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蕨类植物门药用植物学基础ppt课件.ppt
《第十章蕨类植物门药用植物学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蕨类植物门药用植物学基础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本部分主要讨论: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 1.石松亚门(1)石松科Lycopodiaceae(2)卷柏科Selaginellaceae 2.楔叶亚门(1)木贼科Equisetaceae 3、真蕨亚门(1)紫萁科,本部分主要讨论:(2).海金沙科Lygodiaceae(3).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4)乌毛蕨科(5).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6).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7).槲蕨科Drynariaceae,目 的 要 求,目的: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重点科的主要特征。熟悉常见药用
2、蕨类植物名称、科名、入药部位;了解蕨类植物分纲和分类的概况。技能目标:认识常用的药用蕨类植物,教 学 内 容,在高等植物中除苔藓植物外,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在植物内体均具有维管系统,称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是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具有精子器和颈卵器。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并且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输导系统。蕨类植物产生孢子,不产生种子。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有两个独立生活的植物体,即孢子体和配子体。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类植物,是较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较原始的维管植物。,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的孢子
3、体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发达,通常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根 常为不定根,着生在根状茎上。茎 常为根状茎。少数具地上茎,直立成乔木状,如桫椤 Cyathea spinulosa Wall.ex Hook.。蕨类植物的茎在进化过程中特化了具有保护作用的毛茸和鳞片。,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3)叶 幼时大多呈拳曲状。分为小型叶和大型叶。小型叶较原始,由茎的表皮细胞突出而成,无叶隙和叶柄,仅有一不分支的叶脉;大型叶有叶柄,有叶隙或无,叶脉多分枝,如真蕨类植物。根据功能又分孢子叶和营养叶。孢子叶是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又称能育叶;营养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又称不育叶。有些蕨类植物的孢子叶和营养叶不分,
4、叶的形状也相同,称为同型叶,如石韦、粗茎鳞毛蕨等;也有孢子叶和营养叶的形状和功能完全不相同,称为异型叶,如荚果蕨、紫萁等。,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4)孢子囊、孢子囊群 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如石松和木贼等。较进化的真蕨类,孢子囊常生于孢子叶的背面、边缘或集生在一特化的孢子叶上,常常由多数孢子囊聚集成群,称为孢子囊群,孢子囊群有圆形、肾形、长圆形、线形等形状。孢子囊细胞壁上有不均匀增厚形成的环带。环带着生的位置有多种形式,如顶生环带(海金沙属)、横行中部环带(芒萁属)、斜行环带(金毛狗脊属)、纵行环带(水龙骨属)等,这些环带对孢子的散布和种类的鉴
5、别有重要作用。,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5)孢子 多数蕨类产生的孢子大小相同,称孢子同型。孢子有大、小之分,称为孢子异型。产生大孢子的囊状结构称大孢子囊,大孢子萌发后形成雌配子体;产生小孢子的囊状结构称小孢子囊,小孢子萌发后形成雄配子体。形态上可分为二类:一类是肾状的两面型,另一类是三角锥状的四面型。,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6)茎内维管系统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茎内维管系统形成的中柱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散状中柱等。原生中柱包括单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管状中柱包括外韧管状中柱、双韧管状中柱。网状中柱、真中柱和散状中柱是最进化的类型。蕨类植物根状茎上常有
6、叶柄残基,而叶柄中的维管束数目、类型及排列方式的区别,可作为药材的鉴别依据之一。,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蕨类植物的配子体 孢子成熟后,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绿色叶状体,称原叶体(prothallus),也就是蕨类植物的配子体。配子体结构简单,生活期短,能独立生活,有背腹的分化。腹面生有球形的精子器和瓶状的颈卵器。精卵成熟后,精子由精子器逸出,借水为媒介进入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幼时暂时寄生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体死去,孢子体进行独立生活。,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3.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蕨类植物生活史中有两个独立生活的植物体:孢子体和配子体。从受精卵萌发
7、到孢子体上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这一阶段称为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其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双倍的(2n)。从单倍体的孢子萌发到精子与卵结合前,这一阶段为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单倍的(n)。在蕨类植物一生中,世代交替明显,其中孢子体世代占很大优势。,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4.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在蕨类植物中广泛分布,多具生理活性。最常见的有芹菜素(apigenin)、芫花素(genkwanin)、木犀草素(luteolin)和牡荆素(vitexin)等。在真蕨类植物中,常见有黄酮醇类:高良姜素(galangin)、山萘酚(kaempferol)、槲皮素
8、(quercetin)等。小叶型蕨类多含有双黄酮成分。如松叶蕨属(Psilotum)、卷柏属(Sellaginella)含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和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生物碱类:石松属(Lycopodium)中含有石松碱(lycopodine)、石松洛宁(clavolonine)、石松毒碱(clavatoxine)、垂石松碱(lycocernuine)等。卷柏属(Sellaginella)、木贼属(Hippochaete)、问荆属(Equisetum)均含有生物碱。从石杉科植物中分得的石杉碱甲(huperrzine A)能防
9、治老年性痴呆症。,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酚类化合物:二元酚类及其衍生物在大型叶的真蕨中普遍存在,如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及氯原酸(chlorogenic acid)等,它们具有抗菌、止痢、止血和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咖啡酸具有止咳、祛痰作用。多元酚类,特别是间苯三酚衍生物在鳞毛蕨属(Dryopteris)植物中常有存在,如绵马酚(aspidinol)、绵马酸类(filicic acids)、东北贯众素(dryocrassin)等,这类化合物具较强的驱虫作用。萜类及甾体化合物:蕨类植物中普遍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具代表性的是何帕烷型和羊齿烷型五环三萜
10、。石松属(Lycopodium)植物中含有锯齿石松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石松素(lycoclavanin)、石松醇(lycoclavanol)等。在紫萁、亚洲紫萁、乌毛蕨、多足蕨、欧洲蕨等植物中发现含有昆虫蜕皮激素(insect moulting hormones),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等活性。,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过去通常将蕨类植物门下分为5个纲: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真蕨纲。前4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类群,现存的较少。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今最为繁茂的蕨类植物。1978年我国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教授把五纲提升为五个亚门。药用植物较
11、多的为石松亚门、楔叶亚门(木贼亚门)和真蕨亚门。,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2.石松科 Lycopodiaceae陆生或附生。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匍匐,具根茎及不定根,小枝密生。叶小,螺旋状互生,鳞片状或呈针状。孢子叶穗集生于茎的顶端。孢子同型。本科植物常含多种生物碱(如石松碱等)和三萜类化合物。,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石松科特点,根与茎:陆生或附生草本,主茎匍匐而扩展,01,叶小,线性、钻行或鳞片状,有中脉,螺旋或轮状排列,02,孢子叶穗聚生枝顶,圆柱形或不明显,03,孢子球状、四面型;孢子囊单生于叶腋,囊圆球状,肾形,1室,04,石松(伸筋草)Lycopodium japonicum Th
12、unb.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具匍匐茎及直立茎。孢子枝生于直立茎的顶端。孢子叶穗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疏齿。孢子囊肾形,孢子淡黄色,四面体,呈三棱状锥体。全草能祛风散寒,舒筋活血,利尿通经。,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2.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多年生小型草本。茎腹背扁平。叶小型,鳞片状,同型或异型、交互排列成四行,腹面基部有一叶舌。孢子叶穗呈四棱形,生于枝的顶端。孢子囊异型,单生于叶腋基部,大孢子囊内生14个大孢子,小孢子囊内生有多数小孢子。孢子异型。植物体内大多含有双黄酮类化合物。,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卷柏科植物特征,陆生草本,茎常腹
13、背扁平,匍匐或直立。,根与茎,叶,孢子叶穗,孢子囊,孢子,小型叶,单叶,有中脉,腹面基部有一叶舌,成熟时脱落,螺旋排列或排成4行,孢子叶穗四棱柱形或扁平,生于枝的顶端。,孢子囊二型,生于孢子叶基部,肾形,孢子异形,大孢子通常4枚,小孢子多数,均为球状,四边型,重要药用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 全草含多种双黄酮生用能破血,治闭经腹痛,跌打损伤;炒炭用止血,治吐血,便血,尿血,脱肛。,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二)楔形亚门,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的分化。茎具有明显的节与节间,街上有轮生的枝和叶,节间表面有纵棱,表皮细常矿质化,含有硅质;叶
14、为小型叶。孢子囊生于特殊的孢子叶上,包子同形或异形。现有1科。,问荆,节节草,木贼,1.木贼科 Equisetaceae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及地上茎。根茎棕色,生有不定根。地上茎具明显的节及节间,有纵棱,表面粗糙,多含硅质。叶小型,鳞片状,轮生于节部,基部连合成鞘状,边缘齿状。孢子囊生于盾状的孢子叶下的孢囊柄端上。并聚集于枝端成孢子叶穗。,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重要药用植物木贼 Hippochaete hiemale(L.)Boerner.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不分支,中空,有纵棱脊2030条,在棱脊上有疣状突起2行,粗糙,叶鞘基部和鞘齿成黑色两圈。全草能收敛止血,利尿,明目退翳。,第二节
15、 蕨类植物的分类,木贼,Equisetum hyemale L.,问荆 Equisetum arvense L.多年生草本。具匍匐的根茎。根黑色或棕褐色。茎直立,二型。孢子茎紫褐色,肉质,不分支;叶膜质,连合成鞘状,具较粗大的鞘齿;孢子叶穗顶生,孢子叶六角形、盾状,下生6个长形的孢子囊。孢子茎枯萎后,生出营养茎,表面具棱脊,分支多数,在节部轮生,叶鞘状,下部联合,鞘齿披针形。全草能利尿,止血,清热、止咳。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um(Desf.)Boerner 全草具有清热利湿,平肝散结,祛痰止咳作用。笔管草H.debile(Roxb.)Milde 全草能疏表利湿,退
16、翳。,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问荆,节节草,瓶尔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植物体为小草本。叶二型,营养叶单一,叶脉网状,中脉不明显;孢子叶有柄,自总柄或营养叶基部生出。孢子囊大,无柄,沿囊托两侧排列,成狭穗状,横裂。孢子球状四面形。重要药用植物瓶尔小草 Ophioglossum vulgatum L.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三、真蕨亚门,具有根茎叶分化,根为不定根,叶为大型叶,幼叶常拳卷,叶形多样。,孢子囊常汇集成各式囊群,着生于孢子叶背面或边缘。,本类是蕨类植物中最多的,占95%,Filicophytina,真蕨亚门,1.紫箕科 Osmun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蕨类植物 药用 植物学 基础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