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磁栅式传感器课件.ppt
《第十章磁栅式传感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磁栅式传感器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2 磁栅式传感器,磁栅优点:价格低于光栅、制作简单、复制方便;测量范围宽(从几十毫米到数十米)、不需接长;易安装和调整、抗干扰能力强。,10.2 磁栅式传感器磁栅优点:,大尺寸磁栅尺外形图,大尺寸磁栅尺外形图,一、磁栅的组成及类型,1磁栅的组成,磁栅传感器是由磁栅(磁尺)、磁头、检测电路组成。,l磁尺;2尺基;3磁性薄膜;4铁心;5磁头,一、磁栅的组成及类型 1磁栅的组成 磁栅传感,磁栅的外形及结构图,磁栅的外形及结构图磁尺静态磁头去信号处理电路固定孔,2磁栅的类型,长磁栅,圆磁栅,(测量直线位移),(测量角位移),尺形,带形,同轴形,2磁栅的类型长磁栅圆磁栅(测量直线位移)(测量角位移
2、)尺形,1磁头 2磁栅 3屏蔽罩 4基座 5软垫,1磁头 2磁栅 3屏蔽罩 4基座 5,磁尺,磁栅外观图,磁头,磁尺磁栅外观图磁头,德国SIKO 磁栅尺,德国SIKO 磁栅尺,磁头与磁尺相对运动时的输出波形,二、磁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基本工作原理,磁栅传感器工作原理动画演示,磁头与磁尺相对运动时的输出波形二、磁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磁栅传感器由磁栅(简称磁尺)、磁头和检测电路组成。磁尺是用非导磁性材料做尺基,在尺基的上面镀一层均匀的磁性薄膜,然后录上一定波长的磁信号而制成的。磁信号的波长(周期)又称节距,用W表示。磁信号的极性是首尾相接,在N、N重叠处为正的最强,在S、S重叠处为负的最强。
3、磁尺的断面和磁化图形如图所示。,1基本工作原理,磁栅传感器由磁栅(简称磁尺)、磁头和检测电路组成。磁,图5-4-1 磁栅传感器示意图,图5-4-1 磁栅传感器示意图,这里以静态磁头为例,简要说明磁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静态磁头的结构如上图所示,它有两组绕组N1和N2。其中,N1为励磁绕组,N2为感应输出绕组。在励磁绕组中通入交变的励磁电流,一般频率为5 kHz或25 kHz,幅值约为200 mA。励磁电流使磁芯的可饱和部分(截面较小)在每周期内发生两次磁饱和。磁饱和时磁芯的磁阻很大,磁栅上的漏磁通不能通过铁芯,输出绕组不产生感应电动势。只有在励磁电流每周两次过零时,可饱和磁芯才能导磁,磁栅上的漏
4、磁通使输出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e。可见感应电动势的频率为励磁电流频率的两倍,而e的包络线反映了磁头与磁尺的位置关系,其幅值与磁栅到磁芯漏磁通的大小成正比。,这里以静态磁头为例,简要说明磁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静态,式中:Em感应电势的幅值 W磁栅信号的节距 x机械位移量,磁头输出的电势信号经检波,保留其基波成分,可用下式表示:,式中:Em感应电势的幅值 磁头输出的电势,2信号处理方式,当两只磁头励磁线圈加上同一励磁电流时,两磁头输出绕组的输出信号为:,式中:机械位移相角,,2信号处理方式 当两只磁头励磁线圈加上同,图5-4-3双磁头结构,双磁头是为了识别磁栅的移动方向而设置的,其结构如图5-4-3
5、所示。两磁头按(m14)配置(m为正整数),它们的输出电压分别是,图5-4-3双磁头结构 双磁头是为了识别磁,为增大输出,实际使用时常采用多间隙磁头。多间隙磁头的输出是许多个间隙磁头所取得信号的平均值,有平均效应作用,因而可提高测量精度。,图5-4-4双磁头结构,为增大输出,实际使用时常采用多间隙磁头。多间隙磁头的,将第二个磁头的电压读出信号移相900,两磁头的输出信号则变为:,将两路输出相加,则获得总输出:,(1)鉴相方式,将第二个磁头的电压读出信号移相900,磁尺与磁头接触,使用寿命不如光栅,数年后易退磁。,设置两个磁头的意义何在?,磁尺与磁头接触,使用寿命设置两个磁头的,利用输出信号的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章磁栅式 传感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1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