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化学第七章ppt课件.ppt
《环境生物化学第七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物化学第七章ppt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1有害有机物微生物降解中的生物化学,7.1微生物降解概述,7.1.1微生物降解的基本概念,7.1.2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7.1.3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动力学,环境生物化学,7.1.1微生物降解的基本概念,微生物降解:指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有部分有机化合物是能够被水或土壤中的微生物很快地进行生物降解的,有很多化合物表现出生物难降解性。因其中有些化合物毒性很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难降解化合物的降解研究始终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环境生物化学,生物降解三个阶段,Mausnet等曾根据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进行程度将生物降解分为三种(或者说是三个阶段),即:,
2、a.初级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本来的结构发生部分变化,b.环境容许的生物降解:除去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或者人们所不希望的特性,c.最终生物降解:有机物完全被降解成CO2、水和其他无机物,并被同化为微生物的一部分,环境生物化学,图7-1聚乙烯醇的生物降解中的三个阶段,环境生物化学,图7-2 2小时中PVA生物降解进程和矿化度的变化1.PVA浓度;2.CODcr;3.CO2;4.PVA的矿化度;5.CODcr的矿化度,环境生物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有多种途径,由于生物的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的分解或降解,即为生物降解。在生物降解中,作用最大的生物类群是微生物。微生物在环境中与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其代
3、谢活动,会使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脱羧基反应、脱氨基反应、羟基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多种生理生化反应。,7.1.2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环境生物化学,7.1.2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1)氧化作用(2)还原作用(3)基团转移作用(4)水解作用(5)酯化作用,(6)缩合作用(7)氨化作用(8)乙酰化作用(9)双键断裂反应(10)卤原子移动,环境生物化学,(1)氧化作用,包括Fe、S等单质的氧化,NH3、NO2 等化合物的氧化,也包括一些有机物基团的氧化,如甲基、羟基、醛等。在环境中,这些氧化作用大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如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ius ferr
4、ooxidans 对亚铁的氧化,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nurinosa对乙醛的氧化,以及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对氨的氧化作用等。氧化作用普遍存在于各种好氧环境中,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生物代谢活动。,环境生物化学,醇的氧化 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aceti)将乙醇氧化为乙酸,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ozydans)将丙二醇氧化为乳酸。醛的氧化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pnas aeruginosa)将乙醛氧化为乙酸。甲基的氧化 铜绿假单胞菌将甲苯氧化为安息香酸。表面活性剂的甲基氧化主要是亲油基末端的甲基氧化为羧基的过程。,(1)氧化作用,环境生物化学,
5、氨的氧化 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可进行此反应。亚硝酸的氧化 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可进行此反应。硫的氧化 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可进行此反应。铁的氧化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可进行此反应。,(1)氧化作用,环境生物化学,过氧化 艾氏剂和七氯可被微生物过氧化苯环羟基化 尼古丁酸,2,4D和苯甲酸等化合物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使苯环羟基化。芳环裂解 苯酚系列的化合物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环裂解。杂环裂解 五元环(杂环农药)和六元环化合物的裂解,(1)氧化作用,环境生物化学,环氧化
6、 对于环戊二烯类杀虫剂来说,其生物降解作用机制包括脱卤,水解,还原和羟基化作用,但是环氧化作用是生物降解的主要机制。,(1)氧化作用,环境生物化学,(2)还原作用,包括高价铁和硫酸盐的还原、NO3-的还原、羟基或醇的还原等,还原作用与氧化作用所存在的环境不同,还原作用需要缺氧或者厌氧(无氧)的环境。有些还原作用是氧化作用的逆过程,但有些则不是逆过程,如NH3被氧化为NO3-,而NO3-被还原为N2。乙烯基的还原 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form)可将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酸。,环境生物化学,醇的还原 如丙酸羧菌(Clostridium propionicum)可将乳酸还原为丙酸
7、。醌类的还原 醌类可以被还原成酚类。芳环羟基化 苯甲酸盐在厌氧条件下可以羟基化。双键还原作用三键还原作用,(2)还原作用,环境生物化学,(3)基团转移作用,脱羧作用 有机酸是普遍存在于受有机污染的各种环境中,通过脱羧基直接使有机酸分子变小(脱羧基减少一个碳原子,形成一个CO2分子)。连续的脱羧基反应可以使有机酸得到彻底的降解。一些小分子(短链)的有机酸经脱羧基作用很快得到降解。如戊糖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pentosaceum)可使琥珀酸等羧酸为丙酸。尼古丁酸和儿茶酸也可进行脱羧反应。,环境生物化学,(3)基团转移作用,脱氨基作用 使带有氨基(-NH2)的有机物质脱除氨
8、基,并能得到进一步的降解。主要是在蛋白质降解方面作用很大。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降解必须先经脱氨基作用,然后才像普通有机酸一样经过脱羧基作用等得到进一步的降解。如丙氨酸可在腐败芽孢杆菌(Bacillus putrificus)作用下脱氨基而成为丙酸。,环境生物化学,脱卤作用 常见于农药的生物降解,是某些脂肪酸生物降解的起始反应,若干氯代烃农药的生物降解也有此种反应。脱烃反应 常见于某些有烃基链接在氨,氧或硫原子上的农药。脱氢卤 可发生此反应的典型化合物为BHC和p,p-DDT等。脱水反应 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可使甘油脱水为丙烯醛。,(3)基团转移作用,环境生物化学,(4)水解作用,水
9、解作用是一种很基本的生物代谢作用,许多种微生物可以发生水解作用,水解作用在处理一些有机大分子时,经常会用到水解作用这一特殊的生物化学反应,使有机大分子转化为根小的分子,甚至接近其他生物或者其他反应所要求的污染物质特征。,环境生物化学,(4)水解作用,酯类的水解 多种微生物可发生此反应 氨类也可被许多微生物水解 磷酸酯水解 腈水解 卤代烃水解去卤 卤代苯甲酸盐、苯氧基乙酸盐、芳草枯等可通过水解进行降解,环境生物化学,(5)酯化作用,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如Hansenula anomola可将乳酸转变为乳酸酯。,(6)缩合作用,(7)氨化作用,如乙醛可在某些酵母的作用下缩合成3羟基丁酮,如丙酮酸
10、可在某些酵母作用下发生氨化反应,生成丙氨酸,环境生物化学,(9)双键断裂反应,偶氮染料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先发生脱氯反应生成两个中间产物,再经好氧过程才进一步生物降解,(8)乙酰化作用,如克氏梭菌(Clostridium kluyueri)等可进行乙酰化作用,(10)卤原子移动,卤代苯,2,4D等污染物降解时可进行此反应。,环境生物化学,7.1.3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动力学,动力学是指标靶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速率。生物系统包含多微生物,每种微生物有不同的酶系,因此经常用总的速率常数来描述降解速度。这个常数一般在试验室模拟测定。通过研究基质浓度与降解速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两类常用的经验模式:幂指数定律(P
11、ower rate law)不考虑微生物生长的基质降解模式。双曲线定律(Hyperbolic rate law)考虑微生物生长的基质降解模式。,环境生物化学,冪指数定律,在基质降解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微生物生长这一因素可以用幂指数定律来描述基质降解速率(反应速率)与基质浓度的关系。降解速率与基质浓度n次幂成正比:7-1 式中 为基质浓度;为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为反应级数。,环境生物化学,反应可以是零级反应,即反应速率与任何基质浓度无关,即式(71)可以用下式表示:7-2 对式(72)积分,速率定律的形式为:7-3 式中 o为基质的起始浓度;为任意时间的基质浓度。适用情况:单一反应物转变为单一的生成
12、物或基质浓度很高。,冪指数定律,环境生物化学,如果基质浓度很低,又不了解系统的动力学关系的情况下,可以假定n为1,即一级反应关系。可以下式表示:7-4对方程(7-4)积分,得到速率的积分形式 7-5 或 7-6 根据 和时间t的斜率即可以求出k值,冪指数定律,环境生物化学,图7-3 基质浓度随时间以一级反应速率消失,冪指数定律,环境生物化学,原始基质浓度降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半衰期(1/2)为:7-7,冪指数定律,环境生物化学,反应还可以是二级反应 7-8 式(7-8)的积分形式为:7-9 在下列反应中,反应会呈二级反应:2A(反应物)P(产物)7-10 不同环境中反应级数不同,根据
13、特定的一组浓度和时间t的实验数据,式(7-3)、式(7-6)和式(7-9)来判断其反应级数。,冪指数定律,环境生物化学,双曲线定律,双曲线定律是出Monod于1949年提出的,又称Monod方程 7-11 式中 为微生物的比增长速率,即单位生物量的增长速率,单位为时间-1,max为微生物的最大比增长速率;Ks为饱和常数;当max/2时所对应的基质浓度,单位为浓度单位,比如mg/L。,环境生物化学,图7-4 基质浓度与微生物比增长速率之间关系双曲线方程,基质浓度较低时,微生物的比增长速率随基质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基质浓度较高时,比增长速率接近最大值,微生物的比增长速率与基质浓度无关。,双曲线
14、定律,环境生物化学,可以看到营养富集环境中的细菌比低有机成分的生境中的细菌有较高的s值;在天然水中代谢的微生物可以迅速代谢加入的分子。当然,在培养基加入的碳源的浓度远远高于表7-2所列的s值。,双曲线定律,环境生物化学,7.2典型有害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化学,7.2.1卤代烃类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化学,卤代烃类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化学,卤代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农药、有机合成。由于应用广泛,因此,卤代有机化合物进入环境的机会也就很大,途径也很多。概括起来,环境中的卤代有机物主要来自人工应用、自然生成和人工条件下的有机物卤化。卤代有机化合物中卤代
15、脂肪烃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是最重要的两类。而卤元素中最重要的是氯,其次是溴和氟。环境最重要的卤代有机化合物是氯化脂肪烃和氯化芳香烃,如三氯甲烷、多氯联苯等。,环境生物化学,卤代脂肪烃的降解,卤代脂肪烃广泛用于工业溶剂、清洗剂、气雾推进剂和化工合成的中间体。主要是C1和C2脂肪烃,其上氢原子被一个或多个卤原子取代。卤代脂肪烃在环境中可以进行非生物转化,例如在水中的取代反应、脱氢脱卤反应和还原反应。过渡金属如Ni、Fe、Cr和Co可以还原卤代脂肪烃,产物为氧化态金属和脱卤的烷烃。好氧和厌氧微生物都已经用于卤代脂肪烃的降解和环境修复。,环境生物化学,好氧降解,好氧降解研究最多的是TCE。甲基营养菌在有
16、甲烷和天然气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降解TCE。对卤代脂肪烃好氧降解的了解还不完全,最初的氧化作用由单加氧酶或双加氧酶催化。由于单加氧酶和双加氧酶的特异性较低,所以它们的降解可以与脂肪烷烃和芳烃降解使用相同的加氧酶系。降解需要有代谢基质(甲烷、甲苯酚或氨)存在,是一种共代谢作用。,环境生物化学,厌氧降解-还原性脱卤,厌氧条件下的降解过程称为还原性脱卤作用,卤原子从分子中逐个脱去并被氢原子取代。在厌氧条件下有机化合物脱卤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脱卤作用取决于分子的氧化还原电位,而这又是由卤-碳键强度决定的。键强度越高,卤原子越难脱去。键强度与卤原子的类型和数目有关,也与卤代分子的饱和程度有关。,环境生物化学
17、,厌氧降解-还原性脱卤,饱和化合物(烷烃类)比不饱和化合物(烯、炔烃类)的还原性脱卤敏感。在卤代烯烃厌氧代谢中,其脱卤速率由快到慢依次是:四氯乙烯、三氯乙烯、1,2-二氯乙烯和氯乙烯。前面的氧化状态高于后者。,环境生物化学,厌氧降解-还原性脱卤,环境生物化学,脱卤反应机制,氯代脂肪烃化合物的微生物代谢关键步骤是脱卤反应。催化这一反应的酶可以直接作用于C-Cl键,或不直接作用于C-Cl键,而和氧结合形成不稳定的中间物。目前在好氧细菌中发现5种脱卤机制,环境生物化学,脱卤反应机制,环境生物化学,脱卤反应机制,亲核置换:有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参与,形成谷胱甘肽和卤代脂肪烃共价结合的中间物,最后脱
18、卤。例如生丝微菌在二氯甲烷基质中脱氯就是这种方式,脱氯的产物是甲醛。,环境生物化学,脱卤反应机制,水解 水解脱卤酶参与氯代脂肪烷烃的脱卤反应,其反应产物是对应的醇。这类氯代脂肪烷烃有2-氯代羧酸、1-氯代正烷烃、,-二氯正烷烃、,-氯代醇以及其他相关化合物。例如,自养黄色杆菌GJ10以1,2-二氯乙烷为惟一碳源,在两种不同的水解脱卤酶作用下经过两次水解脱氯作用,生成产物乙醇酸,然后进人中央代谢途径。,环境生物化学,脱卤反应机制,环境生物化学,脱卤反应机制,氧化 由单加氧酶催化,需要还原性辅助因子或细胞色素,分子氧中的一个氧原子与基质结合,另一个氧原子形成水。单加氧酶反应在性质上是亲电反应而不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生物化学 第七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