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pptx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ppt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民事法律行为,目录页Contents Page,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三,意思表示,四,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法总则第133条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多方民事法律行为(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所需意思表示的数量为标准),(二)要式行为、不要式行为(以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应当或者必须依据法律或行政法规采用特定的形式)要式行为,指依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或者必须采用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要式行为,指法律或行政法规对其形式并无特别要求的民事法律
2、行为。(三)主民事法律行为、从民事法律行为(以民事法律行为之间的相互依从关系为标准)主民事法律行为,指不需要有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的存在就可独立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从民事法律行为,指从属于其他民事法律行为而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四)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辅助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独立的实质内容为标准)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借助行为人自己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辅助的民事法律行为,指辅助他人的民事法律行为使之确定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五)生前行为、死因行为,(六)负担行为、处分行为(以法律行为的内容为标准)负担行为是指使一个人相对于另一个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义务的法律
3、行为。负担行为的首要义务是确立某种给付义务,即产生某种债务关系。因此负担行为又称债权行为。处分行为指以引起现存权利的直接变动为目的的法律行为。,(七)有因行为、无因行为(以民事法律行为与其原因的关系为标准)有因行为,是指进行财产给予的原因属于该民事法律行为组成部分,即民事法律行为与进行财产给予的原因在法律上相互结合、不可分离。无因行为,指民事法律行为不存在进行财产给予的原因或者法律行为与进行财产给予的原因可以分离。,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一)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当事人。即进行特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意思表示。即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
4、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成立要件 某些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除当事人和意思表示外,还应具备特别的事实要素(如合同法第293条),第三节 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目的意思是指明民事法律行为,尤其是指明民事法律行为标的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效果意思是指当事人欲使其目的意思发生法律上效力的意思要素。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其内在的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为行为相对人所了解的行为要素。,某人在拍卖会上招呼其朋友,被拍卖师误认为是举
5、牌。该某人虽有表示行为,但没有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即不得认为存在意思表示。,二、意思表示的形式意思表示的形式,即表示行为的方式,通常也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意思表示的形式主要有如下种类:(一)口头形式:指以对话的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二)书面形式:指用书面文字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三)推定形式 指当事人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积极行为将其内在意思表现于外部,使他人可以根据常识、交易习惯或相互间的默契,推知当事人已作某种意思表示,从而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四)沉默方式 指既无语言表示又无行为表示的消极行为,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当事人作出的意思表示无须受领的,意思表示一经作出即可发生效力。如果当事
6、人作出的意思表示需受领的,则意思表示的生效通常采取到达主义或了解主义。,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一、概念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二、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在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为民事法律行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不存在不具备相应行为能力的问题。(二)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相一致的状态。二是指当事人是在意志自由的前提下,进行意思表示的状态。意思表示有瑕疵也包括对应的两方面。,1.行为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真意
7、保留 真意保留又称心意保留、单独虚伪表示,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其真意,而表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2)戏谑表示 戏谑表示指行为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真意,并且期待对方会立即了解其表示并非出自真意。(3)虚伪表示 指行为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虚假的意思表示,实际上并不期待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效力。(4)错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或欠缺对错误的认识,致使意思与表示不一致。(5)误传:指因传达人或传达机关的错误导致行为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2.意思表示不自由包括(1)欺诈 所谓欺诈是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2)胁迫 所谓胁迫是指以给自然人及其亲友的生命
8、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其他组织的名誉、荣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意的意思表示。(3)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三)不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法总则第143条第3项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条件 在特殊情况下,基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基于当事人的约定,民事法律行为除具备一般生效条件外,还须具备特别生效条件,才能产生完全的法律效力。如合同法第44条第2款,一、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一)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因而自始、绝对
9、、确定、当然、永久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五节 效力存在欠缺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第153条第1款 2.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第153条第2款 民事法律行为虽然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但是存在着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公共利益的情形,民事法律行为也可能绝对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为民事法律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3)恶意串通,损害社会公共
10、利益(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三)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法总则第155条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之时起,当然、确定、绝对、永久不能生效,不存在成为生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可能。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在处理民事纠纷的过程中,依职权主动认定民事法律行为绝对无效。,(四)民事法律行为的部分无效 民法总则第156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合同法第56条规定,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事法律 行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8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