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ppt课件.ppt
《环境微生物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微生物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ppt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真细菌(细菌门):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粘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门:蓝细菌,2-1 古菌,古细菌这个概念是1977年由Carl Woese和George Fox提出的,原因是它们在16SrRNA的系统发生树上和其它原核生物的区别。这两组原核生物起初被定为古细菌(Archaebacteria)和真细菌(Eubacteria)两个界或亚界。Woese认为它们是两支根本不同的生物,于是重新命名其为古菌(Archaea)和细菌(Bacteria),这两支和真核生物(Eukarya)一起构成了生物的三域系统,即古菌域(Archaea)和细菌(B
2、acteria)域和真核生物(Eukarya)域。,古细菌的提出,古菌(Archaea)既不同于细菌又不同于真核生物,但又分享有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1.形态学上,古细菌有扁平直角几何形状的细胞,而在真细菌中从未见过。2.中间代谢上,古细菌有独特的辅酶。如产甲烷菌含有F420,F430和COM及B因数。3.有无内含子(introns)上,许多古细菌有内含子。4.膜结构和成分上,古细菌膜含醚而不是酯,其中甘油以醚键连接长链碳氢化合物异戊二烯,而不是以酯键同脂肪酸相连。5.呼吸类型上,严格厌氧是古细菌的主要呼吸类型。6.代谢多样性上,古细菌单纯,不似真细菌那样多样性。7.在分子可塑性(mol
3、ecular plasticity)上,古细菌比真细菌有较多的变化。8.在进化速率上,古细菌比真细菌缓慢,保留了较原始的特性。,古细菌与真细菌主要区别,一古菌的特点,(一)古菌的形态,单个古菌细胞直径在0.1到15微米之间,有一些种类形成细胞团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200微米。它们可有各种形状,如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或方形。,(二)古菌的细胞结构,古菌还结构特征大多数细菌不同。细胞壁:古菌的细胞壁不含二氨基庚二酸(D氨基酸)和胞壁酸,不受溶菌酶和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细胞膜: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细胞膜中的脂类主要由甘油酯组成,而古菌的膜脂由甘油醚构成。古菌的细胞膜有单层摸和双层膜两种。这些区别也许是
4、对超高温环境的适应。,(三)古菌的代谢,呈多样性,有异养型、自养型和不完全光合作用,(四)古菌的呼吸类型,多数为严格厌氧、兼性厌氧,还有专性好氧,(五)古菌的繁殖方式和繁殖速度,繁殖方式:二分裂和芽殖,速度:慢,(六)生存环境,很多古菌是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一些生存在极高的温度(经常100以上)下,比如间歇泉或者海底黑烟囱中。还有的生存在很冷的环境或者高盐、强酸或强碱性的水中。然而也有些古菌是嗜中性的,能够在沼泽、废水和土壤中被发现。很多产甲烷的古菌生存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如反刍动物、白蚁或者人类。古菌通常对其它生物无害,且未知有致病古菌。,二古菌的分类,从rRNA进化树上,古菌分为两类,泉古菌
5、(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Euryarchaeota)。,(一)泉古菌(Crenarchaeota),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是古菌的一个大分支,包括很多超嗜热生物,但在某些海洋里的超微浮游生物中也占有相当比例(尚未成功培养),也有肠道中分离出的种类(餐古菌目)。它们和其它古菌主要区别在于16S rRNA的序列。从系统发育树上看,泉古菌的分支相对较短,且非常接近古菌的基部。按照伯杰氏手册,目前本门只分一个纲和四个目(未包含餐古菌)。,纲:热变形菌纲(Thermoprotei)目暖球形菌目(Caldisphaerales)除硫球菌目(Desulfurococcales
6、)硫化叶菌目(Sulfolobales)热变形菌目(Thermoproteales)餐古菌目(Cenarchaeales),分类,(二)广古菌(Euryarchaeot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包含了古菌中的大多数种类,包括了经常能在动物肠道中发现的产甲烷菌、在极高盐浓度下生活的盐杆菌、一些超嗜热的好氧和厌氧菌,也有海洋类群。在16S rRNA系统发育树上,它们组成一个单系群。,盐杆菌纲(Halobacteria)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甲烷球菌纲(Methanococci)甲烷微菌纲(Methanomicrobia)甲烷火菌纲(Methanopyri)
7、古球状菌纲(Archaeoglobi)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热球菌纲(Thermococci),分类,我国科学家发现太古菌,2004年6月5日,参加“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首席科学家许志琴在作学术报告时透露,国际上正在实施的最深的科学钻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岩心的低温冷储及DNA分析,首次在地下1080米深度的岩石中发现了太古菌及细菌。科学家们在对若干不同深度、不同岩石性质的固体岩心样品进行的DNA分析,发现了大量极端条件下形成的微生物,有嗜酸菌、嗜铁菌、嗜甲烷菌等,并完成了嗜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的试验
8、性工作。这些微生物藏身在岩石微细裂缝里,只靠“吃”铁、镍、甲烷等生存。这是近年来我国早期生命研究中的一项重大发现,对地下生物圈及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2-2 细菌,细菌共同特征:,原核生物;单细胞;有细胞壁,个体微小(0.31.0m);二分裂无性繁殖;一般可分为G+和G-两大类。,一、细菌的形态与大小,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丝状对应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当环境改变时同一种菌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条状的、不规则排列成一串葡萄状的;,1.球菌(Coccus),其细胞外形较球菌复杂,常有短杆(球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分枝状、螺杆
9、状、竹节状(两端平截)和弯月状等。,2.杆菌(Bacillus),按杆菌细胞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以及由鞘衣包裹在一起的丝状等。,3.螺旋菌(Spirillum),弧菌(C状)、螺旋菌、螺旋体,丝状菌分布在水生境,潮湿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如:铁细菌: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纤发菌属(Leptothrix)等。丝状硫细菌:发硫菌属(Thiothrix)等。,4.丝状菌,丝状藻青菌(TEM1280),5.特殊形态细菌,自然界所存在的细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而螺旋状的最少。,二、细菌的大小,细菌大小以m计球菌(直径)为:0.52.0m;杆菌量大小为
10、(宽长):(0.51.0)m(1.05.0)m;螺旋菌量其宽度和弯曲长度,大小为(0.251.7)m(260)m;,三、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胞壁(cell wall),1、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它约占菌体干重的1025。,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ram-positive)和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二者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均不
11、相同。,表2-1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化学组成的比较,革兰氏阳性菌(G+):含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脂肪量为14。,化学组成,革兰氏阴性菌(G-):含极少肽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两者不同还表现在各种成分的含量的不同。脂肪量为 1122,结构,革兰氏阳性菌(G+):细胞壁厚,其厚度为2080 nm,结构较简单。,革兰氏阴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厚度为10nm。其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为脂蛋白。内壁层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2.细胞壁的生理功能,(1)维持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外力
12、的损伤;(2)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自然界细菌一般处于低渗溶液中,如果没有细胞壁,细菌细胞的细胞膜就会破裂。所以,细胞壁的第二个功能是保护细胞免受渗透裂解;,保护作用、屏障作用、鞭毛运动的支点,(3)为着生鞭毛提供支点 细胞壁的第三个功能是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具有鞭毛的细菌失去细胞壁后,虽有鞭毛但不能运动。(4)具分子筛的作用 细胞壁具有屏障作用,它是多孔的,可让水和某些化学物质通过,对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具有屏障作用。所以钡跑壁为有效的分子筛;,(二)原生质体(protoplasm),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质膜(原生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1
13、)细胞质膜及其化学组成,细胞质膜是紧贴在细胞壁的内侧而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薄膜。它是半渗透膜。,重量约占菌体的10,含有6070的蛋白质,含3040%脂类和约2的多糖。所含蛋白质与膜的透性及酶的活性有关。脂类是磷脂,由磷酸、甘油、脂肪酸和含胆碱组成。,1、细胞质膜(protoplasmic membrane),简称质膜。,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多种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分布在膜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有的插入和穿过双分子层。有的蛋白质分子常发生移动。膜中繁多的蛋白质多为具有特殊作用的酶类和载体蛋白。细胞质膜可内陷成层状、管状或囊状的膜内折系统,位于细胞质的表面或深部,常见的由中间体,G-、G+均
14、有。,(2)细胞膜的结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是两性分子,在水溶液中易相互平行,定向排列,亲水的极性基超向双分子层的外表面,疏水的非极性基排在膜内,即形成膜的基本结构。,(3)细胞膜的生理功能,选择透性和营养物质的运输:细胞质膜是半渗透膜,具有选择性的渗透作用,能阻止高分子通过,并选择性地逆浓度梯度吸收某些低分子进入细胞。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质的转移。由膜有极性,膜上有各种与渗透有关的酶,还可使两种结构相类似的糖进入细胞的比例不同,吸收某些分子,排出某些分子;,参与呼吸作用: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粒线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中间体畸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有关还为D
15、NA提供附着点;细胞质膜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ATPase)。在细胞质膜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合成作用: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与运动有关: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2、细胞质及其内含物,(1)细胞质(cytoplasm)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由蛋白质、核酸、脂类、多糖、无机盐和水组成,其中含水量约为80。,与真核生物明显不同的是,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可通过细胞质染色均匀与否判断细菌的生
16、长阶段:,幼龄菌的细胞质稠密、均匀、富含RNA,占固体物的1520,嗜碱性强,易被碱性染料和中性染料着染。成熟细胞的细胞质可形成各种贮藏颗粒。老龄菌细胞因缺乏营养,RNA被细菌用作N源和P源而降低含量,使细胞着色不均匀。,(2)细胞质内含物(inclusion body),指细胞质内一些较大的颗粒状构造。主要有:,核糖体(ribosome):分散在细胞质中的亚微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它是由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占60%,蛋白质占40%;,内含颗粒(Inclusome granule),细菌生长到成熟阶段,因营养过剩而形成的一些贮藏颗粒。,a.异染粒:具有贮藏P元素、C源
17、和能量以及降低细胞渗透压等作用;b.聚羟基丁酸: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渗透压等作用;c.硫粒:可作能源;d.肝糖和淀粉粒:可用作碳源和能源;e.气泡:具有调节细胞比重,以使其漂浮在最适水层中的作用;,f.磁小体:存在于水生螺菌属和嗜胆球菌属等趋磁细菌中,成分为Fe3O4。,Particles of Fe3O4,水生螺菌属趋磁细菌,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genome):携带细菌全部遗传信息,决定遗传性状和传递遗传信,是重要的遗传物质。,三、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粘液层、衣鞘、芽孢和鞭毛等。是某些细菌所特有的结构,
18、这些结构是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1、荚膜(capsule),许多细菌能够分泌一种粘性物质于细胞壁的表面,完全包围并封住细胞壁,使细菌与外界环境有明显的边缘,这层粘液性物质叫荚膜。荚膜有一定的外形、边缘,与细胞壁结合能力差。,通常,荚膜很厚,有的则很薄,在200m以下,叫微荚膜(microcapsule)。,荚膜的化学组成,荚膜的功能,荚膜的成分一般是多糖,少数是蛋白质或多肽,也有多糖与多肽复合型的。,当环境中营养不足时可作为碳源和能源;能增强细菌的抗干燥能力;保护细菌免遭吞噬,以增强其致病能力。废水生物处理中,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能将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表面。,荚膜很难着色,用
19、负染法(或衬托法)将背景涂黑,用染料染菌体,衬托出菌体与背景之间的透明区,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2.粘液层(slime layer),有些细菌不产荚膜,其细胞表面仍可分泌粘性多糖,疏松地附着在细菌细胞壁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边缘,这叫粘液层。,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有生物吸附作用,在曝气池中因曝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粘液冲刷入水中,以致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他微生物利用。,粘液层,水生境中的丝状菌多数有衣鞘,如球衣菌属、纤发菌属等丝状体表面的粘液层或荚膜硬质化,形成一个透明坚韧的空壳,叫衣鞘。,3、衣鞘(sheath),荚膜、粘液层、衣鞘和菌胶团对染料的亲和力极低,很难着色,都用衬托
20、(负染)法染色。,(3)功能:是活性污泥的主要成分一定保护作用,增强细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构成活性污泥,是生物膜的主体;提供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提供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料。,4.菌胶团(zoogloea),(1)定义:细菌的荚膜彼此粘连,将细菌包围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细菌集团时,称为菌胶团,(2)形状:菌胶团形状有球形、蘑菇形、椭圆形、分支状、垂丝状及不规则形。,好氧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的所有细菌都具有芽孢。,5、芽孢,芽孢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是生命世界中抗逆性最强的一种构造。,芽孢是细菌在它的生活史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
21、在它遇到外界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的对不良环境具有抗性、折光率低的一个内生孢子。,(1)定义,(2)形状位置,在菌体内芽孢呈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芽孢的形状、大小和在菌体内的位置,是鉴定细菌时的重要依据。,形状,A、有些细菌的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其直径大于细胞的宽度而呈鼓槌状,如破伤风芽孢杆菌;B、有的芽孢位于细胞的中央或近中央处,直径小于细胞的宽度,如枯草芽孢杆菌;C、多数厌氧芽孢杆菌的芽孢位于细胞的中央,其直径大于细胞的宽度使之呈梭状,,位置,芽胞的形态与位置,(3)芽孢的特点,具有厚而致密的壁,不易透水;含水率低,3840;芽孢形成过程中具有耐热性,萌发形成营养细胞时,耐热性丧失;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微生物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ppt课件 环境 微生物 第二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2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