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催化剂介绍ppt课件.ppt
《绿色催化剂介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催化剂介绍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绿色化工概论之 绿色涂料,主讲:陈令允化学化工学院,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催化剂定义能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组成、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加快反应的为正催化剂,减慢反应的为负催化剂。绿色催化剂定义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品的生产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产生环境污染和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平衡。它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是: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及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必须具有高效的选择性;产品应是环境友好的。这四点要求之中有两点涉及到催化剂,人们将这类催化反应成为绿色催化反应,其使用的催化剂也就称为绿色催化剂。,各类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酸碱催化剂 分子筛催化剂金属催
2、化剂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络合催化剂 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固体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一、酸碱催化剂的应用,工业上重要的酸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固体酸碱催化剂的优势(与传统液体酸碱催化剂相比):活性、选择性好不腐蚀容器或反应器重复使用易分离(反应物、产物)易处理(对环境较有利),Brnsted 定义:酸: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B 酸(质子酸)B 碱(质子碱)酸碱质子理论,二、固体酸、碱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Brnsted 定义和 Lewis 定义),Lewis 定义:酸: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碱: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L 酸(非质子酸)L 碱(非质子碱)酸碱电子理论,例:H+H+H3PO
3、4/硅藻土+R3N H2PO4-/硅藻土+R3NH+B 酸 B 碱 B 碱 B 酸 AlCl3+:NR3 Cl3Al:NR3 L 酸 L 碱 配合物 BF3+:NH3 F3B:NH3 L 酸 L 碱 配合物,2、分类,固体酸的分类:,固体碱的分类:,三、固体表面酸碱性质及其测定,1、固体酸性质,酸位(中心)的类型 B酸:能给出质子 L酸:能接受电子对酸强度及其分布 酸强度:给出质子(B酸强度)或接受电子对(L酸强度)的能力 酸强度分布:固体表面的酸位是不均匀的(强酸中心、弱酸中心),因此酸强度是按一定规律统计分布的酸量(酸度、酸密度、酸浓度)单位质量或单位表面积上酸位的数目(mmol/g 或
4、mmol/m2)总酸量:固体表面所有酸位之总和(即各个酸强度下酸量的总和),2、固体酸性质的测定,酸位类型的鉴定 吸附探针分子(NH3或吡啶)的红外光谱法NH3 B酸位:NH3与表面H+作用生成 NH4+,其吸收谱带 3120-1 或1450-1 L酸位:NH3以孤对电子配位键合于L 酸位的吸收谱带 3300-1或1640-1吡啶 B酸位:吡啶与表面H+作用生成 吡啶正离子,其吸收谱带 1540-1 L酸位:吡啶配位键合于L 酸位的吸收谱带 1450-1或1490 1610-1,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波数,-1,4020,配位键合NH3,NH4+,NH4+,吸收率,
5、A 脱水Cat B、C 再吸水Cat,氨在硅铝胶上的吸收 IR 光谱,1640,1450,3120,3300,CBA,配位键合NH3,L 酸:1450 1490 1610 cm-1B 酸:1540 cm-1,吡啶吸附在不同组成吸附剂(经500 oC焙烧)上的红外光谱,1 SiO22 SiO2-ZnO(9:1)3 SiO2-ZnO(7:3)4 SiO2-ZnO(1:9)5 ZnO,有 L 酸位,无 B 酸位,吡啶在SiO2 上的吸附只是物理吸附。150抽真空后,几乎全部脱附,进一步表明纯SiO2 上没有酸性中心Al2O3 表面只有L 酸中心(1450 cm-1),看不到B 酸中心SiO2-Al2
6、O3 表面上除存在L 酸位外,还存在B 酸位,SiO2表面酸性,Al2O3表面酸性,SiO2-Al2O3表面酸性,酸强度与酸量的测定指示剂法(测定酸强度)酸强度函数 H0(Hammett 函数)的定义:,B酸强度:若固体酸表面能够吸附未解离的碱(指示剂),并将其 转变为相应的共轭酸,且转变是借助于质子自固体酸表 面传递给吸附碱,即L酸强度:若固体酸表面能够吸附未解离的碱(指示剂),并将其 转变为相应的共轭酸配合物,且转变是借助于吸附碱的 电子对移向固体酸表面,即,H0 越小,固体酸的酸性越强,用于测定酸强度的碱性指示剂:,二甲基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某 pKa 指示剂与固体酸相作用 若
7、指示剂呈碱型色,则 Ba BH+a,即固体酸强度 H0 pKa 若指示剂呈过渡色,则 Ba=BH+a,即固体酸强度 H0=pKa若指示剂呈酸型色,则 Ba BH+a,即固体酸强度 H0 pKa,充分磨细待测样品(100目)称取0.1g样品于透明无色小试管中 加入2ml溶剂(环己烷、苯等)加几滴某 pKa 指示剂的环己烷/苯溶液(0.1wt%)摇匀 若呈酸型色,则样品酸强度 H0 pKa(若呈碱型色,则按 pKa 值由小到大的顺序继续试验下一个指示剂,直到能使其呈酸型色),如,某固体酸能使蒽醌变黄色,则样品酸强度:H0-8.2如,某固体酸不能使蒽醌变色而能使亚苄基乙酰苯变黄色,则样品酸强度:-8
8、.2 H0-5.6,隔绝水及水蒸汽,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测定酸强度分布和酸量),酸强度酸度分布曲线,固体表面的酸位是不均匀的(强酸中心、弱酸中心),因此酸强度是按一定规律统计分布的指示剂法仅能测出最大酸强度,而不能确定酸强度分布和各个酸强度下的酸量,充分磨细待测样品(100目)称取0.1g样品于透明无色小试管中 加入2ml溶剂(环己烷、苯等)加几滴某 pKa 指示剂的环己烷/苯溶液(0.1wt%)摇匀 若指示剂呈酸型色,则用正丁胺滴定直至刚好恢复碱型色;那么,正丁胺滴定量=酸量(H0 pKa)按 pKa 值由小到大的顺序选用下一个指示剂,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成整个酸强度分布测定,测定酸强度分布
9、的同时,也可测出某一酸强度下的酸量、以及总酸量不能区分 B 酸、L 酸不能测量深色样品、分子筛样品,测定方法:,隔绝水及水蒸汽,焙烧温度对 MoO3-SiO2-Al2O3 的酸强度分布的影响,焙烧温度由150oC升高到600oC,弱酸减少,强酸增多;但温度升高到1000oC,各强度下的酸量都大大减少总酸量(H0+6.8):1.51 mmol/g(150oC)1.80 mmol/g(300oC)2.85 mmol/g(600oC)最大 0.18 mmol/g(1000oC),各强度下酸量的两种表示:累计酸量(H0 pKa)区域酸量(pKa1H0pKa2),ZnO-Al2O3(经500oC焙烧)中
10、 ZnO 含量对酸量的影响(不同酸强度下),任何酸强度下,ZnO含量为10%时酸量最大,程序升温脱附法(测定酸强度分布和酸量),测定原理:当气态碱分子吸附在固体酸中心时,强酸位吸附的碱比弱酸位吸附的碱更牢固,使之脱附也更难。当升温脱附时,弱吸附的碱将首先脱附,因此依据不同温度下脱附的碱量,可得酸强度和酸量气态碱 酸中心 吸附 升温排气脱附 弱吸附 强吸附 确定酸强度和酸量TPD:预先将固体酸吸附某种碱,然后在等速升温并通入稳定流速的载气条件下,固体酸表面吸附的碱达到一定温度便脱附出来,用色谱TCD检测器分析记录碱脱附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吸附气态碱:NH3 吡啶 正丁胺 三乙胺(不易解离,推荐用
11、),不同阳离子交换的ZSM-5的 NH3-TPD 谱图,温度(K),373 473 573 673 773,NH3 量,强酸位,弱酸位,MgO/Li,H,Li,酸强度:脱附峰的最大峰 位时的温度酸量:脱附峰面积总酸量:各峰面积之和,注意:TPD不能测定超强酸(高温区吸附碱分子很可能还没来得及脱附就已发生分解),3、固体碱性质及其测定,固体碱性质碱位的类型碱强度及其分布碱量固体碱性质的测定吸附探针分子(氧化氮、苯酚、吡咯)的红外光谱法指示剂法指示剂苯甲酸滴定法,用于测定碱强度的酸性指示剂,按 pKa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选用指示剂。加入某pKa指示剂后若呈碱型色,则用苯甲酸滴定直至刚好恢复酸型色;那
12、么苯甲酸滴定量=碱量(H0 pKa),热处理前,几乎没有酸性500oC焙烧使氧化铝表面羟基缩合脱水,产生酸、碱中心Al2O3表面主要是 L 酸,B 酸和碱性都较弱表面的大量OH是产生酸性的根源,L 酸中心可吸水变成 B 酸中心(很弱):,氧化铝水合物经焙烧脱水,形成 L 酸中心和 L碱中心:,四、酸、碱中心的形成过程,1、金属氧化物,氧化铝(-Al2O3),氧化铝表面的各种 OH基,全羟基化-Al2O3 的(100)面下,有定位于正八面体构型上的Al3+当表面受热脱水时,成对的OH 基按统计规律随机脱除。温度越高,表面OH 基越少由于周围邻近的 O2-或 Al3+的环境不同,表面OH 基可分为
13、五类:A、B、C、D、E,Peri 建议的-Al2O3表面上酸、碱位示意图“+”表示纸平面下,亚层上的 Al3+(L酸位)“O2”表示 L碱位,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SrO等)CaO,R:还原性部位 SB:强碱位LA:L 酸位 WB:弱碱位,B碱位:90%是O2-(强碱),小部分是孤立的OH基(弱碱)L碱位:还原性部位(点缺陷或边位错)显示强的给电子能力L 碱位远比B 碱位少,表面存在四种碱活性位,OH基 I II III 活性位(碱强度不同)差别:碱位中心氧原子配位金属原子数不同所致,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碱强度不同的活性位按 OH基、位I、II、III 的顺序逐步显示,2、复合氧化
14、物,pauling 观点,四面体 AlO45-比 SiO44-多一个负电荷,质子中和形成 B 酸中心,H+OH,L 酸中心,硅酸铝(SiO2-Al2O3),H2O,H2O,B 酸中心,三价 Al 同晶取代氧化硅晶格中的四价 Si,即正常六配位的 Al 被强制承担四配位结构,因此 Al 配位不饱和。暴露在表面配位不饱和的 Al 形成 L 酸中心,单独的 SiO2 或 Al2O3 酸性较弱,但形成复合氧化物后,酸性显著增强,Tanabe(田部浩三)观点主要观点 二元氧化物产生酸性是由于其结构中有过剩的负电荷或正电荷。正电荷过剩,显 L 酸性;负电荷过剩,显 B 酸性两个假设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保持不变
15、(复合氧化物中两种正电荷元素的配位数 它们在各自单一氧化物中的配位数)氧离子的配位数与主体氧化物相同(复合氧化物中所有负电荷元素的配位数 主组分氧化物的负电荷元素的配位数),例:TiO2 占多数的 TiO2-SiO2 中,Ti 配位数 6;Si 配位数 4;O 配位数 3 SiO2 占多数的 SiO2-TiO2中,Ti 配位数 6;Si 配位数 4;O 配位数 2,TiO2,SiO2,TiO2为主,SiO4 所有键的剩余电荷:(4/4 2/3)4=1/3 4=4/3,正电荷过剩,Si 原子上形成 L 酸中心,TiO6 所有键的剩余电荷:(4/6 2/2)6=-1/3 6=-2,负电荷过剩,Ti
16、 原子上形成 B 酸中心,SiO2为主,V正电元素的价态;C正电元素的配位数;酸量增加;没有酸性,预测的正确性:29/32=91%(32种 29种与预测一致),五、固体酸碱催化反应机理,1、酸催化 正碳离子机理,正碳离子的形成(反应分子在酸位上的活化)L 酸位与烷烃、环烷烃、烯烃、烷基芳烃作用B 酸位与烯烃、芳烃的双键作用,烯烃、烷基芳烃在 B 酸位活化产生正碳离子,易于在 L 酸位上,L 酸中心夺取烃上的负氢离子而使烃上形成正碳离子,质子与烯烃双键或苯环加成形成正碳离子,烷烃、环烷烃、烯烃、烷基芳烃与 R+的氢转移,产生新的正碳离子,正碳离子的反应特点,如,正碳离子进攻烯烃,生成更大分子的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催化剂 介绍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