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电极过程扩散动力学ppt课件.ppt
《第五章电极过程扩散动力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电极过程扩散动力学ppt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电极过程扩散动力学,2,主要内容:电极反应中的传质方式,扩散电流和电迁移电流,对流扩散理论,旋转圆盘电极,理想条件下和真实条件下的稳态扩散过程。教学要求:1了解扩散电流和电迁移电流,2理解对流扩散理论,旋转圆盘电极,理想条件下和真实条件下的稳态扩散过程。3掌握电极反应中的传质方式。,3,5-1电极过程概述,一、概述,1、电池反应电池反应包括三个部分:阳极反应过程、阴极反应过程和反应物质在溶液中的传递过程(液相传质过程)2、研究一个电化学体系的方法研究一个电化学体系中的电化学反应时,应把整个电池反应分解成单个的过程加以研究,4,电极过程:在电化学中,把发生在电极溶液界面上的电极反应、化学
2、转化和电极附近液层中的传质作用等一系列变化的总和电极过程动力学:有关电极过程的历程、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的统称,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在电极表面进行的电化学过程和电极表面附近薄层电解质中的传质过程及化学过程。,5,1、几个概念极化: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 过电位:在一定电流密度下,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的差值 极化值:有电流通过时的电极电位(极化电位)与静止电位的差值,二、电极的极化现象,6,2、极化产生的原因,电流流过电极时,产生一对矛盾作用:极化作用电子的流动在电极表面积累电荷,使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状态的作用;去极化作用电极反应吸收电子运动传递的电荷,使电极电位恢
3、复平衡状态的作用。极化是由上述两种作用联合作用的结果。,动画,7,实质:电极反应速度跟不上电子运动速度而造成电子在界面的积累,即内在原因正是电子运动速度 和电极反应速度的矛盾。两种特殊现象:V反 0 理想极化电极 如:Pt电极,滴汞电极(DME)V反很大 理想不极化电极 如:甘汞电极(SCE),8,3、极化曲线,极化曲线:过电位(过电极电位)随电流密度变化的关系曲线。极化度:极化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从极化曲线上求得任一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或极化值;了解整个电极过程中电极电位变化的趋势和比较不同电极过程的极化规律,阳极极化,阴极极化,9,1、电极过程的基本历程,液相传质步骤 前置的表面转化步骤 电子
4、转移步骤 随后的表面转化步骤 新相生成步骤和反应后的液相传质步骤,三、电极过程的基本历程和速度控制步骤,10,图5-1银氰络离子在阴极还原过程示意图,例 银氰络离子在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11,(1)液相传质(溶液深处)(电极表面附近)(2)前置转化(3)电子转移(电化学反应)+e(4)生成新相或液相传质 Ag(吸附态)Ag(结晶态)2CN-(电极表面附近)2CN-(溶液深处),12,2、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速度控制步骤:串连的各反应步骤中反应速度最慢的步骤。常见的极化类型:浓差极化:液相传质步骤成为控制步骤时引起的电极极化。指单元步骤(1)电化学极化:由于电化学反应迟缓而控制电极过程所引
5、起的电极极化。指单元步骤(3),13,3、准平衡态,当电极反应以一定速度的进行时,非控制步骤的平衡态几乎未破坏,这种状态叫做准平衡态。对准平衡态下的过程可用热力学方法而无需用动力学方法处理,使问题得到简化。,14,四.电极过程的特征,异相催化反应 电极可视为催化剂,可以人为控制复杂的多步骤的串连过程,其动力学规律取决于速度控制步骤,15,五、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目的:使电极反应按照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方法:弄清电极反应的历程;找出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测定控制步骤的动力学参数;测定非控制步骤的热力学平衡常数或其他有关的热力学数据。,16,5-2 液相传质的三种方式,一、液
6、相传质的三种方式1、电迁移电迁移:电解质溶液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迁移流量:(5-1)电迁移流量与i离子的淌度成正比,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与i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即与i离子的迁移数有关。,动画,17,2、对流:,对流:一部分溶液与另一部分溶液之间的相对流动。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密度差或温度差而引起的对流 强制对流:用外力搅拌溶液引起的对流 对流流量:(5-2),动画,18,3、扩散,扩散:溶液中某一组分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扩散分为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稳态扩散引起的扩散流量:,动画,(5-3),19,二、液相传质的三种方式的比较,1、三种传质方式区别,传质
7、运动的推动力:电迁移电场力对流:自然对流密度差或温度差,均为重力差 强制对流搅拌外力扩散浓度梯度,实质是化学位梯度传输的物质粒子:电迁移带电粒子:阴、阳离子扩散和对流离子、分子等形式的物质微粒,20,传质作用的区域:,电极表面及其附近的液层区域划分:双电层区、扩散层区、对流区。如图5.2所示。,s,s,图5.2阴极极化时扩散厚度示意图,21,2、三种传质方式的相互影响,只有当对流与扩散同时存在时才能实现稳态扩散过程,把一定强度的对流作用的存在,作为实现稳态扩散过程的必要条件。没有大量的局外电解质存在时,电迁移将对扩散作用产生影响,电迁移和扩散之间可能是相互叠加作用,也可能是相互抵消的作用。,2
8、2,5-3 稳态扩散传质过程,一、稳态扩散概念非稳态扩散:反应粒子浓度随时间和距离不断变化的扩散过程。稳态扩散:扩散速度与电极反应速度相平衡,反应粒子在扩散层中各点的浓度分布不再随时间变化,而仅仅是距离的函数的扩散过程,23,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的区别和联系:反应粒子的浓度分布是否为时间的函数: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扩散层厚度是否确定:非稳态扩散不确定厚度;稳态扩散确定厚度。联系:在稳态扩散中也存在着非稳态因素,区别,24,二.理想条件下的稳态扩散,图5-3研究理想稳态扩散过程的装置,1、理想稳态扩散的实现,25,图5-4理想稳态扩散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 液层中反应粒子的浓度分布示意图,26,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电极 过程 扩散 动力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3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