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击鼓翻译注释课件.ppt
《周幽王击鼓翻译注释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幽王击鼓翻译注释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周幽王击鼓,周朝的都城建立在丰、镐,跟戎人相隔得十分近,于是就与各路诸侯作了一个约定,在大路上建筑起大土台,放置一面大鼓在上面,无论远近的地方都可以互相听见鼓声。即使戎寇到来,只要击鼓把鼓声传开就可以互相告知,诸侯的兵马就都会前来解救周天子的危难。有一天,戎寇真的来了,周幽王就击起鼓,各路诸侯的兵马都大量地赶来,褒姒就非常开心地笑了起来,她很喜欢这种做法。周幽王想要看到褒姒的笑颜,因此屡次击鼓,诸侯们的军队多次到来解救,但是都没有看到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真的来临,周幽王击鼓求救,但是诸侯的兵马都不来了。周幽王的尸首被发现在骊山下,这件事成为了天下的笑柄。这就是用没有戎寇来时的谎言失掉了真有戎
2、寇来时的信任。贤能的人积累着去做小的好事来成就自己可以做到大的好事,昏庸的人就会做小的坏事来纵容自己做大的坏事。褒姒败坏国事的行为就使周幽王由于喜好小的欢乐以致遭到了大的灭亡。正因为这样,使周幽王灵魂与形体相分离,三公、九卿各位大臣都相继出走离开周朝,这就是褒姒被杀死,周平王被迫把都城往东迁移,秦襄公、晋文侯保卫周天子迁都而周天子报答他们劳苦功高赏赐封地的原因。,原文周宅酆镐,近戎人(1)。与诸侯约:为葆于王路(2),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3)至,幽王(4)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5)大说(10)而笑。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
3、兵数至而无寇。于后戎冠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6)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贤者有小善以致大善,不肖者有小恶以致大恶。褒姒之败,乃令幽王好小说以致大灭。故形骸相离,三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7)死,而平王(8)所以东徙也,秦襄、晋文之所以劳王劳而赐地也(9)。(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天义)1,翻译周朝的都城丰镐,靠近戎人部族,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容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褒姒高兴地笑了。幽王想看见褒姒的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
4、都城都没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真的来了,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没有来。幽王就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所取笑。,注释(1)酆(fn):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镐(ho):古代地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朝曾经建都在这两个地方。(2)葆:土台。王:大。王路,大路。(3)尝:曾经。(4)幽王: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宫涅sheng(一声)。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间在位,共11年,谥号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天子。文中的周幽王是一个昏庸无道,把击鼓示警视同儿戏,结果失信于诸侯,招致灭顶之灾的人。(5)褒姒(bo s):周幽王的宠妃。(6)丽山:山名,又作“骊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幽王 击鼓 翻译 注释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3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