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 课件.pptx
《配网自动化 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网自动化 课件.pptx(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配电自动化,2016年6月15日,概述,1,配网主站及配网抢修指挥平台,2,配网自动化终端,3,内 容,配网相关管理制度,5,配网通信及信息交互总线,4,3,第一部分 概述,配电网及配网自动化,配电网:配电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高压配电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610KV),低压配电网(1KV以下)。,配网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
2、效的最优运行状态。,4,5,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原因,预安排停电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占总停电时间的73%,故障停电时间占27%。预安排停电中,检修停电和工程停电是主要因素,占预安排停电时间的98%;故障停电中,外力因素、设备原因和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占故障停电时间的79%。其中,10千伏配电网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占总停电时间的77%,6,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手段,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途径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网架坚强。通过增加线路投资,采用高质量、大容量的一次设备,优化配电线路结构和配电接线方式,合理分段、合理选择开关,缩小故障停电范围,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和供电经济型。第二是配
3、电自动化系统。在合理接线方式的前提下增设配电自动化系统,自动隔离故障区段,实现非故障区域的快速恢复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第三是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提高故障研判能力,强化配网生产抢修指挥,进一步提高配网抢修效率,持续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7,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水平上的“双倍增”。预测20112020年,我国GDP平均 增 速 达 到7.2%7.8%。预计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4万亿千瓦时,20112020年年均增速为7.2%,其中公司经营区6.8万亿千瓦时。全国最大负荷达到14.
4、1亿千瓦,20112020年年均增速为7.9%,其中公司经营区达到11.4亿千瓦。,配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1、电力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高精度制造企业等用户负荷越来越多,经济社会对电力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用户对停电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问题。我国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2012年城镇化率为52.6%。预计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5%,2020年达到60%左右(发达国家为80%)。城镇化建设将对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5、提出更高要求。,2、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9,分布式电源发展形势:预计到2015年、2020年,我国各类分布式电源总容量将分别达到7400万千瓦和1835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天然气增长最为迅速,分布式风电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3、分布式发电与多元化负荷快速发展,配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10,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意义,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对于提高成熟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显著优势,供电可靠性从99.9%至99.99%的提升主要靠网架改造,从99.99%到99.999%的提升必须依靠配电自动化建设。一是通过网络运行分析、提供转供能力,开展带电作业,优化停电
6、计划管理、减少重复停电,优化抢修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达到减少计划停电时间的目的。二是通过故障自动定位、减少故障查找时间,通过遥控操作、减少故障隔离时间,通过标准抢修、减少故障修复时间,最终达到减少故障停电时间的效果。三是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最终达到配电网多元化管理。,配电自动化的难度,11,12,现状国外配电自动化发展总体情况,国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进行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近四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FA),其主要设备为重合器和分段器,不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主站计算机系统;第二阶段是配电自动化系统(DAS)应运而生,它
7、是一种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实时应用系统;第三阶段是覆盖整个配电网调度、运行、生产的全过程并且支持客户服务的配电管理系统(DMS)。,13,东京电力银座支店配电自动化系统(日本国内第一个)电力负荷密度148,000kW/km2,一是状态的监视和控制。监视变电站断路器,监视配电线和变压器电流的过负荷,控制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开关(能够设定投入时限)。二是事故发生时的自动处理。事故自动隔离方式包括不依赖通信的电压时限型和依赖通信的电流速断型两种,日本架空、电缆网90%以上采用用户分界自动开关(“看门狗”),可自动切除用户支线的单相接地故障和自动隔离用户支线的相间短路故障。三是
8、作业时的自动处理。根据工作计划,自动编制操作程序。四是设备计划的支持。,现状各国配电自动化发展,1、日本东京配电自动化现状,14,2、新加坡配电自动化现状,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投运大型配电网的SCADA系统,在90年代加以发展和完善,其规模最初覆盖其22kV配电网的1330个配电所,目前已将网络管理功能扩展到6.6kV配电网。,现状各国配电自动化发展,15,3、韩国配电自动化现状,韩国配电网电压为22.9kV,接线形式为多分段多联络,如6分段3连接、4分段3连接。韩国配电线路较长、分段较多、输送容量大,客观上实施配电自动化的需求非常强烈。韩国配电管理系统的发展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
9、本SCADA功能,远方监测开关状态;第二阶段为故障定位隔离恢复馈线自动化功能;第三阶段在SCADA和DAS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故障诊断,电能质量监测等,并且可接入分布式电源;第四阶段为智能配电管理系统的开发,如故障预警、微网等。,现状各国配电自动化发展,16,2012年,公司城网供电可靠率为99.94%,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为5.2小时;公司农网供电可靠率为99.74%,用户年均停电时间23.2小时。停电时间与法国(1.2小时)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现状国内配电网发展情况,17,A+类区域供电可靠率为99.993%,户均停电时间为38分钟,与东京(9分钟)、巴黎(15分钟)等国际大都市有一定差距
10、;A类区域为99.968%,户均停电时间分别为2小时;B类区域为99.930%,户均停电时间分别为6小时;C、D类区域分别为99.855%、99.768%,户均停电时间分别为12和20小时;E类地区最低,为98.701%,户均停电时间为113小时。,现状国内配电网发展情况,18,为统筹各地配电网协调发展,在城农网口径基础上,按供电可靠性需求和负荷重要程度,辅以负荷密度将供电区域细分为六类。A+类供电区主要为直辖市的市中心区,以及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高负荷密度区;A 类供电区主要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市中心区、直辖市的市区以及地级市的高负荷密度区;B 类供电区主要为地级市的市中心区、省会城
11、市(计划单列市)的市区,以及经济发达县的县城;C 类供电区主要为县城、地级市的市区以及经济发达的中心城镇;D 类供电区主要为县城、城镇以外的乡村、农林场;E 类供电区主要为人烟稀少的农牧区。,供电区域划分,现状国内配电网的情况,19,80年代末90年代中,90年代末2003年,2004年2008年,2009年2013年,2014年,现状国内发展历程,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应用可基本分为五个阶段:国网于90年代初开始配网自动化的技术研究及建设探索,在2000年前后经历了技术试点和应用的热潮,但效果不佳,随后便陷入反思和低谷;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启动,于2009年重新制定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导则以及建设改造原则
12、,并开始重点城市核心区的试点建设;2013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会议,国网公司年中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加强配电网建设,配电网发展迎来一个新时期。,20,1、起步与探索阶段(2004年至2008年),(1)我国配电自动化发展工作起步于80年代末,石家庄、南通分别引进了日本赠送的重合器、分段器等设备(相当于日本70年代水平),进行馈线自动化试点。(2)进入90年代后,厦门、石家庄、烟台、银川等地尝试建立配电自动化系统。,典型案例:,现状国内发展历程,21,2、大范围试点建设阶段(90年代末至2003年),(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为刺激经济投巨资进行城网改造,于1998年召开
13、推进城网建设和改造工作会议,当时公司提出创一流供电企业,极力推进了配电自动化应用。(2)到2003年,有一百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配电自动化试点工作,有点城市规模很大,如绍兴配电自动化系统,安装终端近5000套,基本覆盖了当时整个城区的配电网。,典型案例:,现状国内发展历程,22,3、沉寂与反思阶段(2004年2008年),(1)2003年后,不少已经建成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暴露出运行不正常、管理维护困难等问题,或闲置或废弃,教训深刻;(2)一方面一些地区配电网网架结构、一次设备薄弱,还不具备应用配电自动化的条件,出现“超前建设”;另一方面,有些系统的功能规划不合理,设备质量不过关,再加上企业对提
14、高供电可靠性的认识不足,管理的维护工作没有跟上。(3)随着全国缺电局面的出现,配电自动化应用进入了低谷时期。,典型案例:,现状国内发展历程,23,4、试点阶段(2009年2013年),(1)随着国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在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2009年国网公司重新制定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战略、技术导则及建设改造原则,并开始新一轮的配电自动化建设。(2)国网公司工完成三批共31个城市(第一批4个,第二批19个,第三批8个)的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典型案例:,现状国内发展历程,24,5、建设应用提升阶段(2014年),(1)2013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会议确定
15、,“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是城市基础建设六项重点任务之一。(2)国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2013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配电网发展滞后,欠账多,虽然近年来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和改造,但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配电网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因此,配电网建设成为当务之急。”(3)2013年7月25日,国网公司召开“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提升工作启动会暨专项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由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帅军庆担任工作组组长。,现状国内发展历程,25,现状建设成效,1、项目建设情况,26,2、项目应用情况,截至2014年4月,已投运的57个项目系统整体运行较好,其中实用化运行项目22个
16、,2013年系统主站平均在线率100%,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95.995%,全年遥控操21361次,处理故障1340次,平均遥控使用率96.77%,遥控成功率96.16%,遥信动作正确率97.06%。,现状建设成效,(1)通过实用化验收项目,27,截至2014年4月,试运行项目35个,2013年系统主站平均在线2.率100%,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89.795%,全年遥控操作11081次,处理故障2570次,平均遥控使用率88.474%,遥控成功率84.087%,遥信动作正确率87.326%。,现状建设成效,(2)通过工程验收项目,28,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为深入了解公司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及应用
17、情况,2013年7月至12月,国调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陕西西安公司及所属临潼分公司、湖南长沙公司、江苏南京公司、山东青岛公司、河北石家庄公司五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包括配电网及配网调度业务开展情况、配电自动化及配网抢修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信息安全防护及系统运维情况等。,29,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30,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31,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32,现状冀北配网总情况,2013年,冀北地区各类供电区域基本情况统计表,32,33,现状冀北配网总情况,33,冀北五地区均建设了配网调度自动化主站唐山配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采用珠海许继的TOSCAN3300C系统,2008年7月投入运行
18、,2013年验收张家口配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采用南瑞公司OPEN3200系统,于2012年5月投入运行秦皇岛具有3套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其中1套山海关区配网主站退出运行。2008年5月投入运行的原海港区的南瑞OPEN3200作为秦皇岛主站系统使用,原北戴河区的南瑞的OPEN3000系统继续使用承德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珠海许继TOSCAN3000系统,2012年投入运行廊坊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东方电子的DF8003d系统,于2012年3月投入运行,34,现状冀北配网主站建设情况,34,截止2014年底,唐山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共接入终端1210个,系统覆盖694条线路,22座开闭站、84座环网柜、
19、72座配电室、箱变、883台配电变压器,149个用户分界开关截止2014年底,张家口配网调度自动化接入开闭站2座截止2014年底,秦皇岛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共接入134座配电室、开闭所截止2014年底,承德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入7座开闭站、9座配电室DTU、89个分界负荷开关的自动化安装调试及传动工作截止2014年底,廊坊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共接入1座220千伏变电站、15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27座10千伏开闭站,60座环网柜DTU、50座柱上开关FTU,现状冀北配网主站接入终端情况,35,主站系统终端接入率较低:配电终端的覆盖率低,使得配电网大部分一次设备处于盲调范围;多数地
20、县对配电网的控制仅限于变电站出口侧开关,对配电网馈线分段开关、联络开关等控制手段相对匮乏原有功能使用率低:配网主站系统建设完成后,使用量较小,功能使用率不足,各主站基本仅使用SCADA功能,目前其他各功能运行状态不清楚数据安全防护水平较低:目前各主站系统和配网终端安全防护工作薄弱,加密装置匮乏,36,现状冀北配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36,尚未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目前配网主站系统独立运行,与其他生产系统互联不足多地暂未完成配网抢修指挥平台:目前仅唐山公司建设完成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其他公司在国网提出明确意见后,需尽快完成平台建设,对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形成支撑,37,现状冀北配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37
21、,38,当前配网自动化技术标准及规范,为进一步有效指导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相关工作的开展,国网公司运检部、发展部、国调中心分别针对配电自动化建设制定相关标准及规范,指导全面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建立智能电网标准体系,39,当前配网自动化技术标准及规范,配电储能系统并网,配电自动化,配电分布式电源并网,配电自动化设备系列标准,配电自动化系统系列功能规范,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系列功能规范,分布式电源监控设备系列标准,分布式电源并网特性测试系列标准,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控制系列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系列技术规定,配电储能系统监控系统系列功能规范,配电储能系统监控设备系列标准,配电储能系统并网特性
22、测试系列标准,配电储能系统并网运行控制系列标准,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系列技术规定,配电自动化运行控制系列标准,配电自动化建设系列标准,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智能配电,40,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标准,IEC-61970:为能量管理系统(EMS)定义了一种应用程序接口(API),目标是减少为EMS 添加新应用程序所花费的代价和时间,保护对EMS 现有的能有效工作的应用的投资。IEC-61968:为配网管理系统接口标准(DMS)定义了一种应用程序接口(API)。IEC-61850:是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接口标准。,IEC是一个由所有的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
23、成的世界性的标准化组织。,41,42,配电自动化系列标准,配电自动化技术标准计划,43,44,配电自动化系统架构主站、终端、通信,45,第二部分 配网主站及配网抢修指挥平台,46,硬件架构,支撑软件,数据库管理,人机界面管理,系统管理,多态多应用,数据备份与恢复,权限管理,告警服务,报表管理,WEB发布,平台服务,平台,功能框架,47,三大特点,遵循标准:IEC61970/IEC 61968。引入馈线、故障指示器等配网类。建模手段:从GIS系统获取变化的馈线模型,导入自动化系统的方式为主,图库一体化建模为辅。模型标准化程度和模型质量都有待完善。配网模型以馈线为主要单元、包含少量电源厂站的信息,
24、配网拓扑是辐射型或环网建设、开环方式运行。模型变化频繁。,配电自动化特点分析,48,49,配电自动化系统宜采用“主站终端”的两层构架。若确需配置子站,应根据配电网结构、通信方式、终端数量等合理配置。配电主站应根据配电网规模和应用需求进行差异化配置,配电主站应根据地区配电网规模和应用需求,按照“地县一体化”构架设计。依照实施地区3-5年后配网实时信息总量,进行大、中、小型进行差异化实施。配电网实时信息量主要由配电终端信息采集量、EMS系统交互信息量和营销业务系统交互信息量等组成。配网实时信息量在10万点以下的建设小型主站;配网实时信息量在10-50万点之间的建设中型主站;配网实时信息量在50万点
25、以上的建设大型主站;配电主站应由地市公司承担建设,县公司原则上不单独建立主站,仅设置地市公司主站工作站,实现对县公司配电网的监控。配网实时信息量大于30万点的大型县公司可单独设立主站,主站按照地市公司中、小型主站标准建设,基本功能与地市公司主站相同。,配电主站推荐配置,大中小型配电主站系统硬件异同,50,大中小型配电主站系统功能异同,平台服务支撑软件数据库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多态多应用管理权限管理告警服务报表管理人机界面管理系统运行状态管理WEB发布,基本功能配网SCADA公网前置模型/图形管理馈线自动化拓扑分析应用系统交互应用,自动成图操作票安全运行分析状态估计潮流计算解合环分析,网络重构负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网自动化 课件 自动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3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