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田子贵主编 第七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ppt
《环境影响评价 田子贵主编 第七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 田子贵主编 第七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第七章 生态境影响评价,环境: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包括 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圈。生态环境:人类的地球生物圈环境。,人,生物圈,水、气、土,生态环境,物化环境,生态环境学,传统环境学,生态学,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生态学研究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体。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域中的所有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的 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第一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第一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典型生态系统,自然,森林,草原,荒漠,淡水,海洋,湿地,人工,城市,农业(半自然),陆地,水域,生态环
2、评的第一步:明确评价对象类型,第一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第一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关术语1 优势种:,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和群落学作用上影响最大的种类,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在一个区域里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程度。,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2 生态系统:,3 生物量:,4 异质性:,5 景观:6 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7 生境:大体上可分为海洋、河口湾、江河湖泊、沼泽湿地、陆地、岛屿。8 生态因子:在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其直接作用的
3、那些环境要素。9 生态演替10 生态制图11 敏感区12 植被覆盖率13 湿地:是开放水体和陆地之间过渡带的生态系统。14 承载能力,评价等级,含义:对评价工作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等级:综合考虑项目的主要生态影响和生态影响的程度和范 围大小分为三级 一级:全面深入评价 有很重要环境影响或敏感环境问题 二级:有重点问题评价(或专题)三级:一般问题,可分析确定注意:一个项目只定一个级别 有多个影响点时,按级别最高的一个定级 遵循评审意见,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等级判定步骤,(1)影响性质的确定建设项目生态影响的工作级别判定要在将影响划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可逆影响与不可
4、逆影响、近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一次影响与累积影响、明显影响与潜在影响、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的基础上进行。(2)影响的敏感程度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两类:一是敏感区域(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项目施工和运行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有敏感生态问题,如珍稀濒危物种消失等。,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需要来确定。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2km。,(3)影响程度的
5、确定评价工作级别分为1、2、3级。由于生态科学正在发展中,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这些数据只具有参考性价值。,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具体步骤:,明确建设项目既有工程内容及布局据施工和运行特点,分析生态影响的主要特点和范围2、如果只是造成局部的、短期的、可以恢复的一般影响时,可以直接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确定相应的范围。3、如果有非局部的、潜在的、长期的、重要的影响时,要从维护生态完整性的需要和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来确定。4、涉及环境敏感区或可能造成敏感区影响的,评价范围应包括敏感区域或者说明敏感区整体状态的地区。,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1、目的:鉴别拟建工程与潜在的生态受体之间的关键
6、联系,确保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方法: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的组成部分,鉴别可能的交互作用,并寻求合适的表征因子和参数。3、注意:识别与筛选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上(文献查阅、实地考察与咨询、访问),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作用主体:全面性(主、辅、配、公、环)(建设项目)全过程(勘、选、设、施、运、闭、退)作用特点(集中?长期?物理?)影响受体:类型与组成(主导因子)(生态系统)特点与状态(整体性、脆弱性)敏感问题(限制因子、敏感目标)资源问题(经济意义、特色资源)影响效应:性质(正负?可逆?累积?)程度(强度、长短)范围(直接、间接)可能性 敏感目标,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
7、子与影响程度识别,注:/:长期/短期的不利影响/:长期/短期的有利影响,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是对生态现状调查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判别轻重缓急,明确主要问题和根源的过程,按一定的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的基本要求:(1)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状况进行评价。(2)2级以上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3级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3)评价生态现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第二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第二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调查内容:自然
8、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区域内气象气候因素、水资源、土壤资源、地形地貌、地质基本情况,特别注意与环境保护密切 相关的极端问题:如大风、洪水等。生态系统调查:首先分辨系统的类型(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然后按识别和筛选确定的重要评价因子进行调查。区域敏感目标调查:(1)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2)生态敏感和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鱼虾产卵地、重要湿地、天然渔场。,区域资
9、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包括人类干扰程度、资源贮存和利用,如果评价区包括其他污染型工、农业或具有特殊地质化学特征时,还应调查有关的污染源和化学物质的含量水平。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1)社会结构情况,如人口密度、人均资源量(人均土地资源、人均水资源)、人口生活水平、科技和文化水平等等;2)自然资源状况,如水资源、土壤资源、动植物资源;3)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如产业构成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强度等;4)移民问题,包括迁移规模,迁移方式,预计移民区产业情况,住区情况及潜在的生态问题和敏感因素,第二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内容:(1)从生态完整性(景观生态学评级结果)和稳定性(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田子贵主编 第七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田子贵 主编 第七 生态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2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