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时代的内疝诊断:影像与手术对照课件.ppt
《多排螺旋CT时代的内疝诊断:影像与手术对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排螺旋CT时代的内疝诊断:影像与手术对照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排螺旋CT时代的内疝诊断:影像与手术对照,1,简介,Meyers等人将腹内疝定义为: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膜或肠系膜的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裂隙离开原有位置而进入腹腔内的某一解剖间隙。腹内疝的疝孔可以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先天性疝孔与腹膜融合失败有关,包括:正常的裂孔或不正常的腹膜陷凹或隐窝;而后天性疝孔是由外伤、炎症、手术引起的。疝内容物多为小肠。据报道,引起急性小肠梗阻原因中,腹内疝约占4%。,2,腹内疝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并可能与腹部其他的病理情况相重叠。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患者可呈广泛的症状,亦可从无症状到表现为急性小肠梗阻的症状。腹内疝偶可自发的缓解
2、,表现为间歇性症状。由此看出,腹内疝紧靠临床诊断是非常困难的。腹内疝是一种外科急腹症,可以进展为绞窄性肠梗阻和局部肠缺血,因此腹内疝准确术前诊断是极其重要。多层螺旋CT是诊断急腹症重要的影像工具,同时对腹内疝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3,腹内疝的分类,Ghahremani和Meyers 提出的腹内疝传统分型已被广泛接受,包括十二指肠旁疝、Winslow 孔疝、乙状结肠间疝、盲肠周围疝、盆腔疝、膀胱上疝、肠系膜疝和网膜疝,但这种分类既不系统也不全面。改进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疝孔的位置进行分类和命名。,4,腹内疝示意图:1.十二指肠旁疝;2.小肠系膜疝;3.大网膜疝;4.网膜囊疝5.横结肠系膜疝;6.盲肠
3、周围疝;7.乙状结肠系膜疝;8.镰状韧带疝;9.盆腔疝,5,腹内疝根据疝孔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类:,6,7,大多数肠系膜和腹膜韧带是由两层腹膜构成,异常裂孔可以穿过一层腹膜,亦可以穿透两层腹膜。肠系膜和腹膜韧带疝根据裂孔的缺损程度可以分为两种亚型:(a)经肠系膜或孔型,累及两层腹膜;(b)肠系膜间或袋型,仅累及一层腹膜。,8,多排螺旋CT(MSCT),绝大部分腹内疝起病急,且临床体征、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早期确诊难度大;影像学诊断,特别是多排螺旋CT(MSCT)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更为准确。多排螺旋CT(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薄层扫描、多维后处理重建技术及CTA,在明确肠梗阻诊断、判断内疝的部位及
4、分型、评价有无肠管绞窄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已成为诊断腹内疝的首选检查方法。,9,CT增强扫描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可以用于排除小肠梗阻原因,也可以用于评估腹内疝周围血管情况和小肠绞乍的严重程度;此外,增强CT还可以描述肠系膜血管是否穿过或进入疝孔和周围结构的标志性血管,有助于腹内疝及其类型的精确诊断。,10,内疝MSCT诊断,诊断闭袢性肠管 腹内疝的小肠梗阻通常是闭袢性肠梗阻(即一段肠管两端完全闭塞),闭袢性肠梗阻很容易地发展为肠绞窄和肠缺血,闭袢性肠管在CT上的直接征象有U形或C形、充满液体、扩张肠袢以及肠系膜血管管壁增厚并向梗阻点呈放射状分布。在腹内疝中闭袢性肠管极其重要的影像征象
5、是囊袋征,即堆积的小肠袢被包裹在疝囊内,囊袋征强烈支持腹内疝的诊断,但是这一征象并不是在所有腹内疝中都可以观察到,囊袋征仅可以在腹膜后腔有异常陷凹或肠系膜间腹内疝观察到。,11,确定疝孔 疝孔的直接征象有:堆积的肠管、肠系膜脂肪、闭袢的血管。多层面重建CT(MRP CT)有利于识别这些聚集的结构;疝孔处肠系膜血管的充血及扭转有助于疝孔的诊断,但是这些都是较窄性肠梗阻的征象,并不是腹内疝的特异性征象。疝孔的诊断是必须的,因为外科手术修复后可以防止腹内疝复发。,12,分析周围移位结构和重要血管 腹内疝最后诊断是需要辨识疝孔及疝囊周围移位的结构和重要血管。熟悉各种腹内疝标志性结构是诊断的关键。即使是
6、MSCT也无法描绘肠系膜和腹膜韧带,但是,通过描绘血管可以大约确定肠系膜以及腹膜韧带的位置,熟悉各种肠系膜及腹膜韧带中走形的血管可以帮助鉴别腹内疝的重要血管。,13,各型肠系膜和腹膜韧带的标志性血管,14,外科手术,腹内疝外科手术的第一步就是复位,复位成功地患者,应该仔细检查疝内容物是否有缺血征象,对于无活力的肠管应切除。关闭疝孔以防止腹内疝复发,但一般不关闭Winslow孔,因为可能会发生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腹内疝传统手术是剖腹探查,最近,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有很多好处,如:住院时间缩短、伤口小、术后并发症少。,15,十二指肠旁疝,十二指肠旁疝是指小肠疝入先天性十二指肠旁隐窝,文献报道
7、在十二指肠附近有数个隐窝,但十二指肠旁疝形成的原因中有两个隐窝特别重要(a)十二指肠旁隐窝(Landzert隐窝),易引起左侧十二指肠旁疝;(b)空肠旁隐窝(Waldeyer隐窝),易引起右侧十二指肠旁疝。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发病率约为右侧十二指肠旁疝的 3 倍多。,16,17,(一)、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左侧十二指肠旁疝是指小肠肠袢疝入Landzert隐窝。Landzert隐窝是位于降结肠后方的罕见先天性腹膜隐窝,认为其形成与降结肠系膜和后壁腹膜融合失败引起的,Landzert隐窝尸检的检出率约为2%。CT表现:在左肾旁前间隙可见到囊袋状堆积的小肠肠襻,在该隐窝前内侧缘走形的标志性血管为肠系膜下静
8、脉和左结肠动脉升支,识别肠系膜下静脉既容易又重要,在疝孔的前内侧可见观察到肠系膜下静脉。门静脉系统CT三维重建有助于观察肠系膜下静脉和疝孔之间的立体关系。,女,35岁,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左下腹疼痛。,18,19,男,54岁,左侧十二指肠旁疝,无症状,肝硬化。,20,(二)右侧十二指肠旁疝,右侧十二指肠旁疝涉及的是Waldeyer隐窝,认为其形成是由于升结肠系膜与后壁腹膜融合失败引起的。右侧十二指肠旁疝CT表现为囊袋征。Waldeyer隐窝位于十二指肠第三部分(水平部)下方、小肠系膜根部的后方;肠系膜上动静脉走形在该隐窝的前内侧缘,是诊断疝孔的重要解剖标志。另外,由于Waldeyer隐窝向右下延
9、伸进入升结肠系膜,聚集的肠管使右结肠静脉向前移位。由于此型疝与中肠旋转异常有关,还可发现其他发育异常如肠系膜上静脉位于腹侧或左侧,或无十二指肠水平段,从而有利于此型疝诊断。,21,男,87岁,右侧十二指肠旁疝,腹胀1天。,22,小肠系膜疝,小肠系膜疝是指肠管进入或穿过小肠系膜缺损形成的疝。小肠系膜是将空回肠悬系固定于腹后壁腹膜,从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向右下延伸至回盲部,其内含肠系膜上动静脉及其分支。肠系膜缺孔通常位于邻近Treitz韧带或回盲瓣处。小肠系膜疝存在两种类型:(a)经肠系膜疝,累及两层腹膜;(b)肠系膜间疝,仅累及一层腹膜。,23,经肠系膜疝为腹内疝的最常见类型,影像
10、上既无囊袋征也无任何重要的血管,有发展为肠扭转的趋势,此型疝引起的小肠梗阻与其他原因(特别是肠粘连和肠扭转)引起的小肠梗阻的鉴别是非常困难的;CT表现为:小肠袢聚集成簇,肠系膜血管改变包括系膜血管向疝口纠集、拉伸、充血以及肠系膜动、静脉主干向右侧移位。CT三维重建能够更好地显示小肠系膜缺孔和嵌顿肠管之间的关系。肠系膜间疝,又称肠系膜囊疝,比较罕见,此型主要见于儿童。CT表现:包裹在疝囊内小肠管聚集成簇和肠系膜上动静脉移位。,24,女,59岁,经肠系膜疝,右下腹痛,25,大网膜疝,大网膜疝是指疝内容物进入或穿过大网膜缺孔形成的疝。大网膜是从胃大弯和十二指肠近端下延,呈围裙状覆盖在小肠表面,向上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螺旋 CT 时代 诊断 影像 手术 对照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47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