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微波遥感系统教材ppt课件.ppt
《第二章微波遥感系统教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微波遥感系统教材ppt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2.1 非成像微波传感器2.2 成像微波传感器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2,散射计 强度后向散射系数 即定标后的雷达 用于测量目标的散射特性随雷达波束入射角变化的规律,也可以用于研究极化和波长变化对目标散射特性的影响。多极化多频段,一、微波散射计,2.1 非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3,2.1 非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4,2.1 非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二、雷达高度计,与测距雷达原理相同,低频率波束 对于某些地物可穿透,三、无线电地下探测器,5,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一
2、、侧视雷达,6,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7,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8,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9,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10,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地面可以分辨的两目标最短距离雷达发射的是短脉冲,信号之间必须相差一个脉冲长度才能分开来。距离分辨率与飞机目标之间的距离无关。与俯角有关与航空摄影相反,距离向分辨率,11,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12,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13,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14,2.2 成
3、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15,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16,如米波波宽为10度量级厘米波波宽为几度左右,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方位向分辨率,17,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AR),18,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合成孔径基本思想是用一个小天线沿一直线方向不断移动,在移动中每个位置上发射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射位置的回波信号存储下来。存储时必须同时保存接收信号的振幅和相位。,19,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20,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
4、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分辨率,S1,S2,Ls,Ls,21,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22,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23,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24,目标与天线之间的(发射波)距离变化 每一位置上记录相位 波数,1,2.2 成像微波传感器,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聚焦处理使得不同位置的相移经过补偿能够进行叠加,25,辐射方向图 天线辐射能量的空间分布。通常用两平面方向图来代表天线立体方向图 主要方向显著如果发射和接收时辐射方向图是一致的,则称为互易元件,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一、雷达天线及其参数,26,
5、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27,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28,归一化辐射方向图,能量大小相对估计单位为分贝方向系数:天线在该方向上的归一化辐射方向图与辐射方向图在4立体角内的平均值之比。反映能量分布比例,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29,辐射立体角 单位立体角 辐射源与距它r处的球面微分dA所形成的立体角,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30,方向图立体角,可以理解为每一个单位立体角的能量相对大小加权和近似表示为,为xz平面内半功率宽度,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
6、波遥感系统,31,天线有效面积,由波辨角,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有,32,发射机将电磁能供给天线后,天线获得的总功率为Pt天线将电磁波发射出去时,进入自由空间的电磁波功率为 Po一部分能量 Pl 在天线中耗散为热能辐射效率 天线在某一方向(,)上的增益 G(,)天线辐射的功率密度 无耗各向同性天线辐射功率密度,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二、雷达方程与灰度方程,33,无耗各向同性天线辐射的总功率为 实际天线辐射的总功率由 Sr(,)在半径为 r 的球面内积分得,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34,由于 故有
7、 天线辐射功率密度 Sr 与天线输入功率 Pt的对应关系,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35,未计大气衰减、地物穿透、吸收。理想状态的分析。如上式,无耗各向同性,雷达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为 Wt,天线增益为 Gt,地物目标在与天线相距R处接收到雷达球面波,则在地物目标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的能量为 Wor,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36,地物目标在获得能量后向雷达天线方向再反射回去(这里未计入大气衰减的影响),如果其有效的后向散射面积为,那么它向雷达天线反射的总的回波功率就应为 回波同样是球面波,是以地物目标为中心的球面波。这样,在雷达接收天线处
8、单位面积上的回波功率即为,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37,如果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为 Ar,那么接收机所接收的回波的总功率为:,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38,由(2-3-24)(2-3-16)考虑无耗天线 有,一般说来,雷达天线与发射天线是同一天线,故接收天线增益 Gr 与发射天线增益 Gt 是相等的,它们与接收天线有效面积下波长之间的关系是,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39,所以,有 一般用地物单位面积的平均散射系数o(或地物单位面积的散射截面)表达地物的散射特性,如果雷达波束照射到地物的面积为 A,则地
9、物目标总的有效散射截面为=o A对于分布目标的雷达方程为,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40,分辨单元内 可能是同一地物 可能是不同地物 或同一地物 不同状态 不同粗糙度的个体或样本N个样本 随机分布的散射中心(即样本独立样本)于是有,归一化高斯随机变量,即其均值为零,方差为1。,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三、灰度方程,41,其中 回波功率的大小由雷达接收机视频输出信号强度 I 表示,即 M 是接收机的传递函数。转换为胶片密度 D,有为胶片的传递函数,k 为胶片和曝光时间有关的常数,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
10、42,令 则 这个方程表达了雷达回波功率 Pr 转换为图像密度的过程,被称为灰度方程。,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43,以上是以胶片记录为基础进行分析的 若不考虑胶片记录,而是视频输出信号基础上的数字信号,则在(2-3-38)后,有 其中,2.3 天线、雷达方程和灰度方程,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44,1978年到1998年国际上共5个型号6颗对地观测民用星载雷达卫星 美国的Seasat(海洋卫星)前苏联的Almaz(金刚石)卫星 日本的JERS(地球资源卫星)欧洲空间局的ERS(欧洲遥感卫星)1号和2号 加拿大的Radarsat(雷达卫星)此外,一颗测雨雷达卫星,
11、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45,美国NASA于1978年6月28日发射装载了三个微波雷达,一个微波辐射计和一个可见光近红外辐射计运行轨道近圆形,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交角108每天绕地球14圈,飞行高度800km,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一、海洋卫星雷达,46,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47,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48,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49,ALMAZ1(金刚石1号)卫星由前苏联于1991年3月31日发射上天用于对地观测的一颗卫星第一颗S波段星载SAR系统由于故障原因,10
12、个月后卫星终止工作,二、金刚石卫星雷达,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50,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51,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52,1992年2月11日 地球资源卫星1号(JERS1)星上装载光学传感器和合成孔径雷达L波段 H H极化雷达与太阳同步的轨道高度为568km 轨道倾角为97.7每天绕地球运行15圈,三、日本地球资源卫星雷达,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53,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54,1991年7月16日发射升空主要应用目的是:研究海洋环流、洋流、潮汐及内波传播了解全
13、球风与波浪的关系分析极地冰盖及海冰探测海底地形并监测海面温度进行包括地质、农业、森林、冰川在内的陆地应用研究1995年,ERS-2 SAR发射上天两个卫星可以1天或8天的时间间隔对给定地区成像,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四、欧洲遥感卫星雷达 ERS1,55,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56,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57,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58,提供冰情和海况信息勘测可再生资源(如农业和林业)和不可再生资源(如地质)监视加拿大多岛屿海和东部沿海有海冰和冰山的水域监测和支援沿海和近海水域内的人类活动对森
14、林资源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查连续监测加拿大和其它国家农业地区的作物长势用雷达立体像对测绘全球以供地质勘探和制图应用,五、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59,60,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61,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62,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63,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64,RADARSAT五种工作模式 不同入射角范围 信号补偿 不同照射带 不同的范围要求 不同分辨率 不同的应用要求,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65,1 标
15、准波束,入射角2049,成像宽度为100Km,距离及方位分辨率为28m15m;2 宽辐射波束,入射角2040,成像宽度为150Km,分辨率为28m35m;3 高分辨率波束,入射角3749,成像宽度为45Km,分辨率为10m10m;4 扫描雷达波束,入射角2049,成像宽度为300Km,分辨率为50m50m,或100m100m;5 试验波束,入射角4959,成像宽度为75Km,分辨率为28m30m。,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66,与已有的星载SAR系统比较RADARSAT有如下特点:1 具有45,75,100,150,300和500km 六种不同宽度成象能力。2 分别为1
16、1.6,17.3,30.0 MHz 的调频带宽,使距离分辨率可调。3 复盖全球周期短,每天可复盖北纬73至北极全部地区。3天可复盖加拿大及北欧地区,24天可复盖全球。,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67,赤道地区降雨测量计划(TRMM)卫星测雨雷达(PR)空间测雨的第一颗雷达卫星美国和日本联合进行 为期三年研究占全球降雨34的赤道及近赤道地区的降雨分布分析全球变化 以加强对全球能量和水循环的理解分析世界降雨对陆地、海洋、以及大气地球物理运动的作用以利于环境保护以55 的间隔计算北纬37 和南纬37 之间地区的月平均降雨量,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六、赤
17、道卫星测雨雷达,68,1981年发射航天飞机成像雷达1号(SIR-A)已发射了航天飞机成像雷达2号(SIR-B)和3号(SIR-CX-SAR),2000年2月为期11天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图计划(SRTM)。,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七、航天飞机雷达系统,69,2.4 空间微波遥感系统,第二章 微波遥感系统,70,SIR-B 1984 年10月5日搭载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入轨L波段 HH极化 采用数据数字处理系统双带宽倾斜天线视角在15到60 之间变化变化视角能提供观测期间连续几天对特殊目标的多入射角图像。(SIR-A对地观测使用固定视角47 成像 数据采用光学记录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微波遥感 系统 教材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