧与大脑后动脉连接,2 大脑前动脉(水平段 上行段 膝段 胼周段 终段)在视交叉上方向前内行至半球内侧面分出前交通支后急剧上升正位:分水平段,上行段上行段顺矢状面上行,并可跨中线两旁4mm范围内,3大脑中动脉(水平段 回转段 侧裂段 分叉段 终
6、段)侧位侧裂段分出额顶升支 包括中央前动脉中央前动脉 顶前动脉中央前动脉,5 椎动脉造影(直径约3.5mm)经枕大孔颅腔沿延髓腹侧向上、前相当于延髓桥脑连接平面两侧合并形成基底动脉(3mm),(1)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末端分出、前接后交通支 绕大脑脚外侧 在脑干周围平面向后走向枕极其向外弧度距中线正常一般不超过2cm,再分(内上)枕支供枕叶内面,(外下)颞支 供颞叶内侧底面,正常两侧大脑后动脉可两侧不完全对称。约10%仅一侧充盈,(2)脉络膜后动脉 供应三脑室、侧脑室脉络膜丛(3)小脑上动脉 在基动脉末端或接近末端的脚间池向两侧分支(4)小脑前下动脉 起自桥脑腹侧基底动脉(5)小脑后下动脉 起
7、于后颅窝内的椎动脉绕延髓向外、向后下,行走到延髓的后方然后折向上行,(二)静脉期静脉期分深 浅两组和静脉窦1 浅静脉 分上行 系大脑表面上行的皮质静脉 分布于额顶叶上矢状窦下行 大脑侧下部海绵窦 岩上窦 横窦,2深静脉(1)大脑内静脉起源于 室间孔后壁,沿三脑室顶向后走行,在中线旁2cm 第三脑室后方,胼胝体压部下-大脑大静脉,其间引流静脉有:隔静脉、丘纹静脉、脑室静脉,丘纹静脉行走于侧脑室下壁为状核与丘脑之间 向前行至室间孔后拐内下后汇入大脑内静脉形成静脉角 正位由于投影重迭呈短条状,靠近中线12mm。静脉角的标志 自鼻根至鞍结节作连线,从静脉角向此线作垂线:位于鞍结节后方1025mm、上方
8、3045m,(2)大脑大静脉 由双侧大 脑内静脉汇 合(3)基底静脉在钩回上方,视交叉外侧,颞叶内侧行走。侧位:起前部(水平段)起点在鞍上1cm附近,后部(升段)向后上斜行入大脑大静脉。正位 起始部投影于岩锥内听道附近,3静脉窦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呈带状分别位于相应的颅骨附着处,7 颅内非病理(生理)钙化松可体钙化 5mm 居中 鞍背上端后上方约3cm 40%大脑镰钙化 带状或三角形致密影 10%床突间韧带钙化 40%络丛球钙化 0.5%其他钙化,五 异常X线改变1 头颅大小 形状异常长头(舟状颅)、短头、尖头、偏头、小头,2颅骨骨质 密度 结构异常骨质吸收、骨质破坏、骨质
9、增生、骨结构不连 外伤骨折,3 颅缝 囟门异常颅缝早闭、分离 囟门延迟闭合、早闭,4颅壁压迹异常脑回压迹 增多 5颅底孔道异常扩大,6蝶鞍改变 骨质稀疏、吸收、破坏、扩大、变形,7颅内病理钙化(1)炎症性病变钙化a结核性脑膜钙化 10 岁以下儿童好发大脑侧裂和基底池附近,呈多发散在细小斑点钙化 b寄生虫病钙化 广泛 弥散 大小 约25mm 点状钙化 c脑炎后钙化,(2)肿瘤钙化a颅咽管瘤钙化b脑膜瘤钙化c少突胶质细胞瘤钙化d松可体瘤钙化,(4)其他a结节性硬化症b 基底神经节钙化,8 颅压增高X线征:a 颅缝分离 b 蝶鞍改变 骨质稀疏、吸收 甚至扩大 c 脑回压增多加深 d 颅骨变薄 密度减
10、低 e 板障静脉 导静脉 珠网膜粒压迹扩大 甚至颅底孔道扩大,9 异常脑血管改变(1)位置异常:血管移位(占位性病变等)(2)形态异常:血管形态改变(增粗/扩张/变细/狭窄/迂曲/拉直/破坏/闭塞等),七常见病X线诊断(一)颅内肿瘤X线征1颅高压征2 生理钙化移位(定位意义)3 肿瘤钙化(定性、定位意义)4 局部颅骨改变 增生 吸收 破坏(定性、定位意义)5 定位性蝶鞍改变:(1)鞍内(2)鞍旁(3)鞍上,6颅内肿瘤 血管造影定位、定性血管受压、受推移位、变形,血管结构破坏,肿瘤组织着色(肿瘤染色),肿瘤异常血管影(肿瘤血管湖),(二)头颅部损伤颅骨骨折骨折线:线形、星形、粉碎性骨折、凹陷性骨
11、折、颅缝分离注意骨折线是否切过血管等压迹,眼及眼眶X线检查、正常/异常X线改变及疾病诊断,一 X线检查1 正位(眼眶20后前位或23后前位即柯氏位)显示眶窝及眶壁结构,并能观察附近鼻窦及前颅窝底部,2 眼眶侧位片:显示眶窝、眶顶、及眶底、蝶窦、蝶鞍3 视神经孔位:显示视神经孔、眶上裂、眶顶、眶内壁、同侧额窦、及后组筛窦,4泪囊、泪道造影 1-2.5ml造影剂,5min、10min摄片5眼眶血管造影(略),二 眼部正常X线(解剖)(一)平片1 眶壁(正位)眶窝形似四方形,两侧对称眶上壁:额骨眶缘及水平部,蝶骨小翼,泪腺窝,内壁: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纸板,蝶骨体等组成,其前下方有泪囊窝.X线照片
12、显示呈2-3条细薄锐利的线状影。下壁:上颌骨,颧骨,腭骨(上颌窦顶),眶下神经管 与外侧交界处后方为眶下裂,外壁:颧骨额突和额骨颧突,后部为蝶骨大翼与相邻颞骨外板轴向投影,在眼眶外半部自上方斜向下方形成一致密线影与眶窝重叠为无名线或眶斜线,2眶窝密度均匀,对称,偶可见钙化3 视神经孔 53后前斜位显示眼眶外下限区,孔径约5 mm。,(二)泪道造影像 泪小管呈细线状,泪囊呈长豆形或瓜子状上宽下窄,长10-12mm,宽4-7mm 鼻泪管呈细线状,2mm宽,可不规则。,三 异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1眼窝大小、形态改变(1)普遍性增大,轮廓变圆,骨质吸收(2)局限性增大。,(3)眶窝 变小 见于无眼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头颅 五官 诊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4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