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课件.ppt
《第五章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第五章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课件,案例导读,某地农民甲承包农田种植水稻,前几年收成良好。2012年和2013年两年连续出现水稻受害症状,减产稻谷23万公斤。甲认为是上游三家造纸厂(乙、丙、丁)向农田灌溉水源的河流中排污所致。在请求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未果的情况下,甲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案例导读,案例导读,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乙出具当地环保部门颁发的排污许可证,以自己排放的污染物符合排污标准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其他两被告(丙、丁)以原告不能举出被告排污与原告水稻受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为由,也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案例导读,请回答以下问题:
2、1、被告乙以达标排污作为拒绝承担责任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2、其他两被告以原告不能证明被告排污与原告水稻受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作为抗辩事由是否成立?为什么?3、假设原告对环保部门的调解处理不服,可否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撤消环保部门的决定?4、本案该如何判决?说明理由,请回答以下问题:,自2003年6月起,聂胜等149户辛庄村村民因本村井水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而到附近村庄取水。聂胜等人以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矿(以下简称五矿)、六矿以及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以下简称总医院)排放的污水将地下水污染,造成井水不能饮用为由提起诉讼。,自2003年6月起,聂胜等149户辛,请求判令三被告赔偿异
3、地取水的误工损失等共计212.4万元。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三被告排放生产、生活污水污染了辛庄村井水,导致聂胜等149户村民无法饮用而到别处取水,对此产生的误工损失,三被告应承担民事责任,判决三被告共同承担赔偿责任。,请求判令三被告赔偿异地取水的误工损失等共计212.4万元,被告不服上诉至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庭审中,鉴定人员出庭接受质询,证明即便三被告排放的是达标污水,也肯定会含有一定的污染因子,五矿、六矿职工及家属排放的生活污水与五矿、六矿排放的生产污水只能按主次责任划分。,被告不服上诉至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庭审中,鉴定人员,二审法院依据鉴定报告及专家意见,结合二
4、审查明的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对损害发生所起的主次作用,以及五矿、六矿职工及其家属所排生活污水约占致损生活污水总排量的60%等事实,认定三被告对因其排放生产污水造成的本案误工损失共同承担40%的赔偿责任;五矿、六矿就其职工及家属排放生活污水造成的其余60%误工损失共同承担六成的赔偿责任。,二审法院依据鉴定报告及专家意见,结合二审查明的生产污水,二审法院于2011年7月作出判决,判令五矿、六矿、总医院因排放生产污水共同赔偿聂胜等人误工费17.65万元,五矿、六矿因其职工及其家属排放生活污水共同赔偿聂胜等人误工费15.89万元。,二审法院于2011年7月作出判决,判令五矿、六矿、总医院,第一节概述,第
5、五章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课件,一、环境侵权,(一)概念 环境侵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侵权是指因人为活动,致使环境遭受污染或破坏而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等权益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狭义的环境侵权仅指环境污染侵权。,一、环境侵权(一)概念,我国立法实践:环境污染危害如环境保护法第41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新环境保护法第64条:“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我国立法实践:,环境污染损害如:民法通则第124条“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海洋
6、环境保护法第90条: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环境污染损害,侵权责任法第65条:“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59条:“因放射性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5条:“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二)特征主体具有不特定性原因行为具有正当性和价值性 侵害过程的间接性、持续性与复合性 损害后果的严重性、滞后性与放大性,(二)特征,二、环境民事责任,(一)概念 环境民事责任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污染或破坏环境,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其他权益的损害或有损害之虞时,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我国
7、立法上的环境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污染侵权责任,是因污染环境而导致他人相关权益的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二、环境民事责任(一)概念,(二)特征以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为前提主要是财产责任 具有补偿性 是特殊侵权责任,(二)特征,第二节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第五章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课件,一、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归责原则的含义归责,即确定责任的归属归责原则,即归责标准、归责准则 是据以确定侵权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一、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归责原则的含义,归责原则的发展经过:加害责任 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 现代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主要由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失责任原则两种 何为过错推定?一
8、种归责原则?,归责原则的发展经过:,(一)合理性解说的几种观点报偿主义:利之所生,损之所归危险主义:危险与结果同归 公平主义:保护受害者获得充分赔偿 风险分担主义:环境侵权行为人的“原罪”主义,二、环境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一)合理性解说的几种观点二、环境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二)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106(3)条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确立的法律依据)侵权责任法第65条:“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环境民事责任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确立的法律依据),(二)法律依据,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是
9、我国环境立法确立无过错责任的先驱(该法第42条)现行环境立法规定:如,环境保护法第41(1)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立法确立无过错责任,水污染防治法第85(1)条: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59条:“因放射性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五章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课件,第三节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第五章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课件,一、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一)概念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民事法律责任所必备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
10、总和(二)要件 通说:四要件说(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过错),一、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一)概念,二、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通说:三要件说,侵权行为,危害事实,因果关系,构成要件,二、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通说:三要件说侵权行为危害事实,(一)侵权行为 是否要求具有违法性?学者之间有争议 根据民法通则第124条“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应当具有违法性。而之后的其他立法则无此要求,(一)侵权行为,(二)危害结果,损害结果,危害结果,包括已造成的实际损害,也包括尚未造成实际损害,但已构成足够的危险或妨害之状态,(二)危害结果
11、损害结果危害结果包括已造成的实际损害,也包括尚,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生态损害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5条:“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害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第五章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课件,(三)因果关系(是否要求具有严格的、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我国立法:推定的因果关系 2001年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1)条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三)因果关系,水污染防治法第87条规定:“
12、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排污方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6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水污染防治法第87条规定:“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倒置 通说认为,通常情况下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原告)来举证,因某种事由不承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或者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举证责任倒置,数个环境污染者共同
13、致害的责任承担侵权责任法第67条: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 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就数个环境污染者共同致害的责任规范,是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一个创新性规定,数个环境污染者共同致害的责任承担,第67条的不同理解:一是行为性质方面:该条属于共同侵权还是无意思联络的分别侵权?二是责任形态问题,属于外部按份责任还是内部责任份额确定规则?,第67条的不同理解:,第67条完全可以被解释为环境共同侵权并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即:“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造成同一个损害结果的,污染者对受害者承担连带责任。污染者之间承担(按份)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
14、排放量等因素确定。”,第67条完全可以被解释为环境共同侵权并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在该解释中,污染者对受害者统一承担“连带责任”,该种责任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外责任,而污染者之间承担“按份责任”,该种责任是一种内部分担责任,其分担标准或者依据是“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在该解释中,污染者对受害者统一承担“连带责任”,该种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确定责任的大小,应考虑污染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是指导致损害结果的污染物的种
15、类;污染物排放量是排放污染物总量乘以排放浓度 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排放地距离、排放持续时间、污染物的致害程度等,第五章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课件,某工厂按照排污许可证,向附近一河 排放工业污水,并向环保部门交纳排污费。某日,厂技术人员赵某操作失误,使一次排出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河水流入村民甲承包的农田,造成秧苗损失5000元。附近某村民乙因自己看管不严,其饲养的牛冲破围栏至河边饮水后死亡。现甲和乙均欲起诉。,三、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三、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请问:(1)甲和乙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2)工厂能否以赵某的过错致使损害发生为由免责?为什么?(3)工厂能否以乙存在过错为由
16、拒绝承担赔偿其牛死亡的责任?为什么?,请问:,免责事由是指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环境危害,但是由于存在不可归责的理由,法律规定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第三人过错,免责事由,免责事由是指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环境危害,但是由于存,(一)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社会事件,(一)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立法规定:环境保护法第41(3)条:“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3条也有类似规定,立法规定:
17、,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2条:“完全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造成污染损害的有关责任者免予承担责任:(一)战争;(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我国迄今唯一一部将战争作为法定免责事由的环境立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2条:“完全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经过及时,水污染防治法第85(2)条:“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侵权责任法第29条:“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水污染防治法第85(2)条:“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二)受害人过错故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立法规定
18、:民法通则第131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26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二)受害人过错,侵权责任法第27条:“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水污染防治法第85(3)条:“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27条:“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三)第三人过错立法规定: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1)条规定:“完全是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环境 侵权 民事责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1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