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习、预习检测】,1.基因分离定理是研究几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2.同时考虑两对(或几对)相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理吗?3.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相对性状是哪两对?两对相对性状由几对遗传因子控制?简述实验过程。,【复习、预习检测】1.基因分离定理是研究几对相对性状的?,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本节聚焦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给我们哪些启示?,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本节,【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理。2.分
2、析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理。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现象假说推论验证理论,假说演绎法,两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设计测交实验,测交实验,自由组合定律,假两对相对性状对自由组合设计测交实验测交实验自由组合定律,F1,黄色圆粒,F2,F2出现新的性状组合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何为显性性状,何为隐性性状?,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
3、粒是显性,绿色皱粒P黄色圆粒F1黄色圆粒F2个体数:31510110,一、两对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粒形,粒色,315+108=423,其中 圆粒皱粒,黄色绿色,F1,黄色圆粒,绿色皱粒,P,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01+32=133,315+101=416,108+32=140,31,31,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一、两对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粒形粒色,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1)纯种
4、的亲本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该如何表示?,2)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的?,3)F1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黄色圆粒 YYRR 绿色皱粒 yyrr,配子分别为YR yr,遗传因子组成 YyRr 性状表现 黄色圆粒,假说演绎法,YR,yr,YyRr,F1,配子,黄色圆粒,F1配子,1:1:1: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1)F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几种?,2)F2的基因型有几种?,3)F2性状表现有几种?它们的数量比如何?,F1产生配子有四种,F2的性状有四种,其比例是
5、9:3:3:1,遗传因子组合共9种,16种,4)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每种性状的杂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4种纯合子各占1/16,1种双杂合子4/16,4种单杂合子各2/16,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YyRr,Yyrr,yyRr,yyrr,yr,比例:1:1:1:1,测交后代,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YyYyyyyyYRy,三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三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6、的分离和组,五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基因:即遗传因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等位基因:同一种生物,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 基因。如:D和d,五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基因:即遗传因子,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判断,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基因型相同,表现,第一步:利用分离定律分析各对相对性状F2的遗传因子、性状表现及比例。,第二步:利用数
7、学概率乘法原理进行计算。,黄色圆粒(9/16):黄色皱粒(3/16):绿色圆粒(3/16):绿色皱粒(1/16)即比例为:9:3:3:1。,对自由组合的应用,逐对分析法,本节内容,第一步:利用分离定律分析各对相对性状F2的遗传因子、性状表,题型分析,(一)已知某个体的基因型,求其产生配子的种类,例: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产生_种类型的配子,它们分别是_(注: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ABC ABc AbC Abc,aBC aBc abC abc,解:,题型分析(一)已知某个体的基因型,求其产生配子的种类例:基因,题型分析,(二)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和
8、表现型的种类,例:已知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体杂交,能产生_种基因型的个体,其基因型分别是_,比例为_。,种数236类型(Aa+aa)(BB+Bb+bb),按乘法分配率展开后即得;比例(1:1)(1:2:1),按乘法分配率展开。,解:,题型分析(二)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例,题型分析,(三)已知亲代基因型,求子代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率,例:AaBbaaBb,子代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率各是多少?,解:纯合子所有性状的基因都纯合。如AAbb.杂合子只要有一对基因杂合,即为杂合子。如:AaBB.,Aa x aa,Bb x Bb,纯合子:,x,=,杂合子:,x,=,X,=1
9、纯合子概率=1=,题型分析(三)已知亲代基因型,求子代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率例:,六、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例: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18;B、116;C、316;D、38.,解:P 易感矮秆 rrdd RRDD抗瘟高秆,F1 RrDd,分解为:Rr Rr Dd Dd,RR 2Rr rr,DD 2Dd dd,14 12 14,14 12 14,F2抗倒伏又抗病:34 14=316,C,抗瘟病,抗倒伏
10、,六、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例: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秆(d)为显,例: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能稳定遗传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18;B、116;C、316;D、38.,解:P 易感矮秆 rrdd RRDD抗瘟高秆,F1 RrDd,分解为:Rr Rr Dd Dd,RR 2Rr rr,DD 2Dd dd,14 12 14,14 12 14,F2 RRdd:14 14=116,B,例: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
11、瘟病(R)对易,4、豌豆子叶的黄色(Y)与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性状。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右图。亲本的基因行为()A.YyRr yyRr B.YyRr YyRr C.YyRr yyrr D.YyRr Yyrr,A,解:,圆粒:皱粒3:1 Rr Rr,黄色:绿色1:1 Yy yy,基因型:YyRr yyRr,4、豌豆子叶的黄色(Y)与圆粒种A解:圆粒:皱粒,5、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基因分别以A、a和B、b表示)。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孩子,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表现正常的夫妇的基因
12、型为。(2)再生孩子患苯丙酮尿症几率是,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几率是,患两病几率是,孩子患病几率是。,7/16,AaXBYAaXBXb,1/4,3/16,1/16,AaXBYAaXBXb,理解为,患苯丙酮尿症几率是:1/4,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只患苯丙酮尿症)几率是:1/41/163/16,患两病几率是:1/41/4 1/16,孩子患病几率是:3/163/161/167/16,5、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13、,F1配子,性状表现: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4YyRr,YYRR,yyRR,YYrr,yyrr,2YyRR,2YYRr,2 yyRr,2Yyrr,遗传因子组合:,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F1配子,4YyRr,YYRR,yyRR,YYrr,yyrr,2YyRR,2YYRr,2 yyRr,2Yyrr,双显:9/16YR,一显
14、一隐3/16Yrr,一隐一显3/16yyR,双隐1/16,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F1配子,黄色圆粒(YR)出现在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共占9/16。,绿色圆粒
15、(yyR_)出现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共占3/16。,黄色皱粒(Yrr)出现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共占3/16。,绿色皱粒(yyrr)出现在一个点上(yyrr)共占1/16。,双杂合子(YyRr)位于一条对角线上,共占4/16。,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位于另一条对角线上,共占4/16。,单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以 纯合子对角线为轴而呈对称分布,共占8/16。,棋盘法,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孟德尔再假设: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1)F1雌雄个体分别能产生哪几种配子?,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2)上述配子的数量比又是如何?,YR:yR:Yr:yr=1:1:1:1,粒色,粒形,Y,y,R,r,F1,配子,要点: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孟德尔再假设:F1在产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1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