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固定化酶催化反应动力学1课件.ppt
《第三章固定化酶催化反应动力学1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固定化酶催化反应动力学1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第三章 固定化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生化工程电子教案,2023/1/12,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第三章 固定化酶催化,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一)固定化酶的应用,1、食品工业,漆酶是一种结合多个铜离子的蛋白质,属于铜蓝氧化酶,啤酒、果蔬汁等 贮藏 浑浊或沉淀现象?,果汁生产,果胶存在,提产及去浊澄清问题?,影响:出汁率低;果汁浊,黏度高,易出现沉淀。,食品工业的绿色生产问题?,原因:酚类与蛋白质生成大分子物质,固定化果胶酶,方法:漆酶,淀粉糖/高果糖浆,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一)固定化酶的,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一)固定化酶
2、的应用,2、燃料工业(生物柴油),主要酸碱催化。,固定化脂酶,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一)固定化酶的,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一)固定化酶的应用,3、医药工业,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 合成头孢羟氨苄(代替青霉素),固定化脂肪酶 合成VC棕榈酸酯,固定化酶药物,蛋白类口酶口服易分解,固定后有助于保持活性,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一)固定化酶的,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二)固定化酶与游离酶,自由酶(Free Enzyme),酶直接加入至溶液中,酶自身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保持自己的生物特性,固定化酶(Immobiliz
3、ed Enzyme),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将酶固载在某种基体上。,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二)固定化酶与,什么是固定化酶?,水溶性酶,水不溶性载体,水不溶性酶(固定化酶),固定化技术,2023/1/12,什么是固定化酶?水溶性酶水不溶性载体水不溶性酶固定化技术20,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三)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特点,1、自由酶反应器,优点:酶解效率高、使用比较方便,特别是在大批量样品处理时。,缺点:不能重复使用、寿命短、产物分离难度大,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三)固定化酶反,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2、固定化酶的
4、优点,(三)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特点,易于将酶与底物及产物分离,产物相对容易提纯;酶能够重复利用,使用效率提高,成本低;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质量;有利于实现管道化、连续化以及自动化操作,易于与各种分离手段联用。,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2、固定化酶的优,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2、固定化酶的缺点,(三)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特点,但由于固定化酶是通过反应而被结合在载体上,固定化过程中酶的活力难免有一定损失;而底物则要求是水溶性的,这样才能够接触酶而发生反应;也不适宜于需要辅助因子的反应。,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
5、化应动力学概述2、固定化酶的缺,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四)酶的固定化方法,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四)酶的固定化,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吸附法(Adsorption),(四)酶的固定化方法,吸附法有物理吸附、离子吸附及螯合或金属结合法。,常用的载体如淀粉、谷蛋白等有机类载体,活性炭、多孔玻璃、硅胶等无机类载体,大孔型的合成树脂,陶瓷以及纤维素衍生物类。阴、阳离子交换剂,pH,影响载体和酶的电荷变化,影响酶吸附;离子强度,一般认为盐阻止吸附;蛋白质浓度,蛋白质浓度增加,吸附量也增加,直至饱和;温度,蛋白质往往是随温度上升而减少吸附;吸附速
6、度,蛋白质在固体载体上的吸附速度要比小分子慢得多;载体,对于非多孔性载体,则颗粒越小吸附力越强。,影响酶蛋白在载体上吸附程度的因素,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吸附法(Ad,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四)酶的固定化方法,、包埋法(Entrapment),包埋类型可有:网格型、微囊型及脂质体液膜型。,包埋法是将游离酶包埋于格子或微胶囊内,格子的结构可以防止酶渗出到周围的培养基中,而底物分子仍能渗入格子内与酶接触。,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四)酶的固定化,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共价键合法(Covalent bonds)
7、,(四)酶的固定化方法,交联法和肽键键合法 氨基:赖氨酸的氨基和多肽链的末端氨基;羧基:天冬氨酸的羧基,谷氨酸的羧基和末端羧基;酚基:酪氨酸的酚环;巯基:半胱氨酸、蛋氨酸的巯基;羟基: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的羟基;咪唑基:组氨酸的咪唑基;吲哚基:色氨酸的吲哚基。,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共价键合法(,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Synthesis of IMER using glutaraldehyde method,1.戊二醛法,Ye,M.L.et al.Electrophoresis,2019,25:1319-1326,常用的共价键合方法,(四)酶的固定
8、化方法,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Synthesi,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四)酶的固定化方法,Synthesis of the IMER using DSC method,2、二琥珀酰亚胺碳酸酯法(DSC),Rawale,S.,et al.J.Med.Chem.,2019,45:937-43Calleri,E.,et al.,J.Pharm.Biomed.Anal.,2019,32:715-24,常用的共价键合方法,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四)酶的固定化,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四)酶的固定化方法,常用的共价键合
9、方法,3、-羟胺形式(-hydroxylamine formation),The synthesis of the IMER through-hydroxylamine formation,Marle I.,et al.J.Chromatogra.1992,A,604:185-196,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四)酶的固定化方,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四)酶的固定化方法,4、交联法,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在酶分子间或酶与载体间,或酶与惰性蛋白间进行交联反应,以制备固定化酶的力法。最常用的交联试剂是戊二醛,其他如苯基二异硫氰、双重氮联苯胺-2,2二磺酸、1
10、,5二氟2,4二硝苯、己二酰二胺甲脂等。用戊二醛交联制备固定化酶的反应如下:,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四)酶的固定化方,2023/1/12,2022/9/24,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固定化酶细胞的应用实例,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被固定的微生物细,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固定化酶细胞的应用实例,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被固定的微生物细,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固定化酶细胞的应用实例,2023/1/12,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应动力学概述固定化酶细胞的,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
11、动力学特征,讨论几个问题:,、糖在水中溶化,不搅拌与搅拌时,异同?,、香味传播?有风无风,异同?,、自由酶、固定酶,反应异同?,2023/1/12,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讨论几个问题:,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一、酶固定化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酶固定后,酶本身的结构必然受到扰动,同时酶固定后,由于扩散限制效应、空间位阻作用以及载体性质等因素必然对酶的性质产生影响。,2023/1/12,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一、酶固定化对其,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固定化酶的活力,一、酶固定化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酶活力表现率一般降低(Km),T
12、ab1 M-constant of free E and immobilized E,2023/1/12,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固定化酶的,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固定化酶的稳定性,一、酶固定化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热稳定性普遍提高,保存期t1/2增1倍;热稳定性比溶液提高10倍以上,(空间结构坚固,加热不易变型),2023/1/12,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固定化酶的,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二、影响固定化酶动力学的因素,1、空间效应(包括构象和屏蔽),酶,三维空间结构;固定化,由于E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引起酶活性部位发生扭曲
13、变形,改变活性部三维结构,减弱了结合力,称构象效应。,载体的存在使底物分子不易与酶活性部位接触,对酶活性部位造成空间障碍,使酶活下降,称屏蔽效应(位阻效应),2023/1/12,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二、影响固定化酶,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二、影响固定化酶动力学的因素,1、空间效应(包括构象和屏蔽),图、固定化酶的结构改变和屏蔽效应,2023/1/12,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二、影响固定化酶,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二、影响固定化酶动力学的因素,2、分配效应,含固定化酶的多种载体示意图,几个概念构成多相体系;微环境(固酶附近)主
14、体溶液分配效应(SP浓度不同的现象),2023/1/12,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二、影响固定化酶,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二、影响固定化酶动力学的因素,3、扩散效应,几个概念酶固定酶浓度不均匀,S均匀S向活性扩散,反应后P向溶液扩散;内扩散(固酶内表面向微孔内酶活性中心)外扩散(溶液主体向固定化酶表面)反应和扩散的关系,内扩散效应和外扩散效应?,2023/1/12,第3章 第1节 固定化催化的动力学特征二、影响固定化酶,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固定化酶与液相反应物系相接触的反应过程为:,第一步:底物由液相主体扩散到载体的外表面,第
15、二步:底物在载体的外表面进行反应,第三步:产物由外表面扩散到液相主体,传质过程,反应过程,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扩散速率=,浓度差,面积,单位?,传质系数kL,单位液体所具有的传质面积a,单位时间单体积所传递的物质量,mol/(L.s),m2/m3=1/m,Cso-Csi,mol/L,单位?,单位?,单位?,扩散速率=kL a(Cso-Csi),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扩散速率=浓度差面积单,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以酶促反应为例,在载体外
16、表面的酶促反应符合M-M方程:,式中 RS i载体外表面的底物消耗速率,(mol/L s)CS i载体外表面的底物浓度(mol/L),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底物由液相主体扩散到载体表面的扩散速率:,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式中 RS d底物由液相主体扩散到载体表面的扩散速率,(mol/L s)kL液膜的传质系数,(m/s)a单位体积的反应物系具有的传质面积,(m2/m3=1/m)kLa体积传质系数,kLa=kL a,(1/s)CS 0液相主体的底物浓度,(mol/L),2023/1/12,第3章
17、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底物由液相主体扩散到载体,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在稳定的状态下有:?,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反应速度=外扩散速度,也就是:,当外扩散速率很快时,而反应速度较慢时,此时无外扩散的限制(表面浓度近似等于主体浓度):,Rso=液相主体反应速度,即游离E反应速度,也是无扩散影响的最大反应速率(本征反应速率).,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在稳定的状态下有:?一,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当外扩散速率很慢时,外扩散为限制步骤,固定化酶外表面上底物浓度趋近于零,此时:,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rd为在外扩散速率很慢
18、时的最大的传质速率。,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 当外扩散,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有效速率Rsi、反应最大速率Rso、扩散最大速率rd与主体浓度Cso之间的关系,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曲线,?曲线,?曲线,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有效速率Rsi、反应最大,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可分几个区?,A,B,C,三个区的特征?,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由曲线关
19、系:,A部分,外扩散控制Cso较小时,Rsord;此时 Rsi=rd,C部分,动力学控制Cso较大时,Rsord;此时 Rsi=Rso,B部分,反应速率与外扩散速率相差不大,此时宏观反应速率如何求?,A,B,C,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反应速率与外扩散速率相差不大,求反应速率的方法:,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1、由Csi确定Rsi,令:无因次浓度 无因次M-M常数 Damkhier准数(丹克莱尔准数),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反应速率与外扩散速率相差,第3章 第2节 外扩
20、散限制效应,代入上式有:,反应速率与外扩散速率相差不大,求反应速率的方法:,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1、由Csi确定Rsi,Da的意义为?,当Da1时?控制当Da1时,传质扩散限制,反应速率限制,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代入上式有:反应速率与外,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例:某酶固定于无微孔的球形载体上,在排除外扩散影响的条件下测得其动力学参数为rmax=410-5mol/(L s),Km=210-5mol/L,现将固定化酶颗粒装入底物浓度为110-5mol/L反应器中,并已知在这一操作条件下流体传质系数为41
21、0-1(1/S),求:底物在固定化酶的外表面的反应速率。,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解:,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解:2022/9/24,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所以,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所以2022/9/24,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反应速率:,比较当未固定化的为促反应速率:,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反应速率:比较当未固定化,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反应速率与外扩散速率相差不大,求反应速率的方法:,一、外扩
22、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2、引入外扩散有效因子,hE,外扩散的有效因子的定义:,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反应速率与外扩散速率相差,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反应速率与外扩散速率相差不大,求反应速率的方法:,效率因子法求外扩散影响固酶表面反应速率公式,从上式可看出,E近似于1,Rsi=rso,说明固酶表面底物浓度与主体的相同,此时反应未受外扩散影响,2、引入外扩散有效因子,从上式可看出,E1,Rsirso,说明宏观反应速率已由外扩散控制,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第3章
23、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2、引入外扩散有效因子法求反应速率的方法,讨论:,(1)外扩散控制 Da1,一级动力学特性,(2)反应动力控制 Da1,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限制,2、引入外扩散有效因子法求反应速率的方法,有效因子与 Da关系曲线Da及已知时,可求P93,2023/1/12,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一、外扩散速率对酶催化反,第3章 第2节 外扩散限制效应,二、外扩散限制及化学抑制同时存在的动力学,1、非竞争性化学抑制,2、底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固定 催化 反应 动力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1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