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传染及寄生虫病ppt课件.ppt
《第10章传染及寄生虫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传染及寄生虫病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 习 目 标,1解释概念:结核结节、肺原发综合征、结核球、伤寒肉芽肿、阿米巴痢疾、脑膜刺激征、筛状软化灶、假结核结节、丝虫病。2描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归,简述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转归,列出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及病理类型。3解释伤寒的概念,简述其病变特点及并发症,解释其发病机制。4说出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的病因、基本病理变化与病理临床联系。5说出血吸虫病的病因,简述其病理变化及肺、肠的病变特征。6说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因和传播途径,分析其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7解释流行性出血热的概念,概述其主要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8解释钩端螺旋体病的原因
2、,说出其主要的病变特点。9说出丝虫病的概念,简述其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传染病的概念:是由病原生物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还能造成流行的一类疾病。流行环节:传染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理特点:炎症为主 有明确的定位,寄生虫病的概念:是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后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特点:掠夺营养物质,引起营养不良和贫血。对寄生部位造成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能引起组织坏死、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压迫或阻塞腔道器官。它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或死亡虫体分解产物的毒性作用,可诱导嗜酸性脓肿和肉芽肿形成,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第一节 结核病,一、概述概念:结核病是由结核杆
3、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以肺结核最多见。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 原 菌:结核杆菌 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其次为牛型。传 染 源:结核病患者。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为主,也可通过消化道或破损的皮肤 传染。,发病机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核杆菌 致敏TC 多种淋巴因子,再遇结核杆菌,结核结节形成变质、渗出炎性病变,(二)基本病理变化,以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浆液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以变质为主的病变:表现为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朗汉斯巨细胞 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由类上皮细胞和几个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组成,一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为干酪样坏死,
4、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Langhans巨细胞:体积很大,胞浆丰富,核数多。环状、马蹄形或密集在胞体的一端。,干酪样坏死,肉眼观: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三)结核病基本转化规律,转向愈合,转向恶化,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钙化,病灶扩大溶解播散,二、肺结核病,(一)原发性肺结核 初染,儿童多见。机体缺乏足够免疫力,病 变不易局限常经淋巴道、血道、支气管播散病理特点-形成原发综合征 肺原发性病灶 结核性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原发综合征,转归 98愈合,恶化,支气管扩散,淋巴道播散,血道播散,全身粟粒性结核病,肺粟粒性结核病,肺外器官结核,病变转归,肺粟粒型结核病
5、全肺布满粟粒大小、灰白色、大小一致的结核病灶,(二)继发性肺结核,是指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年人。感染来源有两种:一是内源性感染 二是外源性感染,继发性肺结核有以下特点:机体对结核杆菌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故病变一般易局限在肺内;病变多从肺尖开始,肺门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病变;很少发生血道或淋巴道播散,以支气管播散为主;病变有时以增生为主,有时以渗出、坏死为主;病程长、病情时好时坏,出现新旧交替。,常见类型1.局灶型肺结核 2.浸润型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4.结核球 5.干酪性肺炎 6.结核性胸膜炎,1.局灶型肺结核:早期病变,多位于右肺尖部。,2.浸润型肺结核:
6、属活动型肺结核,可形成急性空洞、干酪性肺炎、自发气胸或脓气胸。,浸润型肺结核,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称开放性肺结核。肺内有1个或多个厚壁空洞。,4.结核球:为一个直径25cm的球型干酪样坏死病灶,外有纤维组织包裹,空洞壁分三层:内壁为干酪样坏死,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组织,5.干酪性肺炎:有小叶性和大叶性之分,患肺切面呈黄色干酪样,可见多个边界不清的急性空洞。,6.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浆液渗出多 胸腔积液;纤维素渗出多 胸膜增厚、粘连;增生性结核性胸膜炎:局部胸膜增厚,可发生粘连。,表10-1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比较,以支气管播散到肺内为主,其次为淋巴道,血道
7、播散;,三、肺外器官结核病,(一)肠结核病(二)结核性腹膜炎(三)结核性脑膜炎(四)肾结核(五)生殖系统结核病(六)骨与关节结核(七)淋巴结结核,肠结核(大体),肠结核(镜下)肠壁内有结核结节,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并空洞形成,第二节 伤 寒,伤寒: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大、皮肤玫瑰疹、WBC减少。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 原 菌: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革兰染色阴性传 染 源:患者或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传染途径:细菌随粪、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和水源,经口感染,伤寒杆菌 小肠粘膜上皮 局部淋巴结 胸导管入血 一过性菌血症 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 细菌和毒素入血 败血
8、症(全身中毒症状)各器官 病变胆囊内细菌繁殖小肠肠壁强烈的过敏反应肠壁坏死及溃疡。致敏T细胞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吞噬杀灭细菌痊愈,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形成伤寒肉芽肿。,肠壁淋巴组织内伤寒细胞增生,形成伤寒肉芽肿,(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病变肠道病变 以回肠下段的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病变最为明显(1)髓样肿胀期(第一周):圆形或椭圆形,脑回样隆起,凸出于粘膜表面,灰红色,质软。,(2)坏死期(第二周):隆起中心部坏死,(3)溃疡期(第三周):坏死组织逐渐脱落 溃疡,边缘隆起、底不平,椭圆形,长轴与肠长轴平行,溃疡较深 穿孔、出血。,伤寒溃疡 结核溃疡,(4)愈合期(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传染 寄生虫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