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与质量控制培训教材ppt课件.ppt
《砼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与质量控制培训教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砼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与质量控制培训教材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砼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与质量控制培训教材,前言:,钻孔灌注桩以其低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无挤土效应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旧城改造的桩基础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在施工中形成孔底沉渣不易清除而影响桩端阻力发挥及侧壁因泥浆护壁形成泥皮而影响桩周阻力发挥。近年来,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工程采用了后注浆技术,在桩内预埋注浆管,并在灌注桩砼终凝到一定强度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用高压注浆泵以一定的压力将预定水灰比的水泥浆压入桩底及桩侧,对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及桩周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充填、压密和固结作用,以此来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其变形。90年代末期,该项技术被引入上海软土地区后,应用趋势及范围加大,后注浆技术也初步得到
2、了工程界的认可。,加固机理,在灌注桩施工中将钢管沿桩钢筋笼内外壁埋设,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将水泥浆液通过钢管由压力作用压入桩端的碎石、土层孔隙中,使得原本松散的沉渣、碎石、土粒和裂隙胶结成一个高强度的结合体。水泥浆液在压力作用下由桩端在碎石层的孔隙里向四周扩散,对于单桩区域,向四周扩散相当于增加了端部的直径,向下扩散相当于增加了桩长;群桩区域所有的浆液连成一片,使得底层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得原来不满足要求的底层满足结构的承载力要求。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无论如何清孔,孔底都会留有或多或少的沉渣;在初灌时,混凝土从细长的导管落下,因落差太大造成桩底部位的混凝土离析形成“虚尖”、“干碴石”;
3、孔壁的泥皮阻碍了桩身与桩周土的结合,降低了摩擦系数,以上几点都影响到灌注桩的桩端承载力和侧壁摩阻力。浆液压入桩端后首先和桩端的沉渣、离析的“虚尖”、“干碴石”相结合,增强该部分的密实程度,提高了承载力;浆液沿着桩身和土层的结合层上返,消除了泥皮,提高了桩侧摩阻力,同时浆液横向渗透到桩侧土层中也起到了加大桩径的作用。以上几点均对提高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质量现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其技术性能和质量要求了解存在较多盲点,严重者甚至发生桩基施工过程中管理方疏于管理,而依赖於专业桩基劳务单位自我管理和纠正,给工程质量带来较大的隐患.,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分包管理,专业化监理平台,
4、方案审查,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其包括了两个施工过程:一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二是后注浆施工。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施工单位除了要编制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外,还需编制注浆技术的专项施工方案,提供各种注浆参数。后注浆技术是一种新技术,不同的施工单位,因其人员的技术水平、机械设备及工程所在地工程土物理力学性质和赋存状态的不同,选择的参数不尽相同。因此,监理人员要依据掌握的施工技术知识、实际经验、相关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对方案选取的参数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核的参数主要有:注浆时间、开塞压力、注浆压力、注入水泥量等预控措施。,施工工艺流程图,主要执行标准,1、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规程(Q/JY14-1999
5、)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做好施工前的质量和安全技术交底 1做好监理交底 2监督施工交底,钻孔控制,钻孔控制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相关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控制,重点控制孔深、孔径和垂直度,了解孔壁情况,及时了解孔内情况,是否有坍孔、漏水等现象,以便在后注浆施工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注浆管制作、注浆设备、材料控制,对用于注浆的高压注浆泵、拌浆机等设备需进行检查。高压注浆泵的工作
6、参数要满足方案要求;在使用前对高压注浆泵及管线的密封性要进行试运行;对注浆管,要检查注浆头的长度、出浆孔径、孔距是否符合方案要求;安设注浆管时,要检查注浆管与钢筋笼连接是否可靠、牢固;注浆头是否用合适的橡胶膜封闭、包裹;注浆管各节连接是否牢固、密封,及注浆管上端是否略高出地坪,并要有良好的封堵,以防止杂物进入堵塞注浆管。,底部注浆导管埋设要求,(1)注浆导管等距离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且与桩轴平行。(2)每段注浆导管采用套丝或焊接连接,丝扣应使用缠生料带连接接头处不得渗漏。(3)注浆导管必须超出钢筋笼,并伸入孔底,伸出地面的注浆导管采用护帽封口,以防杂物落入管内造成测管的堵塞。,侧注浆导管埋设要求
7、,(1)侧注浆导管采用钢管沿钢筋笼外侧布置,通过三通与环状喷头连接。每桩设两组环型喷头每组两根,环管使用壁厚3mm的柔性高压塑料管,在沿钢筋笼外侧布置,侧注浆喷头管的外侧打孔间距25mm,单向阀结构,最外缠防水塑料带进行保护。(2)环状喷头位于钢筋笼外侧,通过绑扎与钢筋笼固定连接。注浆顺序宜先上后下,逐段进行桩侧注浆,最后进行桩端注浆,每段之间的间隔7天。桩侧注浆导管见下图:,后注浆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2 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直径不大于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对于直径大于12
8、00mm而不大于2500mm的桩,宜对称设置3根;3 对于桩长超过15m且承载力增幅要求较高者,宜采用桩端桩侧复试注浆;桩侧后注浆管阀设置数量应综合地层情况、桩长和承载力增幅要求等因素确定,可在离桩底515m以上、桩顶8m以下,每隔612m设置一道桩侧注浆阀,当有粗粒土时,宜将注浆阀设置于粗粒土层下部,对于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宜设于粗粒土层中部;4 对于非通长配筋柱,下部应有不少于2根与注浆管等长的主筋组成的钢筋笼通底;5 钢筋笼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扭笼。,后注浆装置检测,主要检测注浆导管内是否有异物、水或泥浆。可用带铅锤的细钢丝探绳进行检测。检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探绳
9、直接放至注浆导管底,无水、泥浆、异物,此为理想状态;注浆导管底部有少量的清水,可能焊接口或导管本身存在细小的砂眼,可不做处理;注浆导管内有大量的泥浆,应将钢筋笼提出孔外,查找原因后重新放入预钻孔内。检验合格,用管箍和丝堵将注浆导管上部封堵保护。桩灌注完毕孔口回填后,应插有明显的标识,加强保护,严禁车辆碾压。,浇砼控制,孔底沉渣厚度和泥浆的比重在满足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砼。砼的初灌量要满足要求;拔管时要控制导管在砼中埋入深度,谨防导管拔出砼面造成夹泥状况;控制好砼灌注的充盈参数,使其保持在1.05-1.2之间,记录浇砼情况。,开塞控制,在浇砼后的2-5天,砼强度达到C10-C15时方可
10、进行开塞。开塞时间的早晚,对注浆较为关键。能否顺利注浆,控制好注浆时间是重点。开塞时间早了,砼未形成一定的强度,在高压水的冲射下会破坏桩端的桩成形和砼强度;过迟,包裹注浆后的砼强度过大,会造成注浆头橡胶膜打不开现象,使预埋管报废,最终不能注浆。开塞时要在现场观察高压注浆泵的开塞压力,记录开塞情况,要写明开启一根、两根、还是未开启。,注浆控制,首先检查水泥,其不能有结块现象。核实进场的水泥量及水泥浆的水灰比,掺外加剂的,检查外加剂的掺量。检查高压注浆泵的压力表、阀门、管线完好状况。注浆开始记录注浆压力。注浆压力过小,对桩端土、桩周土加固范围渗入充填强度、深度小,加固作用小;注浆压力过大,可能会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灌注 桩后压浆 技术 质量 控制 培训教材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98027.html