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ppt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基础整合,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中华文明,重要标志,一脉相传,文明时代,辨别区分准确区分汉字和文字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原因在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 的过程。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2)要求坚持 和 的指导。立足于,推动中华文化
2、的繁荣兴盛。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衰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其精华,时代性,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表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历史,地理,个性,共性,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1)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共同 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意义:各民族
3、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 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 和强大的。,瑰宝,骄傲,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熔铸,强烈认同感,归属感,文化底蕴,民族凝聚力,辨别区分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内涵:即 和。2.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作用(1)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2)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特别提醒中华文
4、化具有包容性,但并不是说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坚持辩证的观点,吸收和借鉴其积极成分,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交流,理解,认同,网络构建,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典题例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考点透析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3.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易错易混1.(2016天津卷,11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提示: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2015广东卷,31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提示: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3.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提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
5、自的民族特性。4.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提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典例导引(2017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追求内敛、含蓄,崇尚
6、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A.B.C.D.解析: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由材料可知,中国水墨画中的“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体现了一种辩证思维,正确;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可见,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排除;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考点二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点透析1.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
7、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易错易混1.(2013新课标全国卷,19)台湾风物图卷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提示:海峡两岸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文化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2.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提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提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
8、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4.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渐趋融合,各自特色逐渐消失。提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命题探究命题角度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典例导引(2017河北邯郸质检)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消融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是因为()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中华文化是由海峡两岸文化组成的A.B.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我们 中华文化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1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