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审美趣味ppt课件.ppt
《第7讲审美趣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讲审美趣味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学原理第七讲,审美趣味,趣味问题的提出,由于天才的艺术创造是不遵循任何规则的,因此凭借规则的理解就无法欣赏这些艺术的妙处,要真正欣赏这些艺术就需要一种特别的感知和评判能力,这种特殊的感知和评判能力就是趣味(taste)。,艺术作品不等于一般事物。艺术欣赏无规则(理想的批评家可以定规则,跟着走就没错),艺术创造也没规则(天才有规则)。,汤森德(Dabney Townsend):趣味的提出是现代美学的标志,在现代美学家看来,审美感官的典范不像在古典世界中的通常情形那样是眼睛,而是舌头。趣味转变成了一个美学术语;这种转变的诸原因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趣味类似于艺术和美产生的经验的多样性、私秘性和即刻
2、性。当我品味某种东西时,我无须思考它就能经验那种味道。这是我的味觉,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能否定的。如果某种东西给我咸味,没有人能够使我相信它不给我咸味。不过,别人可以有不同的经验。一个人发现愉快的味道可能不能令另一个人感到愉快,而且我不能说或做任何事情来改变这种情况。对于许多早期现代哲学家和批评家来说,艺术和美的经验恰好就像这种味觉。,趣味的难题,趣味的难题并不在于它的主观私秘性,而在于它作为一种具有主观私秘特性的感觉如何又具有普遍可传达性。18世纪西方美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克服趣味中所体现的这种矛盾。,趣味观念溯源:趣味与共同感,亚里士多德将视听嗅味触等外感官与共通感(common sen
3、se)区别开来:我们首先拥有的是由各种外感官提供的零碎感觉,再通过内感官将五种外感官所获得的数据收集起来,加以组织整理,形成共通感觉。这种共通感,比如对大小、形状和运动等等的感觉,不是由某一单个的外感官完成的,而牵涉到不同感官之间的协同合作,这就需要一种似乎更高的感官来完成这种组织整理工作。这种更高的共通感仿佛是对感觉的意识,一种反思性的感觉,“一种看见我们所看的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说,共通感也就是一种将感觉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意义的能力。只有通过共通感,个别的感觉才能形成经验。,亚里士多德对触觉和味觉的独特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各种外感官中,视觉处于最高位置,直接与想像相联;不过,触觉有时也
4、被认为是主要的感觉,因为“没有触觉就不可能有任何其他感觉;每个有灵魂的人都一定有触觉能力毫无疑问,所有其他感官都必须通过接触来感知,但接触只是起中介作用:惟有触觉通过直接接触来感知没有触觉就不可能有其他感觉。”触觉又特别与味觉相联。味觉是一种附属于触觉的感觉,因为没有触觉就不可能有味觉。由于味觉与触觉的紧密关系,触觉又是最具分辨力的感官,因此味觉比其他感官如嗅觉具有更精确的识别力;而识别力又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趣味观念溯源:趣味是共同感与味觉的结合,当后来的美学家将趣味作为审美判断的时候,他们暗中将亚里士多德的共通感和味觉结合起来了,趣味由此成了一种既具有直接性又通向更高层次认识的辨别力
5、。,直觉+共通感=味觉,趣味观念溯源:趣味与个性,趣味概念的提出,与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崇尚个性有关。“当艺术家的个性和表现成为中心的时候,趣味开始扮演艺术家的气质的指标,并成为将艺术家的感觉转变为一种表现形式的手段。”,趣味跟气质有关,跟内在的情感基调有关。,趣味观念溯源:趣味与风格,17世纪的后期风格主义(mannerism)在将趣味转变成美学概念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后期风格主义来说,风格(manner)或样式(style)起了亚里士多德将个别感知要素统一为观念化的整体的共通感的作用。因此,一个具有风格的人可以将诸要素统一起来而超过模仿,就像一个具有共通感的人可以将五种感觉统一为一个感觉
6、印象一样。这使得风格成了一种感觉。它起到了像共通感一样的结构作用。由于对古典作家来说趣味与风格最为类似,因此将具有趣味与具有风格主义的风格等同起来就是一种自然的过渡。”,趣味观念溯源:趣味与内感官,在哈奇森看来,趣味就是一种内感官。哈奇森对洛克经验主义的改造:洛克允许两种不同的观念起源方式。一种是由感觉直接提供的简单观念(如红色),一种是由心灵对于自身有关简单观念的能力的意识所提供的反思观念(如对红色的记忆)。这两种观念可以形成所有的知识。哈奇森将反思观念改造为内感官的观念。内感官与外感官一样,都是对感觉对象的直接反应,但它们至少在这样两个方面非常不同:,内感官看待美丑和善恶。,第一,没有一个
7、外感官可以与内感官相对应,内感官属于心灵而不属于视听味嗅触等任何一种外感官。第二,内感官不是直接应用于事物,而是应用于事物的观念,主要是指心灵对外感观提供的各种简单观念的复合体的反应。,美是内感官的对象,是观念的观念,哈奇森之所以主张审美经验是一种内感官的感觉,原因在于他反对古典美学将美视为外在事物的性质比如和谐,而将美视为观念之间的复合关系,他称之为“多样统一”。对于观念之间的这种复合关系只有通过内感官才能把握。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内感官视为联系感觉与知性之间的纽带,因为它一方面与外感官提供的简单观念相联系,另一方面又与更高层次的观念复合体即意象相联系。我们对于事物的感觉是个体性的,
8、但我们对于事物的整体看法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作为联结个体感觉与普遍看法的内感官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审美经验中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休谟对哈奇森的继承和批判,对于哈奇森用内感官来解决审美经验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的策略,休谟并不满意。用感官感觉来表达趣味判断的直接性,这是休谟乐于接受的;但将趣味判断等同于内感官就势必会排斥对趣味的教养,同时掩盖了趣味的多样性进而掩盖了如何为多样的趣味寻找共同标准的问题,这是休谟不赞同将审美趣味等同于内感觉的主要原因。,内感官是感官,无法教养。审美不是生理学的问题,趣味的标准:休谟美学的核心问题,1、人与人之间的趣味存在巨大的差异。2、尽管人与人之间的趣味千
9、差万别,但人们又似乎能够将真正的天才与冒牌货区别开来。3、休谟的美学问题就是寻求趣味标准的问题。,趣味的差异性,趣味的巨大差异,就像世上流行的意见一样,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不会受到每个人的观察的影响。大多数知识有限的人,在他们熟悉的狭小圈子里就能看出趣味的差异,即使那里的人们都在同样的政府下受教育,且从小都受到同样的偏见的影响。而那些能够把将他们的视野扩大去思忖遥远的国度和久远的时代的人,对于这方面的巨大差异和对立就会越发惊叹了。对于无论什么很不符合我们的趣味和理解的东西,我们都倾向于称之为野蛮:但很快就会发现有责难的粗话回敬给我们。就连最傲慢和自负的人在看到各方面的人都同样自信时最终也会感到
10、吃惊,要在这种关于敏感的纷争之中肯定地表明自己的爱好,也会犹豫起来。,趣味的普遍性,两千多年前在雅典和罗马让人喜爱的同一个荷马,在巴黎和伦敦仍然让人钦佩。气候、政治、宗教和语言的所有变化,并不能遮蔽他的光辉。权威和偏见可以让一个糟糕的诗人或演说家暂时流行,但是他的名声决不会持久或普遍。当后代或外国人来考查他的作品时,迷惑就会烟消云散,他的错误就会原形毕露。相反,一个真正的天才,他的作品持续越久,传播越广,他所得到的赞美就越真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嫉妒和猜疑太多,即使熟悉他的朋友也会减少对他的成就的赞叹:但是,当这些遮幛被清除的时候,那自然地适合激发令人愉快的情感的美,就立即会显示它的能量;只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美 趣味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