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发电、输电、配电ppt课件.ppt
《智能电网发电、输电、配电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电网发电、输电、配电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能电网发输配环节建设,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陈武晖,提纲,1.发电环节智能化2.输电环节智能化3.变电环节智能化4.配电环节智能化,火电、水电、核电保持了较快增长,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清洁能源迅猛发展。常规电源实现了发电机励磁、调速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等装备的信息化、自动化;控制参数基本满足可观测和在线可调的要求;在部分网省公司已完成常规电源发电机励磁系统参数实测和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参数配置工作,实现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和一次调频的全过程监控,并试点推进自动电压控制(AVC)功能。启动了风能、太阳能发电研究检测中心建设和河北张北地区风光储输示范项目;深入开展了网厂协
2、调技术研究,并对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运行控制、发电出力预测、电网接纳能力、对电网安全稳定影响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性、不确定性清洁能源并网技术新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并逐步开展推广试行;开发了风电功率预测示范系统,掌握了钠硫电池制造的核心技术,建成了多种电池的试验工程。,1.1 发电环节现状,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水电、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快速调节电源配置结构不甚合理。对大容量机组和直流输电、特高压输电的相互影响研究尚不充分;随着点对网输电方式及直流换流站增多,次同步谐振问题日益突出;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发电机次同步振荡及谐振的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AGC 控
3、制调节有待进一步优化;涉网设备监测、控制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水电优化调度和控制缺乏技术平台的高层次应用;随着间歇性、不确定性清洁能源的迅猛发展,电网调峰调频的矛盾愈加突出,亟需研究间歇性、不确定性清洁能源与电网的网厂协调技术;亟需补充制定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风力发电功率预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等方面的标准;风电运行控制技术尚不能满足大规模接入电网要求;光伏发电控制及并网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抽水蓄能规模总量偏小;大容量储能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1.2 发电环节存在不足,1.3 发电环节智能化总体目标,优化电源结构,强化网厂协调,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研究和应用常规机组快速调节技术;依托国家
4、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研究检测中心等重点工程,加快清洁能源发电及其并网运行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风电功率预测和风电场多时间尺度建模、低电压穿越和有功无功控制等问题研究,促进大规模清洁能源科学合理利用;开展风光储输联合示范工程,为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和工程示范;推动大容量储能技术研究,适应间歇性电源快速发展需要。,1.4 发电环节智能化技术,(1)常规电源网厂协调关键技术应用 发电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参数实测 常规机组快速调节技术研究与应用 常规电源调峰技术研究(2)清洁能源发电的并网、运行控制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电源的并网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5、功率预测系统开发和应用(3)大容量储能技术研究 研究大规模储能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削峰填谷、间歇性能源柔性接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方面的综合性技术经济问题。开发大容量化学电池模块化集成系统、大容量化学电池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设备、大容量高温超导储能设备、大容量飞轮储能设备、大型压缩空气储能设备等,1.5 发电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1/3),常规电源网厂协调,技术条件系列标准,试验系列标准,接入电网系列技术规定,并网特性测试系列标准,监控系统系列功能规范,监控设备系列标准,新能源发电,1.5发电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2/3),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并网特性测试系列标准,并网运行控制系列标准,监控
6、系统系列功能规范,监控设备系列标准,大容量储能系统并网,1.5 发电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3/3),1.6发电环节智能化关键设备,(1)常规发电关键设备发电厂快速并入高压网装置梯级水电站群经济运行优化调度控制平台水电机组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分析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等设备和系统(2)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关键设备大规模间歇性电源接入的有功/无功功率控制系统、风光储联合电站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兆瓦级光伏并网逆变器、间歇性电源发电功率预测与协调控制系统、风电场/风电机组故障穿越控制装置、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并网符合性检测平台、大规模间歇性电源接入网厂协调控制系统、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等设备和系统。,
7、(3)大规模储能关键设备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智能调度运行控制系统大容量化学电池模块化集成系统大容量化学电池储能装置综合能量管理系统集成储能的间歇性能源功率平滑调节装置大容量化学电池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装置和管理系统等。,1.6 发电环节智能化关键设备,1.6 发电环节智能化关键设备,提纲,1.发电环节智能化2.输电环节智能化3.变电环节智能化4.配电环节智能化,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研制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交流设备,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成功投运;特高压交流、直流、杆塔、西藏高海拔试验基地和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全面建成,形成了目前世界上试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成功开展
8、1000kV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广泛应用,向家坝上海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于2009 年12 月带电;发布了特高压技术交直流标准125 项;持续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有效提升了电网的安全性和输送能力;电网防灾减灾科技攻关取得突破,融冰装置投入运行并发挥作用;加快实施输电线路标准化建设,推广“两型三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输电线路应用;开展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在线监测等重大技术研究,提升线路安全运行水平;积极推进超导输电技术试验段工程前期工作;积极采用大截面导线、钢管塔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可控串补(TCSC)、静止无功补偿器(
9、SVC)等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开展示范应用。,输电环节现状,我国输电线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标准化程度不一;运行维护与设备管理较为粗放,线路巡视检测、评估诊断与辅助决策的技术手段和模型不够完善;线路运行状态、气象与环境监测相关工作有待深入;技术标准方面,需要补充制定在线监测、状态检修、故障预测等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和规程规范;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网结构仍然薄弱,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75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有待突破;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相关设备和柔性交流、柔性直流输电关键装备研制工作亟待突破;特高压直流设备有待实现全面国
10、产化。,输电环节存在不足,在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的基础上,集成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勘测数字化、设计模块化、运行状态化、信息标准化和应用网络化。全面实施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建设输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现对特高压线路、直流工程、三峡输变电工程等跨区电网以及重要输电走廊、大跨越、灾害多发区的环境参数和运行状态参数的集中实时监测和灾害预警;广泛采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和电压、潮流控制的灵活性,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输电环节智能化总体目标,(1)研究应用FACTS 技术,提高线路输电能力和控制灵活性。(2)输电线路智能化巡
11、检通过线路巡检、在线监测和试验手段,进行线路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故障诊断,实现线路运行状态的可控、能控和在控,提高输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3)输电线路运维管理集约化等方面。,输电环节智能化技术,(1)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系列导则 柔性交流输电建设系列标准 柔性交流输电运行控制系列标准柔性交流输电设备系列标准(2)线路状态与运行环境监测 线路状态与运行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系列标准 线路状态与运行环境监测系统运行管理系列标准 线路状态与运行环境监测设备系列标准,输电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输电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1)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关键设备输电线路运行状态集成监测装置、输电线路气象在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电网 发电 输电 配电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2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