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ppt课件.ppt
《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本章掌握的主要内容,一、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溶解度的方法三、助溶剂、增溶剂、潜溶剂的概念及区别四、溶解速度方程及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五、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一.药用溶剂的种类(一)水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二)非水溶剂 药物在水中难溶或不稳定,选择适当的非水溶剂。,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与性质,药用溶剂选择标准,无毒无刺激性,无生理活性,性质稳定,价廉易得,不仅仅考虑溶解性能,更要考虑安全性,二.药用溶剂的性质,(一)介电常数()溶剂的介电常数表示将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开的能力。介电常数大的溶剂的极性大,
2、介电常数小的溶剂极性小。,溶剂的溶解能力主要与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表现在溶质与溶剂的极性、介电常数、溶剂化作用、缔合形成氢键等,其中溶剂的介电常数大小顺序可预测某些物质的溶解性能。,(二)溶解度参数(i),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溶剂或溶质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越易互溶,i可用下式表示:Ui分子间的内聚能;Vi物质在液态时的摩尔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分子间内聚能可从物质的摩尔气化热求得.Hv摩尔气化热;R摩尔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例如 求25时水的溶解度参数。已知 H2O气化热 Hv=43
3、932J/mol,VH2O=18.01cm3 则:,一.药物的溶解度(一)药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第二节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测定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饱和溶液的浓度。,测定举例:假设某药物在0.1mol/L NaO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约为1mg/ml。实测时配制四种浓度的溶液,即分别
4、将3、6、12、24mg药物溶于3ml溶剂中,装入安瓿,计算药物质量(mg)与溶剂用量(ml)之比,即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分别为1、2、4、8,溶液量不能少于3ml,保证能够供测试用。将配制好的溶液恒温持续振荡达到溶解平衡,离心或过滤后,取出上清液并作适当稀释,测定药物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以测得药物溶液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到比率为零处即得药物的特性溶解度。,特性溶解度测定曲线 红线表明药物解离或缔合,含杂质或增溶;黄线表明药物纯度高,无解离与缔合,无相互作用;蓝线表明存在盐析或同离子效应。,2药物的平衡溶解度测定法 药物的溶解度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又
5、称表观溶解度)测量的具体方法是: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S并对配制溶液浓度C作图,如下图,图中曲线的转折点A,即为该药物的平衡溶解度。,(三)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1.溶剂的影响(1)“相似相溶”: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药物溶解度小;反之,溶解度大。(2)氢键的影响:在极性溶剂中,如果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解度增大。如果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溶解度减小,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药物离子的水合作用与离子性质有关,阳
6、离子和水之间的作用力很强,以至于阳离子周围保持有一层水,从而影响药物的溶解度。离子的水合数目随离子半径增大而降低。,3晶型的影响,(1)多晶型:同一化学结构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如溶剂、温度、冷却速度等)不同,形成结晶时分子排列即晶格结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晶型,产生多晶型。(2)无定型:为无结晶结构的药物。无定型亚稳型稳定型(3)假多晶型:药物结晶过程中,溶剂分子进入晶格使结晶型改变,形成药物的溶剂化物。如溶剂为水即为水合物。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4.粒子大小 粒子大小在r=0.1nm100nm时溶解度与粒子大小有关。用Ostwald-Freundlich方程表示:,R减小则S增加,5.
7、温度 药物溶解过程中,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式为:,当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6pH(1)弱酸性药物:若已知pKa和S0,由下式即可计算在任何pH下的表观溶解度,亦可以求得弱酸沉淀析出的pH,以pHm表示。,例题:磺胺嘧啶药物的pKa=6.48,特性溶解度S0=3.0710-4mol/,临床使用的磺胺嘧啶注射液浓度为0.2g/ml,通常将注射液稀释成4.010-2mol/L(1.0%药液)后静脉滴注,因此所用输液的pH应能保证澄明不能有药物析出,pH应控制在多少?,计算结果表明,输液的pH值不得低于8.59,若低于此pH值则磺胺嘧啶将从输液中析出。,(2)
8、弱碱性药物:,或,例题:普鲁卡因在25 pKa=9.0,S0=0.5g/100ml,配制20mg/ml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其pH不应高于多少?计算表明注射液pH值不应高于8.52,同时要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因此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pH应为4.5。,7.同离子效应 一般向难溶性盐类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化合物时,其溶解度降低,这是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8.混合溶剂,为提高不溶或难溶于水的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一定比例时,可使药物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这种混合溶剂称潜溶剂(cosolvent)。常与水组成潜溶剂的
9、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等。,一个好的潜溶剂其介电常数一般为2580。潜溶剂提高药物溶解度原因:两种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有利于药物溶解。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9添加物的影响(1)加入助溶剂:助溶(hydrotropy):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不是表面活性剂),可与药物形成的络合物。,常用的助溶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等;另一类为酰胺类化合物,如乌拉坦、尿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药物 溶液 形成 理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