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概况及合理利用途径课件.ppt
《土壤资源概况及合理利用途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资源概况及合理利用途径课件.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壤资源概况及合理利用途径第一节 序言 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概念、特点与研究方法第二节 土壤资源概况 世界与我国土壤资源的分布与数量质量概况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土壤资源的特点 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第四节 土壤退化及其恢复重建第五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 集约经营、提高单产、保护耕地、积极开发第六节 土壤资源与环境第七节 结语,土壤资源研究慨论 第一节 绪言 1.1 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 世界人口1980年已达44亿人。1980一1990年增长率为1.8%,人口达52.75亿,1990一2000年增长率为1.6%,2000年达61.99亿人,其中48.74亿为发展中国家。地球的生物性
2、食品的生产能力,大致可以承载120亿人。因此,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承载力,是全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13亿,占全球近1/4,预计2030将达16亿。我国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生产力高的土壤资源更加宝贵。可见,随人口的急剧膨胀,人地矛盾日趋尖锐.正确了解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寻求最佳途径和措施,是土壤资源工作者首要的迫切任务。,1.2土壤资源的含义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们所利用的物质和条件的总称。土壤资源科学是自然资源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与自然界中能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与能源相互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
3、究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发展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方法与途径。1.2.1 土壤学与土壤资源 土壤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重点补充部分80张片子),-内容提 纲,一、土壤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二、土壤科学发展认识的提升三、土壤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四、未来土壤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五、近10-20年内土壤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需求项目六、土壤学研究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土壤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一、土壤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土壤:地球的皮肤,“世界当前面临的八大问题”,(土壤学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2000年-2050年人均谷物食物消费,公斤/人,资料来源: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2008
4、),首先,今后确保农业安全的任务日趋艰巨。从国际看-,2000年-2050年谷物需求总量:+75%(食物+饲料),百万吨,-从国内看:2004-2050年我国人均食物消费预测:植物类(公斤/人),2004-2050年我国人均食物消费预测:动物类(公斤/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资源短缺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劳动力外流等,约束因素,农业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同时,我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难度不断加大,守住我国耕地红线(18亿亩)的形势非常严峻,国务院核准2010年耕地总保有量为19.12亿亩,而200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仅为18.27亿亩,直逼18亿亩警戒线。,此外:我国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其
5、中约1/6耕地受污水灌溉、农药、重金属污染威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缺磷耕地占59,缺钾耕地占30。要实现粮食年均增长1%,保证粮食安全,除靠高产效多抗作物新品种培育外,关键是搞好耕地保育,加强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壤培育与耕地改良与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力。今后我国土壤学面临的农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另外、我国区域性土壤污染趋势严重,据调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沿海经济带、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出现贯穿全流域以镉为主、铅、汞为辅的流域性、区域性异常;黄河流域高氟、高砷、低碘异常显著;全国大中小城市土壤普遍出现汞异常。,第三、全球变化与土壤的关系密切,土壤在发生过程中,通过生成
6、或消耗温室气体(CO2、CH4、N2O等)以及其它气体(如NH3、NOx)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气候变化;全球变化通过降雨、温度和养分沉降等变化,影响土壤过程,也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其稳定性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均将进一步促进土壤学对土壤中CH4和N2O排放量,土壤养分转化及土壤碳库建设等方面。,第四、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对我国农业及能源紧缺产生影响,地震;风砂;泥石流,报 告 提 纲,一、土壤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二、土壤科学发展认识的提升三、土壤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四、未来土壤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五、近10-20年内土壤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需求项目六、土壤学研究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土壤是植物
7、生长与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圈是地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土壤是食物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土壤资源保护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土壤质量的培育是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全球土壤变化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土壤是城乡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土壤科学发展认识的提升,对土壤认识的提升,报 告 提 纲,一、土壤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二、土壤科学发展认识的提升三、土壤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四、未来土壤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五、近10-20年内土壤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需求项目六、土壤学研究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土壤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从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资源矛盾、粮食安全和生态环
8、境等问题看,要求土壤科学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土壤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看,土壤学向现代土壤学发展的时机与条件日趋成熟;因此,未来土壤学研究与发展战略需求的要求也更为迫切。,报 告 提 纲,一、土壤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二、土壤科学发展认识的提升三、土壤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四、未来土壤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五、近10-20年内土壤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需求项目六、土壤学研究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一)未来土壤学研究的战略方向(5个),土壤圈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基础研究),土壤资源与质量保护,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土壤景观与土壤过程,土壤生物与养分调控,(利用管理),(环境整治),
9、(宏观调控),(农业发展),土壤与温室气体效应、土壤固碳、土/肥/水界面物质能量过程与交换、土壤组分互作与肥力维持、可变土壤特性及变化,土壤资源演变与评价、持续利用机制与模式、质量基础调查、退化过程与防治、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土壤基层系统分类、人类世中土壤变化新趋势,土壤污染机制与土壤健康质量、污染物转化生物有效性与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修复机理与技术、面源污染机制与控制,土壤景观与时空特征及演变、环境敏感物质转化迁移、发生过程与区域全球变化、土壤侵蚀等退化机制与防治,土壤生物过程与机制、基因资源多样性及其功能、养分平衡与施肥及其高效利用分子基础、水和元素循环耦合、土/植/肥互作及协调机制,
10、(二)未来土壤学的研究领域(7个),报 告 提 纲,一、土壤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二、土壤科学发展认识的提升三、土壤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四、未来土壤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五、近10-20年内土壤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需求项目六、土壤学研究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第十九届国际土壤学会应对不断变化世界的土壤学研究途径(2010年,8月1-6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第十九届国际土壤学会-组织部门结构-(共计67个),第一部门:土壤的时空性(12个),专题1.1.1 土壤形态和气候变化专题1.1.2 土壤形态和环境危害专题1.2.1 全球土壤空间信息系统专题1.2.2 土壤地理学和生态学专题1.3.1
11、土壤发生:比率和影响范围专题1.3.2 地质年代技术与土壤形成专题1.4.1 土壤分类和信息需求专题1.4.2 土壤分类益处与限制土壤学专题1.5.1 土壤变化的定量化监测专题1.5.2 模拟变化土壤中的关键过程专题1.6.1 风沉积物对土壤发生的影响专题1.6.2 石灰岩环境中的土壤,第二部门:土壤属性与过程(10个),专题2.1.1 结合土壤物理进行水分优化利用专题2.1.2 土壤空隙结构的物理动力学专题2.2.1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界面的相互作用专题2.2.2 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动态变化专题2.3.1 土壤根系界面的相互作用专题2.3.2 土壤中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组专题2.4.1 土壤矿物及
12、其可持续性专题2.4.2 土壤矿物和污染物专题2.5.1 土壤中的胞外蛋白和核酸专题2.5.2 土壤金属和有机质的生物有效性,第三部门:土壤利用与管理(9个),专题3.1.1 土壤评价方法的发展专题3.1.2 农场系统和环境影响专题3.2.1 高地农业与水土保持专题3.2.2 利用溶度计改善水土管理专题3.3.1 综合养分管理专题3.3.2 分子生物学和优化营养专题3.4.2 开发建设地的径流管理专题3.5.1 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专题3.5.2 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第四部门:土壤在社会及环境可持 续发展中的作用(9个),专题4.1.1 重视土壤自然资源专题4.1.2 授纳环境的管理与保护专题4.
13、2.1 土壤、能量和粮食安全专题4.2.2 土壤、水全球变化专题4.3.1 不可持续生态系中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专题4.4.1 将土壤信息传递给非农业用户 专题4.4.2 吸引更多(青年)人从事土壤事业专题4.5.1 土壤科学:历史、哲学和社会学专题4.5.2 土壤与人类文明,专业会议(8个),会议专题1 全球土壤制图网络工程 会议专题2 土壤生态系统服务 会议专题3 农业土壤健康管理政策 会议专题4 土壤温室气体 会议专题5 土壤和植物中的微量元素与作物和人类健康的关系 会议专题6 澳大利亚合作土壤科学 会议专题7 土壤碳吸存 会议专题8 土壤科学的高等教育,四大部门会议(8个),部门专题1.
14、1 星际土壤学将土壤科学传播到其他行星 部门专题1.2 模拟土壤形成的时空性 部门专题2.1 湿地土壤和全球变化 部门专题2.2 未来陆地景观的管理 部门专题3.1 土地利用精密技术 部门专题3.2 养分最佳管理措施 部门专题4.1 为什么把土壤像污垢一样对待?部门专题4.2 土壤与人类健康,工作组会议(11个),工作组1.1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的发展 工作组1.2 土壤结构多样性体系 工作组1.3 数字化土壤评估 工作组1.4 变化世界中的冷土 工作组1.5 土壤遥感:快速测量土壤 工作组3.1 硫酸盐土壤物质过程 工作组3.2 森林土壤过程和变化 工作组3.3 城市和工业区土壤
15、 工作组3.4 全球变化和土壤盐渍化 工作组3.5 水稻土与水短缺 工作组4.1 退化土地上碳的吸存,第19届国际土壤学大会,于2010年8月1-6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代表来全世界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1342人,其中我国出人员近200人。从上述大会主题报告内涵可以看出,当前世界正面临着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及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断变化与挑战,土壤成为寻找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土壤科学的发展肩负着人类生存的重大现实任务。本届大会共分4个部门(Division),21个专业委员会(Commission)和11个工作组(Working-group),并设立了8个大会专题
16、报告会(Congress Symposium)和8个部门专题报告会(Division Symposium)。本次会议共收录论文2500篇,其中口头报告334篇(其中部门1有58篇、部门2有58篇、部门3有50篇、部门4有42篇、大会专题有37篇、部门专题有38篇、工作组有51篇),高于上一届口头报告320篇,墙报1200多个,,本次土壤学大会的主题是:“应对不断变化世界的土壤解决方案”。可以看出,从18届到19届这四年来,全球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在研究手段、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研究思路有所拓展:1.在土壤空间尺度上体现了宏观上更宏,可延伸全球信息和全球变化等尺度、甚至至星际土壤学。2.在微观上更
17、微,可在纳米、原子、分子、基因、界面、颗粒、土体等尺度上展开土壤过程与作用机制研究;3.在土壤时间尺度上跨度更大,涉及古土壤发生过程的时间序列、陆地景观历史重建、土壤形成演化预测等;4.在土壤过程认识上更向于定量化趋势,提出计量土壤学 概念,土壤变化的定量监测、土壤过程定量模型模拟等;5.在土壤性质上强调土壤化学、物理及生物界面反应机理,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界面、土壤-根界面、土壤-水界面行为等;,6.在土壤利用上更多的涉及土壤评价与利用规划、水土保持、养分综合管理以及土壤退化控制、修复与再利用等;7.在土壤的社会环境效应上充分体现土壤的多服务功能,土壤与 食物安全和人类健康,土壤和环境、土壤的自
18、然资本、生态系统服务、土壤与全球变化、土壤与教育文化和人类文明等,这些认识提升有利于及时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使土壤科学发展富有更高的战略需求,使该学科真正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从全球土壤科学发展的区域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技术发展等方面仍然占据明显优势,大洋洲的部分国家也位居先进之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土壤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土壤科学研究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总体上还处于中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缺乏基础理论原始创新,长期定位试验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数据长期积累缺少,分析测试技术落后,政府投入有限。因此,应充分结合我国土壤资源与现
19、实问题的国情,瞄准土壤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加快中国土壤科学的国家战略规划,使我国土壤科学研究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跨越。,至2050年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建设特征与目标,生态高值农业及生物产业体系,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是应对未来农业巨大挑战、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最重要的创新举措,其宗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农业的高值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竞争力和比较效益。而其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农业生物质资源、水土资源和废弃资源的生态高值化利用;(2)农产品的生态高值化生产;(3)产后生态高值化加工。,“生态高值农业”的实质内涵:生态(生态农业;水,土,气,
20、生,岩,污)高值(农产值,农技值,农市值,农经值)其中,农产值农产品高量,高质,高效(农一产)。农技值智能农业,高科值农业(农技一产)。农市值市场经济价值(农二产)-农加转工。农产经值产业化经济价值(农三产)-农经贸旅游文。可见,生态高值农业是包括生态农业及环境与农业品高产,高质,高效及科技,市场,产业经济价值(包括农业的一,二,三产产值)相结合的总概念,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生态高值农业”共包括九个方面:1.1 耕地质量的定向培育与耕地资源集约利用,针对我国耕地资源减少的空间分布格局,研发区域耕地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与技术、区域耕地集约利用与节地技术、区域耕地利
21、用协同耦合与规划技术;研究和建立不同区域“耕地替代技术”(包括土地整理补充、宜耕地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和土地复垦补充);建立区域耕地规模经营的政策和方法。全面建立国家土地资源安全保障与调控系统。,1.2 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面对农业水危机的威胁,重点研究保障农业粮食安全的需水耗水规律和农业需水预测体系;研究流域水资源的保障措施,开发和推广包括基于ET管理的真实农业节水新技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基于流域知识管理(KM)的农业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推进以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为核心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建设中国粮食安全水资源保障体系。,1.3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增效机理,以农业野外台站为
22、基础,构建覆盖全国主要农区养分循环过程的综合观测和研究体系,揭示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及其协同增效机制与控制原理,为我国主要农区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观测与过程模拟;(2)养分及其与水碳协同增效机制。,1.4 连作障碍的生态过程与调控,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高强度利用下的生态系统退化与连作障碍问题,从生态系统角度研究主要连作障碍的致病因子与发病过程、植物对连作障碍的响应与防御机制、土壤对连作障碍的反馈机制、土壤连作障碍的诊断指标与方法;以预防为主的理念探讨土壤连作障碍的生态系统防治原理与技术,为农业生产资源的替代战略的实施、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业可
23、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1.5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农业清洁生产,针对我国流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失调导致的面源污染,建立区域水土和环境监测网络,研究流域尺度养分和污染物的循环过程、界面交换机制、损失途径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不同尺度(个体流域)的资源高效群体结构、景观生态格局和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提出稳定、高效、高产的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建立流域水土流失和农田面源污染(N、P与农药)控制的生物和工程技术与清洁生产体系,建立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1.6 农田增汇减排与应对全球变化的农业管理体系,针对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研究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模式下的坡地生物多样性和温室气体排放格局与全球变
24、化响应机制,评价土地利用变化(退耕还林、还草和植被恢复)的碳汇效应,建立复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以及增碳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与对策。,1.7 精准农业和信息化农业科技发展研究,未来世界农业信息技术和精准农业的需求主要以互联网应用,遥感信息解译,专家系统、模型系统、智能信息系统、智能化装备为核心,并进行智能化、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实用化和普及化,该项研究可为我国未来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及技术支撑。,1.8 土壤质量标准研究-段增强建议,我国目前仅有与土壤科学相关的国家标准30余项,且大部分形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些方法已显老旧。而国际标准化组织土壤质量技术委员会(ISO/T
25、C 190)已有近140项国际标准。这与我国丰富的土壤资源类型,数千年的农业耕作历史,且为国际上土壤资源高强度利用典型代表的农业大国和多样的土壤生态环境是不相适应的。,1.9 其他有关项目的研究-张佳宝,张维理等建议,1.主要农田地力提升及定向培育对策研究 2.土壤障碍因素的类型,分布及治理研究 3.土壤抗御突变气候变化能力及防治对策 研究 4.土壤基础及信息库建设工程研究,2、土壤保护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研究,(1)土壤保护技术体系研究(2)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研究,(1)土壤保护技术体系研究,1)土壤保护科学技术对策研究 建立区域协调、空间优化、利用合理的土壤资源保护机制;建立国家土壤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资源 概况 合理 利用 途径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4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