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第7章防雷与接地工程安装课件.pptx
《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第7章防雷与接地工程安装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第7章防雷与接地工程安装课件.pptx(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防雷与接地工程安装,前言,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一、接闪器1.组成接闪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2.材料规格,接闪线(带)、接闪杆和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面积,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利用金属屋面做接闪器(1)金属板下无易燃物品时规定:1)铅板厚度大于等于2mm;2)钢、钛、铜板厚度大于等于0.5mm;3)铝板厚度大于等于0.65mm;4)锌板大于等于0.7mm。(2)金属板下有易燃物品时规定:1)钢、钛板厚度大于等于4mm;2)铜板厚度大于等于5mm;3)铝板厚度大于等于7mm;,引下线和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当独立烟囱上采用
2、热镀锌接闪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架空接闪线和接闪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热镀锌钢绞线或铜绞线。,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4.永久性金属物1)旗杆、栏杆、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等,其壁厚应符合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的规定。2)输送和储存物体的钢管和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2.5mm;当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应小于4mm。5.专门敷设的接闪器1)独立接闪杆;2)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3)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杆、接闪带或接闪网。,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二、接闪杆1.要求1)
3、杆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2)杆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3)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接闪杆的接闪端宜做成半球状,其弯曲半径为最小4.8mm至最大12.7mm。,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接闪带及接闪短杆在女儿墙上安装,接闪带的固定采用焊接或卡固,接闪带水平敷设时,支架间距为1m,转弯处为0.5m。接地端子板的安装连接可采用100mm100mm6mm钢板,钢板及其与接闪带连接线可暗敷。,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三、接闪带1.天沟、屋面、女儿墙接闪带的固定采用焊接或卡固。水平敷设时,支架间距为1m,转弯处为0.5m。,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
4、附件,2.瓦坡屋顶瓦坡屋顶所有凸起的金属构筑物或管道均与接闪带连接。,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3.V形折板可明装接闪网,也可利用V形折板内钢筋作接闪网暗装。,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4.加气混凝土板平屋顶,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四、安装1.布置2.固定,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3.防腐除利用混凝土构件钢筋或在混凝土内专设钢材作接闪器外,钢质接闪器应热镀锌。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4.连接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栏杆、旗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电气连接。接闪器上应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或通信线、信号线,设计
5、文件中有其他电气线和通信线敷设在通讯塔上时,应符合规范的规定。专用接闪杆位置应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接闪导线应位置正确、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防雷装置钢材焊接时的搭线长度及焊接方法,当纵/横梁主筋与柱主筋能直接焊接时,则取消10圆钢连接线。对高层建筑物,当柱的纵筋不允许与预埋件焊接时,当伸缩缝处跨接线应用于电气装置时,其规格改为12圆钢(焊缝长80mm)或254扁钢。,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5.敷设高层建筑物的接闪器应采取明敷方法。在多雷区,宜在屋面拐角处安装短接闪杆
6、。6.伸缩缝处的跨接,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五、屋顶防雷装置1.屋顶非金属冷却塔、水箱平屋顶上所有凸起的金属构筑物或管道等均应与接闪带连接。2.屋顶彩灯,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3.航空障碍灯底座与屋面板同时捣制,并预埋螺栓或底板铁脚。用E43焊条焊成连续焊缝焊脚高为3mm。超过接闪保护范围时应加短针。,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4.幕墙与柱子或圈粱内钢筋焊接(用10钢材12的一根支腿与上述钢筋跨焊,焊缝长度60mm):最上端处,最下端处以及每隔约20m处,根据不同的选型在同一水平线上预埋件之间的距离有以下几种:900mm、1000mm、1100mm、1200mm-13
7、00mm、1400mm(即垂直铝合金立柱的间距)。当不允许与高层的柱纵筋焊接时,用卡夹器连接。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处,预埋件用截面积50mm2钢材踌接,将其弯成弓形与焊在预埋件上角钢的固定螺栓压接。每根铝合金垂直立柱应连贯导通,在其断开处,应用截面积25mm2铝线或铝板跨接。当建筑物防雷击电磁脉冲并要剂用铝合金玻璃幕墙的铝合金立柱和横粱作为建筑物的大空间屏蔽时,除上款跨接措施外,应在最上端和最下端的水平线上,将每根横梁的两端用截面积25mm2的铝线或铝板与立柱跨接。,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第一节 接闪器及其附件,5.通长铝合金窗,第二节 引下线,引下线人工敷设工序,建筑物金属体做引下线敷
8、设工艺,第二节 引下线,一、引下线1.引下线引下线指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引下线不应敷设在下水管道内,并不宜敷设在排水槽沟内。,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2.材料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独立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外表面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2。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以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
9、间均应连成电气贯通,例如,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各金属构件可被覆有绝缘材料。,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二、安装1.间距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布设,其平均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2m、18m和25m。第二类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时,在其钢构件或钢筋之间的连接满足规范规定并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的条件下,当其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时,可不要求满足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引下线安装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0.1m。2.固定引下线固定支架应固定可靠,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固定支
10、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在一般情况下,明敷引下线固定支架应均匀。,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3.防腐明敷的专用引下线应分段固定,并应以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应有防松零件(垫圈),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4.断接卡多根专设引下线应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这些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
11、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引下线距地面1.8m处设断接卡,连接板和钢板应热镀锌。接闪带或引下线的连接在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螺栓连接。B为引下线扁钢的宽度,D为引下线圆钢的直径。,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断接卡与金属屋面及引下线连接,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断接卡与金属屋面及引下线连接,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5.保护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采用下
12、列一种或多种方法,防止接触电压和旁侧闪络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1)外露引下线在高2.7m以下部分穿不小于3mm厚的交联聚乙烯管,交联聚乙烯管应能耐受100kV冲击电压(1.2/50s波形)。2)应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拦或警示牌。护拦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6.连接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作为自然引下线,金属构件之间应电气贯通。引下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混凝土柱内钢筋,应按工程设计文件要求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扣连接等机械连接或对焊、搭焊等焊接连接。引下线上应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在通信塔或其
13、他高耸金属构架起接闪作用的金属物上敷设电气线路时,线路应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敷设的导线。电缆的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应两端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0m。引下线安装中应避免形成环路。,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S隔距;l计算隔距的长度,d实际距离应大于S+2.5;S隔距,S=kike/kml(m)Ki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取0.08,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取0.06,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取0.04;ke引下线为1根时取1,引下线为2根时取0.66,引下线为3根或以上时取0.44;km绝缘介质为空气时取1,绝缘介质为钢筋混凝土或砖瓦时取0.5;l需考虑隔离的点到最近某电位连接点
14、的长度,1钢筋;2焊接缝口,第二节 引下线及安装,1钢筋;2圆形导体;3螺栓;4带状导体;,1屋面女儿墙;2接头;3可弯曲的接头;4T型连接点;5接闪导体;6穿过防水套管的引下线;7钢筋梁;8接头a接闪带固定支架的间距,取500mm1000mm,第三节 接地装置,一、接地体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1.热镀锌层应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圆钢至少22.7g/m2、扁钢至少32.4g/m2;2.热镀锌之前螺纹应先加工好;3.不同截面的型钢,其截面不小于290mm2,最小厚度3mm,可采用50mm50mm3mm角钢。4.裸圆钢、裸扁钢和钢绞线作为接地体时,只有在完全埋在混凝土中时才允许采用。5.外表面
15、镀铜的钢,铜应与钢结合良好。6.不锈钢中,铬的含量等于或大于16%,镍的含量等于或大于5%,钼的含量等于或大于2%,碳的含量等于或小于0.08%。7.截面积允许误差为-3%。8 裸扁钢或热镀锌扁钢、热镀锌钢绞线,只适用于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钢结构每隔5m的连接.,第三节 接地装置,二、接地极安装1.埋地人工接地极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在地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1m。接地体宜远离由于烧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人
16、工钢质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其间距以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均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在敷设于土壤中的接地体连接到混凝土基础内起基础接地体作用的钢筋或钢材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接地体宜采用铜质或镀铜或不锈钢导体。,第三节 接地装置,(1)棒形接地极。接地极如埋入建筑物或构筑物旁边时,其规格可采用10的圆钢,长度由工程设计确定。为了使圆钢接地极便于打入地下,将接地极端部锻尖。,第三节 接地装置,(2)管型接地极。钢管接地板尖端的做法:在距管口120mm长的一段,锯成四块锯齿形,尖端向内打合焊接而成。,第三节 接地装置,(3)角钢接地极,第三节 接地装置,(4)带型接地极,第三节 接
17、地装置,第三节 接地装置,(5)板型接地极I型是在铜板上打孔。II型的接线端子与铜板的接触面搪锡。型用单股铜线将铜绞线绑扎在铜板上。,第三节 接地装置,2.埋于基础内人工接地极接地极规格不应小于10镀锌圆钢或25x4镀锌扁钢。连接线一般采用10镀锌圆钢。,第三节 接地装置,第三节 接地装置,3.钢筋混凝土基础中的钢筋作接地极,第三节 接地装置,3.钢筋混凝土基础中的钢筋作接地极,第三节 接地装置,3.钢筋混凝土基础中的钢筋作接地极,第三节 接地装置,4.箱形基础防雷接地装置,第三节 接地装置,5.护坡桩内钢筋作接地极,第三节 接地装置,6.防水层下方混凝土垫层内的人工接地体,第三节 接地装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第7章 防雷与接地工程安装课件 建筑 电气 施工 技术 防雷 接地 工程 安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3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