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及高边坡技术安全管理讲义ppt课件.ppt
《深基坑及高边坡技术安全管理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及高边坡技术安全管理讲义ppt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基坑、高边坡技术安全管理知识,2016年6月30日,基坑、边坡相关规范,1、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999年版已废止)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2016年2月1日起实施)、原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同时废止【住建部公告】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第六章为“基坑支护施工”【住建部公告】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七章为“基坑工程”7、建筑
2、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基坑、边坡的定义,1、基坑: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间。2、深基坑: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施工及地下设施、设备埋设,由地面向下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的空间。(规范中的定义)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中对深基坑工程的定义:(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3、建筑边坡:在建筑场地及其周边,由于
3、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构)筑物安全或稳定有不利影响的自然斜坡。,4、高边坡:目前,工程上对高边坡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土质边坡高度15m以下(含15m)、岩质边坡高度30m以下(含30m)的建筑边坡工程适用该规范;超过上述限定高度的边坡工程或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进行专项设计、采取有效可靠的加强措施。因此,可以认为开挖高度超过15m的土质边坡,高度超过30m的岩质边坡是高边坡。(“公路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中,高度超过20m的土质边坡,高度超过30m的岩质边坡设计就没有可参考的建议参数,需要做特殊设计。
4、),基坑工程的特点,1、安全储备小、风险大。一般情况下,基坑工程作为临时性措施,基坑围护体系在设计时有些荷载(如地震荷载)不加考虑,相对永久结构而言,在强度、变形、防渗、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较低一些,安全储备要求小一些,加上建设方对基坑工程认识上的偏差,为降低工程费用,对设计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实际的安全储备可能会更小。因此,基坑工程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必须有合理的应对措施。2、制约因素多。基坑工程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密切,设计施工中必须全面考虑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充分了解工程所处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周边环境与基坑开挖的关系及相互影响。,3、计算理论不完善。基坑工程作
5、为地下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人们对岩土力学性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很多设计计算理论,如岩土压力、岩土的本构关系等,还不完善,还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基坑工程的设计计算理论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工程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因此目前在工程实践中采用理论导向,量测定量和经验判断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故基坑工程必须要和监测、监控相结合,更要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强调信息化施工的必要性。4、对综合性知识、经验 要求较高。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不仅需要岩土工程方面的知识,也需要结构工程方面的知识。基坑工程中设计和施工是密不可分的。设计计算理论的不完善和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会增加基坑工程失效的风险,所以需要设计施
6、工人员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边坡的使用年限指边坡工程的支护结构能发挥正常支护功能的年限,边坡工程设计年限临时边坡为2年,永久边坡按50年设计。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1.3条规定:建筑边坡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被保护的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强制性条文),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1.12条规定,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高度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边坡工程(土质边坡高度大于15m、岩质边坡高度大于30m);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稳定性极差的一级边坡工程;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工程;采用新结构、新技
7、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建筑边坡安全等级划分,边坡塌滑区的范围大小直接影响对边坡工程等级的确定和边坡防护工程的塌方后果严重程度、危害程度。边坡塌滑区范围大小可按以下公式进行估算:,经验值:粘性土3040,塌滑区示意图,建筑边坡支护结构形式应考虑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边坡侧压力的大小和特点、对边坡变形控制的难易程度以及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等因素。常用的形式有重力式挡墙、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桩板式挡墙、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排桩式锚杆挡墙、岩石锚喷支护、坡率法,其中锚拉式桩板式挡墙、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排桩式锚杆挡墙属于有利于对边坡变形进行控制的支护形式,其余支护形式均不利于边坡变形
8、控制。,支护结构常用形式重力式挡墙,特点是不利于控制边坡变形,土方开挖后边坡稳定较差时不应采用。采用重力式挡墙时,土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0m,岩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2m。重力式挡墙材料可使用浆砌块石、条石、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施工前应预先设置好排水系统,保持边坡和基坑坡面干燥。基坑开挖后,基坑内不应积水,并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坑开挖及挡墙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安全。,支护结构常用形式重力式挡墙,重力式挡墙常用断面形式:,(a)仰斜式(b)垂直式(c)俯斜式(d)凸形折线式(e)衡重式,支护结构常用形式重力式挡墙,重力式挡墙,支护结构常用形式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适用于土质边坡和地基承载
9、力较低的填方边坡工程。悬臂式挡墙高度不宜超过6m,扶壁式挡墙高度不宜超过10m。悬臂式和扶壁式结构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常用形式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悬臂式挡墙,支护结构常用形式桩板式挡墙,桩板式挡墙:适用于开挖土石方可能危及相邻建筑物或环境安全的边坡、填方边坡支档以及工程滑坡治理。按结构形式分为悬臂式桩板挡墙、锚拉式桩板挡墙,挡板可采用现浇板或预制板。桩嵌固段土质较差时不宜采用,当对挡墙变形要求较高时宜采用锚拉式桩板挡墙。悬臂式桩板挡墙高度不宜超过12m,锚拉式桩板挡墙高度不宜超过25m。桩间距不宜小于2倍桩径或桩截面短边尺寸。,支护结构常
10、用形式桩板式挡墙,立面图,剖面图,抗滑桩,挡土板,支护结构常用形式桩板式挡墙,锚索桩锚头,桩板式挡墙,抗滑桩,挡土板,支护结构常用形式锚杆(索)挡土墙,锚杆(索)挡土墙支护结构一般是由锚杆(索)、肋柱(立柱或格构梁)和挡板等组成。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锚杆挡墙可分为板肋式锚杆挡墙、格构式锚杆挡墙和排桩式锚杆挡墙(此时立柱为桩)。,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特点:边坡高度较大或稳定性较差时宜采用逆作法施工。对挡墙变形有较高要求的边坡,宜采用预应力锚杆。(逆作法:从上往下开挖,边挖边支护),排桩式锚杆挡墙特点:有利于对边坡变形控制。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垂直开挖施工尚不
11、能保证稳定的边坡。采用逆作法施工。,支护结构常用形式锚杆(索)挡土墙,板肋式锚杆(索)挡墙,板肋式与桩板式的区别?,支护结构常用形式锚杆(索)挡土墙,格构式锚杆(索)挡墙,支护结构常用形式锚杆(索)挡土墙,排桩式锚杆(索)挡墙,支护结构常用形式岩石锚喷支护,边坡锚喷支护,支护结构常用形式坡率法,当工程场地有放坡条件,坡顶无重要建(构)筑物,且无不良地质作用时宜优先采用坡率法。采用坡率法时应进行边坡环境整治、坡面绿化和排水处理。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无地下水,其放坡的坡度系数应根据当地施工经验确定,无经验时可按下表确定:,自然放坡的坡率允许值,支护结构常用形式坡率法,留设边坡需考虑的因素:挖
12、填高度:高度大则坡度系数大,反之坡度系数小,甚至不放坡;土的工程性质:土的类别、含水量,有无地下水等。土的类别低(密度小)、含水量大,则坡度系数大;反之坡度系数小;施工特点:坡顶是否有荷载?施工季节及施工期长短?人工作业还是机械作业?边坡支护形式:浆砌片石护坡、锚喷支护、土钉墙等,土方开挖过程中,土壁是由土体内磨擦阻力和粘结力保持平衡而稳定。一旦土体失去平衡(俗称失稳),土体就会塌方,这不仅会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影响工期,有时还会危及附近的建(构)筑物。在滑坡区或潜在滑坡区进行工程建设和滑坡整治时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先治坡,后建房。应根据滑坡特性采取治坡与治水相结合的措施,合理有效地综合整治滑
13、坡。,所谓排水就是将影响坡体滑动的坡面水、坡体深部水和坡面外的客水通过一定的方法排走。水是边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什么样的边坡防治,排水都是第一位的。当坡体内存在水时,排水应作为首选和必选措施。边坡排水措施包括坡面以外的截水措施、坡面排水措施和坡内深部排水(含钻孔排水,平洞排水)措施。,1、排水,边坡排水措施示意图,(1)地表截水渠所谓截水是截坡面以外的客水。在滑坡后缘及左右两侧以外设置地表截水渠(俗称天沟和吊沟),拦截滑坡体以外的客水,不使其汇入滑坡体内。(2)坡面防水坡面防水既重要又简单,主要是封闭坡面存在的裂隙、裂缝和落水洞等。为避免滞留在坡顶或坡面的雨水经坡面裂缝、裂隙和落水洞等渗入到坡
14、体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封闭裂缝、裂隙和落水洞等,并平整坡面,以利地表集水的快速流散。常用的方法是沿裂隙、裂缝向下挑沟,然后进行夯填、整平。(3)坡面和坡脚集(排)水渠为了将坡面水排走,必须在坡面、坡脚及卸荷平台设置集(排)水渠,将坡面水收集后及时排走。(4)坡内排水孔对于坡体内存在的潜水,要用钻孔排水,对于软岩和土质边坡,排水孔可在坡面上按照一定的规则间距布置;对于岩质滑坡,其排水孔优先选在裂隙发育,渗水严重的部位。,对基础施工期较短的临时性基坑边坡,采取在边坡上铺塑料薄膜,在坡顶及坡脚用草袋或编织袋装土压住或用砖压住;或在边坡上抹水泥浆22.5cm厚保护。为防止薄膜脱落,在上部及底部均应搭盖
15、不少于80cm,同时在土中插适当锚筋连接,在坡脚设排水沟。,2、覆盖,根据滑坡稳定性、滑坡推力和岩土性状等因素,按规范要求选择合理的边坡支档措施。及时进行支护结构施工(保证支护结构施工质量),避免坡体长时间暴露和遭受冰冻、雨雪等环境的影响甚至破坏,从而防止坍塌、滑坡等事故的发生。,3、支档,4、放坡减载,坡率法通过控制滑坡高度和坡度,或将部分滑坡体移走,减少滑坡体积,从而无需对边坡进行整体加固就能使坡体达到自身稳定的方法就叫坡率法。坡率法也称削坡减载,是一种经济合理,施工简便,且一劳永逸的有效措施,对于土质边坡和强风化碎岩,宜优先采用。通过坡率法,减小了坡度,消减了滑坡体荷载,滑坡的风险也随之
16、降低。,对滑带注浆条件和注浆效果较好的滑坡,可采用注浆加固法改善滑坡带的力学特性;注浆法宜与其他抗滑措施联合使用(如锚杆、锚索等);严禁因注浆堵塞地下水排泄通道。严格控制注浆参数:将夜配比、压力、注浆量、注浆孔间距。,5、加固,6、监测,在边坡设置监测点,通过监测数据了解边坡的下沉、水平位移等情况,从而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及时的预判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19.1.1规定:边坡滑塌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一级边坡工程施工时,必须对坡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和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进行监测。(强制性条文),边坡工程应由设计提出
17、监测项目和要求,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一级永久性边坡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宜少于2年。,基坑支护设计应规定其设计使用期限。基坑支护的设计使用期限不应小于一年。设计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基坑工程为一级基坑,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的基坑应识别为重大危险源。,基坑支护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基坑深度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对同一基坑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目前,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不同规范中有所不同。,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规定,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根据破坏后果分为三级
18、:,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基坑,定为一级基坑: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开挖深度大于10m;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要严加保护的基坑。(2)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的基坑。(3)除一级基坑和三级基坑外的基坑均属二级基坑。,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规定:,基坑监测项目的选择按此分级执行,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规定,建筑深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涉及基坑变形控制指标要求、基坑监测方案评审要求、基
19、坑工程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要求等,根据相关规范并考虑基坑施工安全的特点、重要性、安全技术要求等,将基坑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两个等级。(深基坑一级基坑),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第3.0.3规定:,此处的基坑工程均指深基坑,湘建建【2009】304号关于印发湖南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进行专家论证。其中深基坑工程超规模清单如下:,(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
20、)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1)基坑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应与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同步编制。(2)安全专项方案(施工方案)应通过专家论证(指深基坑)。(3)在编制方案时应进行安全分析,选择相应的安全控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理技术,制定应急预案并确定应急响应措施。,应急预案:基坑工程发生险情时,应采取下列六种应急措施:(1)基坑变形超过报警值时应调整分层、分段土方开挖等施工方案,并宜采取坑内回填反压后增加临时支撑、锚杆等;(2)周围地表或建筑物变形速率急剧加大,基坑有失稳趋势时,宜采取卸载、局部或全部回填反压,待稳定后再进行加固处理;(3)坑底隆起变形过大时
21、,应采取坑内加载反压、调整分区、分步开挖、及时浇注快硬混凝土垫层等措施;(4)坑外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过快引起周边建筑与地下管线沉降速率超过警戒值,应调整抽水速度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或采用回灌措施;(5)围护结构渗水、流土,可采用坑内引流、封堵或坑外快速注浆的方式进行堵漏;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回填,再进行处理;(6)开挖底面出现流砂、管涌时,应立即停止挖土施工,根据情况采取回填、降水法降低水头差、设置反滤层封堵流土点等方式进行处理。,基坑工程施工引起邻近建筑物开裂及倾斜事故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六种处置措施:(1)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回填反压;(2)增设锚杆或支撑;(3)采取回灌、降水等措施调整降深
22、;(4)在建筑物基础周围采用注浆加固土体;(5)制订建筑物的纠偏方案并组织实施;(6)情况紧急时应及时疏散人员。,基坑工程引起邻近地下管线破裂,应采取下列三项应急措施:(1)立即关闭危险管道阀门,采取措施防止产生火灾、爆炸、冲刷、渗流破坏等安全事故;(2)停止基坑开挖,回填反压、基坑侧壁卸载;(3)及时加固、修复或更换破裂管线。,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数据超过报警值,或出现基坑、周边建(构)筑、管线失稳破坏征兆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撤离人员,待险情排除后方可恢复施工。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基坑工程坍塌事故会产生重大财产损失,应避免人员伤亡。基坑工程坍塌事故一般具有明显征兆,如支护结构局部破坏产生
23、的异常声响、位移的快速变化、水土的大量涌出等。当预测到基坑坍塌、建筑物倒塌事故的发生不可逆转时,应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临近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应在设计阶段根据基坑深度、水文地质情况、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选择确定。下表的安全等级划分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规定执行。,1、基本要求,(1)土方开挖前必须探明既有地下工程,防止既有地下工程损伤。(2)土方开挖应遵从“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3)土方开挖应根据不同的支护结构类型,保证技术间歇。如:上一层土钉墙施工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或间隔不小于48h后开挖下一层土方。,(4)合理确定出土坡道位置及坡
24、度,选定出土路线。如: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7,坡道宽度应满足行车要求。(5)土方施工机械应由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进场作业,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挖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6)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进行坑底清理或找坡作业。(保持安全距离)(7)基坑周边、放坡平台的施工荷载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8)基坑开挖的土方不应在邻近建筑及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当需要堆放时应进行承载力和相关稳定性验算。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第11.2.2条规定:基坑周边使用荷载不应超过设计取值。基坑工程的安全使用是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环
25、节,应确保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基坑周边使用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同时,基坑周边1.5m范围内不宜堆载,3m以内限制堆载,坑边严禁重型车辆通行。当支护设计中已计入堆载和车辆运行时,基坑使用中严禁超载。,(9)挖土机械不得碰撞工程桩、围护墙、支撑、立柱和立柱桩、降水井管、监测点等。,(10)当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与排水措施,地下水宜在每层土方开挖面以下800mm1000mm。说明:对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进行降水与排水措施,是为了保证基坑内土体疏干,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以及便于挖土施工。若基坑土方采用分层开挖施工时,需在每层土方开挖的深度范围内将地下水降至每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高边坡 技术 安全管理 讲义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2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