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LTE物理层协议ppt课件.ppt
《第5章LTE物理层协议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LTE物理层协议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LTE物理层协议,5.1 物理层概述,5.2 帧结构与系统参数,5.3 资源映射与调度,5.4 物理信号,5.5 物理信道,5.1 物理层概述,LTE的物理层协议由如下 5个规范构成。(1)TS 36.201物理层概述。(2)TS 36.211物理信道与调制。(3)TS 36.212复用与信道编码。(4)TS 36.213物理层过程。(5)TS 36.214物理层测量。,5.1 物理层概述,TS 36.201是概述性文档,而其他4个文档为具体的规范文档,这4个文档所描述的内容与高层的关系如图5-1所示。,5.1.1 物理层协议结构,图5-1给出了物理层周围的E-UTRA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2、。物理层与层2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层和层3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具有接口。其中的圆圈表示不同层/子层间的服务接入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物理层向MAC层提供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MAC提供不同的逻辑信道给层2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子层。,5.1.2 物理层相关功能,为了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将提供如下功能。(1)传输信道的错误检测并向高层提供指示。(2)传输信道的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3、 Correction,FEC)编码解码。(3)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软合并。(4)编码的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速率匹配。(5)编码的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6)物理信道的功率加权。(7)物理信道的调制与解调。(8)频率和时间同步。(9)射频特性测量并向高层提供指示。(10)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天线处理。(11)传输分集。(12)波束赋形。(13)射频处理。,5.1.3 物理层协议规范简介,1物理层概述对于LTE的物理层的多址方案,在下行方向上采用基
4、于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在上行方向上采用基于循环前缀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SC-FDMA)。,5.1.3 物理层协议规范简介,2物理信道与调制下行定义的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5、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以及物理H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5.1.3 物理层协议规范简介,3复用与信道编码LTE传输块的信道编码方案为Turbo编码,编码速率为R=1/3,它由两个8状态子编码器和一个Turbo码内部交织器构成。在Turbo编码中使用栅格终止(Trell
6、is Termination)方案。4物理层过程LTE操作中涉及多个物理层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小区搜索、功率控制、上行同步和上行定时控制、随机接入相关过程、HARQ相关过程。5物理层测量无线特性在终端和基站进行测量,并在网络中向高层报告。这包括用于同频和异频切换的测量,用于不同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之间切换的测量,定时测量,用于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的测量。,5.2 帧结构与系统参数,1后向兼容性2带宽扩展性3无线接入网(RAN)延迟4高数据率5多普勒频移和相位噪声6支持广域覆盖7E-MBMS系统
7、的数据率8控制选项数量,5.2.1 FDD帧结构(FS1),一个子帧定义为两个相邻的时隙,其中第i个子帧由第2i个和2i+1个时隙构成,如图5-2所示。,5.2.1 FDD帧结构(FS1),1FDD下行帧结构(FS1)FDD LTE上、下行均采用简单的等长时隙帧结构。如图5-3所示,LTE系统沿用了UMTS系统一直采用的10ms无线帧长度。,5.2.1 FDD帧结构(FS1),2FDD上行帧结构(FS1)FDD LTE的上行帧结构在时隙以上层面完全和下行相同(如图5-4所示)。,5.2.2 TDD帧结构(FS2),帧结构类型2适用于TDD模式。每一个无线帧由两个半帧构成,每一个半帧长度为5ms
8、。每一个半帧由8个常规时隙和DwPTS、GP和UpPTS三个特殊时隙构成。1个常规时帧的长度为0.5ms。DwPTS和UpPTS的长度是可配置的,并且要求DwPTS、GP以及UpPTS的总长度等于1ms。具体配置如表5-1所示。,5.2.2 TDD帧结构(FS2),子帧1包含DwPTS、GP以及UpPTS,子帧6在表5-1所列的配置0、1、2和6中包含DwPTS、GP以及UpPTS。所有其他子帧包含两个相邻的时隙,其中第i个子帧由第2i个和第2i+1个时隙构成,如图5-5所示。,5.2.2 TDD帧结构(FS2),LTE TDD支持5ms和10ms的上/下行子帧切换周期。具体的配置参见表5-2
9、,其中D表示用于下行传输的子帧,U表示用于上行传输的子帧,S表示包含DwPTS、GP以及UpPTS的特殊子帧。,5.2.2 TDD帧结构(FS2),5ms周期FS2如图5-6所示,将一个10ms无线帧分为两个5ms的“半帧”(Half Frame)。,5.2.2 TDD帧结构(FS2),10ms周期FS2如图5-7所示,和5ms周期FS2不同,这种帧结构在一个10ms无线帧中只包含一个特殊子帧,位于子帧1,其余子帧均为常规子帧。,5.2.2 TDD帧结构(FS2),5ms周期FS2支持的上/下行子帧比例如图5-8所示。,5.2.2 TDD帧结构(FS2),10ms周期FS2支持的上/下行子帧比
10、例如图5-9所示。,5.2.2 TDD帧结构(FS2),例如,FS1的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分别位于时隙0的倒数第1个和倒数第2个符号。而在FS2中,PSCH放置在DwPTS的第3个符号,SSCH则放置在时隙1的最后一个符号(如图5-10所示)。,5.2.3 发送时间间隔(TTI)长度,较大的TTI可以更有效地支持低数据率业务、优化QoS、降低调度开销、提高系统效率。而针对延迟比较敏感的实时业务,则应该采用尽可能小的TTI,以降低传输延迟。可以考虑采用半静态(Semi-static)方式或动态(Dynamic)方式改变TTI的长度。在采用半静态TTI时,可以通过高层信令
11、来调整TTI。在采用动态TTI时,系统可以直接通过物理层动态地将若干个连续的时隙连起来组成一个TTI。,5.2.4 子载波间隔,OFDM系统的子载波间隔选择取决于频谱效率和抗频偏能力的折中。在一定的CP长度(取决于小区大小和多径信道特性)下,子载波间隔越小,OFDM符号周期越长,系统频谱效率越高。,5.2.5 循环前缀(CP)长度,如图5-11所示,多径延迟在OFDM系统中的影响首先是造成符号间干扰(lSI)和载波间干扰(ICI)。,5.2.5 循环前缀(CP)长度,LTE系统支持的3种符号结构如图5-12所示,常规小区的单播系统采用4.687 5s的CP和66.67s的符号;大小区的单播系统
12、或单播/MBMS混合载波的E-MBMS系统采用16.67s的CP和66.67s的符号;DC-/MBMS系统采用33.33s的CP和133.33s的符号。,5.3 资源映射与调度,5.3.1 资源单位的定义1下行RB的定义(1)物理资源块 物理资源块的定义。如果将1个符号1个子载波定义为一个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RE),则一个PRB包含MN个RE,如图5-13所示。物理资源块的大小。,5.3.1 资源单位的定义,(2)虚拟资源块如图5-14所示,集中式分配方式将若干连续子载波分配给一个用户,这种方式下系统可以通过频域调度选择较优的子载波组进行传输,从而获得频域上的调度增益和
13、时域上的多用户分集增益。,5.3.1 资源单位的定义,2上行RB的定义(1)RB的定义上行RB也可以分为LRB(Localized RB)和DRB(Distributed RB)两种,如图5-15所示。(2)RB的大小RB的大小应该和上行数据的最小载荷相匹配。一个RB的时域大小为一个时隙,即0.5ms。一个时隙在常规CP情况下包含7个SC-FDMA块,在扩展CP情况下包含6个SC-FDMA块。,5.3.1 资源单位的定义,3控制信道资源单位的定义LTE定义了两个专用的控制信道资源单位:RE组(RE Group,REG)和控制信道粒子(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1
14、个REG由4个频域上并排的RE组成,即4个子载波1个OFDM符号。一个CCE由若干个REG构成,一个PDCCH又由若干个CCE构成。,5.3.2 业务信道资源映射与调度,1下行业务信道资源映射这些RE可以以FDM、TDM、跳频等方式分布在各PRB中,如图5-16所示。,5.3.2 业务信道资源映射与调度,(1)NDPRB的值。(2)对某个UE是否使用DVRB方式发射。(3)此DVRB的Nd。(4)此DVRB映射到哪Nd个PRB上。(5)映射到这Nd个PRB上的具体时频位置。,5.3.2 业务信道资源映射与调度,例如,在图5-17所示的情况中,一个DVRB对的第1个DVRB映射到一个PRB对的第
15、1个PRB,第2个DVRB映射到另一个PRB对的第2个PRB。,5.3.2 业务信道资源映射与调度,如图5-18所示,2阶分集映射即将两个DVRB对映射到两个PRB对上,这两个PRB对完全由这个UE占用,这样该UE只能获得两个PRB的频率分集效果(即2阶分集),但这种映射方式可以保证每个PRB都充分利用。,5.3.2 业务信道资源映射与调度,2上行业务信道资源映射在如图5-19所示(这里假设TTI=1ms)的例子中,假设HARQ的RTT为5个TTI,则Inter-TTI FH就是每隔5个TTI跳频一次,而Intra-TTI FH是在一个TTI的两个时隙之间跳频一次。,5.3.2 业务信道资源映
16、射与调度,3资源调度和CQI测量这些操作依据的信息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QoS(服务质量)参数和测量。eNode B缓存中等待调度的负载量。在队列中等待的重传任务。UE的CQI反馈。UE的能力(Capability)。UE睡眠周期和测量间隔/周期。系统参数,如系统带宽和干扰水平/干扰结构等。,5.3.2 业务信道资源映射与调度,(1)CQI测量和反馈方法CQI的测量是针对PRB组(包含n个连续的PRB)进行的,n可以等于系统带宽内的PRB总数(即整个系统带宽只测量一个CQI),也可以是明显小于PRB总数的值。(2)周期性和非周期性CQI测量/反馈周期性CQI和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测量/反馈
17、的最小周期为一个子帧。一般情况下,CQI反馈的时域位置如图5-20所示。,5.3.2 业务信道资源映射与调度,(3)宽带CQI反馈和多频带CQI反馈从反馈的频域密度上分,CQI可以分成下列三种类型。宽带CQI 由eNode B配置的多频带CQI 由UE选择子带反馈CQI(4)用于SU-MIMO的CQI/PMI测量/反馈用于SU-MIMO的多频带CQI/PMI测量/反馈由eNode B配置在PUSCH上,进行SU-MIMO CQI/PMI测量/反馈的子带尺寸应与单天线发送和TxD模式保持一致。,5.3.3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1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结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在一个资源块(RB)的复用可
18、以采用FDM和TDM方式,如图5-21所示。,5.3.3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放置在一个子帧的前n个(n3)OFDM符号。数据最早可以在PDCCH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开始,如图5-22所示。,5.3.3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1)PDCCH的资源映射方法可能影响到PDCCH的只有放置在位于第1个和第2个OFDM符号的RE的参考符号,如图5-23所示,即使当参考符号不占用位于第2个OFDM符号的RE时(如对于单天线发送情况),PDCCH也不会在这些RE中传输。,5.3.3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从灵活分配PDCCH资源的角度考虑,PDCCH应具有各种可能的尺寸
19、,但从节省信令开销的角度考虑,最终还是确定只支持2的n次幂,即将PDCCH分为0、1、2、3四种格式,分别对应PDCCH的尺寸为1、2、4、8个CCE(见表5-3)。,5.3.3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2)PDCCH的分级指示方法分级指示方法就是需要在原有的几类控制信令(见表5-4)之外,增加一类控制信令,用于指示PDCCH的结构。,5.3.3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3)PDCCH的盲检测方法进一步的问题是要对各种系统带宽定义一种统一的规则,明确表5-3中所列各种大小的CCE组的可能位置。,5.3.3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4)ACK/NACK信令的时频结构PDCCH信道内部各种信令的位
20、置是下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下行ACK/NACK由于其和上行数据之间联系紧密,其使用的资源可以采取半静态配置。,5.3.3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2PCFICH(物理格式指示信道)信道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频率分集增益,PCFICH的16个QPSK符号分布在4个离散的REG中,相邻PCFICH REG之间相隔4个REG,以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6个PRB(LTE最小系统带宽支持的PRB数量)所在的带宽内,如图5-25所示。,5.3.3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3PHICH(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设立独立的PHICH的出发点是使ACK/NACK的传输独立于PDCCH的配置。在这种假设下,PHICH占用的O
21、FDM符号数可能采用两种配置:一是将PHICH固定在第1个OFDM符号,但这种方法可能影响PHICH的覆盖性能;二是采用静态可配的PHICH长度。,5.3.3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4控制信令的调制与编码每个PDCCH承载一个MAC ID的信息,采用卷积编码,控制信令可以采用两种编码方式:Cat 1、Cat 2和Cat 3联合编码(Joint Coding),或循环冗余码校验(CRC);Cat 1、Cat 2和Cat 3分别编码。关于下行资源分配信息的编码方式,考虑两种方法。位图(bitmap)方法。这种方法是将所有RB分成若干组(通常一个组包含一对RB),然后对每个RB组用1bit表示是否分
22、配此RB组给UE。基于块(Block-based)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考虑到很多资源实际上是连续分配的,如一次性分配5个连续的RB。,5.3.4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1上行控制信令设计(1)Data-associated控制信令在LTE早期研究中,考虑了传送Data-associated控制信令的必要性。Data-associated控制信令可能与UE的上行数据同时发送,上行Data-associated控制信令的分类见表5-5。,5.3.4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2)Non-data-associated控制信令CQI和ACK/NACK属于Non-data-associated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TE 物理层 协议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