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秀课件.pptx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秀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秀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二、肺,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有关遗传方面的研究成果: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孟德尔,萨顿,约翰逊,摩尔根,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有关遗传方面的研究成果:孟德,1.蛋白质的特点,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蛋白质的特点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由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而形
2、成了各种各样的蛋白质。那么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是不是蕴含着遗传信息呢?,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2.核酸的特点,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糖有四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分别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2.核酸的特点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1)概念,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有R型和S型,其中S型在人体内引起肺炎,在小白鼠体内导致败血症,使小白鼠死亡。
3、,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2.何为荚膜?,荚膜:只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或生长发育到某一阶段时,在细胞壁外一层厚度不均的胶状物。具有保护细菌免受干旱损伤,可以贮藏养料,堆积代谢产物,与细菌致病性有关。产生荚膜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表面湿润、有光泽、粘液状的光滑型,即S型菌落。不产生荚膜的细菌表面干燥、粗糙型,即R型菌落。,2.何为荚膜?荚膜:只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或生长发,单个或少数的同种细菌被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后,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受培养基表面或深层的限制,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称菌落。(所以:一个菌落是一个种群。),3.何为
4、菌落?,单个或少数的同种细菌被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后,在培养,(2)肺炎双球菌的特点,注:S型菌可以导致人患肺炎,导致小鼠死亡。R型菌则不会。,R型(无荚膜),S型(有荚膜),(2)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注:S型菌可以导致,(3)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3)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1)R型活菌,小鼠不死亡,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2)S型活菌,小鼠死亡,说明S型细菌毒性,(3)S型活菌,加热杀死,小鼠不死亡,说明加热杀死S型细菌失去毒性,(4)加热杀死S型细菌+R型活菌,老鼠死亡,从中分离出了S型活菌,实验过程,注射,注射,注射,注射,(1)R型活菌小鼠不死亡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2)S型活菌小鼠,思考,1
5、.对比分析(1)、(2)说明什么?,2.在(3)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S型细菌有毒使小鼠致死,R型细菌无毒不能使小鼠致死。,没有,思考 1.对比分析(1)、(2)说明什么?,4.在(4)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5.在(4)中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活细菌,它是开始注射进去的,还是混合后重新出现的?,S型活细菌,混合后重新出现的,3.对比分析(2)、(3)组说明什么?,加热杀死S型细菌,就会使其失去毒性。,4.在(4)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5.在(4),7.实验先进行(1)、(2),与(3)、(4)相比,起_作用。,对照,6.对比分析(3)、(4)又说明什么?,R型活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后
6、,S型死细菌可以利用R型活细菌体内的物质产生S型活细菌,使小鼠致死。,7.实验先进行(1)、(2),与(3)、(4),8.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具有毒性,又说明了什么?,由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8.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具有毒性,又说明了什,转化因子,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讨论,在S型细菌的成分:DNA、蛋白质、多糖等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究竟哪一种物质是转化因子?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认为下一步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又应该怎样去做?,讨论 在S型细菌的成分:DNA、蛋白质、多糖
7、,(4)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4)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 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只长R型,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S活菌蛋白质脂类多糖RNADNADNA水解,(4)实验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转化因子。,以上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4)实验结论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把DNA溶液加热到沸点,就可以使氢键断开,双螺旋解体,DNA分子急剧变性,转化活性也急剧下降,但如果将其缓慢冷却,分离了的DNA单链,就可以得以重聚。恢复其双螺旋结构,即DNA的“复性”。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加热杀死肺炎双球菌后,只要将其逐渐冷却与R型活菌混合在一起,就能使R型向S型转化
8、,因而杀死小鼠。,S型菌的DNA经过高温为什么不会失活?,思考,把DNA溶液加热到沸点,就可以使氢键断开,双螺旋解,无荚膜的R型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保证了S型的DNA可以进入,而S型有荚膜,无“感受态”,在自然情况下很难接收外源DNA分子,不能作用受体菌,故不能转化。在自然情况下,R型变成S型是通过基因突变来实现的。,如果将加热杀死的R型菌与S型菌混合,能否出现发生转化?,无荚膜的R型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保证了S型的DN,SDNA和R型活菌混合培养分离出S型活菌的实质是什么?,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再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当R型
9、活菌忠侵入了S型细菌的DNA片段。这些S型细菌的DNA片段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重组,从而使其获得了能表达多糖荚膜的基因,即转化为S型细菌,转化率与供体DNA的纯度有关。,SDNA和R型活菌混合培养分离出S型活菌的实质是什么,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的结构,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的结构,T2噬菌体是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的一种病毒。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DNA组成。,T2噬菌体是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的一种病毒,噬菌体细菌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即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进行
10、“侵入”。噬菌体的DNA巧妙地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器”,大量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形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噬菌体增加溶菌酶的释放,用以溶解宿主细胞壁,促使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成熟的子代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即噬,(2)实验过程,A.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这些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2)实验过程A.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 在分别含,B.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用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B.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用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C.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试,分别用32P 和35S标
11、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细胞。,测试结果显示:用32P标记的DNA进入细菌体内,用35S标记的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体内。,C.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试 分别用32P,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内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结论用32P标记DNA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可以吗?,结论:,思考,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为什么选择3,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思考,不是,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思考不是,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植物性病毒,它有一圆筒状的蛋白质外壳,内有一单链RNA分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优秀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