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团矿生产原理和工艺ppt课件.ppt
《球团矿生产原理和工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球团矿生产原理和工艺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章球团矿生产原理和工艺,球团生产的意义和特点,球团矿是细磨铁精矿或其它含铁粉料造块的又一方法。它是将精矿粉、熔剂(有时还有粘结剂和燃料)的混合物,在造球机中滚成直径815mm(用于炼钢还要大些)的生球,然后干燥、焙烧,固结成型,成为具有良好冶金性质的优良含铁原料,供给钢铁冶炼需要。,球团生产的意义和特点,1912年瑞典A.G.安德逊(Andson)首先提出球团问题。1948年美国在小高炉上冶炼球团试验成功,本世纪50年代在世界发展起来,形成工业生产规模,6070年代发展很快。1957年世界球团生产能力为1000万吨,1972年为13600万吨,1978年达26000万吨,1985年约38000
2、万吨。我国只生产酸性球团,年生产能力在1300万吨以上,1999年实际生产球团矿1224万吨,仅占高炉炉料的7左右,缺口须从国外进口。,烧结与球团的区别,烧结和球团都是粉矿造块的方法。但它们的生产工艺和固结成块的基本原理却有很大区别,在高炉上冶炼的效果也有各自的特点。烧结与球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烧结与球团的区别,1富矿短缺,必须不断扩大贫矿资源的利用,而选矿技术的进步可经济地选出高品位细磨铁精矿,其粒度从-200网目(小于0.074mm)进一步减少到-325网目(小于0.044mm)。这种过细精矿不益于烧结,透气性不好,影响烧结矿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而用球团方法处理却很适宜,因为过细
3、精矿易于成球,粒度愈细,成球性愈好,球团强度愈高。,烧结与球团的区别,2成品矿的形状不同:烧结矿是形状不规则的多孔质块矿,而球团矿是形状规则的1025mm的球球团矿较烧结矿粒度均匀,微气孔多,还原性好,强度高,且易于贮存,有利于强化高炉生产。3适于球团法处理的原料已从磁铁矿扩展到赤铁矿、褐铁矿以及各种含铁粉尘,化工硫酸渣等;从产品来看,不仅能制造常规氧化球团,还可以生产还原球团、金属化球团等;同时球团方法适用于有色金属的回收,有利于开展综合利用。,烧结与球团的区别,4)固结成块的机理不同:烧结矿是靠液相固结的,为了保证烧结矿的强度,要求产生一定数量的液相,因此混合料中必须有燃料,为烧结过程提供
4、热源。而球团矿主要是依靠矿粉颗粒的高温再结晶固结的,不需要产生液相,热量由焙烧炉内的燃料燃烧提供,混合料中不加燃料。,烧结与球团的区别,5)生产工艺不同:烧结料的混合与造球是在混合机内同时进行的,成球不完全,混合料中仍然含有相当数量未成球的小颗粒。而球团矿生产工艺中必须有专门的造球工序和设备,将全部混合料造成1025mm的球,小于10mm的小球要筛出重新造球。,水分在造球过程中的作用,水分是使细磨物料成球的基本因素。没有水分的千料是不能成球的,只有加水润湿后才能使矿粉滚动成球。水分在细磨物料中以如下四种形态存在,各种形态的水分在造球过程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1)吸附水;2)薄膜水;3)毛细水;4
5、)重力水,水分在造球过程中的作用,1)吸附水(强结合水):造球物料不仅粒度极细,比表面积大,而且颗粒表面带有电荷,因此,在静电引力作用下具有偶极结构的水分子被吸附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水层。吸附水层的厚度在0.0020.008m之间。由于吸附水和矿粒之间是靠分子吸引力结合的,因此被牢牢吸附在颗粒表面,不能自由转移,只有在烘干时才能变为蒸汽。因此,仅有吸附水,物料尚不能成球。,水分在造球过程中起什么作用?,2)薄膜水(弱结合水):物料进一步被湿润,则在吸附水的外围形成薄膜水。它是由形成吸附水以后剩余的未被平衡的分子力所吸引的分子水层。薄膜水距离颗粒表面较远,所受的吸引力较小,因此水分子具有一定
6、的活动性,当两个矿粉颗粒靠近时,薄膜水可以从水层较厚的颗粒表面向水层较薄的颗粒表面迁移。如图232所示,具有不同厚度薄膜水的A、B两个矿粒相接触时,接触点M处的水分子离A近些,因此被拉向A。,水分在造球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吸附水和薄膜水合起来组成分子结合水,或称水化膜。分子结合水由于受静电力和分子力的作用,水分子排列紧密,具有很大粘滞性,使相邻的矿粉颗粒不容易发生相对移动,并且当矿粉颗粒相距很近时,可以形成公共的水化膜(如图232中ef阴影部分),使颗粒彼此粘结,这就是细磨物料成球后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原因。各类物料的最大分子结合水量列于表212。物料达到最大分子结合水以后,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可
7、塑性,这时成球过程才能开始。,水分在造球过程中起什么作用?,3)毛细水:当物料润湿到超过最大分子结合水时,水分开始充填在物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中,形成毛细水。毛细水是靠永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在矿粉颗粒的空隙中形成弯曲的液面,产生毛细压力。在毛细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水滴周围的矿粉颗粒被拉向水滴的中心,形成小球。因此,物料的亲水性越强,颗粒越细,排列越紧密,毛细力的作用越大,成球速度也越快。各类铁矿石及常用的添加物的最大毛细含水量也列在表212中。成球过程中毛细水起主导作用,只有当物料润湿到形成毛细水时,成球过程才有较快的发展。,水分在造球过程中起什么作用?,4)重力水:当矿粉完全被水饱和时,还存在重力
8、水。它是在重力和压力差的作用下能移动的自由水。由于重力总是向下的,因此重力水总是向下运动。由于重力水对矿粒有浮力作用,故对成球不利。所以,只有当水分处于毛细水含量范围以内时,对矿粉成球才有实际意义。重力水和毛细水合称为自由水。而吸附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的总和称为全水量。,生球焙烧之前必须进行干燥,生球焙烧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这对提高球团矿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经干燥的生球直接焙烧,在预热和点火时,由于加热过急,水分蒸发过快,发生生球爆裂现象一部分球团粉化,恶化料层透气性,焙烧时间延长,球团质量下降,废品率增加。所以生球干燥是整个球团矿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应予充分重视。
9、,生球焙烧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干燥是一个缓慢的汽化脱水过程,即在一定的升温条件下,水分自生球的内部向外扩散并从表面汽化脱去的过程。生球的干燥由两个环节组成:生球表面水分的汽化和生球内部水分向外扩散。当生球表面水分的蒸汽压力大于周围干燥介质中的蒸汽分压时,生球表面水分开始汽化。显然,蒸发面积大,干燥介质的温度高,气流速度快,则表面汽化作用加快。,生球焙烧之前必须进行干燥,生球内部的水分迁移服从导湿定律,包括导湿和热导湿现象。导湿现象是由于生球表面的汽化作用使内部与表面之间产生湿度差,水分由较湿的内部向较干的表面迁移而引起的。热导湿现象是导湿现象的逆过程,是由于生球导热性不良使内部和表面之间产生温度
10、差,促使热端(表面)水分向冷端(内部)迁移而引起的。显然,热导湿现象的存在减缓了生球的干燥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生球的内外温度趋于平衡,此时生球的干燥主要受导湿现象的支配,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表面水分不断汽化,直到表面蒸汽压力与介质中的水气分压相等为止,至此干燥过程结束。,生球的破裂温度,生球在干燥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体积收缩。因干燥过程是从表面向内部扩展的,所以内外体积收缩的程度不同,表面层的体积收缩大于内部,于是表面层受拉力,与拉力成45角的方向上又受剪力,内部则受压力。当生球表面所受拉力和剪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极限时,生球就要破裂。这种生球的破裂现象,根据物料特性和升温
11、速度的不同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升温过程中生球发生破裂的温度叫做生球的破裂温度。,生球的破裂温度,1)为了提高下部球层的温度,采用先鼓风后抽风的干燥措施,对提高生球热稳定性也是很有效的。2)在生球料中加入亲水性好的添加物,以提高生球的破裂温度,加速干燥过程。例如,加入0.5的皂土后,生球破裂温度由175提高到450500;而加入1皂土和8石灰石的混合添加剂后,可提高到700。3)采用薄层干燥,减少水气在球层下部冷凝的程度,以提高生球的破裂温度。,生球质量的检验指标,生球质量对成品球团矿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对生球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检验生球质量,有以下几项指标:1)粒度组成:用筛分法筛出如下各级
12、别的粒度组成:20mm;2010mm;10mm;1020mm级别的粒度越多越好。2)抗压强度:用天平法测出生球破裂时所加的压力,取五个球的平均值作为生球的抗压强度指标。要求生球抗压强度指标不小于1.52.0kg/个球。,生球质量的检验指标,3)落下强度:将单个生球从0.5m高处落到钢板上,反复跌落,直到生球破坏为止的落下次数,作为生球的落下强度指标。测定时取10个球的平均值。要求落下强度不小于4次。4)生球的破裂温度:将生球放入预先升温的管式炉中,从100开始加热,每升高25以后恒温5min,到生球开裂时的温度作为破裂温度。要求不低于350。,生球焙烧固结成球团矿的原理,生球经过干燥以后,虽然
13、强度有所提高,但远不能满足高炉冶炼的需要。为了使球团矿具有良好的冶炼性能,必须进行焙烧。在焙烧过程中,根据生球的矿物组成和焙烧制度的不同,生球内部的矿粒之间发生不同的固结反应。对不加熔剂的磁铁矿生球,在氧化气氛和中性气氛中焙烧时,磁铁矿颗粒之间发生四种固结形式:,生球焙烧固结成球团矿的原理,1)Fe2O3的微晶键连接:磁铁矿生球在氧化气氛中焙烧时,当加热到200300就开始氧化形成Fe2O3微晶。由于新生的Fe2O3微晶中原子迁移能力较强,在各个颗粒的接触面上长大成“连接桥”(又称Fe2O3微晶键),使颗粒互相连接起来(图233a)。在900以下焙烧时,这种连接形式使球团矿具有一定的强度。但由
14、于温度低,Fe2O3微晶长大有限,因此仅靠这种形式连接起来的球团矿强度是不够高的,例如一个直径为16mm的球在900焙烧后只能承受1545kg的压力。这是磁铁矿生球低温氧化焙烧的固结特性。,生球焙烧固结成球团矿的原理,生球焙烧固结成球团矿的原理,2)Fe2O3的再结晶:当磁铁矿生球在氧化性气氛下继续加热到10001300时,磁铁矿可全部转变成赤铁矿,而由磁铁矿氧化形成的Fe2O3微晶开始再结晶,使一个个相互隔开的微晶长大成连成一片的赤铁矿晶体(图233b),使球团矿具有很高的氧化度和强度。例如,一个直径25mm的磁铁矿生球在12001300下焙烧后,强度达到400kg/个球以上。,生球焙烧固结
15、成球团矿的原理,3)磁铁矿晶粒的再结晶:磁铁矿生球在中性或还原性气氛下焙烧,当温度超过900时,生球中的磁铁矿颗粒被保留下来发生再结晶与晶粒长大,使颗粒互相连接起来(图233,C)。试验研究表明,磁铁矿晶粒再结晶的速度比磁铁矿氧化形成的Fe2O3晶粒再结晶的速度慢,并且以磁铁矿再结晶的形式固结的球团矿强度低于Fe2O3再结晶的球团矿强度。因此,生产中应尽量避免磁铁矿再结晶的固结形式。,生球焙烧固结成球团矿的原理,4)渣相固结:磁铁矿生球在还原性或中性气氛中焙烧时,Fe3O4可与SiO2作用生成低熔点的2FeOSiO2液和,以渣相固结的形式把生球中的颗粒粘结起来(图233,d)。由于2FeOSi
16、O2在高炉冶炼中难还原,并且它在冷凝时又很难结晶,常成玻璃质,性脆,强度低,因此它不是良好的固结形式。为了避免这种固结形式的出现,必须在不超过1300的氧化气氛下焙烧,使Fe3O4完全氧化,并防止Fe2O3在高温下分解形成 Fe3O4,而与SiO2作用生成2FeOSiO2渣相。,生球焙烧固结成球团矿的原理,当生球中含有CaO,在强氧化性气氛和1300以下焙烧时,CaO可与Fe2O3作用生成CaOFe2O3粘结相。因为这种矿物的还原性和强度都比较好,所以在渣相固结中它是一种较好的固结形式。以上几种固结形式在焙烧过程中同时发生,而随着焙烧条件和生球比学成分的不同,其中的某一种形式占优势。,生球焙烧
17、固结成球团矿的原理,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上述几种固结形式中,以赤铁矿晶粒再结晶的固结形式最好。在生产自熔性球团矿时,应创造形成铁酸钙渣相的条件。为此必须控制好焙烧的温度和气氛。关于赤铁矿球团的固结形式,目前尚有不同看法,有待进一步研究。一般认为,较纯的赤铁矿球团在氧化气氛中焙烧时,是一种简单的Fe2O3的再结晶过程;在还原气氛中焙烧时,是还原形成的Fe3O4的再结晶和晶粒的长大过程。SiO2含量较多或用赤铁矿粉生产自熔性球团时,则出现2FeOSiO2或CaOFe2O3渣相固结。,影响球团矿的焙烧过程的主要因素,1)焙烧温度:温度对球团焙烧过程有巨大影响。焙烧温度对磁铁矿生球的氧化速度和氧化完全程
18、度的影响如图2-34所示。焙烧温度对磁铁矿球团强度的影响如图2-35所示。由图可见,焙烧温度愈高,生球的氧化程度愈完全;球团矿的强度,也是在达到一定焙烧温度后才有明显提高。因此,从提高产量和质量的角度出发,应尽可能选择较高的焙烧温度,以保证固结反应能充分进行。但是,焙烧温度的提高受软化温度的限制而且高温焙烧对降低能耗和延长设备寿命也是不利的。未加熔剂的磁铁矿生球,焙烧温度可达1300,而熔剂性球团矿适宜的焙烧温度一般介于11501250之间。对赤铁矿来说,上限不超过Fe2O3的分解温度,即不超过1350,下限要满足CaOFe2O3生成和熔融的条件,即不低于12001250。,影响球团矿的焙烧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球团矿 生产 原理 工艺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2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