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林分调查因子yangppt课件.ppt
《第四讲林分调查因子yang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林分调查因子yangppt课件.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分调查,掌握林分主要调查因子概念、表达和计算方法。标准地调查的相关技术 重点掌握标准地设置以及各调查因子的调查技术,各林分调查因子的记录及计算表格),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stand).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stand description factor)。,1.林分调查因子有哪些?如何调查、测定及计算这些林分调查因子?2.为什么说林分平均胸径()是林木胸径的平方平均数?与(算术平均直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如何正确绘制树高曲线?4.标准地调查法的主要工作步骤及调查内
2、容是什么?,林分调查(stand survey)和森林经营中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林分起源、林相(林层)、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直径和树高)、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1、基本概念,一、林分起源(stand origin),林分起源:根据林分中的树木在其最初发育时所依靠的媒介的不同来划分林分。通常划分为天然林(natural stand)和人工林(planted forest)。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人工林:以人为的方法供给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并育成的森林。人工方法包括:人工直播(条播或穴播)、人工植苗
3、、分殖或扦插以及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无论天然林或人工林,按起源还可以分为实生林(seedling crop)和萌生林(sprout forest,sprout land)。,实生林:凡是由种子繁殖形成的林分,包括天然下种、人工栽植实生苗或直播后长成的林分。针叶树大多形成实生林。萌生林或萌芽林:由根株上萌发或根蘖形成的林分。一些具有无性更新能力的树种,当原有林木被采伐或受自然灾害(火烧、病虫害、风害等)破坏后,往往形成萌生林。萌生林大多数为阔叶树种,如山杨、白桦、栎类等;但少数针叶树种,如杉木也能形成萌生林。,2、确定林分起源的方法考查已有的资料、现地调查或者访问等方式。现地调查,根据林
4、分特征进行判断.人工林有较规则的株行距;树种单纯,或者几个树种在林地上的分布具有某种明显的规律性;树木年龄基本相同。天然林则没有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也不均匀,若林分内有几个树种时,树种呈团状分布,一般林木年龄差别甚大。,3、确定林分起源的意义对于同一树种而起源不同的林分,不仅采取的经营措施不同,而且在营林中所使用的数表也不相同。所以,林分起源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不可缺少的调查因子。起源不同的林木其生长过程也不同,与萌生林相比,实生林在幼小时生长较慢,以后生长加快,寿命较长,采伐年龄一般也比萌生林大.,4、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中以飞播方式形成的森林也属人工起源,森林资源规
5、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则将飞机播种或模拟飞播造林形成的森林称为飞播林;,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也属人工起源;实生林和萌生林的判断可以根据树种来进行,同时也可以结合树干形状综合判断。,二、林相(林层)(storey),1、基本概念 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单层林(singlestoried stand):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复层林(multistoried stand):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的林分。,主林层: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次林层:在复层林中,主林层以外的林层。2、林层划分的意义 将林分划分林层不仅有利于经营管理,而且有利于林
6、分调查、研究林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3、我国规定划分林层的标准 次林层平均高与主林层平均高相差20%以上(以主林层为100%);各林层林木蓄积量不少于30m3hm2;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8cm以上;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3,次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小于0.2。,这些标准是人为确定划分林层的一般标准,同时满足这4个条件就能划分林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出相应的变动,如在热带雨林中,林木树冠呈垂直郁闭,很难划分林层,在这种情况下则就可以不必划分林层。,4、林层的表示 林层序号以罗马数字、等表示,最上层为第层,其次依次为第层、第层。,同龄的或由阳性树种构成的纯林、立地条件很差
7、的林分多为单层林。单层林的外貌比较整齐,培育的木材较为均匀一致。单层林对雪压、雪折等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较小,对光照和生长空间的利用不够充分,其防护作用也较复层林为弱。,异龄混交林、阴性树种组成的林分,尤其是经过择伐以后,易形成复层林。土壤气候条件优越的地方常形成多层的复层林,如热带雨林的林层可达层。复层林可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和光、热、水、养分条件,防护作用和抵抗力都较强。,1,2,3,4,5,6,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species composition)。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一成的林分称作纯林(pure stand)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
8、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一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mixed stand)。,三、树种组成,在混交林中,常以树种组成系数表达各树种在林分中所占的数量比例。树种组成系数是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树种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就可以将林分的树种组成明确表达出来。,三、树种组成,例如:杉木纯林,则林分的组成式:10杉。云南松和栎类组成的混交林,林分总蓄积为245m3,其中,云南松的蓄积为190m3,栎类蓄积为55m3,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分别为:云南松:栎 类: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8松2栎,在组成式中
9、,各树种的顺序按组成系数大小依次排列,即组成系数大的写在前面;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目的树种有时为优势树种,有时并非优势树种。当林分中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两者蓄积相等,则应在组成式中把主要树种写在前面。,例如,一个由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桦组成的混交林,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分别为:落叶松:云 杉:冷 杉:白 桦: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应
10、为:6落4云+冷-桦,对于复层林,组成式应分别林层记载。例如,某复层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如表2-1,根据表2-1的计算结果,各林层的树种组成式为:7落3云十红:l0云一桦 由于胸高断面积测定比蓄积量测定容易,所以在实践中也常以断面积确定树种组成。,某复层混交林的测定结果及树种组成系数计算,在实践中,一般林分内80%或80%以上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属于同一树种,除此还有其它的伴生树种时,这样的林分仍视为纯林。,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中,将乔木林划分为纯林和混交林。纯林是指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的65%以上的乔木林地;混交林是指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
11、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不到65%的乔木林地。也以树种结构反映乔木林分的针阔叶树种组成;,树种结构共分7个等级表2-2 树种结构划分标准,有时在组成式中要括上年龄例:某复层混交林,层:总蓄积量为360m3,其中落叶松250m3,年龄120年,云杉110m3,年龄100年,组成系数:落=250360=0.69;云=110360=0.31 层:总蓄积量为115m3,云杉110m3,80年;红松5m3,50年。云杉=110115=0.955 红松=5115=0.045 组成式::7落(120)3云(100):10云+红 组成是指蓄积而言,有时断面积与蓄积呈正相关,也可用断面积,在直
12、径大小相近的人工林中,有时也用株数。,四、林分年龄 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为树木的年龄(age of tree)。通常指林分内林木的平均年龄。树木的年龄往往不是以一年为单位,而是以龄级表示。龄级按小大依次由、罗马数字表示。针叶树和硬阔叶树20年一个龄级,云杉、红松。软阔叶树和萌生林以10年为一个龄级,马尾松。速生树种以5年(或2年)为一个龄级,杉木、桉树、泡桐。,确定树木年龄可靠的方法是伐倒树木,查数根颈部位的年轮数。对于轮生枝明显的树种,如油松、马尾松等针叶树种,在年龄不大时,可通过查数轮生枝轮的方法确定树木年龄。但应注意,我国南方某些树种,如思茅松,1年内可生长出两轮以上的枝轮,在这种
13、情况下,要认真判别次生枝轮,否则难以确定树木的准确年龄。在伐树比较困难的地区,也可以利用生长锥钻取胸高部位的木芯,查数年轮数,此为胸高年龄(age at breast height),再加上树木生长到胸高时的年数,即为该树木的年龄。,根据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可把林分分为同龄林(evenaged stand)和异龄林(unevenaged stand)。同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不超过1个龄级;异龄林指林分内树木的年龄相差超过1个龄级,在火烧迹地或小面积皆伐迹地上更新起来的林分有可能成为同龄林。绝对同龄林多见于人工林。阴性树种构成的天然林,尤其是择伐后长起的林分,通常为异龄林,多数天然林分,一般为异龄
14、林。与同龄林相比异龄林的防护作用和对风、雪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但是经营管理技术等复杂。,树龄完全相同的林分称为绝对同龄林(absolute evenaged stand);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又称为相对同龄林(relative evenaged stand)。在异龄林中,又将由所有龄级的林木所构成的林分称作全龄林(all aged stand),即全龄林的林木年龄分布范围即有幼龄、中龄、成熟龄及过熟龄林木。,由许多树木构成的林分,林分年龄(stand age)必然与树木的年龄有关,其具体的表示和计算方法为:(1)对于绝对同龄林分,林分中任何一株林木的年龄就是该林
15、分年龄;(2)而对于相对同龄林或异龄林,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龄表示林分年龄。计算林分平均年龄一般有两种方法,,对于异龄林计算林分平均年龄,在一般情况下其意义不大,因为对异龄林,仍应以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的年龄为主,制定经营措施。对于复层林,通常按林层分别树种记载年龄,而以各层优势树种的年龄作为林层的年龄。,计算林分平均年龄有两种方法:算术平均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在查定年龄的林木株数较少时,往往采用算术平均年龄,当查定年龄的林木株数较多时,而采用断面积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年龄,即:,式中 林分平均年龄;n查定年龄的林木株数(=1,2,n)第I株林木的年龄;第I株林木的胸高断面积。(式2-2)对于异龄林
16、更为适用,因为此式中考虑到各年龄林木蓄积占全林分蓄积的比例(设 为常数,蓄积与断面积呈正线性关系),这与确定异龄林经营措施有关。,为了便于开展不同经营措施和规划设计的需要,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把各个龄级再归纳为更大范围的阶段,称为龄组,通常由幼到老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具体划分标准一并列入表2-3。,表2-3 主要树种龄级和龄组的划分标准 单位:年,注:表中未列树种(包括经济乔木树种)和短轮伐期用材林树种的划分标准由各省自行制定。表引自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4)。,五、平均胸径平均胸径是反映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严格地说,它并不是林木胸径的平均水平,而
17、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其准确计算方法是根据每木调查的结果,计算出林分或标准地内全部林木断面积的总和与平均断面积(),再求出与 相对应的直径作为林分平均直径(D)。,(式2-3),2、林分平均直径: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以 表示,其计算方法为:,式中:林分平均断面积;N 林分内林木总株数;G 林分总断面积;和 第株林木的断面积和胸径。,由以上计算过程可以看出,林分平均直径是林木胸径的平方平均数,而不是林木胸径的算术平均数。准确计算林分平均胸径的步骤是依据林分每木调查的结果,计算出林分或标准地内全部林木断面积的总和()及平均断面积(),然后,求出与 相对应的直径作为林分平均直径()。,
18、在林分或标准地调查中,每木检尺时林木胸径多以整化径阶记录,此时林分或标准地内全部林木断面积的总和可按下式计算:,林分平均直径按下式计算:,式中:和 第径阶中值的断面积和胸径;第 i径阶内林木株数;径阶个数;N 林木总株数,其中。,只要 不为常数,就有,所以林分平方平均胸径()永远大于林分算术平均胸径()。,平均胸径以cm为单位,记载到小数点后一位。有时为了估算林分平均直径,也可以目测选出大体近于中等大小的林木35株,实测林木胸径,以其平均值作为林分平均直径。这种估算方法也适用于混交林中伴生树种的平均胸径计算。对于复层混交林,按林层分别树种计算平均直径,而各林层并不计算林层平均直径。,D与d的关
19、系平方平均直径永远大于算术平均直径。,六、平均高,林木的高度是反映林木生长状况的数量指标,同时也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平均高(average height)则是反映林木高度平均水平的测度指标,根据不同的目的,通常把平均高分为林分平均高(average height of stand)和优势木平均高(average top height记作HT)。平均高以m为单位,记载到小数点后一位。,1、林分平均高(1)条件平均高 树木的高生长与胸径生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的规律为随胸径的增大树高增加,两者之间的关系常用树高胸径曲线来表示。这种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heig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林分 调查 因子 yang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