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体系与逻辑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规划体系与逻辑ppt课件.ppt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空间规划体系与逻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体系 编制技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职能统一至自然资源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从多规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逻辑,横向到边:全域规划,城市规划法确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地位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确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程序。形成独立类型城乡规划法城市到乡村,建设用地到非建设用地,市到市域县市域总体规划 落实城乡规划法,推进全域规划管理,多规合一的冲突,从城市规划
2、到城乡规划,横向到边:全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1990年城市规划法设市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总体现划,应当包括市或县的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是充满中国特色的规划编制模式城镇体系规划填补了区域规划的空缺城镇体系规划缺乏落实的保障,全域规划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认识:“城”与“市”,“市”作为一级行政机构,其所辖区域与城市的实体地域差别较大。周一星教授早在1995年就提出建立中国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2006年在城市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一文中又提到:中国城市的基本概念极为混乱,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现在的“市”不等于“城市”,现在的“镇”不等于“城镇”;中
3、国“市”和“镇”的概念全是以城镇为核心,以乡村空间为主体的城乡混合地域。现在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不是既包括原来教科书上讲的“城市”“总体规划”,即相当于现在中心城市“实体地域”的规划,又包括都市区规划,即城市“功能地域”的规划,还包括市域规划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即城市“行政地域”的规划或实质土的“区域规划”?,全域规划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工具:用地分区与分类,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三调”工作方案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附录A:土地规划用途分类)海域使用分类H
4、Y/T123-2009,全域规划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工具:用地分区与分类,面向“域”的政策工具政策导向中观尺度混合功能,全域规划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工具:用地分区与分类,城乡差别化管理尺度不同,纵向到底:事权对应,“五级三类”规划体系,国家、省、市县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地结合实际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国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侧重战略性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指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侧重协调性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细化落实,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侧
5、重实施性,总规是“管”详规的规划,总规是“管”详规的规划,总规要“管”下级的总规,纵向到底:事权对应,从不同类型的传导到同类型传导,所有的划线、多规合一、甚至省域空间规划的试点,都指向一个结果:形成一张图。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如何形成分层级的成果?如果做法是拼一张总图,那它还有必要存在吗?,纵向到底:事权对应,纵向到底:事权对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实现三条控制线落地。国家明确三条控制线划定和管控原则及相关技术方法;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本行政区域内三条控制线总体格局和重点区域,提出下一级划定任务;市、县组织统一划定
6、三条控制线和乡村建设等各类空间实体边界。跨区域划定冲突由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纵向到底:事权对应,哪些是直接指导建设(详细规划编制)哪些是指导下级总体规划编制?,上海“1+3”总体规划成果体系 对应市级政府事权:大都市地区空间规划对应区县政府和部门事权:分区指引、专项规划大纲对应共同事权:行动规划大纲,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分区规划,郊区县总体规划,中心城单元,特定区域单元,新城、新市镇总规,中心城控详,特定区域控详,新城、新市镇控详,村庄规划,建设项目审批,新城、新市镇总规,事权对应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上海规划体系,“郡县治,天下安”-史记原句为:县集而郡
7、,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大部分的土地规划管理权均在县级政府强镇扩权与镇级市设立,以县级规划为“底板”,事权对应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以县级规划为“底板”,市 域,市辖区,县(县级市)域,县(县级市)域+市辖区,镇域,镇国土空间规划,同步编制要素纳入,维护参照,目标深化结构控制跨县协调,纳入,县级数据平台,事后编制,要素优化,纳入,总体规划“一张图”,事权对应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地级市规划编制,行政事权:兼具城市政府特征(管辖市辖区、直接为居民提供服务)和区域政府特征(对“域”的管理);重点则是辖区内城市地区(市辖区),不含市管县(市)地域)规划层级:总体规划协调层,同时具有区域性(市域
8、)和地方性(市辖区)特点地级市规划的作用贯穿规划编审督全过程规划编制过程中,结构性控制,为县规划框定结构性要素并向下传导规划审批过程中,是下位规划审批的依据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制定的政策(规则),是下位规划维护的依据,事权对应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地级市规划编制,市规划只做市辖区-解决了叠合的问题省管县是趋势地级市从空间上“盘剥”县-弱化地级市层级县城管理力量薄弱,需要地级市的指导强化地级市有利于中心城市的打造-重视地级市的层级,事权对应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制定地级市全域的空间发展战略框定重大的、结构性的要素(如发展轴带、中心体系、交通廊道、生态廊道、基础设施廊道等);明确管控、发展的政策空间
9、特定地区功能协调(跨县区)跨县区资源协调:各类资源要素,如自然生态资源等,地级市规划编制,事权对应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事权对应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空间规划体系是画素描,不是做拼图规划师需要精准之外的表达技能数字化时代的库与图一致性的规则与判定制图综合/多尺度规划图的协同,战略引领:综合规划,国务院审批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要点,除对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审查要点的深化细化外,还包括: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规则;重大交通枢纽、重要线性工程网络、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体系、地下空间、邻避设施等设施布局,城镇政策性住房和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原则和标准;城镇开发边界内,城
10、市结构性绿地、水体等开敞空间的控制范围和均衡分布要求,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范围和要求,通风廊道的格局和控制要求;城镇开发强度分区及容积率、密度等控制指标,高度、风貌等空间形态控制要求;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布局和用地结构等。,总体规划应是综合规划,目标,定位,策略,战略引领:综合规划,空间发展为对象,同时具有很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内涵,已经走向了综合规划(comprehensive planning),不应局限于土地使用规划(landuse planning)。北京的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
11、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总体规划应是综合规划,战略引领:综合规划,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规划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加强研究,“上海2035”专项研究计划,综合规划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成果表达的公众性,综合规划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成果表达的逻辑性与引领性,为依规管控定规则,
12、刚性管控:刚柔相济,城镇开发边界外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允许交通、基础设施及其他线性工程,军事及安全保密、宗教、殡葬、综合防灾减灾、战略储备等特殊建设项目,郊野公园、风景游览设施的配套服务设施,直接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必要的服务设施和城镇民生保障项目。在不突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可在城镇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进行调整,同时相应核减城镇集中建设区用地规模。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指南,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
13、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主要包括:零星的原住民在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和耕地规模前提下,修缮生产生活设施,保留生活必需的少量种植、放牧、捕捞、养殖;因国家重大能源资源安全需要开展的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包括水文水资源监测及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等,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活动;经依法批准进行的非破坏性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经依法批准的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保护活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重要生态修复工程。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刚性管控:刚柔相济,为依规管控做规划,准确表达规划的弹性,刚柔相济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不同精度、力度、事权的传导体系建构,33,图纸的结构性表达,刚柔相济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34,图纸的结构性表达,刚柔相济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35,要素控制与传导,刚柔相济下的体系与编制技术,谢 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