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岩体初始应力及其测量ppt课件.ppt
《第5章岩体初始应力及其测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岩体初始应力及其测量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岩体初始应力及其测量,本章内容:,5-1 基本概念 5-2 岩体的自重应力 5-3 岩体构造应力 5-4 岩体初始应力分布状态 5-5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授课学时:4学时,1、岩体初始应力场的构成;2、重力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特点;3、原岩应力场的分布状态;4、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关键术语:原岩、原岩应力、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应力解除要求:1、掌握本课程重点难点内容;2、了解原岩应力分布状态;3、了解影响原岩应力分布的因素;4、熟悉几种应力解除法测试原岩应力的方法和测试步骤。,本章的重点难点:,5-1 基本概念,原岩:未经工程开挖而又不受开挖影响仍处于自然平衡状态的岩体,称为原岩。围
2、岩:受工程开挖影响应力发生重新分布的岩体,称为围岩。原岩应力:原岩中天然赋存的应力称为原岩应力,又称为初始地应力或地应力。原岩应力场:原岩应力在岩体空间有规律的分布状态称为原岩应力场,又称为初始地应力场。即未经采动的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应力状态。,自重应力:地壳上部各种岩体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应力。它是由岩体自重引起的。自重应力场:自重应力在空间有规律的分布状态称为自重应力场。构造应力:由地质构造作用产生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或地壳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促使构造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力量,这就是构造应力。构造应力场:构造应力在空间有规律的分布状态称为构造应力场。,5-1 基本概念,次生应力
3、(二次应力)岩体开挖扰动了原岩的自然平衡状态,使一定范围内的原岩应力发生变化,变化后的应力称为次生应力或二次应力。原岩应力自重应力构造应力 迄今为止,对原岩应力还无法进行较完善的理论计算,而只能依靠实际测量来建立岩体中初始应力状态。,5-1 基本概念,5-2 岩体的自重应力,一、基本公式在均匀岩体中,深度为z处的岩体的竖向自重应力为:,在半无限体中任一微元体上的正应力均为主应力,且有,得:,其中为岩体静止侧压力系数。,根据虎克定律:,在均匀岩体中,岩体的自重初始应力状态为:,对于均质成层岩体:,对于各向异性体,例如薄层状沉积岩:,当岩层水平时,则有:,解得:,当岩层垂直时,岩体自重应力的特点:
4、(1)水平应力x、y小于垂直应力z;(2)x、y、z均为压应力;(3)z只与岩体密度和深度有关,而 x、y还同时与岩体弹性常数E、有关;(4)结构面影响岩体自重应力分布。,在地壳浅部,可认为岩体处于弹性状态,=0.200.30,在深部,岩体转入塑性状态,=0.50,1,则有:x=y=zz 各向等压的应力状态,又称为静水压力状态。著名的海姆假说(瑞士地质学家1871),5-3 岩体构造应力,一、构造应力场的概念 构造应力:由地质构造作用产生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或地壳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促使构造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力量,这就是构造应力。岩体构造应力是构造运动中积累或剩余的一种分布力。构造应力场是构造运
5、动中积累或剩余的一种应力场,相对于人类活动时期而言,除构造活动区外,它是剩余应力场。,二、构造运动的起因,地质学家分析地球表层(包括地壳和地幔)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和发展,提出了各种大地构造学说,最具代表的是地质力学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1、地质力学学说 该学说认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产生两种推动地壳运动的力:一种是经向水平离心力;一种是纬向水平惯性力。这两种力是引起地壳岩体中出现构造应力的根本原因。大量的实测资料说明岩体中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说明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2、板块构造学说 该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核心是海底扩张。海底扩张是由于地幔对流引起的。,三、构造应力场分析,根据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对
6、构造运动留下的遗迹(构造形迹)进行分析,以判断构造应力的主应力方向。(一)构造形迹的形成机理1、褶皱形成机理,2、断层和节理的形成机理,断层、节理形成机理有三种:张性的、扭性的、压性的。(1)张性断层是由于岩体中的张应变超过极限而产生的。这种断层层面不规则,断层走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小的张性断裂两盘岩石不一定发生错动,称之为张性节理。(2)压性断层和扭性断层都可用莫尔库伦理论来解释。,由地质特征推断构造应力方向,由地质特征推断构造应力方向,(二)构造体系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对一个区域而言,在一次构造运动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和节理等。这些构造形迹尽管形态各异、性质不同、大小悬殊,但大都不是孤立
7、出现,而是相伴而生,共同形成一个构造体系。例如米字型构造体系。S1,S2扭性断层张性断层,5-4 岩体初始应力(原岩应力)分布状态,目前,原岩应力的实测深度达3000m。在这一深度内,原岩应力变化规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原岩应力场是相对稳定的非稳定场;二、水平应力H普遍大于垂直应力v,即 侧压力系数H/v 1;三、原岩应力三个主应力Hmax,Hmin,v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1、平均水平应力H与垂直应力v 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2、两个水平应力的关系一般有,3、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Hmax6.70.0444H(Mpa)Hmin0.80.0329H(Mpa)4、实测垂直应
8、力v基本上等于上覆岩层的重力 在252700m深度内,v 随深度线性增加,大致相当于按平均重度=27kN/m3计算出来的重力H,即 v27H。,四、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还受地形、地表剥蚀、风化、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力学性质、温度、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地形和断层的扰动影响最大。地形:谷底是应力集中部位,最大主应力在谷底或河床中心近于水平,在岸坡则向谷底或河床倾斜,大致与坡面平行;断层和结构面附近是应力降低区,断层端部、拐角处应力集中区,主应力方向大多平行或垂直于断层走向。,5-5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一)基本原理 地下某点的岩体处于三向压缩状态,如用人为的方法解除其应力,必然发
9、生弹性恢复,测定其恢复的应变,利用弹性力学公式则可算出岩体初始应力。,破坏联系,解除应力;弹性恢复,测出变形;根据变形,转求应力。,1、已知主应力方向的应力解除 如图示平板:,在受力状态下,贴上应变片此时:,卸去外力,变形恢复,此时:,根据广义虎克定律:,解得:,(1),由弹性原理:,式中:为x轴成角度方向的线应变。,由上式可解得x,y,xy,2、未知主应力方向的应力解除,(2),解得x,y,xy,可按下式求出主应变1 2 和0,已知1,3,0,即可按(1)式求出主应变1,3。,(3),3、应变花种类,为计算方便,常把三个应变片布置成如图所示的形式。即:等角应变花、直角应变花,A、直角应变花1
10、 00,2 450,3 900,将x,y,xy 代入(3)式得:,(4),将1,3,0 代入(1)式求出主应变1,3:,(5),B、等角应变花100,2600,31200,由上式可解得x,y,xy,并将其代入(3)式得:,(7),(6),将(7)式 代入(1)式得:,注意:按上式方法计算得出的1,3 是平面状态下(钻孔断面内)的次主应力,而不是该点的主应力。次主应力:是某坐标面内两个正应力的极值,一般不等于主应力;次主应力面上仍有剪应力;只有在三个正交的平面上的剪应力都为零时,次主应力才等于主应力。,(8),(二)应力解除方法,1、孔底应力解除法孔底应力解除法测定岩体应力的步骤:,1、打大孔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岩体 初始 应力 及其 测量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4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