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顺全院士的ppt无应力状态法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方法课件.ppt
《秦顺全院士的ppt无应力状态法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顺全院士的ppt无应力状态法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方法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阶段成形结构无应力状态法,秦顺全2010年3月,跨越天堑 超越自我,1、研究背景,现代的大跨度桥梁几乎均采用分阶段成形的施工方法。,传统的分阶段施工桥梁结构分析:假定每个施工阶段是一次成形,用荷载的增量计算内力和位移的增量,逐阶段累加 正装计算 对于斜拉桥,成桥恒载状态是预先指定的,要求由成桥状态去寻找中间施工过程 倒退分析,(1),特点:恒载施加在不断变化的结构体系上,后续单元安装时,结构上已有变形存在!,针对一次成形结构,增量累加,不同的施工过程产生不同的内力和位移,桥梁规模和结构复杂程度增加,“与过程相关”方法不完全适应工程的需要:1)施工“过程”大量增加,寻找和控制“过程”难度加大
2、 2)工程的“又好又快”建设,提出了多工序并行作业的要求,传统 方法无法实现 1989年开始研究新的方法,探求“与过程相关”的实质!,若干中间状态,成桥状态,倒拆示意,总内力和总位移与过程相关!,整体支架施工(一次成形),节段施工,先合龙边跨,再合龙中跨,节段施工,先合龙中跨,再合龙边跨,各种施工方法成桥状态对比(I),不同的施工方法和过程,结果不同,顶推法施工,分阶段施工 多次体系转换,各种施工方法成桥状态对比(II),不完全与施工形成过程有关!与什么有关?,如果有条件保证每个构件单元无应力时的几何参数一致,则不同的施工方法和过程最终的内力和线形完全相同!,单元怎样安装 合龙单元怎样安装?,
3、与构件单元无应力(应力释放)时的几何参数有关!,传统的钢梁架设方法:,控制构件单元的实际几何状态,无应力状态控制法:1989年开始研究,1992年公开发表了第一篇论文,1993年在武汉长江二桥施工中应用,至目前已在国内外30余座大跨度桥上成功应用。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控制桥梁构件单元的几何尺寸无应力状态控制法!?,用构件单元的无应力状态量建立起桥梁建造中的过程状态与过程状态之间,过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联系?探求与过程相关的实质!,2、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基本原理,无应力状态量:构件单元应力完全释放后的几何参数(主要包括:长度、曲率,扭转角等),结构的分析方法:,针对一次成形!,势能平衡条
4、件:,?,?,最终状态单元i,j的轴向变形:,为构件单元的无应力长度。,单元的应变能包括弯曲应变能和轴向应变能,轴向应变能:,特点: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单元无应力曲率:,单元曲率:,无应力曲率:,同样有:,用单元两端节点的位移来表示单元几何曲率:,设单元i,j端无应力时的曲率为,弯曲应变能:,分阶段成形结构新的平衡方程:,广义荷载,L0确定,与过程无关!,任意阶段的总内力和总位移并不涉及其它施工阶段,过程相关!,单元的无应力长度和曲率,实质!,总位移非位移增量,考虑单元的无应力状态量,内力和位移与结构成形过程无关!首次从理论上解决了过程状态与成桥状态之间的关系问题!,PN1N2N3,(1),(
5、2),(3),(4),(5),?,?,平衡条件!一次成形结构 L0=0,分阶段施工的桥梁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由四个因素唯一确定:,外荷载、结构体系、支承边界条件、单元无应力长度和曲率,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原理一:一定的外荷载、结构体系、支承边界条件、单元的无应力状态量组成的结构,其对应的结构内力和位移是唯一的,与结构的形成过程无关。,荷载变化:单元的无应力长度和无应力曲率不变,荷载变化:,P1,P2,无应力状态量是结构本身的一个固有量要改变单元的无应力长度和无应力曲率必须对构件单元的“外形”有实质的“物理”改变。,P1,P1,P1,P1,P2,P2,P2,P2,单元的无应力长度改变:唯一对应一个单元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顺全院士的ppt无应力状态法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方法课件 秦顺全 院士 ppt 应力 状态 跨度 桥梁 设计 方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0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