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课件.ppt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乌苏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段晓芳,2,主要内容,抗菌药物细菌的耐药趋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3,抗菌药物的分类,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内酰胺抑制剂及复方制剂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四环素类 抗生素 氯霉素类 利福霉素类 抗结核药物 多肽类抗微生物药物 其他抗菌药 喹诺酮类 硝咪唑类 合成抗细菌药 磺胺类 呋喃类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抗生素 合成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原虫药,4,抗生素的分类,杀菌剂抑菌剂,5,杀菌剂:,(1)-内酰胺类(繁殖期杀菌剂)(2)氨基糖苷类(静止期杀菌剂)(3)磷霉素(快速杀菌剂)(4)糖肽类(快速杀
2、菌剂)(5)利福霉素类(杀菌剂)(6)氟喹诺酮类(快速杀菌剂),6,抑菌剂,(1)大环内酯类(快速抑菌剂)(2)四环素类(快速抑菌剂)(3)氯霉素类或酰胺醇类(快速抑菌剂)(4)林可霉素类(快速抑菌剂)(5)磺胺类(慢速抑菌剂,7,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作用部位 抗菌药物抑制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 碳青霉烯类、单环内酰胺类、内酰胺酶 抑制剂、万古霉素、杆菌肽、磷霉素、异烟肼干扰胞浆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咪唑类:如酮康唑、氟康唑等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氟胞嘧啶、甲硝唑、替硝唑类抑制核酸合成 喹
3、诺酮类、利福平、阿糖胞苷、新生霉素、抗病毒药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8,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广谱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多肽类,氨基糖苷类。,9,抗菌药物的分类,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10,抗菌药物时间依赖性,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活性有关,通常在药物浓度达到对细菌MIC的4-5倍时,杀菌速率达饱和状态,药物浓度继续增高时其杀菌活性和杀菌速率无明显改变,但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的时间长短有关。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的多数品种,11,抗菌药物的浓度依赖性,即在一定范围内药物浓度愈高,杀菌活性愈强。氨基糖苷类、
4、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甲硝唑等,12,-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类非典型-内酰胺类,13,头孢类,头孢菌素类 G+球菌 抗G-杆菌 酶稳定性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 头孢替安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14,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1、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内酰胺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3、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4、主动外排作用 5、形成细菌生物被膜,15,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高度敏感(S)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血浓度超过MIC的5倍以上,用常规剂量通常有效中度敏感(I)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血浓度等于
5、或略高于MIC,需用高剂量或对药物浓缩部位的感染可能有效耐药(R)药物的MIC高于其常规剂量时的血浓度,通常治疗无效,16,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系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细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17,合理用药指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18,抗菌药物的应用,预防性应用治疗性应用,19,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课件 如何 合理 使用 抗菌 药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3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