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3张)【说课课件】.ppt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目录,壹,贰,肆,伍,叁,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法学法,陸,教材分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本课一共有四个子目(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汉朝在长达四百余的统治时期内,对大一统国
2、家进行了全面的构建与巩固,为后世奠定了重要基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情分析,熟悉:有所了解思维活跃分析能力,陌生:孤立看待历史缺乏整体的全局意识思考问题缺乏深度,VS,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时空定位和史料分析,了解汉朝为减少大一统国家采取的多方面举措;能够准确叙述重要的制度并理解其意义。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西汉建立初期的社会背景和“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汉武帝改革的历史原因及其成效。3.通过史料分析、史料实证,对比总结两汉衰亡的原因。能够结合史实论述两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01,了解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措施,教学重点,02,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教学难点,教学方法,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授法,A,提问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D,C,B,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出土文物和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思考西汉早期当时的人们有怎样的想法?,此瓦当出土于西汉早期,有“统一、安定”之意,设计意图,
4、用历史文物创造情景,拉近学生与历史课堂的距离,教学过程,材料一:(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班固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二: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于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逾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法太极故也。陆贾新语,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列举秦失天下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在鉴秦的基础上,汉初采取了哪些调整措施?其效果如何?,认识西汉初年重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教学过程,材料三:在汉初的几十年里,西汉政权的各级官吏几乎都以黄老之学为荣,这种现象势必助长不思进取、懒汉无为的社会风气。马勇董仲舒传,材料四:孝文十四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课课件 西汉 东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巩固 23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