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无线网络优化项目教程课件.pptx
《LTE无线网络优化项目教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无线网络优化项目教程课件.pptx(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2LTE网络和LTE关键技术的认知【项目内容】对LTE的发展进程、特性进行介绍,从整体上讲解LTE是怎么来的,是什么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了解LTE背景下对LTE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以便深入地理解LTE的技术知识。【知识目标】了解LTE标准化进程、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熟知LTE的网络架构、不同制式LTE的帧结构和LTE的信道及映射。理解LTE的调制技术、多天线技术、调度机制以及中调度机制和功率分配。掌握LTE中的不同状态、系统消息类型和功能、同步和小区搜索以及接入过程等。,任务1 认知LTE【知识链接1】LTE初步认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通信技术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阶段;从第一代的模拟技
2、术到OFDM的大数据时代,移动通信先后经历1G到4G的发展历程,如图2-1所示。受不同时期技术的限制,每个时代通信的容量和质量都不一样;简单地说1G是小容量语音时代,2G是语音+文本时代,3G是语音+图片+小视频时代,4G才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而在近代通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宽带接入移动化”和“移动通信宽带化”相互竞争与融合,正是这种竞争与融合的关系大幅推动了近代通信的进步,演绎出802.16m和LTE的行业标准。2004年IEEE开始802.16系列标准(WiMAX)制定,其理论速率达到75Mbit/s。这一标准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3GPP组织,3GPP意欲打造新的通信标准,并要在较长时间处于
3、国际领先水平。2008年12月R8版本发布,即LTE正式面世。,图2-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LTE采用扁平化系统设计,它具有以下特性:(1)高速率:在20MHz带宽时,下行速率达到100Mbit/s,上行速率达到50Mbit/s;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LTE的上下行速率将会进一步提升。(2)高效率:LTE下行频谱效率为5bit/s/Hz,是HSDPA的34倍;上行频谱效率2.5bit/s/Hz,是HSUPA的23倍。(3)高容量:配置在5MHz带宽情况下,LTE可支持200个激活用户;配置在20MHz带宽情况下,LTE可支持400个激活用户。(4)低时延:无线接入网UE到eNodeB之间用
4、户面的连接时延小区5ms,控制面的连接小区100ms。(5)低成本:采用扁平化结构,减少网元种类;即相对于3G系统结构,减少了RNC,减少了投入。LTE基站可与3G、2G共址建设,并支持多制式间互操作,可灵活组网,减少建站成本。LTE系统具备自组织网络(Self Organization Network,SON)功能,即自规划(Self-Planning)、自配置(Self-Configuration)、自优化(Self-Optimization)、自维护(Self-Maintenance)的能力;减少运营成本。(6)灵活带宽:LTE支持6种带宽配置,即支持1.4MHz、3 MHz、5MHz、
5、10MHz、15MHz、20MHz不同的带宽。(7)增强移动性:015千米/小时为最优的性能,15120千米/小时是较高的性能,120350千米/小时可支持实时业务。,任务2 了解LTE的发展【知识链接1】LTE网络的标准化进展,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成立于1999年 1月,是欧洲的ETSI、日本的ARIB、日本的TTC、韩国的TTA、美国的ATIS和中国的CCSA六个标准化组织。它是制定LTE/LTE Advanced、3G UTRA、2G GSM系统标准的开发机构,由4个技术规范组(TSG)组成。3GPP组织由项目协调组(Project Cooperation Group,P
6、CG)负责3GPP总的管理、时间计划、工作分配等;而技术规范组(Technology Standards Group,TSG)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2004年3GPP举办了一个研讨会,开启了继3G技术的长期演进(LTE)工作。会议决定在2004年12月在TSG RAN创建一个研究项目,负责LTE相关工作。该项目的前6个月是需要讨论阶段,而在2005年6月获得批准,进入标准研究阶段,在标准研究阶段确定采用OFDM技术等一些关键性技术。2006年中进入标准制定阶段,但直到2007年12月才获得ITU批准。,【知识链接2】LTE网络的发展现状,全球用户发展情况,全球终端发展情况,从全球LTE市场发展
7、情况来看,LTE已经如火如荼,根据全球移动供应商联盟(the 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GSA)信息,截至2015年6月,全球共有142个国家和地区422个LTE网络正式商用,在过去的一年内全球有106个LTE网商用,而在全球共有181个国家和地区638个运营商承诺发展LTE网络(包括已商用的422个LTE网络)。,【知识链接3】LTE的发展前景,1LTE全球发展强劲2013年,全球多家运营商开始布局和商用LTE网络,LTE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通信发达的美国、日本、韩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LTE基本都达到全覆盖。LTE在全球发展呈现两种情况,一是投资
8、建设、商用运营,如中国;二是深度优化,提升覆盖和容量,如美国。2LTE Advanced引领未来基于LTE增强的LTE Advanced已经在3GPP 的R10版本正式发布,后续的版本R11、R12已经对LTE Advanced进一步完善和增强。从标准准备和制订来看,R12并非LTE Advanced的终结版本,R13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3GPP每一个版本都在无线接入技术上引入更多的能力和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同时扩大业务范围,应用在更广的领域。(1)更高效、更节能。(2)物物通信得以实现(3)安全性更好(4)更智能。,任务3 认知LTE网络【知识链接1】LTE无线频率划分,在使用过程中,
9、上下行载波频率用绝对无线频点号EARFCN标识,范围为0-65535。计算方法如下。下行 FDL=FDL_low+0.1(NDLNOffs-DL)上行 FUL=FUL_low+0.1(NULNOffs-UL),中国LTE频谱,虽然频谱资源的划分为上表所示,但在实际使用中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所拥有的频谱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频谱使用。如中国联通在LTE中使用1840-1860MHz。,【知识链接2】LTE无线接入网的架构,LTE网系统架构(R12),LTE无线接入网架构分为两个部分,即系统架构和协议架构。本知识链接将分别对系统架构进行总体介绍和对协议架构进行简单描述,从总体上把握LT
10、E无线接入网的架构。根据3GPP的要求,LTE无线接入网系统架构采用扁平化设计,相对于3G/2G更简单,取消了基站控制器(3G取消了RNC、GSM取消了BSC),仅有eNodeB(eNB)、MME和S-GW三个网元;后来3GPP通过新版本的发布引入了新功能,增加了Home eNodeB(HeNB)和X2 GW。LTE基本架构与传统通信系统相比有如下主要变化。1取消CS域2全IP化3实现控制和业务分离,各网元节点的主要功能如下。1eNodeB功能(1)无线资源管理。(2)IP头压缩和用户数据流加密。(3)UE连接期间选择MME,当无路由信息利用时,可以根据UE提供的信息来间接确定到达MME的路径
11、。(4)路由用户面数据到SGW。(5)调度和传输寻呼消息(来自MME)。(6)调度和发送广播消息(来自MME或O&M)。(7)就移动性和调度,进行测量和测量报告的配置。(8)调度和发送ETWS消息。2MME功能(1)NAS信令以及安全性功能。(2)3GPP接入网络移动性导致的CN节点间信令。(3)空闲模式下UE跟踪和可达性。(4)漫游。(5)鉴权。(6)承载管理功能(包括专用承载的建立)。3S-GW功能(1)支持UE的移动性切换用户面数据的功能。(2)E-UTRAN空闲模式下行分组数据缓存和寻呼支持。,LTE网络协议架构,1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功能(1)头压缩和解压缩功能。(2)在切
12、换时,保证数据按序发送。(3)底层SDU的重复检测。(4)加密及完整性保护功能。2RLC(无线链路控制)功能(1)支持AM、UM和TM模式传输。(2)ARQ。(3)分段、级联。(4)按序发送。(5)重复检测。,3MAC(媒体接入控制)功能(1)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映射功能。(2)HARQ。(3)传输格式选择。(4)UE内部逻辑信道之间优先级调度功能。(5)UE间根据优先级动态调度功能。4PHY(物理层)功能(1)编码/解码的管理。(2)调制/解调。(3)多天线的映射。(4)物理层过程,如小区搜索、上行同步、功率控制等。,【知识链接3】LTE帧结构,LTE FDD无线帧长10ms,每个无线帧包含
13、10个子帧,每个子帧包含2个时隙,每个时隙长度为0.5ms,对应一个资源块(RB)。在调度方面,如果是对每个RB进行调度的话,信令面开销太大,对器件的要求较高;目前技术条件下调度周期一般为一个子帧的长度,即TTI=1ms,对应两个资源块,通常称之为PRB,它是一个调度的概念,1PRB=2 RB。LTE TDD帧结构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种双工方式,半双工指上下行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是通过同一通道不同时刻传输的;全双工指上下行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是通过同一通道相同时刻传输,即这个通道是可以双向通行的。,【知识链接3】LTE帧结构,LTE 帧结构中一个时隙包含7个OFDM符号,但为了克服符号间的干扰(I
14、SI),需要加入循环前缀(CP)。CP的长度根据覆盖范围要求进行不同的配置,覆盖范围越大,需要CP的长度就越长;但CP长度越长系统的开销就越大,过长的CP对于系统来说是一种负担。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Normal CP,在需要广覆盖和采用MBMS时配置较长的Extended CP,它们子载波的间隔为15kHz。在下行采用独立载波的MBSFN时使用超长CP,此时子载波的间隔为7.5kHz,上行不存此配置。,LTE TDD和LTE FDD帧长一样,每个无线帧长是10ms,一个无线帧分为两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含4个传输子帧和1个特殊子帧,特殊子帧 DwPTS+GP+UpPTS=1ms。特殊子帧的长
15、度为1ms;但其所点的比例是可调的,同时传输子帧上下行也是可调的;因此LTE TDD具有灵活的时隙配比。,(1)转换周期为5ms表示每5ms有一个特殊时隙。这类配置因为10ms有两个上下行转换点,所以HARQ的反馈较为及时。适用于对时延要求较高的场景。(2)转换周期为10ms表示每10ms有一个特殊时隙。这种配置对时延的保证略差一些,但是好处是10ms只有一个特殊时隙,所以系统损失的容量相对较小。,LTE FDD与LTE TDD的比较内容如下。(1)上/下行配比。LTE TDD中支持不同的上/下行时间配比,上/下行时间比不总是“1:1”,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调整上下行时间配比,以满足上/下
16、行非对称的业务需求。(2)特殊时隙的应用。为了节省网络开销,TD-LTE允许利用特殊时隙DwPTS和UpPTS传输系统控制信息。LTE FDD中用普通数据子帧传输上行sounding导频,而TDD系统中,上行sounding导频可以在UpPTS上发送。另外,DwPTS也可用于传输PCFICH、PDCCH、PHICH、PDSCH和P-SCH等控制信道和控制信息。(3)多子帧调度/反馈。和FDD不同,TDD系统不总是存在1:1的上/下行比例。当下行多于上行时,存在一个上行子帧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情况。TDD-LTE提出的解决方案有:multi-ACK/NAK、ACK/NAK捆绑(Bundling)等
17、。当上行子帧多于下行子帧时,存在一个下行子帧调度多个上行子帧(多子帧调度)的情况。,LTE中同步信号位置,(4)LTE同步信号的周期是5ms,分为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如图2-9所示。在LTE TDD和FDD帧结构中,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对位置不同。在TDD帧结构中,PSS位于DwPTS的第三个符号,SSS位于5ms第一个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在FDD帧结构中,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位于5ms第一个子帧内前一个时隙的最后两个符号。利用主、辅同步信号相对位置的不同,终端可以在小区搜索的初始阶段识别系统是TDD还是FDD。,(5)LTE FDD 系统中,HARQ的环回时间(Rou
18、nd Trip Time,RTT)固定为8ms,且ACK/NACK位置固定。TD-LTE系统中HARQ的设计原理与LTE FDD相同,但是实现过程却比LTE FDD复杂。这是由于TDD上下行链路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UE发送ACK/NACK的位置不固定,而且同一种上下行配置的HARQ的RTT长度都有可能不一样,如图2-10所示。,LTE中HARQ比较,【知识链接4】LTE信道及映射,信道就是信息处理的通道,按照信息不同的类型,以特定的格式在不同类型的通道上传输。这就是说信道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按照信道的功能可以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按照信息处理过程,会有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逻辑信道是
19、MAC层为RLC层提供服务的通道,它所承载的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平面的信息和系统配置信息;另一类是业务信道,用于传输用户的数据。LTE系统中共有7逻辑信道,其中控制信道5个,业务信道2个,具体如下。,1控制信道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ControlChannel,BCCH):用于系统向所有终端进行广播系统消息。终端要接入网络之前,需要通过解码BCCH获取系统信息和系统配置。寻呼控制信道(PagingControlChannel,PCCH):用于发送系统的寻呼信息,由于网络不知道所寻呼的终端具体所在的小区,所以寻呼消息是在多个小区内传输的。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20、ControlChannel,CCCH):在网络和UE之间发送控制信息的双向信道,这个逻辑信道总是映射到RACH/FACH传输信道。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ControlChannel,MCCH):用于传输MTCH所需的控制信息。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ControlChannel,DCCH):在UE和网络之间发送专用控制信息的点对点双向信道。该信道在RRC连接建立过程期间建立。,2业务信道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TrafficChannel,DTCH):专用业务信道是为传输用户信息的专用于一个UE的点对点信道。该信道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存在。多播业务信道(Multi
21、castTrafficChannel,MTCH):用于传输MBMS业务数据。3传输信道传输信道是物理层为MAC层提供服务的通道。传输信道分为下行和上行,下行传输信道有4个,上行传输信道有2个,具体如下。(1)下行传输信道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用于传输来自PCCH上的寻呼信息。PCH支持不连续接收(DRX),允许终端只在特定的时间读取PCH信息,延长终端待机时长。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用于传输BCCH系统部分信息,即MIB的传输。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和BC
22、CH没有映射到BCH的信息部分。LTE的关键功能都在此信道上使用,如MIMO、HARQ、动态速度自适应等。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用于传输MBMS业务。(2)上行传输信道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用于随机接入过程,它不携带传输块。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与DL-SCH功能一样,只上它是上行链路,传输上行链路的数据。,4物理信道物理信道是无线环境中实在的承载体,用来承载传输信道的数据;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物理信道没有传输信道的映射,直接承载物理层自身的控制信息。没有传输信
23、道映射的物理信道有PDCCH、PHICH、PCFICH、PUCCH、SCH以及参考信号。物理层完成的功能最为复杂,它负责编码、调制、HARQ、多天线处理等,而这些操作需要物理层的信道相互协作才能实现。(1)下行物理信道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物理HAR
24、Q指示信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2)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LTE下行信道映射,LTE上行信道映射,5参考信息
25、和控制信息LTE系统中除以上所列的信道外,还有参考信息和控制信息。参考信号不承载任何信息内容,它主要是对无线信道进行估计,完成相干性检测、解调。(1)上行参考信号DM-RS与PUSCH和PUCCH的发送相关联,用作求取信道估计矩阵,帮助这两个信道进行解调。SRS独立发射,用作上行信道质量的估计与信道选择,计算上行信道的SINR。(2)下行参考信号CRS(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也叫公共参考信号)是用于除了不基于码本的波束赋形技术之外的所有下行传输技术的信道估计和相关解调。小区特定是指这个参考信号与一个基站端的天线端口(天线端口0-3)相对应。MBSFN-RS是用于MBSFN的信道估计和相关解调。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TE 无线网络 优化 项目 教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39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