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乐府民歌ppt课件.ppt
《汉代乐府民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乐府民歌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代乐府民歌,第一节 关于乐府,一、乐府的涵义 名称:最早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乐即音乐,府即官署,是官设的音乐机构。职能:除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辞、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外,还负有采集民歌的使命。到了魏晋时期,乐府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化,由机构的名称变为文学史上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发生了关键性的演变。,乐府在不同朝代内容都有所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乐府综合了魏晋和唐人的说法,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1、狭义的乐府指经乐府机构入过乐的民歌和文人创作。2、广义的乐府不仅包括上述作品还包括那些未曾入过乐而沿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题材的诗歌。,二、乐府歌诗的来源与分类,1、专供朝廷祀祖燕享使用的郊庙歌
2、辞。它们犹如诗经中的雅颂,是典型的庙堂文学。它们华丽典雅,主要是写歌功颂德的内容,思想与艺术均不可取。如司马相如的郊祀歌就属这类作品。2、从全国各地采集来的俗乐。当时,采其乐曲兼及歌辞。它们是一些流传在民间的无主名的作品,其作者大多是劳动人民或一部分出身于下层的士人。这一部分诗歌后世称为乐府民间歌辞。它是乐府诗歌中的精华,是最有价值的作品。,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100卷是收罗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总集。其中的“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曲歌辞”都包含着汉代乐府民歌。“相和歌辞”含有“丝竹更相和”的意思,是流行在当时南方的俗乐,歌辞多为江南楚地的民歌歌辞。“鼓吹曲辞”是汉武帝时代北方民族的
3、乐曲,当时主要用于军乐。“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者,其中杂有不少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第二节 乐府民歌的思想性,“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班固汉书艺文志一、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生活的苦难与反抗。东门行 妇病行 二、揭露了战争和徭役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 三、反映爱情、婚姻和被压迫妇女的诗篇。有所思上邪 白头吟塘上行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 四、揭露上层社会的残暴、腐朽、丑恶。陌上桑 孤儿行五、以劳动为主题的小诗,写得清新可喜、优美动人。江南,第三节乐府民歌的艺术性,一、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创
4、作的优良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二、从诗歌体裁上说,乐府民歌大部分是叙事诗。具有生动的故事性,颇多情节场面的描写。三、句式自由、变化多样。乐府诗歌的句式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体已经不少见,但一般是杂言。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汉乐府诗歌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第四节 汉乐府民歌的影响,1、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原则给后世诗人以启发。2、在汉乐府民歌中常用的杂言体到唐代则发展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在我国古体诗中独具特点。,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代 乐府 民歌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2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