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课件.ppt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目录7.1 钢焊缝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7.2 铸件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7.3 锻件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7.4 轧件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7.5 使用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薛振林 陆志春,1,可编辑,7.1 钢焊缝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缺欠与缺陷按GB6417.1-2005,焊接接头中因焊接产生的金属不连续、不致密或连接不良现象称为缺欠,而超过规定的缺欠称为缺陷。7.1.1外观缺陷(形状缺陷)外观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借助于仪器,从工件表面肉眼可以发现的缺陷。常见的外观缺陷有咬边、焊瘤、凹陷及焊接变形等,有时还有表面气孔和表面裂纹。
2、单面焊的根部未焊透也位于焊缝表面。,2,可编辑,7.1.1外观缺陷,1、咬边1)定义:沿焊趾的母材被电弧熔化时所形成的沟槽或凹陷。它是由于电弧将焊缝边缘的母材熔化后没有得到熔敷金属的充分补充所留下的缺口。,常见咬边形式示意图,接管咬边实例,焊缝咬边X片影像,3,可编辑,7.1.1外观缺陷,2)产生原因:(1)电弧热量太高,即电流太大(2)运条速度太小而造成的(3)焊条与工件间角度不正确,摆动不合理(4)电弧过长,焊接次序不合理等(5)直流焊时电弧的磁偏吹也是产生咬边的一个原因(6)某些焊接位置(立、横、仰)会加剧咬边。3)危害性:(1)咬边减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积,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2)同时还
3、会造成应力集中,发展为裂纹源。4)预防措施:(1)选用合理的规范,(2)采用正确的运条方式都有利于消除咬边。(3)焊角焊缝时,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边。,4,可编辑,7.1.1外观缺陷,2、焊瘤1)定义:焊缝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即为焊瘤。,焊瘤示意图,焊缝焊瘤,焊瘤X片影像,5,可编辑,7.1.1外观缺陷,2)产生原因:(1)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如偏芯)。(2)焊接电源特性不稳定及操作姿势不当等都容易带来焊瘤。在横、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3)危害性:(1)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2)此外
4、焊瘤改变了焊缝的实际尺寸,会带来应力集中。(3)管子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内径,可能造成堵塞。4)预防措施:(1)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2)选用无偏芯焊条,合理操作。,6,可编辑,7.1.1外观缺陷,3、凹坑1)定义:凹坑指焊缝表面或背面局部的低于母材的部分。,凹坑示意图,焊缝凹坑实例,凹坑X片影像,7,可编辑,7.1.1外观缺陷,2)产生原因:凹坑多是由于收弧时焊条(焊丝)未作短时间停留造成的(此时的凹坑称为弧坑),仰、立、横焊时,常在焊缝背面根部产生内凹。3)危害性:凹坑减小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弧坑常带有弧坑裂纹和弧坑缩孔。4)预防措施:(1)施焊时尽量选用平焊位置,选用合适的焊接
5、规范,(2)收弧时让焊条在熔池内短时间停留或环形摆动,填满弧坑。,8,可编辑,7.1.1外观缺陷,4、未焊满1)定义:未焊满是指焊缝表面上连续的或断续的沟槽,未焊满示意图,焊缝未焊满实例,未焊满X片影像,9,可编辑,7.1.1外观缺陷,2)产生原因:填充金属不足是产生未焊满的根本原因。规范太弱,焊条过细,运条不当等均会导致未焊满。3)危害性:未焊满同样减小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削弱了焊缝,也会产生应力集中。同时,由于规范太弱使冷却速度增大,容易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4)预防措施:加大焊接电流,加焊盖面焊缝。,10,可编辑,7.1.1外观缺陷,5、烧穿1)定义:烧穿是指焊接过程中,熔深超过工件厚度
6、,熔化金属自焊缝背面流出,形成穿孔性缺陷。,烧穿示意图,焊缝烧穿实例,接管烧穿X影像,11,可编辑,7.1.1外观缺陷,2)产生原因:(1)焊接电流过大,速度太慢,电弧在焊缝处停留过久,都会产生烧穿缺陷。(2)工件间隙太大,钝边太小也容易出现烧穿现象。3)危害性:烧穿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产品上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它破坏了焊缝,使接头丧失联接及承载能力。4)预防措施:(1)选用较小电流和合适的焊接速度。(2)减小装配间隙,在焊缝背面加设垫板或药垫。(3)使用脉冲焊,能有效地防止烧穿。,12,可编辑,7.1.1外观缺陷,6、其他表面缺陷,13,可编辑,7.1.2 气孔,1、定义:焊接时,熔池中的气
7、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2、气孔的分类:从形态分有球状、针孔、柱孔、条虫状;从分布状态有均匀分布状、密集群状和链状之分;按孔内成分有氮气孔、氢气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孔。,球状气孔 群状均匀分布气孔 条虫状气孔 密集气孔 链状气孔,14,可编辑,典型气孔金相照片,15,可编辑,气孔的X影像,16,可编辑,7.1.2 气孔,3、形成机理:熔池金属在凝固过程中,有大量的气体要从金属中逸出来,当金属凝固速度大于气体逸出速度,就会形成气孔。4、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1)母材或填充金属表面有锈,油污等,焊条及焊剂未烘干会增加气孔量,因为锈、油污及焊条药皮、焊剂中的水分在高温下分解为气体
8、,增加了高温金属中气体的含量。2)焊接线能量过小,熔池冷却速度大,不利于气体逸出。3)焊缝金属脱氧不足也会增加氧气孔。,17,可编辑,7.1.2 气孔,5、气孔的危害性:气孔减少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使焊缝疏松,从面降低了接头的强度,降低塑性,还会引起泄漏。气孔也是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氢气孔还可能促成冷裂纹。6、防止气孔的措施:清除焊丝,工作坡口及其附近表面的油污、铁锈、水分和杂物。采用碱性焊条、焊剂时,要彻底烘干。采用直流反接并用短电弧施焊。焊前预热,减缓冷却速度。用偏强的规范施焊。,18,可编辑,7.1.3夹渣,1、定义:指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2、分类:按渣的成分可分为金属夹渣(如钨夹渣
9、、铜夹渣)和非金属夹渣(如药皮焊剂形成的熔渣、金属非金属夹杂偏析引起的夹杂等);按形状可分为点块状和条状;按分布可分为单个点或条状、密集点块状和链状。,点状夹渣 条状夹渣 密集点状夹渣 链状夹渣,19,可编辑,典型夹渣金相照片,20,可编辑,夹渣的X影像,条状夹渣,链状夹渣,密集点状夹渣,21,可编辑,7.1.3夹渣,3、形成机理:熔池中熔化金属的凝固速度大于熔渣的流动速度,当熔化金属凝固时,熔渣未能及时浮出熔池而形成。4、产生原因:坡口尺寸不合理;坡口有污物;多层焊时,层间清渣不彻底;焊接线能量小;焊缝散热太快,液态金属凝固过快;焊条药皮,焊剂化学成分不合理,熔点过高,冶金反应不完全,脱渣性
10、不好;钨极性气体保护焊时,电源极性不当,电流密度大,钨极熔化脱落于熔池中 手工焊时,焊条摆动不正确,不利于熔渣上浮。可根据以上原因分别采取对应措施以防止夹渣的产生。5、危害性:点状与气孔相似,带有尖角的夹渣会产生应力集中,其尖端还会发展为裂纹源,其危害远比气孔严重。,22,可编辑,7.1.4 裂纹,1、定义:在焊接应力及其它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部位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新的界面所产生的缝隙称之裂纹。2、裂纹的分类按尺寸大小可分为宏观裂纹、微观裂纹和超显微裂纹(指晶间或晶内裂纹)。,23,可编辑,7.1.4 裂纹,根据裂纹延伸方向,可分为:纵向裂纹(与焊缝平行);横向裂纹(
11、与焊缝垂直);辐射状裂纹等。,辐射状裂纹,纵向裂纹,横向裂纹,24,2023/1/16,25,可编辑,7.1.4 裂纹,根据裂纹发生部位,可分为:焊缝裂纹;热影响区裂纹;熔合区裂纹;焊趾裂纹;焊道下裂纹;弧坑裂纹等。,弧坑裂纹,熔合区裂纹,热影响区裂纹,26,可编辑,7.1.4 裂纹,按产生的条件和时机不同可分为:热裂纹(产生于Ac3线附近的裂纹)结晶裂纹冷裂纹(产生于马氏体转变温度M3点200-300 以下的裂纹)延迟裂纹再热裂纹(接头冷却后再加热至550650时产生的裂纹)层状撕裂(金属中杂质偏析在施焊过程中在焊接应力或外拘束应力作用下沿金属轧制方向开裂应力腐蚀裂纹(在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
12、用下产生的裂纹),27,可编辑,7.1.4 裂纹,3、裂纹形成的原因:一是冶金因素,冶金因素是指由于焊缝产生不同程度的物理与化学状态的不均匀。此外,在热影响区金属中,快速加热和冷却使金属中的空位浓度增加,同时由于材料的淬硬倾向降低了材料的抗裂性能。二是力学因素是指由于快热快冷产生了不均匀的组织区域,造成焊接接头金属处于复杂的应力应变状态。内在的热应力、组织应力、外加的拘束应力以及应力集中相叠加构成了导致接头金属开裂的力学条件。4、危害性:(1)裂纹是焊接缺陷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裂纹是一种面积型缺陷,它的出现将显著减少承载面积。(2)更严重的是裂纹端部形成尖锐缺口,应力高度集中,很容易扩展导致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缺陷 种类 产生 原因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3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