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田讲课ppt课件.ppt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田讲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田讲课ppt课件.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讲:孟仟祥教授2010年9月,中科院兰州地质所,目 录,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饱和烃相关参数的地球化学意义 1.气相色谱图或GC/MS TIC中正构烷烃信息 2.气相色谱图或GC/MS TIC中类异戊二稀烷烃信息 3.两环倍半萜烷信息 4.藿烷系列和甾族系列信息 第三节 细菌微生物作用的生物标志物特征,第一节 基本概念,什么是生物标志化合物(Biomarkers)生物标志化合物(Biomarkers)是指现代和古代沉积物、原油、天然气中,现代生物体动物、高等植物、水生生物、细菌微生物,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中,乃至宇宙物质中所发现的具有以下明显特征的有
2、机化合物。生物标志化合物是生物自身合成的 这些化合物具有稳定的基本碳骨架 这些化合物能够提供一些重要信息,生物标志化合物是生物自身合成的,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物母源可追溯:他们来源于高等动物、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细菌微生物的机体;或者是这些机体中的生物先驱物在热力、压力及其各种催化作用或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化学、物理变化转化而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是生物自身合成的(例),植物叶、茎表层的保护膜(也称植物蜡)及类脂物的降解产物是系列奇碳优势的长链烷烃的主要来源;动、植物体中的激素是孕(雄)甾烷的先驱物;动、植物体中的胆固醇是甾族系列化合物的前身;松香烷(abietane)、松香
3、亭(abietine)、西蒙内利稀(simonellite)、惹稀(retene)这一系列三环二萜类化合物来自高等植物树脂中的松香酸(醇)的降解产物;,姥鲛烷(pristane)、植烷(phtane)、降姥鲛烷(nor-pristane)和法呢烷(farnesane)等系列类异戊二稀烷烃(isoprenoids)等的前身物是叶绿素的侧链植醇;高碳数的藿烷来源于四羟基细菌烷脱羟基后经加氢还原的产物;桉叶油烷(eudesmane)来自高等植物-桉叶油醇;8(H)补身烷(drimane)。是由锥满醇合成的,主要来源于细菌;-胡萝卜烷(carotane)和-胡萝卜烷来源于高等植物、细菌或甲藻的色素。,
4、豆甾醇和谷甾醇主要存在于陆源高等植物中,它是24-乙基-胆甾烷C29 的前身;胆甾醇(cholestanol)主要存在于水生生物和甲壳动物体内,它是胆甾烷C27的前身;真菌中主要是麦角甾醇,绝大多数藻类主要含胆甾醇(C27)和麦角甾醇(C28);在m/z191质量色谱图三环萜后段检测出的C24、C26、C27、C28-四环萜烷,Ts与Tm之间的芒柄花根烷,C29与之间的-羽扇烷(lupane),C30前的18(H)-奥利烷(oleanane)是典型的高等植物输入的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稳定的基本碳骨架,在漫长的地质史或遭受强烈的异常降解作用时,也仅发生失去某些官能团、碳碳双键的氢
5、化或芳构化过程,但会保留可辨认的、从先驱物继承下来的基本碳骨架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碳骨架示意图,这些化合物能够提供重要信息,有关母质来源、母质类型信息;样品有机质的氧化还原程度及成熟度;古环境水质的咸淡程度及水体深浅;样品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热历史);成烃古环境中是否细菌微生物发育等信息。,1.气相色谱图或GC/MS TIC中正构烷烃信息,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峰型、主峰碳位置、C22-/C23+值、OEP值变化等可提供有机质的母质类型、演化程度及是否遭受过细菌微生物的降解等重要信息,正构烷烃的母质来源,正构烷烃主要来自于陆源生物或水生生物的蜡质及生物体中类脂物的降解产物。C23以后高碳数正构
6、烷烃一般来源于陆源生物,而C22以前的低碳数正构烷烃一般来自于水生生物和微生物,且在生物体的原生质中呈强烈的奇碳优势,因此C22-/C23+值反映母质类型特征。,碳 数 分 布,在原始有机质中,正构烷烃液态烃碳数分布非常宽,可达C6C70,由于采用的抽提方法及分析仪器的限制,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的差异较大。以索氏抽提法和GC/MS仪器分析为例:索氏抽提法一般使用的溶剂为氯仿(也有加入部分强极性溶剂)或石油醚,其回流温度在80左右,在抽提过程和溶剂挥发定量过程中,轻组分损失较大。一般可从n C10检测出。由于GC/MS仪器的限制正构烷烃高碳数一般检测到C40左右,更高碳数的烷烃只有用高温色谱或液相
7、色谱才可检测到。若采取超临界萃取,或常温超声萃取,且不做柱色层分离前的全烃分析,可得到轻烃组分。,柴达木盆地咸水湖相烃源岩(E)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鄂尔多斯盆地原油(长8)饱和烃总离子流图,乌12井N21 泥岩,乌12井N21 泥岩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绿参1井N21泥岩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狮25井E31泥岩 m/z85质量色谱图,乌北1-4井 N21原油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准葛尔盆地安5井原油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吐哈盆地艾试1井碳质泥岩(J1b)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峰型及主峰碳,正构烷烃的峰型分为单驼峰型和双驼峰型以nC23以后正构烷烃呈单驼峰型
8、分布,一般认为其母质类型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以nC22以前正构烷烃呈单驼峰型分布,一般认为其母质类型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和微生物。nC22以前和nC23以后分别出现两组峰的双驼峰型,一般认为其母质类型为混源。在单驼峰型正构烷烃中主峰碳数靠前表明有一定的降解过程,主峰碳数靠后且呈明显奇碳优势者,其有机质演化程度较低。在双驼峰型正构烷烃中若有一组演化程度低于另一组驼峰,表明其为后期输入,或有降解因素。,鄂尔多斯盆地岩样(长7)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柴达木盆地咸水湖相烃源岩(E)饱和烃GD-MS总离子流图,吐哈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碳质泥岩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长江口现代海底沉积物饱和烃GC
9、-MS总离子流图,准葛尔盆地霍10井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吐哈盆地马801井泥岩(T)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C22-/C23+值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C22-/C23+是用正构烷烃分布判识母质类型的常用参数,一般认为,C22之前来源于水生生物(藻类及微生物等),而C23之后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因此该值越大,则表明水生生物的贡献越大,反之则表明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大。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判断并排除降解比较严重的样品中高碳数烷烃向低碳数降解造成该值异常的变化。,OEP值及其地球化学意义,选峰:要根据样品正构烷烃具体的峰型分布特征选取合适的区间峰(5个),同一批样品应选择相同的碳数峰;计算:例如所
10、选碳数为C23、C24、C25、C26、C27则 意义:OEP值是用正构烷烃奇偶数碳优势来判识有机质成熟度的参数,一般认为。OEP值为1.01.2为成熟有机质,1.21.4为低熟有机质,1.4为不成熟有机质,该值越大成熟度越低,该值越接近1.0,有机质成熟度越高,有些特殊样品(如热模拟或微生物降解样品等)会出现1.0的情况,柴达木盆地咸水湖相烃源岩(E),OEP11.04;OEP21.03,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岩饱和烃GD-MS总离子流图,OEP1.45,金银花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OEP28.29,原始烟丝饱和烃馏分GC-MS总离子流图,O正构烷烃+异构烷烃,OEP4.31,长
11、江口现代海底沉积物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OEP11.23;OEP24.01,热模拟样品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A”350C-N),OEP0.85,三塘湖马17井烃源岩(T)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OEP11.176 OEP22.241,气相色谱图或GC/MS TIC中类异戊二烯烷烃信息,饱和烃馏分中可检测出的类异戊二烯烷烃一般分为两个系列:C13、C14、C15(法呢烷)、C16、C18(降姥鲛烷)、C19(姥鲛烷)及C20(植烷)类异戊二烯烷烃系列 C25-C40类异戊二烯烷烃系列,C20以前类异戊二烯烷烃系列,一般认为该系列类异戊二烯烷烃来源于植物叶绿素侧链植(烯)醇的衍生
12、产物当植(烯)醇遇到较氧化环境,则植(烯)醇被氧化为植(烯)酸,植(烯)酸易脱羧基而转化为姥鲛烷;当植(烯)醇遇到较还原环境,则易脱羟基而转化为植烯,进一步还原加氢,则转化为植烷。因此姥鲛烷是植(烯)醇在氧化环境下的产物,植烷则是其在还原环境下的产物,姥植比(Pr/Ph)则反映了成烃古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脱甲基,C20以前类异戊二烯烷烃形成示意图,Pr/Ph(姥植比)的地球化学意义,姥植比(Pr/Ph)是有机地化研究中常用来判识有机质古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有意义的参数。由于姥鲛烷是氧化环境产物,而植烷则是还原环境产物,因而Pr/Ph1.0,且该值越高其成烃古环境氧化程度越高,同时表明古环境水体
13、越浅(沼泽、湿地、海陆交互相等),常称之为姥鲛烷优势。我国侏罗系的成烃古环境,尤其是侏罗纪煤系地层的古环境形成的有机质中有异常高的姥鲛烷优势。Pr/Ph1.0,且该值越低其成烃古环境还原程度越强,同时表明古环境水体深(淡水、咸水湖相和海相),称之为植烷优势。,Pr/nC17和Ph/nC18的地球化学意义,姥鲛烷和植烷与其相邻的正构烷烃(nC17和nC18)之比是判识有机质中正构烷烃是否有降解因素的有意义的地化参数。一般未遭受降解影响的有机质中Pr/nC17和Ph/nC18很低(0.1-0.5),当有机质遭到较强的热作用或细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时,由于类异戊二烯烷烃比正构烷烃稳定,因而正构烷烃先受
14、到降解而类异戊二烯烷烃能较好地保留下来。尤其是演化程度较低的有机质,当受到细菌微生物作用时,会出现异常高的Pr/nC17和Ph/nC18值;有些样品中正构烷烃甚至几乎被完全降解,而类异戊二烯烷烃可以完整地保存(孤岛稠油)。有机地化研究中常用Pr/nC17和Ph/nC18做直角坐标图,可将不同程度降解因素影响的样品分布在不同的区间,从而进行油/岩、岩岩、油油对比研究。,Pr/Ph、iC18/Pr、iC18/Ph三角图,由于一般原油、油砂、煤岩及沉积岩有机质饱和烃中C20以前类异戊二烯烷烃相对丰度较高的为植烷(Ph)、姥鲛烷(Pr)和降姥鲛烷(iC18),而这三个典型的类异戊二烯烷烃相对丰度的高低
15、分别可反映古成烃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和降解因素(降姥鲛烷越高降解程度越强)。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常用Pr/Ph、iC18/Pr和iC18/Ph关系三角图来进行样品母质类型、氧化还原程度、降解程度对比研究,从而对液态烃运移方向、原油的母质古环境、水体变化(湖进、湖退、海进、海退)等做出较客观的判断。,区为柴达木石炭系样品,PrPh无姥鲛烷优势或略呈姥鲛烷优势,这些样品有机质在较强还原环境,水体较深,水生生物贡献丰富;区为准葛尔盆地烃源岩、原油样品,Pr/Ph值呈明显的姥鲛烷优势,这些样品的成烃古环境为弱还原-弱氧化环境,水体较浅,母质类型以陆源生物为主,同时有一定数量的水生生物输入;区为准葛尔盆地侏罗
16、系煤岩样品,Pr/Ph异常高,这些样品的成烃古环境为偏氧化环境,陆生生物(尤其是高等植物)输入十分丰富,具典型的侏罗系煤岩样品特征。,Pr/Ph、nor-Pr/Ph与nor-Pr/Pr关系三角图,区分布的是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烃源岩样,以具较强烈的植烷优势和丰富的降姥鲛烷为特征,反映其成烃古环境为强还原环境,水体深具较明显的降解过程。区分布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原油样品其成烃古环境为弱还原弱氧化、水体较深。区分布的是吐哈三塘湖盆地烃源岩样品,该区以较强的氧化性为古环境特征,水体较浅,陆源物质丰富。,nor-Pr/Pr nor-Pr/Ph,Pr/Ph,图例 吐哈三塘湖盆地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原油 柴达木盆
17、地烃源岩,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的钙质泥岩饱和烃GC/MSD总离子流,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的钙质泥岩饱和烃GC/MSD总离子流,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岩饱和烃GC/MSD总离子流,吐哈盆地煤系地层原油饱和烃GC/MSD总离子流,准葛尔盆地湖相样品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辽河油田烃源岩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柴达木盆地盐湖相烃源岩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C25 C40类异戊二烯烷烃系列,C25 C40类异戊二烯烷烃可分为两大类:.规则类异戊二烯烷烃和规则反类异戊二烯烷烃。其类异戊二烯单元以头对尾方式连接,广泛存在于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其甲基取代的节点分别在2,6,10,14和3,7,11,15位。C
18、25H52 M352 C26H54 M366 规则类异戊二烯烷烃 规则反类异戊二烯烷烃 这类规则(头对尾连接)高碳数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母源还不十分清楚,.细菌来源类异戊二烯烷烃,国内外研究表明,高碳数头对头和尾对尾连接的类异戊二烯烷烃属于细菌来源。头对头连接的类异戊二烯(Philp,1978)2,6,10,14,17,21,25-七甲基二十六烷:(C33H68 M=464)2,6,10,14,17,21,25-七甲基二十八烷:(C35H72 M=492)以头对头连接的C40类异戊二烯烷烃:(C40H82 M562)是植烷的二聚体,从古细菌中分离出来(Chappe,1980,Rosa1977),它
19、们的质谱特征是m/z=71为基峰,m/z 183高于两边碎片,分子离子峰很低。,尾对尾连接类异戊二烯烷烃,角鲨烯:C30H50 M=410(Squalene)(喜热喜酸菌)B.Pm/z69,特征碎片:m/z189,191,203,341和367。分子离子峰m/z410明显。角鲨烷 C30H62 M=422(喜热喜酸菌)角鲨烷(Squalane C30H62 M=422)是角鲨烯的还原产物仍为甲烷成因细菌(BP为m/z 69,183高于两侧碎片,分子离子峰较低)。PMI C25H52 M=352(厌氧古细菌),酒西盆地湖湘源岩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厌氧古细菌(PMI)质谱图,喜热喜酸菌(角鲨
20、烷squalane)质谱图,具有一个五元环的C40类异戊二烯烷烃,C40H80 M=560.1-(1,5,8,12,16,20-六甲基二十二烷基)-3-(4-甲基己烷基)-环戊烷。认为是来自古细菌的类异戊二烯类化合物(Chappe,1980)。其质谱特征为:基峰 m/z 97,异常高的m/z 194,195和166。分子离峰M+560明显。,两环倍半萜是煤岩、原油、烃源岩等各类沉积有机质中普遍存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一般认为8(H)锥满烷(补身烷,C15H28,M208 Drimane)是由锥满醇合成的,属于细菌成因(R.P.Philp,1987),而众多的系列两环倍半萜烷(C12C16)是8(
21、H)-锥满烷的衍生物。C15H28峰群中若检测出4(H)-桉叶油烷是高等植物组分-桉叶油醇的衍生物(R.P.Philp,1987)一般样品中可检测出C15和C16两环倍半萜系列,但在湖相样品中,可检测到C12C14两环萜,它们出峰位置在同碳数正构烷烃之前。,3.两环倍半萜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鄂尔多斯盆地湖相沉积烃源岩(m/z123)两环倍半萜,鄂尔多斯盆地湖相原油(m/z123)两环倍半萜,柴达木马北103原油两环帖(m/z123)正构烷烃对照图,侏罗系煤岩原油两环帖(m/z123)正构烷烃对照图,两环倍半萜同分异构体立体构型(以C15H28M208为例),Drimane(锥满烷)及Hi
22、drimane(升锥满烷)以123为基峰,分子离子峰分别是208和222。在C15峰群一般可检测出八个立体异构体,在C16峰群一般可检测出五个立体异构体。,M/z123质量色谱图中两环倍半萜与甾、萜烷相对丰度的指相意义(罗斌杰等,1990)二环倍半萜甾萜烷,为沼泽和湖沼环境二环倍半萜甾萜烷,为淡水、微咸水湖沼环境。二环倍半萜甾萜烷,为淡水、微咸水湖相环境二环倍半萜甾萜烷,为咸水盐湖环境,(江汉盆地、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原油)。,两环倍半萜热演化趋势,在不同煤阶(Ro%=0.60-1.76)煤样饱和烃的二环倍半萜中,锥满烷(Drimane)和升锥满烷(Hidrimane)的比值D/HD(DHR)和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田讲课ppt课件 生物 标志 化合物 油田 讲课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2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