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气象学全套ppt课件.ppt
《空气污染气象学全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污染气象学全套ppt课件.ppt(3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空气污染气象学,概论,空气污染问题 一、空气污染 如图11示意的途径与系统中,自污染源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历经各种大气过程而达到接受体。这里的核心过程则是大气输送与扩散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迁移变化和清除过程。发生这些过程的范围小至几百米,大至区域、洲际乃望全球性各种不同尺度。,概论(续),自然状态下的洁净大气:是由氮、氧、氩、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成分构成,并且其中还含有一些悬浮的固态或液态气溶胶粒子。其主要成分在离地面几十公里以下的大气层里,组成比例基本不变。自然大气中亦有微量的其它气体成分,如氖、氦、氟等惰性气体及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但总和极少,不到空气总容积
2、的0.01。大气环境容量:大气因通常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即大气环境具有一定的容量。它是指在自然净化能力之内所容许的污染物排放量,把满足一定环境目标的污染物排放量定为容许排放总量。只有当污染物排放量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即超过环境容量时才构成空气污染。,概论(续),二、空气污染物及浓废(一)空气污染物 以各种方式排放进入大气层并有可能对人和生物、建筑材料以及整个大气环境构成危害或带来不利影响的物质称之为空气污染物。迄今,认为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已被人们注意的就有100多种。在与空气成分的混合过程中,还会发生各种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样,把原始排放的直接污染大气的污染物质称之为一次污染物,而把经化学反
3、应生成的新的污染物质称之为二次污染物。这种产生二次污染物的过程称之为二次污染。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物理形态和化学成分,将共分为以下几类:,1 颗粒污染物。指以固体或液体微粒形式存在于空气介质中的分散休,自分子大小到大于10微米粒径的各种微粒,有飘尘、降尘等,总称总悬浮微粒();2 碳的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污柒物。3 氮氧化物。主要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石油的燃烧,特别是机动车的废气排放),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火山爆发图(2010),冰岛火山从4月14日开始喷发,导致欧洲出现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航班禁飞一周内造成800万乘客滞
4、留,10万多架航班受影响,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火山爆发图(2010),火山灰达到自喷发以来的第一个最高点,高达1万米,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火山爆发图(2010),冰岛火山每秒钟喷出约50吨火山灰,影响了约10万架次航班,航空业遭受25亿欧元的巨大损失,印度尼西亚锡纳朋火山时隔400年再次喷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年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4 硫化物:主要的是二氧化硫,这是迄今认为的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还有硫化氢等气体污染物以及由二氧化硫化学转化生成的硫酸盐等酸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含硫煤炭的燃烧和火山爆发等)5 卤化物。主要的有氟化氢、氯气和氯化氢等气体污染物。6 碳氢化合物。主要包括烷
5、烃、烯烃和芳烃类复杂多样的含碳和含氢化合物。7 氧化型。主要是指在空气中具有高度氧化性质的一些化合物,如臭氧及共他过氧化物。8放射性物质。一些偶发事件可能污染大气,如由于核装置的事故使大气受到放射性污染。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0年代发生反应堆外泄,造成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物浓度,浓度有两种表示法,一是质量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污染物质量,毫克立方米;一是体积浓度,污染物体积与整个空气容积之比,ppm为单位,即污染物体积占空气容积的百万分之一,亦可用ppb、ppt等。,空气污染源,排放空气污染物进入大气的源称之为空气污染源,它分为自然源和人工源两大类。污染源与污染物的分类关系如
6、图所示。按照不同情况和研究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空气污染源进行分类。A 按照人类生产活动内容分类(1)工业污染源 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废气污染物的源。(主要是各种工厂的烟囱)(2)农业污染源 指农田在使用农药、化肥过程中产生或残留在地面和土壤中,井经大气输送和扩散进入大气层的污染物的源。(3)城市生活污染源 指城市商业、交通、生活活动中排放废气污染物,如居民生活用炉灶和采暖锅炉放出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以及交通运输的废气排放源等。,空气污染源(续),B 按污染物排放方式分类(1)连续源:污染物以持续、定常的方式向大气层排放的污染源。(如持续生产的工厂烟囱)(2)间歇源:污染物以规则或不规则的
7、间歇性方式排放的污染源。(如非连续生产的工厂烟囱)(3)瞬时源:污染物以突发性方式在短时“瞬间”排放的污染源。(如爆炸等),空气污染源(续),C 按污染源排放位置分类(1)固定源:位置固定不变的污染源,如烟囱排放源,居民生活排放源等。(2)移动源:位置是移动的污染源,如车、船、飞机等排放源。(3)无组织排放源 无规则或泄漏向大气层排放污染物的源。如火灾、事故排放),空气污染源(续),D 按污染物排放高度分类(1)高架源 污染物通过离地一定高度的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厂烟囱。(2)地面源 污染物通过位于地面或低矮高度上的排放口排放的源。如居民生活排放。,空气污染源(续),E 按污染物排放口的
8、形式分类(1)点源:污染物的排放口呈一定口径的点状排放的污染源。如烟囱。(2)线源:污染物排放口构成线状排放源,如工厂车间天窗排气,或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道路车辆的废气徘放。(3)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不大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4)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层排放的源,如楼房的通风排气设施等。,空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污染源、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以及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危害与影响,这是构成空气污染问题的基本要素。当今的人们已经比较充分地认识到了空气污染的各方面危害和影响,主要的归结于以下方面 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光
9、化学烟雾可能引起呼吸道粘膜受损,严重的可导致气管和肺部疾病;可吸入颗粒物会导致许多呼吸系统病变;2 对生物体的危害,包括对动物与植物的危害如放射性污染物发出的高能射线会破坏动植物正常的生理过程,甚至使基因产生突变。3 对各类物品的危害,如建筑材料、金属制品、胶、皮革、绢品以及各类文化艺术和文物的危害 4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特别令人关注的课题,包括如温室气体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方面的作用和危害,5 对酸雨威胁的作用,降水酸化和其它酸性沉积物的生成都是空气污染的直接后果。,空气污染控制和管理,我国目前主要实行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浓度控制:即通过控制污染源排放口排出的污染物浓度,来
10、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方法;总量控制:通过给定被控制区域内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优化分配到源,从而保证大气环境质量的办法。,一、空气污染气象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空气污染气象学是研究空气污染问题与气象学的相互关系,运用气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对空气污染物散布的支配作用和在各种条件下的影响,预测空气污染物的散布及其变化规律,以求能找到及时处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正确途径,保护环境。其核心问题是大气湍流扩散,其尺度自几百米的小尺度局地范围到中远距离的中尺度和大尺度范围,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 各种气象条件下,空气污染物的散布规律,包括污染物自源排放后的输送、湍流扩散、迁移与清除过程以及这些条件下对空
11、气污染物浓度的定量估算;2 不同区域范围,不同下垫面条件和不同尺度大气过程支配与影响下的空气污染气象学规律及其定性和定量的预测分析;3 各种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所需的科学依据和局地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估所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4 空气污染气象学的风洞和水槽模拟实验研究;,2 影响空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子,对大气污染状况的监测工作中,常常会发现在同一地点发自同一污染源的空气污染物,对其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有时可测到很高的浓度,有时却测不出来,不同时间的测量值也有很大差异。这固然与污染源排放条件的变化以及采样点位置的选取有关,但主要是气象条件的影响所敢。大气扩散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
12、同一污染源排放所造成的地面污染浓度可相差几十倍乃至几百倍。这是由于大气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随着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巨大变化的缘故。,影响空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子,影响空气污染物散布的气象因子主要有:1 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和特征;2 风和湍流;3 气温和大气稳定度;4 辐射和云;5 天气形势;下面分别简单回顾和介绍,1 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和特征;,大气边界层是直接受地表影响最强烈的垂直气层,它占整个空气质量的110,其厚度随天气条件、地表特征而变,一般在I一2千米。在这一层里,气流受地面摩擦力和下垫面地形地物的影响比高层大气显著,并受这一层里的动量、热量、水汽和其它物质的输送及其源量的支配。因此空
13、气污染物的散布与其密切相关。按动力学特征,常把大气边界层分为三层:1 贴地层 是最贴近地面的一层,厚度在1米以内。在这层中,分子粘性应力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还要考虑湍流应力。2 近地层 该层高度可达50一100米。这一层直接受下垫面的影响,因此气象要素有明显的日变化。这层里湍流应力远超过分子粘性应力,柯氏力与气压梯度力可以忽略不计,大气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主要依赖于垂直方向的湍流对动量、热量和水汽的输送,而这些湍流垂直输送通量随高度变化很小,故又称常通量层。3上部摩擦层(Ekman层)从近地面层到大气边界层项。在这一层里,柯氏力、气压梯度力和湍流应力达到同样量级。,2 风和湍流,1 风 空气相对于地
14、面的水平运动称为风,它有方向和大小。气象上的风向指风的来向。排入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风的作用下,会被输送到其它地区,风速愈大,单位时间内污染物被输送的距离愈远,混入的空气量愈多,污染物浓度愈低,所以风不但对污染物进行水平搬运,而且有稀释冲淡的作用。同时污染物总是分布在污染源的下风方,于是在考虑风速和风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时,常引入污染系数的概念:由式可知,风频低,风速高,污染系数小,指空气污染程度轻。另外,风随高度的变化亦有影响。,2 风和湍流,2 湍流 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由机械或动力作用生成机械湍流,如近地面风切变,地表非均一性和粗慥度均可产生这种机械湍流活动。由各种
15、热力因子诱生热力作用形成的湍流称热力湍流,如太阳加热地表导致热对流泡向上运动,地表受热不均匀或气层不稳定等都可引起热力湍流。一般情况下,大气湍流的强弱取决于热力和动力两因子。在气温垂直分布呈强递减时,热力因子起主要作用,而在中性层结情况下,动力因子往往起主要作用。,什么是湍流?,无规则的流体运动称为“湍流或乱流。1883年雷诺首先系统地研究了流体中湍流的产生条件。以雷诺数Re 表征:式中U为平均流动速度,L为流动的特征长度,为运动学粘滞系数。当 ReR*时,流动总是“湍流”的,称Re*为上临界雷诺数(12000-13800);,大气中雷诺数一般很大,大气的流动通常是湍流的。大气运动的湍流现象是
16、容易识别的。但是,什么是湍流?要下一个严格而确切的定义却并不容易。目前认为比较恰当的提法是:“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流场的各个特征虽是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变量,因此它的统计平均值是有规律的”。这就是说,湍流运动就其个别特征量来说是很不规则的,但其统计平均值还是有一定规律的。,湍流运动简单的数学描述,湍流运动简单的数学处理方法最初由雷诺提出。他把湍流流动设想成两种运动的组合,即在一种比较简单的平均运动上叠加了一种起伏很不规则、尺度范围很广的脉动运动,或涡旋性质的运动。一般以:A 是任一气象要素。分别可用其平均值与脉动值之和来表示。,湍流对大气扩散的影响,如果大气中只有有规则的风而没有湍涡运动,一个
17、烟团在气流中的运动情形如图(15a)所示,烟团仅仅靠分子扩散使烟团长大,速度非常缓慢,事实上大气中存在着剧烈的湍流运动,使烟团与空气之间强烈地混合和交换,大大加强烟团的扩散如图(15b)所示。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的速率快105106倍,湍流扩散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在平均运动方向上仍主要是风的平流输送作用,只要风速不是太小,在这个方向上的湍流输送作用可以不予考虑。,3 气温和大气稳定度,地球周围的大气具有层状结构。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由地表向外,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和热层,如图11所示。大气层的厚度在2000一3000km以上。,气温的垂直分布与空气污染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气温的垂
18、直分布决定了大气稳定度,而大气稳定度又影响着空气运动,进而影响污染物的散布。一、气温的垂直分布 近地面气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一般说有三种情况:1气温随高度递减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晴朗的白天风不太大时。少云的白天由于太阳强烈照射地面增热得很利害,近地面的空气因此也增热得很快,热量不断地由低层向高层传递,低层增热比高层快于是就形成了气温的下高上低状况。,二 气温随高度逆增气温出现上高下低的倒置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少云、无风的夜间。夜间太阳辐射等于0,地面无热量收入,但地面辐射却存在,因为少云大气逆辐射很少,因此有效辐射正得很大,地面将大量失去热量而不断冷却,近地面的这层空气也将随之冷却,热量不断地
19、由上向下传递,气层不断地由下向上冷却,因此整个气层下面比上面冷却得快,就形成了气温下低上高的现象。,3 气温随高度基本不变 这种情况常出现于多云天或阴天。白天,由于云层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为减少,故地面增热得不利害。夜间,由于云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大气的逆辐射,使有效辐射减弱,地面冷却得不利害,因此当有云存在时气温随高度变化不明显。风比较大的日子气层上下交换激烈,使上下层冷暖空气充分混合,因而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也不明显。,大气的垂直稳定度,1 什么叫大气的垂直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的含义可以这祥理解,如果一块空气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运动,这以后就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当除去外力后这个气块逐渐减
20、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我们说这时的大气是稳定的;当除去外力后这个气块仍加速前进,可以说这时的大气是不稳定的;如果除去外力后气块既不加速也不减速,可认为大气处于中性平两状态。,2 判断大气稳定度的基本方法(气块法),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当风比较小时,地面出强烈的有效辐射而很快地冷却,近地面的气温也随之下降。离地面越近空气受地表的影响越大,因而降温就越利害,于是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如图16(a,b)所示。以后,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如图16(c)。日出以后,太阳辐射逐渐加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如图16(d,e),2
21、 平流逆温 由于暖空气平流到冷地表面上而形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因为当暖空气平流到冷地表面上,下层空气受地表影响大降温;而上层空气降温少故形成逆温。平流逆温的强弱取决于暖空气与冷地表面的温差。冬季,中纬度沿海地区因为海上温度高,陆上温度低,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形成平流逆温。此外,当暖空气平流到低地、盆地内积聚的冷空气上面时也可以形成平流逆温。,4湍流逆温 低层空气湍流混合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什么叫湍流混合?简单地讲,空气的不规则运动称为湍流,实际的空气运动部是种湍流运动。由于空气运动很不规则,其结果将使大气中包含的热量、水分和动量以及污染物质得以充分的交换和混合,这种因湍流运动引起的
22、属性混合称为湍流混合。,5锋面逆温 在对流层中的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密度小就会爬到冷空气上面去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称为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温度相差得大也可以出现逆温,这种逆温称为锋面逆温,仅在冷空气一边看得到。在实际大气中出现的逆温有时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hap.1 基本理论和模式,空气污染物的散布是在大气边界层的湍流场中进行的,或者说,空气污染物的散布过程就是大气输送与扩散的结果。因此,空气污染物散布的理论处理,就是从大气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空气污染物的散布过程作正确的数学物理模式。欧拉方式和拉格朗日方式两种基本理论,即梯度输送理
23、论和湍流统计理论对扩散问题的处理。欧拉方法:是相对于固定坐标系描述污染物的输送与扩散;拉格朗日方法:则是由跟随流体移行的粒子来描述污染物的浓度及其变化。两种方法采用不同类型的描述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数学表达式,都能正确地描述湍流扩散过程,然而,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到对空气污染物散布的精确模拟。采用欧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污染物浓度,但是,由于雷诺方程导得的欧拉扩散方程组是不闭合的,为了求解必须采用适当的闭合方案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拉术难点和问题。因为污染物是随流体微团移行的。所以,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是一种描述污染物分布的自然方式。粒子移动的统计分析对扩散理论有重要贡献。然而,因为拉格朗日支配方
24、程的复杂性,使拉格朗日分析大多仅限于对统汁平稳和均匀湍流条件下的扩散问题的描述,而对那些有时间变化的(非定常的)污染物浓度的预测大多借助于欧拉扩散方程处理。,梯度输送理论和模式,湍流扩散的微分方程 湍流扩散微分方程实质上是流体中扩散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形式。为了导出湍流扩散微分方程,我们在湍流扩散烟流中取微小体积元dxdydz,研究其中由于平均流动和湍流扩散而发生的物质交换情况。,方程解,静止烟团模式,移动烟团模式,就简化为:,烟流半宽度:y。的定义是沿y轴方向从浓度轴线(x轴)到浓度下降为轴线浓度十分之一处的距离;烟流半厚度:z0的定义是沿z轴方向从浓度轴线(x轴)到浓度下降为轴线浓度十分
25、之一处的距离;,同理,烟流的厚度和半厚度为:2z0=4.3z z0=2.15z,2y0=4.3y y0=2.15y,小结,高斯扩散模式(有界条件下的基本扩散模式),这样,P点的浓度为,可见,地面横向积分浓度模式中不出现y。进行大气扩散实验资料分析时,常用到地面横向积分浓度模式。例如,从地面浓度实测资料中求得Ccwi,便可利用该式推算难以直接测量的z;反之,如果有z 的实测值,可用地面横向积分浓度模式检验发射源强Q。,高斯模式的适用条件,(1)下垫面平坦、开阔,性质均匀;(2)扩散过程中污染物没有衰减,污染物与空气没有相对运动,即随大气一起运动,地面对它起全反射作用;(3)扩散在同一温度层结的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气污染 气象学 全套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3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