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路纵断面设计421课件.ppt
《第三章公路纵断面设计421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公路纵断面设计421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陡坡组合坡长,当连续陡坡是由几个不同受限坡度值的坡段组合而成时,应按不同坡度的坡长限制折算确定;其连续陡坡最短坡长应大于规范规定最小坡长。公路纵坡设计时,当连续陡坡有几个不同坡度值的坡段组合而成时,相邻坡段长度应按限制的规定进行坡长折算,例如:某山岭区三级公路,第一坡段纵坡度为7%,长度为200m,即占坡长限制的2/5;第二坡段纵坡度为6%,长度为200m,即占坡长限制的2/7;第一坡段、第二坡段设计完后还剩:1-2/5-2/7=31.43/100,若第三坡段采用4%的坡度,第三段坡长最长采用(31.43/100)1100=345.71m,这时就把100%的坡长值全用完了,在使用坡长限制的
2、纵坡度时,坡长只能小于或等于100%的坡长限制,一般情况下,应留有一定的余地。,2.陡坡组合坡长 当连续陡坡是由几个不同受限坡度值的坡段组合,3.最小坡长限制,最小坡长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如果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地段产生增重与减重的频繁变化,导致感觉不舒适,车速越高感觉越突出,而且路容美观、相邻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断面的视距等也要求坡长不能太短。为使纵断面线形不至于因起伏频繁而呈锯齿形的状况,并便于平面线形的合理布设,应对纵坡的最小长度做出限制。最小坡长通常以设计速度行驶915s的行程作为规定值。,3.最小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
3、考,二、缓和坡段,在纵断面设计中,当陡坡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安排一段缓坡,用以恢复在陡坡上降低的速度。同时从下坡安全考虑,设计一段缓坡也是非常必要的。缓和坡段的具体位置应结合纵向地形考虑路线的平面线形要素。不同等级的公路其缓和坡度不同,对于越岭公路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不得小于最小坡长要求。,二、缓和坡段在纵断面设计中,当陡坡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安排,三、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平均纵坡是衡量路线线形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对山区公路行车的实际调查发现,有时虽然公路纵坡设计完全符合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但
4、也不能保证行车顺利安全。如果在长距离内,平均纵坡较大,汽车上坡用二挡时间较长,发动机长时间发热,易导致汽车水箱沸腾、气阻;同样,汽车下坡时,频繁刹车,易引起制动器发热,甚至烧毁制动片,加之驾驶员心理过分紧张,极易发生事故。因此,从汽车行驶方便和安全出发,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还应控制平均纵坡。平均纵坡与坡道长度有关,还与相对高差有关。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m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并注意任意连续3km 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三、平均纵坡 平均纵坡是指一
5、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四、合成坡度,公路在平曲线地段,若纵向有纵坡并横向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既不在纵坡上,也不在横向超高上,而是在纵坡和超高的合成方向上,这个最大的坡度称之为合成坡度,又叫作流水线坡度。,四、合成坡度 公路在平曲线地段,若纵向有纵坡并横向有超高时,,合成坡度考虑的因素,汽车在有合成坡度的地段行驶,若合成坡度过大,当车速过慢或汽车停在弯道上时,汽车可能沿合成坡度的方向产生侧滑;同时若遇急弯陡坡,汽车可能沿合成坡度方向冲出弯道之外而造成事故;此外,当合成坡度较大时,还会造成汽车倾斜、货物偏重,致使汽车倾倒。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相重叠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
6、成坡度为宜。特别是在下述情况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 8%。1.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地区;2.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3.非汽车交通量比率高的路段。,合成坡度考虑的因素汽车在有合成坡度的地段行驶,若合成坡度过大,公路最大合成坡度,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0.5%。在超高过渡的变化处,合成坡度不应设计成 0%。当合成坡度小于 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公路最大合成坡度 公路高速公路一二三四设计120100801,第二节 竖曲线,当纵断面上两条坡度不同的相邻纵坡线相交时,就出现了转坡点(变坡点)。汽车在转坡点上行驶不顺适,故在转坡点处都必须用曲线将前后两条相邻纵坡线
7、顺适连接起来以适应行车的需要,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二次抛物线)叫竖曲线。竖曲线分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形式。所以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坡段和竖曲线组成。,第二节 竖曲线 当纵断面上两条坡度不同的相邻纵坡线相交时,i1,凸形竖曲线,凹形竖曲线,为坡差;O为变坡点。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i1-i20为凸形竖曲线,i1-i20为凹形竖曲线。我国采用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i1-i2|i1=|i2-i3|凸形竖曲线凹形竖曲线,一、竖曲线,一、竖曲线LTAtlMxBEh0PxAXYi1i2ABTB,4.3 竖曲线设计 1.竖曲线的计算,4.3 竖曲线设计 1.竖曲线的计算,L=R T=TA=T
8、BL/2E=,l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m.,L=R LTAtlMxBEh0PxAXYi1i2AB,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一)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1.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1)缓和冲击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一)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2)经行时间不宜过短,当竖曲线两端直线坡段的坡度差很小时,即使竖曲线半径较大,竖曲线长度也有可能较短,此时汽车在竖曲线段倏忽而过,冲击增大,乘客不适;从视觉上考虑也会感到线形突然转折。因此,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能太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公路 纵断面 设计 421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1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