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的发现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ppt课件.ppt
《电子的发现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的发现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的发现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物质结构的早期探究,(1)我国西周时期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大千世界(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的本质是土、水、火、空气4种“元素”,天体则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3)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或多种微小的实体,这个实体叫做“原子”,原子密不可分,这些原子在虚空中运动,并可按照不同的方式重新结合或分散。,(4)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认为物体是由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端”构成,(5)1661年,玻意耳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元素论,认为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才是元素,各种元素存在着不同的
2、原子。,(6)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原子论。,(7)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指出分子可以由多个相同的原子组成。,宏观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分子,分 子则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不可分再分的最小颗粒,原子真的不可再分了吗?,8,早在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研究后命名为阴极射线,2、电子的发现,阴极射线是什么呢?,阴极射线 Cathode ray,J.J 汤姆孙J.J Thomson1857 1940英国,赫兹 H.Rudolf Hertz 1857 1894德国,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3、”,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高速粒子流”,PK,重走科学探索路,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自1890年起开始研究,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他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实验验证,1.当金属板D1、D2之间未加电场时,射线不偏转,射在屏上P1点。施加电场E之后,射线发生偏转并射到屏上P2处。由此可以推断阴极射线带有什么性质的电荷?,问题1:阴极射线带电吗?,带负电,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在平行极板区域应采取什么措施?,思考:,在平行板区域加一磁场且磁场方向必须垂直纸面向外,当满足条件 时,则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其质量之比比荷q/m,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根据带电粒子
4、在电场和磁场中受力的情况,可以得出组成阴极射线的微粒的比荷。,问题2:阴极射线中带电粒子的比荷?,(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模型,萤幕,P2,阴极射线打在屏上的P2点,只要测出粒子打到屏上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由图可知:,(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模型,实验结论,1897年,汤姆孙得出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说明:汤姆孙发现,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是相同的。这说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汤姆孙直接测到了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证明它的大小与氢离子大致相同,根据它与氢离子的比荷推知,该粒子的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后来阴极射线的
5、粒子被称为电子电子发现的意义: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传统观念,使人们意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密立根(美国)Robert A.Millikan1868年1953年,正离子的轰击,紫外线照射,放射性物质,电子,金属受热,阴极射线 Cathode ray,J.J 汤姆孙J.J Thomson1857 1940英国,赫兹 H.Rudolf Hertz 1857 1894德国,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高速粒子流”,我看到的是:它在电场中不偏转,因此不带电它能穿透薄铝片 粒子是做不到的 但波可以!,我用实验证明了:带负电,且电荷量与质子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 发现 原子 结构 模型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3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