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ppt
《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片技术是生物科学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在生物科学的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已经成为生物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生物制片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要利用各种方法将生物体或者组织、器官制成适合于显微镜下观察的薄片,并要显示出清晰的显微结构的一门技术。,第五章 生物显微制片技术,一、生物制片的分类,根据所制成片子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临时制片 永久制片根据其制作的方法分类:活体观察 切片法 非切片法,1、活体观察,活体观察是将生物体的个体或者其一部分,就其生活状态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水和盖玻片或放置于培养皿中直接进行镜检,从而达到预定的检查目的 优点:简便省时;可观察到活体的情况;不需要什么特殊设备。缺点
2、:未经其它处理,材料或者过厚阻碍光线通过,或者无色透明难以区分,结果不能令人满意。,2、切片法,切片法是利用锋利的刀具(简单的刀片或复杂的切片机)将材料切成薄片 徒手切片法(free hand section)滑走切片法(sliding section)火棉胶切片法(celloidin method)冰冻切片法(freezing method)石蜡切片法(paraffin method)超薄切片法(电镜切片法)(electron microscopic section method)振动切片法,徒手切片法,利用刀片或有柄剃刀徒手将材料切成薄片后置于载玻片上进行活体观察,或经过一系列药品处理,制
3、成永久片子。此法常做临时制片,必要时也可作成永久制片。方法简便、快速,要求设备简单。徒手切片技术要求熟练,才能切出符合要求的薄片,切片厚度为20-25um。,切取的标本,材料和夹持物,滴水,放置标本,加盖盖玻片,叶的横切,徒手切片法,蓖麻茎厚角组织和花青素,未染色,徒手切片法示海桐花嫩茎初生结构,滑走切片法,滑走切片法(sliding section):是用滑走切片机进行切片,可以获得一定厚度、完整和均匀的切片,主要用于切一些硬质材料(如木本茎、枝条、骨质等),不需要包埋的过程,但也可以切包埋的材料。切片厚度为1-25um。,德国Leica公司SM2000R滑走切片机,滑走切片法,锦鸡儿的次生
4、木质部,番红染色,火棉胶切片法,火棉胶切片法是利用火棉胶作包埋剂,使组织材料包埋在火棉胶中,再行切片的方法。火棉胶易溶于酒精和乙醚的等量混合液,其溶液不溶于氯仿(包括含有氯仿的混合液),遇氯仿即变硬,利用这一性质,经固定的材料,脱水后,浸入由等量酒精和乙醚配制的火棉胶溶液中透胶、包埋、再置于氯仿中使其硬化,制成包埋块,便可行切片、染色等步骤。火棉胶切片法与石蜡切片法相比较,能减少组织收缩,但是所需时间较长及制成连续切片手续麻烦。,冰冻切片法,冰冻切片法是将已固定或新鲜的组织块不经脱水先进行冰冻,然后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冰冻切片法具有手续简单、制片速度块并能完整保存细胞结构及生物大分子
5、活性(如脂肪、酶等)的特点,常用于临床上的病理快速诊断及原位杂交或细胞化学的制片。切片厚度为10-50um。,德国Leica CM3050S冰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法,石蜡切片法是动物、植物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上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石蜡切片法就是将材料经过各种处理,包埋于石蜡中,然后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最后制成永久制片 一般的材料都可以使用石蜡切片法(除了藻类、菌类、木材外),它既可以制成较薄的切片,使材料各部分清晰可见,同时也可制连续切片,观察材料的动态发生及层次。切片厚度为5-15um。,石蜡切片法,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铁矾-苏木精染色,石蜡切片法,花生老根横切面,番红-固绿双重染色,石
6、蜡切片法,南瓜茎横切面,番红,固绿和橘红G三重染色,小白鼠肝脏细胞,石蜡切片法,莴苣瘦果石蜡切片横切面,3、非切片法,所谓非切片法,是指不经过切片手续而作成制片的方法。它与活体观察的区别在于:非切片法常常经过药剂或染色剂的处理,这样组织被杀死后经过染色可作成临时或者永久制片。分类:整体制片法(整体封藏法):昆虫口器、浮游动物、花粉粒涂片法:血液、粪便伸展法: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磨片法:牙齿、耳石、贝壳压片法:根尖、果蝇唾液腺离析法(组织分离法):木材纤维(铬酸硝酸)、肌纤维(KOH-HNO3),整体封固(装片)法,整体封固法就是不必经过切片手续而将整个微小的或透明的生物体或器官封藏起来,制成整
7、体装片的方法。适用于一些小型或者扁平的材料,如单细胞、丝状或叶状的藻类、菌类或蕨类的原叶体、孢子囊、纤细的苔藓植物,种子植物的花粉粒和表皮、幼胚以及其他幼小的器官,原生动物、蠕虫、昆虫的幼胚等不必经过切片手续,就可以显示生物体或生物器官的整体。优点:是能明显地表现出其器官的全部特性;缺点:是由于生物的整体有的是几层细胞,比较厚,不容易看清楚。,整体封固法的分类:根据所用的脱水剂、透明剂和封固剂的不同而有多种方法,包括有甘油法、甘油冻胶法、甘油二甲苯法、松节油法、叔丁醇树胶法、二氧六环树胶法等。,整体封固法,茄叶表皮毛和花青素,未染色,整体封固法,马铃薯淀粉粒,整体封固法,辣椒外果皮细胞和纹孔对
8、,固绿染色,米根霉形态整体装片,菊花花粉粒的整体装片,组织分离法(离析法),组织分离法:是利用一些化学药品或者酶的作用把生物细胞间的胞间层溶解,是生物组织的细胞分离开来,从而得到单个完整细胞,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立体形态结构。缺点:是由于组织的细胞间彼此分离,细胞间的关系无法显示,也就不可能了解整个组织的结构。,离析法,杨茎的木纤维和导管分子,组织分离法,叶片表皮细胞及气孔,压片法,压片法(压碎法):是把动、植物的器官或组织经过处理后压在载玻片上,使细胞成一薄层,以便进行观察。压片法为细胞学、遗传学研究较为理想的方法,主要用于染色体的形态观察、染色体计数、细胞分裂观察等。,压片法,莴苣染色
9、体,磨片法,一些含有矿物质的比较坚硬的动物组织要作成玻片标本时,常把材料直接放在砂石上磨成薄片,此法即为磨片法。如珊瑚的骨骼、软体动物的贝壳,脊椎动物的硬骨、角以及牙齿等都可以用此法制成玻片标本。,三、生物制片的总体原则,各种生物制片方法各有优缺点,应用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选择哪一种制片方法,必要时可以相互配合,以发挥制片技术的效果。因此,要根据观察的目的,材料的性质而决定采用何种制片方法。,四、生物制片的基本要求,要尽量保持材料原来结构的真象;切片要根据观察的目的切成适当的厚度;无论运用何种染色方法,都要使内部结构清晰易见;制成的片子要保持长久、不褪色、不变形。,五、生物制片的基本程序及原理
10、,以石蜡切片法为例说明基本程序选材;杀死、固定及保存;冲洗与脱水;透明与包埋切片染色;透明与封藏,1、选材,选材的原则:选材时,应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决定选取生物体的哪一部分;确定选择哪一部分后,应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材料要求新鲜、准确、完整,材料要避免挤压、挫伤、干枯、病、虫等危害、生长不良;取材时,在有代表性的基础上,材料宜小不宜大,动物组织的切片,厚度不超过3mm,体积不大于1.5cm 1.5cm0.5cm,植物组织应根据试剂情况,细的茎和窄的叶片可切取3-5mm长一小段,粗的根、茎或宽的叶片,也可以切取一部分进行固定。,所采集材料应立即放入固定剂,并编号,注明采集时间、地点、名称
11、、组织部位,所取组织块要大小适当,即要能说明问题,又要考虑固定剂的穿透能力。一般组织学取材稍大,细胞学取材稍小,植物组织取材稍小,动物组织取材要稍大。,2、杀死,杀死: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迅速地终结生物组织的生命,不仅要求生物体立即死亡,而且还要使每个细胞差不多同时停止生命活动。植物体:直接割取所需部分,但需要足够快;动物体:断头法、木棒猛击头部使它昏倒、动物麻醉以后,割取材料;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在切取材料之前,应先把材料用水冲洗干净(如观察菌类寄生状况的材料,则不应经水冲刷),然后将材料切成小块。,2.1 动物的麻醉和杀死,从活的动物体上采取材料不象采集植物材料那么容易,因为在不施加麻醉的
12、情况下,有的动物会收缩(如蚯蚓、水蛭),有的会骚动(如蛙、鼠),使我们无法下手。但制片所需的材料又要求越新鲜越好,尤其是细胞学方面的研究对材料的新鲜程度要求更严。因此,要割取生活着的动物组织,在一般情况下,就要对动物施行麻醉,然后再割取材料加以固定。但是,所用的麻醉药品,必须以不影响细胞结构为原则。,若是一般的组织学制片,要求不太严格的话则可将动物先杀死然后速取其组织进行固定。蛙、蟾蜍、鼠等较小的动物,可用断头法杀死,即用普通剪刀剪断颈部。较大的动物,如大竺鼠、免、猫等可用木槌猛击头后部,使其昏倒,或用50m1的注射器从耳静脉向心脏注入空气,使动物发生急性空气栓塞痉挛而死。,上述动物若需麻醉后
13、取材,则可用脱脂棉球蘸氯仿或乙醚、置于动物的鼻尖部,令其吸入麻醉。大动物(狗、猴等)应用氨基甲酸乙酯作静脉注射麻醉剂量一般为每kg动物体重用1g。麻醉后的动物也需放血后进行取材固定。昆虫等小动物可投入充满氯仿或乙醚蒸气的大口瓶中,令其麻醉。若要杀死,可将其投入含氰化钾的毒瓶中。,2.2 动物组织块的切割,割取动物组织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考虑所取的材料应包括各脏器的重要结构或全部结构,如消化管就应包括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结构。若所取的器官太大,不易全部制片时,则可切取能代表该器官的部分材料,如狗的肾脏,可切取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的一部分为材料。第二,应注意切割方向如在管状器官
14、(肠等)取材时,一般是取其横切面制片,但要观察小肠的环行皱壁时,就应取其纵切面制片。第三,组织块必须切得小而薄。细胞学制片的组织块不能超过2mm,一般组织块的大小以0.5*0.5*0.2cm为宜,柔软组织不易切小,可先取稍大的组织块固定2-3h。等组织稍硬后再切成薄的小块继续固定。,3、固定和保存,固定:在杀死的基础上,把组织或细胞按生活状态固定下来,使其在制片的任何过程中都不会发生变化。固定是制片极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制片质量的优劣。除与材料的新鲜程度有关外,还取决于最初的固定是否适当和完全。保存:材料经过杀死、固定后,需要把组织或细胞的结构长久保存下来,不至于发生溶解等其他现象。,杀死和固定
15、的关系,杀死和固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两个不同的步骤,但又是相互统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常用的杀死剂,一般都兼作固定剂,常用的固定剂,一般都具有杀死的作用。我们常用的固定剂有的兼作保存作用,例如FAA,材料可长期保存于该溶液中几年或更长时间,也不会变坏。有的固定剂如苦味酸类,在固定作用完成之后必须更换保存液,否则材料变坏。通常所用的保存液为70的乙醇溶液,一般材料在其中可保存较长时间。,固定目的,迅速地杀死原生质,防止组织自溶和腐败;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各种成分沉淀保存下来从而保存细胞的各种组成成分使其保持与生活时相近似的形态和结构;因沉淀及凝固的关系,使细胞内不同的成分产生不同的
16、折光率,增加细胞结构及其内含物的折光程度,造成光学上的差别使原来在生活情况下看不清楚的结构变得清晰易见,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凝固组织中某些部分,使材料适当硬化,便于切片;促进植物组织对一些染色剂的着色力。固定剂可使材料本身起一些物理上或者化学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材料对某些染料亲和力的增强和对另一些染料亲和力的减弱,因此在选用固定剂时应事先考虑到以后用何种染料染色,尽量使固定剂和染色剂相互配合,取得良好的染色效果。,固定方法,取到新鲜的材料,应按材料的种类、大小、性质和制作要求,进行固定。固定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物理方法固定有干燥、高热和低温骡冷等。例如,血液涂片就是干燥固定;细菌涂片
17、可用加热法固定;许多组织化学反应的制片是以低温骡冷固定作冰冻切片的。化学方法固定就是用化学试剂配制成固定液使之固定。,固定时间,视材料的种类、大小、性质、固定液的种类与性质、渗透力的强弱等而定,可以从1-2h到十几或二十几小时,甚至可以长至几天。,固定作用的原理,物理作用:即沉淀作用。例如油类和脂肪等遇到饿酸即发生褐色沉淀。但应指出,某种沉淀发生后又能溶于水,这样就不能认为是固定。化学作用: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又可分为凝结作用、交联作用、络合(螯合)作用三种。,化学作用,凝结作用:例如细胞内的蛋白质,遇到酒精即凝结成块状,发生不可逆的的变化,以后所有的处理都不能使其变形或者溶解。交联作用:组成细
18、胞的许多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一般为酸性)可和甲醛发生交联作用,即甲醛在这些高分子当中形成了共价结合,减少了分子间相对滑动引起的结构不可逆变形,使组织、细胞产生稳定的结构。络合(螯合)作用:许多固定液中含有能起络合(螯合)作用的金属离子,如铬等,可与组成细胞的高分子化合物上的羟基等发生络合(螯合)作用,使组织细胞的结构保持稳定,络合(螯合)作用一般是不可逆的。,较理想的固定剂应具备的条件(1),有较强的渗透力,能够迅速、均匀地进入到材料当中杀死原生质,固定其细微结构,以后经药品处理也不会发生收缩或膨胀现象;不改变原生质原来的体积(膨胀或收缩);增加细胞结构及其内含物的折光率,使各部分清晰
19、可见;,较为理想的固定剂应具备的条件(2),增加材料的着色能力,起媒染作用;使组织适当变硬,适于切片,但又不使材料过于硬化而松脆;固定剂同时亦应是保存剂,可长久保存材料而不至于发生变化。,固定的注意事项(1)固定的材料越新鲜越好。因此,采集或割取后须立即投入预先准备好的固定液中进行固定,切勿耽误。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失去固定作用;有些混合固定液的成分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一定要在使用前才混合。如果混合太早,固定时就没有作用了;固定材料时,固定液必须充足,一般为材料的2030倍,有些水分多的材料,中间应更换12次新液;,固定的注意事
20、项(2)外有被膜,而内部站构又极易松散的器官,应将整个器官投入固定液22h后,再将其修成小块材料继续则定。含行粘液、污物或血液的材料需用生理盐水洗净后再行固定。不能沉入固定液的材料应进行抽气;藻类、菌类以及其它柔软的植物体可直接投入固定液中;材料投入固定液后须经常摇晃。材料固定完毕后,保存于严密紧塞或加盖的容器里,同时在容器外贴上标签,并随同材料在溶液中投入相应的标签,以免相互混淆。标签上注明固定液、材料来源、日期等。标签上的文字,应用黑色铅笔绘图黑墨水书写。,固定相,酸性固定相:即在酸性固定剂中可使细胞分裂间期的染色质、核仁、纺锤丝等保存下来,细胞质固定成索状海绵质,核质和线粒体被溶解掉。碱
21、性固定相:在碱性固定剂中和酸性作用相反,使分裂间期的染色质和纺锤丝被溶解,而核质和线粒体则保存下来,细胞质固定成透明状态,液泡也可保存。,常用固定剂简介,按是否可使蛋白质沉淀分为:凝固型固定液:使蛋白质沉淀;非凝固型固定液:使蛋白相互胶联;按固定液的组成可分为:单纯固定液:成分单一;混合固定液: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一般而言:非凝固型固定剂优于凝固型,混合型优于单纯固定剂。,凝固型固定剂,酒精:渗透力很强,易引起组织收缩,固定用的适宜浓度为70。铬酸:易潮解,为强氧化剂;但渗透力弱,易使组织发生收缩;一般与其他成分混合;苦味酸:渗透力弱,易使组织发生收缩,易爆炸;一般与其它成分混合使用;一般用5
22、0%,70%酒精清洗;醋酸:渗透力强,可使组织产生膨胀作用;,非凝固型固定液,甲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8左右,很好的硬化剂,强还原剂;渗透力弱重铬酸钾:强氧化剂,强硬化剂,渗透力弱,常与其他固定剂配合使用;饿酸:强氧化剂,中性,渗透力极弱,电镜固定常用的固定剂,也是唯一能固定脂类分子的最好的化学固定剂。,多聚甲醛:白色固体,固定能力较弱,可以保持酶及蛋白的活性,免疫荧光定位常用,一般用缓冲液配制成40的固定液;戊二醛:能与蛋白质分子的氨基和肽键连接形成交连,是最常用的非凝固型固定剂,可以部分保持酶和蛋白质的活性,固定能力比甲醛强,常用于电镜制片的固定,用缓冲液配制。,混合型固定液,混合型
23、固定剂的混合原则:优缺点互补;膨胀与收缩相互平衡;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应分别配置。,酒精甲醛液 70酒精 100ml 甲醛 210ml特点:不易收缩,过去常用于固定花粉管甲醛醋酸酒精液(FAA)50%或70酒精 90ml 冰醋酸 5ml 甲醛 5ml特点:过去称”标准固定液“或”万能固定液“;是组织形态中常用的固定液;同时兼作保存液。是植物制片技术中较为良好的固定液和保存液。除单细胞和丝状藻类外,均可用此液固定也通用于昆虫和甲壳类的固定。,酒精醋酸液,其中常用的为卡诺氏固定液纯酒精 15ml冰醋酸 5ml特点:具强渗透力,作用迅速,常用于染色体压片法的固定。铬酸醋酸甲醛液,又名纳瓦兴氏液(Nawa
24、shin),1912年首创。常用为冷多夫(Randoph)改良液,分为甲乙两部分,用前等量混合。甲液:铬酸 15g 冰醋酸 10ml 蒸馏水 90ml乙液:甲醛 40ml 蒸馏水 60ml特点:渗透慢,不能长期保存,主要用于显示分裂相,一般用海氏苏木精或番红结晶紫桔红G三重染色。,苦味酸液(波茵氏液)甲液:1铬酸 50ml 10醋酸 20ml乙液:甲醛 25ml 苦味酸饱和水溶液 75ml是常用的良好固定液,广泛应用于一般动物组织、昆虫组织、无脊椎动物的卵和幼虫,以及胚胎学材料的固定。也适用于裸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和被子植物的胚囊的固定。此液穿透迅速而均匀,使组织收缩少,不使组织变硬变脆,着色良好
25、。一般动物组织固定1224h,小块组织数小时即可。固定后直接入70酒精中洗去黄色,但留一点黄色对染色并无妨碍。植物材料的固定时间为1248h。,固定液的发展过程:单纯凝固型固定液混合型固定液用缓冲液配制的非凝固型固定液固定方法的发展方向:非固定的活体观察法:如荧光探针显微注射法,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等,与Confocal配合使用。快速冷冻及冷冻置换方法(Rapid freeze/freeze substitution RF/FS),8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物理固定方法。基本方法:先用快速低温处理材料,然后在低温下用饿酸、戊二醛等进行置换。优点:对细微结构尤其是膜结构的保存性好,首先在电镜制片中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显微 技术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2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