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ppt
《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核酸化学,Nucleic Acid,第二章 核酸化学Nucleic Acid,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核酸的组成成分,DNA的结构,DNA和基因组,RNA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性质,核酸的序列测定,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核酸的组成成分DNA的结构DNA和基因组R,第一节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第一节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1868年,瑞士的内科医生Friedrich Miescher从外科医院包扎伤口的绷带上的脓细胞核中提取到一种富含磷元素的酸性化合物,将其称为核素(nuclein);后来他又从鲑鱼精子中分离出类似的物质,并指出它是由一种碱性蛋白质与一种酸性物质组成的,此酸性物质即是现在所知的核酸(nu
2、cleic acid)。,1868年,瑞士的内科医生Friedrich Miesch,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1944年,Oswald Avery,Colin Macleod和Maclyn McCarty发现,一种有夹膜、表面光滑、具致病性的肺炎球菌中提取的核酸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可使另一种无夹膜,表面粗糙、不具致病性的肺炎球菌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转变为有夹膜,具有致病性的肺炎球菌,且转化率与DNA纯度呈正相关,若将DNA预先用DNA酶降解,转化就不发生。该项实验彻底纠正了蛋白质携带遗传信息这一错误认识,确立了核酸是遗传物质的重要地位;,1944年
3、,Oswald Avery,Colin Macl,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DNA遗传作用的进一步肯定来自Alfred Hershey和Martha Chase对一个感染大肠杆菌的病毒的研究。即用放谢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外壳,再用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培养的大肠杆菌,结果发现进入细菌体内,使细菌生长、繁殖发生变化的是32P标记的DNA,而不是35S标记的蛋白质,并且新繁殖生成的噬菌体不含35S,只含32P。,DNA遗传作用的进一步肯定来自Alfred Hershey,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DNA)Deoxyribonuc
4、leic Acid核糖核酸(RNA)Ribonucleic Acid,核酸的分类,核酸分为两大类.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遗传信息的贮存和携带者,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各自的DNA。原核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核结构,DNA存在于称为类核的结构区。每个原核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含一个双链环状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主要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细胞内的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病毒中RNA本身就是遗传信息的储存者。另外
5、在植物中还发现了一类比病毒还小得多的侵染性致病因子称为类病毒,它是不含蛋白质的游离的RNA分子,还发现有些RNA具生物催化作用(ribozyme)。,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分布,含量,DNA含量恒定,RNA含量与细胞生长状态有关。,分布含量DNA含量恒定,RNA含量与细胞生长状态有关。,第二节、核酸的组成成分,核酸 nucleic acid,核苷酸 nucleotide,核苷 nucleoside,磷酸 phosphate,嘌呤碱 purine base 或 嘧啶碱 pyrimidine base,(碱基 base),核糖 ribose
6、 或 脱氧核糖 deoxyribose,(戊糖 amyl sugar),第二节、核酸的组成成分核酸 nucleic acid核苷酸,(一)核糖和脱氧核糖,-D-2-核糖,-D-2-脱氧核糖,O,核糖+H+,糠醛,甲基间苯二酚,FeCl3,绿色产物,脱氧核糖+H+,-羟基-酮戊醛,二苯胺,蓝色产物,RNA和DNA定性、定量测定,(一)核糖和脱氧核糖OHOH2COHOHOH12OHOH2C,(二)嘌呤碱和嘧啶碱,1,2,3,4,5,6,7,8,9,嘌呤,NH2,腺嘌呤 adenine,(A),O,H2N,鸟嘌呤 guanine,(G),(二)嘌呤碱和嘧啶碱NNNNHHHHNNNNHHHH1234,
7、嘧啶,1,2,3,4,5,6,NH2,O,H,胞嘧啶 Cytosine,(C),尿嘧啶 uracil,(U),O,O,H,H,CH3,胸腺嘧啶 thymine,(T),NNHHHH嘧啶123456NNHHHHNH2OH胞嘧啶 C,H,H,烯醇式,NNOOHHH酮式HNNOOHHH酮式HHH烯醇式,(三)核苷,腺 苷,NH2,糖与碱基之间的C-N键,称为C-N糖苷键,(三)核苷OHOH2COHOHOH12345核,尿苷,OH,假尿苷(),OHOH2COHOHOH12345核 糖OHOH,(四)核苷酸,(四)核苷酸OO(N=A、G、C、U、T)HH(O)H1,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作为DNA或RN
8、A结构单元的核苷酸分别是5-磷酸-脱氧核糖核苷和5-磷酸-核糖核苷。,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作为DNA或RNA结构单元的核苷酸分别,P,O-,-O,胸苷-5-磷酸,O,ADP,ATP,ATP(腺嘌呤核糖核苷三磷酸),OHOH2COHOHOH12345核 糖NNNN,ATP的性质,ATP 分子的最显著特点是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可以释放出大量自由能。ATP 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转换中间体。ATP 水解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推动生物体内各种需能的生化反应。ATP 也是一种很好的磷酰化剂。磷酰化反应的底物可以是普通的有机分子,也可以是酶。磷酰化的底物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活化分子),是许多生
9、物化学反应的激活步骤。,ATP的性质ATP 分子的最显著特点是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各种核苷三磷酸和脱氧核苷三磷酸是体内合成RNA和DNA合成的直接原料。,在体内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能量“货币”,UTP参加糖的互相转化与合成,CTP参加磷脂的合成,GTP参加蛋白质和嘌呤的合成,各种核苷三磷酸和脱氧核苷三磷酸是体内合成RNA和DNA合成的,cAMP(3,5-环腺嘌呤核苷一磷酸)和 cGMP(3,5-环鸟嘌呤核苷一磷酸)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使。,第二信使cAMP,cAMP(3,5-环腺嘌呤核苷一磷酸)和 cGMP(,(五)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核酸的一级结构多聚核苷酸是由四种不
10、同的核苷酸单元按特定的顺序组合而成的线性结构聚合物,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核苷酸顺序,即碱基顺序。核酸的碱基顺序是核酸的一级结构。,(五)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核酸的一级结构,核苷酸之间的共价键,3-5 磷酸二酯键,OHO-O OCH2 TO=PO-35OHOHO-,在多聚核苷酸中,两个核苷酸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通常称为53磷酸二酯键。多聚核苷酸链一端的C5带有一个自由磷酸基,称为5-磷酸端(常用5-P表示);另一端C3带有自由的羟基,称为3-羟基端(常用3-OH表示)。多聚核苷酸链具有方向性,当表示一个多聚核苷酸链时,必须注明它的方向是53或是35。,在多聚核苷酸中,两个核苷酸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通常
11、称为5,结构式,线条式,5 ACTGCATAGCTCGA 3,字母式,核酸一级结构的表示法,53结构式53 p p p pOH3ACTG1线,碱基(嘧啶、嘌呤)核糖/脱氧核糖,核苷酸,3-5 磷酸二酯键,核酸,糖苷键,核苷,磷酸,5磷酯键,RNA:AMP、GMP、CMP、UMPDNA:dAMP、dGMP、dCMP、dTMP,碱基(嘧啶、嘌呤)核苷酸3-5 磷酸二酯键核酸糖苷键核苷,一、DNA 一级结构 二、DNA的二级结构三、DNA的三级结构,第三节 DNA的结构,一、DNA 一级结构 第三节 DNA的结构,定义:DNA分子中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和排列顺序叫做DNA的
12、一级结构,简称为碱基序列。一级结构的走向的规定为53。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因此携带有不同的遗传信息。一级结构的表示法:结构式,线条式,字母式,一、DNA 的一级结构,定义:DNA分子中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3-5磷,结构式,线条式,5 ACTGCATAGCTCGA 3,字母式,DNA 一级结构的表示法,53结构式53 p p p pOH3ACTG1线,1 DNA的 双螺旋结构(Watson-Crick模型)2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 3 DNA双螺旋结构 特征 及 意义 4 DNA双螺旋的多态性,二、DNA 的二级结构,1 DNA的 双螺旋结构(Watson-Cr
13、ick,1 DNA的 双螺旋结构(Watson-Crick模型),1 DNA的 双螺旋结构(Watson-Crick模型),2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1)Wilkins和Franklin发现不同来源的DNA纤维具有相似的X射线衍射图谱。,2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1)Wilkins和,1950年,Chargaff 首先注意到DNA碱基组成的某些规律性,在总结出DNA碱基组成的规律:A、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摩尔数相等,即 A=T。B、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数也相等,即G=C。C、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即A+G=C+T。,2、DNA碱基组成的 Chargaff 规则,1950年,Char
14、gaff 首先注意到DNA碱基组成的某些,(3)电位滴定行为,证明嘌呤与嘧啶的可解离基团由氢键连接。Pauling 和Corey发现A与T生成2个氢键、C与G生成3个氢键,(3)电位滴定行为证明嘌呤与嘧啶的可解离基团由氢键连接。,3、DNA的双螺旋模型特点,A、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沿一个假设的中心轴右旋相互盘绕而形成(右手螺旋),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5 3,3、DNA的双螺旋模型特点A、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沿一,B、磷酸和脱氧核糖单位作为不变的骨架组成位于外侧,作为可变成分的碱基位于内侧,链间碱基按A T(两个氢键),G-C配对(三个氢键)。,B、磷酸和脱氧核糖单位作为
15、不变的骨架组成位于外侧,作为可变成,C、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base pair,bp)重复一次,间隔为3.4nm,3.4,34,C、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1、氢键 2、碱基堆集力 3、磷酸基上负电荷被胞内组蛋白或正离子中和4、碱基处于疏水环境中,稳定 DNA 双螺旋结构的因素,1、氢键 稳定 DNA 双螺旋结构的因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提出,
16、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3、DNA 的双螺旋结构的意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4,DNA 双螺旋的不同构象,4,DNA 双螺旋的不同构象,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A B Z,外型 粗短 适中 细长,螺旋方向 右手 右手 左手,螺旋直径 2.55nm 2.37nm 1.84nm,碱基直升 0.23nm 0.34nm 0.38nm,每圈碱基数 11 10 12,碱基倾角 190 00 90,大沟 很窄很深 很宽较深 平坦,小沟 很宽、浅 窄、深 较窄很深,Z-DNA,三种DNA双螺旋构
17、象比较,A B,三、DNA 的三级结构,1、什么是DNA的三级结构?(定义),2、超螺旋 DNA(Supercoiled DNA),三、DNA 的三级结构1、什么是DNA的三级结构?(定义)2,DNA的三级结构,是指双螺旋DNA分子通过扭曲和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包括不同二级结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单链和二级结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DNA的拓扑特征。,DNA 三级结构的定义,Back,DNA的三级结构,是指双螺旋DNA分子通过,超螺旋,螺旋,超螺旋,超螺旋螺旋超螺旋,DNA 超螺旋的形成,L=25,T=25,W=0松弛环形1152010523L=2,L为连环数(linking number):D
18、NA双螺旋中一条链以右手螺旋与另一条链缠绕的次数。T指DNA分子中的螺旋数(twisting number)W为超螺旋数或缠绕数(writhing number),超螺旋的拓扑学公式:L=T+W,超螺旋状态的定量描述,L为连环数(linking number):DNA双螺旋中一,DNA 超螺旋结构形成的意义,使DNA形成高度致密状态从而得以装入核中;推动DNA结构的转化以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如负超螺旋分子所受张力会引起互补链分开导致局部变性,利于复制和转录。,Back,DNA 超螺旋结构形成的意义 使DNA形成高度致密状态,染色体包装的结构模型,多级螺旋模型压缩倍数 7 6 40 5(8400)
19、DNA 核小体 螺线管 超螺线管 染色单体 2nm 10nm 30(10)nm 400nm 210m 一级包装 二级包装 三级包装 四级包装,染色体包装的结构模型多级螺旋模型,第二章+核酸化学课件,四、DNA与基因组织,DNA,Transcription,RNA(mRNA、tRNA、rRNA),Translation,Protein,基因,基因是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DNA分子中最小的功能单位。,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基因组,(一)DNA与基因,四、DNA与基因组织DNATranscription,(二)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DNA大部分为结构基因,每个基因出现频率低。,2.功能相关基因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核酸 化学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1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