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教学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教学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全单元)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PPT教学课件,导入新课,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导入新课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关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有关人类起源,
2、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山顶洞人;2.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山顶洞人;,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定名为“元谋直立人
3、”,俗称元谋人。,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定名为“元谋直立人”,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元谋县,距县城约7公里。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中国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遗址。,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元谋县,距县城约7公里。它是迄今为,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PPT教学课件,目标导学二: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和北京人复原头像,目标导学二: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和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结合北京人生活的地理环境,探讨地理环境与北京人产生的关系?,北京当时的地
4、理环境和气候适合早期人类生活。,结合北京人生活的地理环境,探讨地理环境与北京人产生的,(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2)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1)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1)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
5、作化石;(2)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依据这些特别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从时间、人物、贡献三个方面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发现北京人遗址,命名“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发现三个北京猿人头盖骨,从时间、人物、贡献三个方面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时 间,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一、北京人的外形特征,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6、?,二、北京人使用工具,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与天然石块的区别是什么?,提示:经人工打制的工具。,二、北京人使用工具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与天然石块的区别是什么?提,三、北京人的社会组织,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三、北京人的社会组织 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教师总结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1)使用打制石器;(2)已经使用天然火;(3)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的发现的重要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总结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北京人的发现的重要意义:,
7、生存环境,图片欣赏,生存环境图片欣赏,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PPT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PPT教学课件,使用工具,使用工具,尖状器,尖状器,刮削器,刮削器,砍砸器,砍砸器,使用火,使用火,生活方式:群居,生活方式:群居,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PPT教学课件,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外形,磨制和钻孔,会人工取火,爱美意识,饰 品骨 针火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外形,
8、磨制和钻孔,,北京人和元谋人比较,北京人和元谋人比较元谋人北京人突出特点中国最早举世闻名生活年,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呢?,提示:可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方面考虑(生产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呢?提示:可从北京人的生产,清晨,北京人伴着第一缕阳光出发了。他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兽。只见他们快速奔跑着,十几个人围住一头肿骨鹿,有的用木棍击打,有的用石头丢击,肿骨鹿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这群北京人的猎物。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成群结伴的在洞周围采摘野果,并用保留下来的火种烤熟了来吃。,清晨,北京人伴着第一缕阳光出发了
9、。他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得火: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尔的摩擦生火意义: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课堂小结,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元谋人,发现地点,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基本概况,北京人的发现:时间、地点、过程,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学会用火,课堂小结中国早期人类的元谋人发现地点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基,随堂训练,1.如果你去长江流域参观远古人类遗址,
10、可以参观到()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A,随堂训练1.如果你去长江流域参观远古人类遗址,可以参观到(,2.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他们已经是人的主要原因是()A.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B.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C.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他们过着群居生活,A,2.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他们已经是人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但大家想想,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有什
11、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历史,,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粟,俗称小米,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
12、,并探讨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距今7000年左右;当时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河姆渡遗址 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合作讨论:,(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2)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3)饲养哪些家畜?(4)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5)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合作讨论:(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1)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1)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2)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遗迹,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2)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 上册 第一 单元 史前 时期 中国 境内 早期 人类 文明 起源 教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1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