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开发现状及进展ppt课件.ppt
《煤层气开发现状及进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层气开发现状及进展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现状及思考,河南理工大学2016.09.29,报告内容,一、煤层气概述二、煤层气勘探的目的和任务三、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历程四、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果五、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存在的重大问题,1)煤储层 成煤过程中,大量的气体生成,其中的一部分保留在煤层的孔、裂隙中,并在其间进行运移。因此煤层既是煤层气体的母岩,也是气体储集的场所层是煤层气的源岩,也是气体储集的场所。因此,煤层也可以称之为煤储层2)煤型气(煤成气)煤系地层中煤和分散有机质,在成岩和煤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以游离状态、吸附状态和溶解状态赋存于煤层和其它岩层内。其中赋存在煤层中,成分以甲烷为主的煤型气称
2、为煤层气或煤层甲烷,赋存在围岩中的煤型气称为煤成气,一 煤层气概述,1.何谓煤层气?,3)瓦斯 指从煤层及煤层围岩中涌出的,以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的统称 主要包括:赋存在煤层中的煤层气、采动影响带中的煤成(层)气、采空区的煤型气、采掘活动过程中新生成的各种气体的总称4)煤层气 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气体,其成分以甲烷为主,往往将其简称为煤层甲烷,一 煤层气概述,一 煤层气概述,2.煤层气赋存、运移的特征,煤储层孔裂隙双重介质 孔隙煤层气的赋存空间 裂隙煤层气的运移空间,外生裂隙,孔隙,内生裂隙,植物组织孔,气
3、孔,粒间孔,溶蚀孔隙,煤的内生裂隙系统模型,煤的裂隙孔隙双重结构系统理想模型,煤的显微裂隙,2.煤层气赋存、运移的特征,煤储层煤体结构类型多样,一 煤层气概述,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吸附态为主 煤层气主要以吸着态(包括吸附和吸收)的形式赋存在煤层中,另有溶解态、游离态,甚至固溶态,2.煤层气赋存、运移的特征,游离态,吸附态,吸收态,煤基质,孔裂隙,一 煤层气概述,一 煤层气概述,2.煤层气赋存运移的特征,煤层气的运移过程解吸、扩散、渗流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由于排水降压,煤层气一般经历解吸扩散渗流三个过程,到达井筒或地面,煤体表面解吸,微孔内扩散,裂隙中渗流,比例放大,12,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
4、气,致密砂岩气,天然气水合物,一 煤层气概述,3.煤层气资源特性,一 煤层气概述,3.煤层气资源特性,与常规天然气比较相同点:气体成分大致相同:煤层气中的CH4一般占90或95%以上,另外有少量的N2、CO2或重烃气体;常规天然气中也以CH4为主,但其他气体成分变化比较大 用途相同:均是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可以混输混用,一 煤层气概述,3.煤层气资源特性,与常规天然气比较不同点:组成上:煤层气基本不含重烃,产出时无极杂质极少,天然气一般含重烃,产出时含部分无机杂质 赋存状态:煤层气吸附态为主赋存在煤层中,常规天然气以 游离态为主赋存在碎屑岩或碳酸盐岩中,这也是造成煤层气成藏模式、勘探评价、开采
5、工艺及技术条件等方面根本差异的主要原因,一 煤层气概述,3.煤层气资源特性,与常规天然气比较不同点:生产方式、产量曲线不同:煤层气是通过排水降压,使气在煤层中解吸-扩散-渗流采出地面。初期产量低,但生产周期长,可达20-30年;天然气主要是靠自身的正压产出,初期产量高生产周期一般在8-10年左右 成藏方式、开采难度等:煤层气以吸附态赋存。储量评价较为可靠,但储层一般为“三低”,开采工艺复杂,埋深一般较浅的煤层气才有开发价值(1500m以浅),需要井网开采;天然气形成圈闭,埋深一般大于1500m,开发难度小,单井即可采,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不同点,4.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意义防治煤矿瓦斯事故,提高煤
6、矿开采效益 安全与减灾意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节能减排意义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意义,一 煤层气概述,报告内容,一、煤层气概述二、煤层气勘探的目的和任务三、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历程四、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果五、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存在的重大问题,充分反映煤层气的特殊地质规律有利于中国煤层气产业的成长和发展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 煤层气勘探的目的和任务,1.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原则,选区评价:在盆地级别上,通过野外地质勘查确定靶区、地震勘探以及钻井等方法,选择有利区块勘探阶段:在区块级别上,通过煤层气井钻探、物探及排采试验工程,进行煤层气产能与可采性
7、的专门勘探,获取储量,确定开发区开发阶段:依据勘探成果和生产试验结果,编制开发方案,实施煤层气开发,二 煤层气勘探的目的和任务,2.勘探开发阶段,煤储层物性的特点,决定了煤储层的勘探开发的难以划分明确的阶段,应该坚持滚动勘探开发,阐明或分析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与机制查明或预测煤层气资源量/储量,找出资源分布规律为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指导煤层气开采工程的实施,二 煤层气勘探的目的和任务,3.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三大任务,报告内容,一、煤层气概述二、煤层气勘探的目的和任务三、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历程四、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果五、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存在的重大问题,三 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1、世界
8、上煤层气勘探开采现状,全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约101-273万亿m3,90%集中在12个产煤大国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四国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 印度、英国、波兰等国家在试验区初步具备商业开发条件 智利、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开展了小规模煤层气勘探试验或者准备煤层气开发,三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1、世界上煤层气勘探开采现状 美国:1978 年开始对全美16 个含煤盆地进行了长达8 年的煤层气研究。对煤层气的储集和运移机理、生产方式和开采工艺进行研究,先后对14 个盆地做出了资源量计算 1980 年12 月,世界第一个商业煤层气田黑勇士盆地橡树林煤层气开发区建成投产,标志着美国煤层气产业进入起
9、步阶段。自1976年第一口商业生产井到规模开发,仅仅用了不到十年;2001年,美国煤层气产量达400亿m3,为我国同期天然气产量的1.3倍(301m3),Stage 1:资源条件调查及勘探开发试验(50s1980)两大盆地煤层气资源调查 第一口井(CAHN No.1井,1977)工业性气流 首批两个煤层气田投入开发(圣胡安、黑勇士)实施国家煤层气计划,Stage 2:成藏条件探索与产业化启动(1981-1988)1981年,形成煤层气商业性生产规模 1988年,年产突破10亿m3大关,圣胡安超过黑勇士 启动全面的煤层气成藏条件探索 控制产能六大地质因素“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过程认识上突破,S
10、tage 3:研究深化拓展,产业高速和稳定发展(1989)成功地扩展开发试验盆地,进入高速增长期 北美洛基山造山带煤层气高产走廊 理论体系(双孔隙/中煤级优势/低渗极限/高煤级煤缺陷)生物型或次生煤层气成藏,粉河盆地商业性开发,337亿,增势减缓,产量再次大幅度增长的基础:2004年新增煤层气井5357口 2005年将新增4799口 11124口已取得施工许可,06年后稳定发展,美国主要煤层气盆地和煤层气资源,煤层气资源历次评价,资源量及分布:,近几年来美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井数量,勘探开发井数量:,煤层气产量:,近5 年均保持在500-600亿m3,占美国天然气年总产量近10%,接近于我国天然气
11、总产量的一半(1160亿m3,2013),钻井技术发展,增产技术发展,射孔压裂,压裂液多样化,压裂洞穴完井,多分子水平井羽状井、裸眼洞穴完井、注气置换,开发技术:,加拿大煤层气主要分布于阿尔伯塔盆地。开发的起步时间基本与我国开展煤层气工作的时间相当。19782001年,加拿大仅有250口煤层生产井,其中4口单井日产气量达到20003000m3。开发初期,只是简单套用美国开发技术,历时23年,但一直未能形成突破第一阶段 21世纪初以来,结合煤层气地质条件,注重发展连续油管压裂、N2、CO2注入、水平羽状井等增产技术,降低了煤层气开采成本 2003年,新增钻井1015口,年产量5.1亿3。单井30
12、007000m3/d 2012年,产量超过80亿m3。规划到2020年达到280390亿m3,煤层气产量将占其天然气总产量15%左右,加拿大主要煤层气盆地,资源量及分布:,阿尔伯达盆地煤炭资源分布,煤层气产量:,1)连续油管压裂技术,增产技术:,阿尔伯达盆地多层薄煤层增产措施,主要靠连续油管小型压裂:压开裂缝长度小于3m,消除井筒煤层污染带的影响,2)注氮、二氧化碳增产技术,增产技术:,增产技术:,3)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澳大利亚煤炭主要分布在东部Sydney、Bowen和Surat等3 个含煤盆地 煤层气勘探始于1976 年,20 世纪末以来,充分吸收美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和勘探、测试方面的成功
13、经验,针对本国煤层含气量高、含水饱和度变化大、原地应力高、渗透性好等特点,成功开发和应用了水平井高压水射流改选技术,将煤矿井下抽放技术应用到地面开发中,形成独特的U 型井技术 1998 年,煤层气产量只有0.56亿m3,2004 年产量达到13 亿m3,2013年超过60亿m3。已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澳大利亚主要煤层气盆地和煤层气资源分布,资源量及分布:,煤层气产量:,抽采技术创新:,一体化抽放技术,“U”型水平井技术,澳大利亚QGC 公司作业现场,澳大利亚QGC 公司集气站,印度尼西亚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的南部和中部、加里曼丹岛东部。以南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东部为中心的煤层气开发较为活跃 印尼
14、的煤层气开发时间尚短,煤层气的开发与美国、澳大 利亚等比较,仍在发展之中 2008年5月,印尼政府与国有企业PT Medco、Ephinodo 组成的联营企业签订南苏门答腊煤层气开发的产品分成协议,预定2011年开始煤层气生产 2009年,澳大利亚Arrow与PT Petrosea、Ephindo合作,参与印尼的煤层气开发,Arrow与Ephindo公司2009年1月就共同开发Sangatta 煤矿区的煤层气达成一致意见,但目前煤层气开发进度缓慢,德国的煤矿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北威州和萨尔州。20世纪以前,德国企业界一直不采用煤层气。2000年4月生效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德国的煤层气开发是个里程碑,规
15、定:采用煤层气发电补助7-8 cents/kWh 目前,德国煤层气利用以井下瓦斯抽放、采空区抽放利用为主,不同于美国以地面为主的煤层气开采技术,形成了三方面的独特技术:,井下瓦斯抽放技术,采空区地面抽放技术,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三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2、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 我国煤层气勘探起步相对较晚,初期主要出于减灾目的。到了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才将其作为油气资源的后备资源,进行勘探开发七五期间:煤炭系统进行煤层气钻井试验,开始由巷道瓦斯抽放发展到地面钻井八五期间:煤炭、石油系统在国内部分含煤盆地专项投资,进行资源勘探。主要以引进消化美国的技术为特点九五期间:成立“中联煤层气有限
16、责任公司”,煤层气对外合作实行专营。勘探开发成效显著。沁水盆地南部两个区块开展了开采试验,最高单井日产量超过10000 m3,初步控制可开发地质储量1000亿m3,十五期间:煤层气产业化初现,煤层气勘探开发越来越活跃。国内外公司,国营、民营企业,尤其是中联煤、中石油、中石化以及煤矿企业(晋城煤业集团)等都积极参与。2003 年,阜新盆地刘家试验区首先实现煤层气地面开采的商业性生产,开始了中国煤层气产业化开发的新阶段。至05年底,投产11口,单井日产气平均1000-8500 m3,日产气量25000 m3 中联煤、中石油、晋煤集团在沁水盆地也取得突破,地面煤层气开发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2005
17、年3 月,沁南煤层气开始供应晋城、郑州市场,三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三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到2012年底 登记勘探区块98个,总面积超过6.5104 km2,累计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000亿m3,可采储量1100亿m3 控制了一批大型含气区,在沁水盆地、阜新盆地和鄂尔多斯等建立8个开发试验区 累计钻进12547余口,产量为126亿m3,其中,地面开采煤层气25.7亿m3,井下抽采瓦斯100亿m3。已建成煤层气开发项目7个,在建开发项目8个,地面开发煤层气产能建设达到49亿立方米“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将煤层气地面年产能提高到300亿m3,其中地面产量160亿m3,煤层气
18、勘探登记区块64个总面积81810.3km2 分布在12个省/区,30余个勘探地区遍布全国:鹤岗、鸡西、依兰、铁法、沈北、阜新、珲春、寿阳、和顺、潞安、晋城、霍东、霍西、宁武、乡宁、大宁吉县、石楼、三交、临兴、保德-神府-准格尔、韩城、黄陵、吐哈、准南、淮北、丰城、盘江、恩洪、老厂。11个井组生产试验:阜新、大城、淮北、晋试1、潘庄、枣园、临兴、碛口、柳林、午城、韩城。,三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3、我国煤层气工业产业化形成的几个阶段瓦斯井下抽排利用与煤层气的超前评估阶段(1952-1988)1952 年起,先后在抚顺矿务局龙凤矿建立起瓦斯抽放站,在阳泉矿、中马村矿、里王庙矿进行抽排和利用试
19、验。主要探讨煤层气分布的基本规律,为试验开发基础阶段现代煤层气理论技术的引进与应用阶段(1989-1997)开展国际合作,系统引进以美国现代煤层气地质、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煤层气利用等理论技术,结合中国复杂的地质特点,在成藏富集规律、资源评价和选取标准方面实现创新。特别是视为煤层气开发“禁区”的高煤级煤储层方面取得突破,三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试验阶段(1998-2003)中联煤、中石油、晋煤集团等公司及其合作单位先后开辟了刘家、铁法、沈阳北及其外围、南部沁水煤层气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大宁-吉县地区、韩城-合阳地区、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等8个试验区,通过这一时期的试验研究,煤层气
20、开发基础与技术研究得到了较大发展中国煤层气的产业化发展阶段(2003 年-)以刘家气田开始售气作为分界,标志着我国进入煤层气工业的产业化发展期。形成适应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系列配套技术以及相关的理论体系。2005年3月,沁南盆地煤层气开始供应晋城、郑州等市场。,报告内容,一、煤层气概述二、煤层气勘探的目的和任务三、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历程四、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果五、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存在的重大问题,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图,鄂尔多斯9.8,沁水4.0,准噶尔3.8,吐哈2.1,海拉尔1.6,二连2.0,滇黔贵3.5,伊犁1.2,四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果,全国大于5000亿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层气 开发 现状 进展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2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