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溶液ppt课件.ppt
《第二章溶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溶液ppt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溶液化学,溶液:一种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均匀而稳定的体系溶液不是化合物: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溶解过程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表现出化学反应的某些特征:放热、吸热、体积、缩小、体积增加),2.1 溶液,2.1.1 溶液的分类,溶液,液态溶液,气态溶液,固态溶液,气液溶液,固液溶液,液液溶液,HCl 溶于水,将液态物质定为溶剂,乙醇溶于水,将含量多的物质定为溶剂,NaCl 溶于水,将液态物质定为溶剂。,所有的气态混合物:空气,各金属合金,H2 溶解在Pd 中等,2.1.2 溶解度原理,液液相溶,固液溶解非极性或弱极性固体物质易溶于非极性
2、或弱极性溶剂,而难溶于强极性溶剂.极性固体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难溶于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一些离子型盐类易溶于水.,在同一溶剂中低熔点的固体将比类似结构的高熔点固体易溶解.,气液溶解在同一溶剂中高沸点气体比低沸点气 体的溶解度大.具有与气体溶质最为近似分子间力的溶剂为最佳溶剂.,熔点降低,溶解度增大,2.1.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对于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对于因强的溶剂化作用而形成的放热溶解过程,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压强的影响亨利(Henry)定律,亨利(Henry)定律:在中等压强时,气体的溶解度与溶液上面气相中该气体分压成正比,即
3、:Ci=Kpi,分配定律,一定温度下,一种溶质分配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浓度比值为一常数.,萃取,应用少量萃取剂进行多次萃取,证明:,一次萃取后,二次萃取后,依次类推,n次萃取后,2.1.4 溶液浓度表示法,实验室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定量表示法,例1:计算由1.00g CO(NH2)2(尿素)溶于 48.0g 水所配制成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例2:怎样由浓盐酸(12moldm3)配制0.10dm3 2.0moldm3 的盐酸溶液?,例3:如何将25g NaCl配制成wNaCl为0.25的食盐溶液?,解:,wNaCl=,mNaCl,m溶液,=,mNaCl,m溶剂+mNaCl,0.25=,25,
4、m溶剂+25,m溶剂=75g,蒸发,凝聚,A,p,1、蒸汽压下降拉乌尔(Raoult)定律,15,(2)蒸气压下降,同一温度下,溶有难挥发溶质B的溶液中,溶剂A的蒸气压力总是低于纯溶剂A的蒸气压力。,蒸气分子,液体分子,溶质分子,原因在于溶剂的一部分表面被溶质微粒占据,使得单位时间内从溶液中蒸发的分子减少,使得溶液的蒸发速率降低。,同一温度下,纯溶剂的蒸气压力与溶液的蒸气压力之差叫做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与溶剂摩尔分数的乘积.由于 xA+xB=1,因此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Dp和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拉乌尔定律只
5、适用于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在稀溶液中,因 nA nB,故:,以水为溶剂,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则1000g水中,nA=1000/18.01=55.51,对于理想溶液,溶剂和溶质不发生作用,且均有挥发性,则:,p=pA+pB,苯和甲苯所组成的溶液为一理想溶液,当 x本=x甲苯=0.5,p总=0.510.0+0.53.2=6.6kPa,19,2.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蒸气分子,固体,固体的蒸气压:固体放在密闭容器中,固体(固相)和它的蒸气(气相)之间也能达成平衡,此时固体具有一定的蒸气压力。,20,沸点(bp:boiling point):当某一液体的蒸气压力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沸腾,此时的
6、温度称为沸点。,凝固点(fp:freezing point):某一物质的液相蒸气压力和固相蒸气压力相等时的温度。,固相蒸气压力液相蒸气压力 固相 液相,固相蒸气压力液相蒸气压力 液相 固相,一切可形成晶体的纯物质,在给定的条件下,都有一定的凝固点和沸点。但溶液的情况并非如此,一般由于溶质的加入使溶剂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沸点上升;而且溶液越浓,沸点和凝固点改变越大。,21,P(H2O,g)/Pa,T/K,101325,373.15,273.15,611,水和冰的蒸气压力曲线,水,冰,373.15K时,水的蒸气压力与外界相等,水沸腾273.15K时,水的蒸气压力与冰的蒸气压力相等,水凝固,22,P
7、(H2O,g)/Pa,T/K,101325,373.15,273.15,611,水和冰的蒸气压力曲线,水,冰,溶质的加入使溶液的蒸气压力下降,溶质溶于水,不溶于冰,冰的蒸气压力无变化,23,P(H2O,g)/Pa,T/K,101325,611,水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示意图,水,冰,Tfp,Tbp,Tbp,Tfp,沸点增加凝固点降低,Tbp,Tfp,溶液,24,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Tbp=kbp*m kbp:溶剂的摩尔沸点上升常数 Tfp=kfp*m kfp:溶剂的摩尔凝固点下降常数,应用:向汽车水箱中加入乙二醇防冻液,(a),(b),给
8、植物浇水植物茎叶挺立,(c),在萝卜上插玻璃管,并加水,3、渗透现象及渗透压,(d),26,半透膜,溶液,纯水,由渗透压形成的液面差,渗透: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单方向扩散过程,渗透压:为维持被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额外压力,27,半透膜,溶液,纯水,F,渗透压:为维持被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额外压力,28,反渗透:如果外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则会使溶液中的溶剂向纯溶剂方向流动,使纯溶剂的体积增加。,半透膜,溶液,纯水,F,29,1886年范托夫(vant Hoff)指出: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及绝对温度成正比:
9、,=C*R*T=n*R*T/V或*V=n*R*T,:渗透压 C:浓度 T:热力学温度 n:溶质的物质的量 V:溶液的体积,30,渗透压的应用,一般植物细胞的渗透压:=2000KPa,生理盐水的浓度海水与淡水鱼类不能互换在淡水中游泳眼睛涩痛,M=179gmol1(理论值180gmol1),5、依数性的应用,解:查表得水的 Kb=0.512Kmol1kg根据 DTb=Kbm则 0.156=0.512Kmol1kg,(1)测定分子的摩尔质量例 4:把1.09g葡萄糖溶于20g水中所得溶液在 101325 Pa下沸点升高了0.156K,求葡萄糖的摩尔质量 M.,例 5:把0.322g萘溶于80g苯中所
10、得溶液的凝固点为278.34K,求萘的摩尔质量M.,例 6:1dm3溶液中含5.0g马的血红素,在298K时测得溶液的渗透压为1.82102Pa,求马的血红素的摩尔质量M.,(2)制作防冬剂和制冷剂,防冻剂如:水箱的水中加甘油或乙二醇以降低水的凝固点制冷剂 30g NaCl+100g H2O,T最低=250.6K 42.5g CaCl2+100g H2O,T最低=218K水和溶液的冷却曲线低共熔混合物低共熔点(冰晶共析点),解:由 pCRT 得 C p/RT=0.3026 mol/dm3 是稀溶液 C=m=0.3026 mol/dm3 浓度=(0.3026*180)/(1000+0.3026*
11、180)*100%5.2,例 7:已知血液的渗透压为780KPa,若用葡萄糖溶液做为临床输液的营养液,该葡萄糖溶液浓度为多大?,(3)配制等渗输液,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典型的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某些类似氯化汞的无机盐,有机化合物中的羧酸、酚和胺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稀溶液的那些主要取决于所含溶质粒子的数目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的性质,如: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6.1.1 阿仑尼乌斯的部分电离理论,在水溶液中电解质是部分电离的,在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之间建
12、立了平衡,并提出电离度的概念,认为溶液愈稀,电离度(a)愈大。,例如HAc,设原始浓度为c,则平衡时:,缺陷:固态 NaCl 中根本没有 NaCl 分子存在,若假设溶液中出现 NaCl 分子,并和其离子建立平衡的假定不合理;2.不能解释溶液中带有不同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对强电解质不适用。,离子氛(ionic atmosphere):由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每一个离子都受到相反电荷离子的束缚,使溶液中的离子并不完全自由,在正离子的周围存在由负离子形成的“离子氛”,在负离子的周围存在由正离子形成的“离子氛”。,6.1.2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基本概念,离子与离子氛的作用其表现为溶液导电能力下降
13、、电离度下降、依数性异常;由于离子与离子氛之间相互作用,使离子不能100%发挥作用,发挥作用的离子数少于完全电离时离子的数目;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目越多,离子与它的离子氛作用越强。离子与离子氛的作用程度可用离子强度表示。,活度和活度系数活度: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实际发挥作用的浓度。,当溶液的 I 相同时,离子自身的电荷越高,则 g 的数值越小;同一离子的 g 值随溶液的 I 增大而减小。,6.2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6.2.1 酸碱质子理论阿仑尼乌斯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又称水-离子理论1923年,布郎斯特(Brnsted),劳莱(Lowrey):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如:
14、HCl,NH4+,H2PO4碱: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如:NH3,HPO42,CO32,Al(H2O)5OH2+,水-离子理论:将物质分为酸、碱和盐酸碱质子理论:将物质分为酸、碱和非酸非碱物质,6.2.2 质子论的酸碱反应,强酸的电离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弱酸的电离平衡是质子转移反应,弱碱的电离平衡是质子转移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盐的水解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高氯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平衡是质子 转移反应,液氨的自偶电离是质子转移反应,在H2O中可以存在的最强的质子酸是H3O+!在H2O中可以存在的最强的质子碱是OH!,水的自偶电离是质子转移反应,2.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溶液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